舌诊、脉诊评分表

合集下载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1—常见脉象表格图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表格·4—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表格·5—寸关尺分候脏腑表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收录:老军醫李广仁中医认为正常舌苔乃由胃气所现,通过胃蒸脾湿上潮而形成。

诊察舌苔,一定要排除一些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首先要了解正常舌苔可以有的变异。

正常舌苔应该是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淡红。

据统计,正常人仅77~78%表现为正常舌苔,还有一部分正常人可出现一些异常的舌苔,尤其是吸烟的人,舌苔常较厚,并有灰、黄、黑不同苔色;经常失眠的人,舌尖常有红刺增生;喜食辛辣食物的人,舌质可较正常为红。

一般是由于局部的丝状乳头萎缩所致。

中医辩证一般都认为属于阴虚、血虚;且认为舌前半剥脱为胃阴不足,舌根部剥脱,示肝肾阴伤,但临床也非截然如此。

此外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示阴虚较甚。

如全舌剥脱,则称光剥舌,示胃肾阴涸,病非轻浅......《灵枢?热病》说:“舌本烂,热不已者死。

”这种由于热邪传聚于内,津液被伤而致“舌焦”;盛热不已,营血被腐,以致舌本糜烂,都是临床常有的见症。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病者腹满,......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这些都说明了舌诊在临床的重要。

舌诊内容归纳歌诀:(舌脉歌诀特别重要,必须死背)舌质舌质淡白主虚寒,阳气虚弱气血连。

红主热与里实热,又见阴虚而内热。

绛为内热深重舌,外感邪热入营血,或由内伤久重病,导致阴虚火旺得,紫色应分寒与热,舌上紫班是瘀血,淡紫紫而湿润,阴寒内盛或。

绛紫色深津液干,邪热炽盛损阴液。

舌苔白苔主表赤主寒,薄白在表外邪传,舌淡苔白里寒证,白堆积疫痛连,判断正气的盛衰,分辨病位深浅来,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进退。

黄苔主里又主热,外感苔黄里传热,胖嫩苔黄而滑润,阳虚水湿不化别。

灰色之苔主里证,见于里热寒湿证,灰苔干燥热伤津,湿润寒湿痰饮停。

黑色之苔主里证,既主热极又寒盛,燥裂芒秋(热)极津枯,润滑阳虚寒盛成。

另外,于60年7月出版的,由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舌诊》还可以。

随后又出版了《濒湖脉学白话解》全书共88页,目录包括“四言诀”与“七言诀”两部分。

舌诊、脉诊评分表

舌诊、脉诊评分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通科医师技能培训考核
脉诊规范评分表
姓名类别成绩
脉诊内容
脉诊要求
分值
得分
脉诊部位
三部九候
6
寸关尺分候脏腑
6
脉诊方法
时间- 平躺或病人稍休息片刻
6
体位- 正坐仰卧均可,心脏与寸口间水平,直腕、仰掌
6
指法- 三指平齐,中指定关,指目按脉,布指疏密适度
6
步骤 举(用较轻力度,即浮取)
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10
寸关尺三部均有脉,沉取不绝
8
有胃-脉象从容和缓
6
有神-脉象应指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6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6
合 计
100
考核方法:以操作、回答结合的方式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通科医师技能培训考核
4
按(用较重力度,即沉取)
4
寻 (左右推寻,调节合适的指力取脉)
4
循(沿脉道的轴向移动,体会脉体长短和脉势虚实)
4
推(以指目按脉脊,左右内外微微推动)
4
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总体辨别脉象)
4
单诊(用一指诊察寸关尺中某一部脉象)
4
诊脉时间-----(五十动)诊脉时每手应不少于1分钟
6
问答:
正常脉象的特点?
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
10
合 计
100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
舌诊规范评分表
姓名类别成绩内 容Leabharlann 要 求分值得分
舌诊方法
面向光亮,正坐口张,自然伸舌,舒展下弯

中医评估表

中医评估表
局部特征
两颧红、眼眶黑
面部光、红、暗红、青紫
脉象
浮、沉、迟、数、缓、疾、结、代、促、虚、实、弦、紧、滑、涩、平
中医体质辨识
平和质
1是 2倾向是
阳虚质
1是 2倾向是
气虚质
1是 2倾向是
阴虚质
1是 2倾向是
痰湿质
1是 2倾向是
湿热质
1是 2倾向是
血瘀质
1是 2倾向是
气郁质
1是 2倾向是
特秉质
1是 2倾向是
综合评估
意见
医师签名:
健康指导与中医特色干预
中医四诊检查
舌象
舌色
舌淡红、舌淡、舌红、舌绛红、舌暗红、舌紫暗、舌边尖红、瘀斑瘀点
苔色
苔白、苔黄白相兼、苔黄、苔灰黑
苔质
苔薄、苔厚、苔腻、苔腐、苔少、苔无、苔剥
舌形
胖、瘦、齿痕、点刺、裂纹
面部色泽
面色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面色白、面色苍白、面色晄白、面色青、面色青黄、面色黄、面色萎黄、面色鲜黄、面色暗黄、面色赤、面色暗红、面色黑、面色黧黑

中医学舌诊技能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2011.4.9

中医学舌诊技能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2011.4.9
3.充分暴露舌体:口尽量张开,舌体自然放松,舌面平展舒张,舌尖自然下垂。(2分)
舌诊顺序
1.先看舌质(1分)
5分
按正确顺序望舌并描述得当者加相应分数
2.后看舌苔(1分)
3.按舌尖、舌边、舌中、舌根的顺序进行(3分)
诊断
说出任意三张舌诊卡片的舌象特征及主病
15分
正确描述一张加5分,其中舌象特征2分,主病3分
《中医学》舌诊技能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要点及评分细则
分值
备述
1.描述正常舌象特征(1分)
4分
需在30秒内完成
1.描述病理舌象特征及主病(3分)
对象体位
调整被测
1.正坐或仰卧(1分)
4分
1.说出被测对象将要选择的体位
2.每错一项扣除相应分值
2.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1分)
附表:常见病理舌象特征及主病
序号
舌象特征
主病
1
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
2
淡红舌薄黄苔
表热证
3
舌红苔黄
实热证
4
舌红苔黄腻
湿热证
5
舌红苔黄而干
热证津亏
6
舌淡瘦薄少苔
气血不足
7
舌绛无苔
热盛伤阴
8
舌绛少苔起芒刺
热极
9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脾虚湿盛
10
裂纹舌
津液亏少
11
花剥苔
阴伤
12
腐腻苔
食积、痰浊

中医病症评分表(全版)

中医病症评分表(全版)

中医病症评分表(全版)该评分表是为了评估中医病症而设计的。

以下是评分表的各个部分和相关指标:1. 病症描述在这一部分,记录患者的病症描述,包括病症的性质、病程、病因等信息。

- 病症性质:描述病症的特点,如寒热、虚实、疼痛等。

- 病程:描述病症的发展过程,如急性、慢性等。

- 病因:描述病症的原因,如外感、内伤等。

2. 症状评分在这一部分,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

每个症状都有对应的评分标准,根据症状的程度进行评分。

示例:根据患者的症状,将每个症状的评分相加,得到总分。

3. 舌诊评分在这一部分,根据患者的舌诊结果进行评分。

根据舌质、舌苔、舌体的变化等指标进行评分。

示例:根据舌诊结果的评分,得到总分。

4. 脉诊评分在这一部分,根据患者的脉诊结果进行评分。

根据脉搏的强弱、速度、节律等指标进行评分。

示例:根据脉诊结果的评分,得到总分。

5. 诊断结果在这一部分,根据症状评分、舌诊评分和脉诊评分的总分,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

示例:- 总分0-10分:阳虚体质- 总分11-20分:阴虚体质- 总分21-30分:气虚体质- 总分31-40分:痰湿体质- 总分41-50分:湿热体质- 总分51-60分:血瘀体质- 总分61-70分:气郁体质- 总分71-80分:特禀体质- 总分81-90分:平和体质6. 注意事项在使用该评分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评分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最终诊断依据。

- 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 评分表仅适用于中医疾病诊断,不适用于西医疾病诊断。

- 评分表仅适用于成年人,不适用于儿童和孕妇。

- 评分表中的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中医病症评分表的全版内容。

该评分表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评估和诊断,但需要注意评分结果仅供参考,最终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判断。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1—常见脉象表格图表格·2—历代脉象着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表格·4—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表格·5—寸关尺分候脏腑表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着:《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中医脉诊、舌诊辩证汇总

中医脉诊、舌诊辩证汇总

虚证:虚证是人体正气不 大部分的虚证是后精神萎靡,面色胱病程长,声低气短,痛处喜 足 而 产 生 的 各 种 虚 天失调所致 白,身倦无力,舌按,舌质胖嫩,脉虚无力的 弱证候的概括 质淡,脉沉迟无力;属虚证 或五心烦热,两颧 发红,形体消瘦, 舌红少津,脉沉 细数 实证实证是指邪气亢盛, 正气未衰,邪正相 争剧烈所表现的一 类证候 内脏机能活动失调, 代谢障碍,以致痰 饮、水湿、瘀血等 病理产物停留体内 身热面赤,烦躁不病程短,声高气粗,痛处拒 安,呼吸气粗,胸按,舌质苍老,脉实有力的 胁脘腹胀满,疼痛属实证 拒按,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
表1-3常见病脉的名称、脉象、特点与主病 名 称 浮脉 脉 象 特 点 表证。 主 病 ^ ^ ^ ^ ^ 说 明 ^ ^ ^
轻取即得,'举之泛脉搏显现部位浅。 泛有余,按之稍减 不空。
外邪侵袭体表,气血抗邪于 夕卜,’所以脉象见浮,且浮而 有.力。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脉象显现部位深。 得。
里证。有力为里实,邪郁在里,气血困滞,则脉 无力为里虚。 见沉象。
弦 脉 端 直 以 长 , 如 按 琴 脉 本 身 的 弛 张 度 大 。 肝胆病, 诸痛, 痰弦为肝脉,主肝胆病、痰饮、 弦。 诸痛等证。虚劳内伤,中气 饮。 不足,脾胃受肝病影响时, 也常见弦脉。 寒邪与阴相搏,或因疼痛, 紧 脉 脉 来 绷 急 , 应 指 紧 动 脉 搏 动 的 张 力 大 。 寒、痛、宿食。 正邪相争,可致脉道紧张, 张有力,状如牵绳 而见左右弹指的紧象。宿食 转索。 停滞,也可见紧脉。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 管。 失血、伤阴。 芤脉浮大无力,按之中空, 由于失血过多,或因过汗伤 津,血虚于内,气浮于外, 见此脉象。



象 强硬 痿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诊、脉诊评分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通科医师技能培训考核
脉诊规范评分表
姓名类别成绩脉诊内容脉诊要求分值得分
三部九候 6 脉诊部位寸关尺分候脏腑 6
时间, 平躺或病人稍休息片刻 6
体位, 正坐仰卧均可,心脏与寸口间水平, 6 直腕、仰掌指法, 三指平齐,中指定关,指目按脉,布 6 指疏密适度步骤举(用较轻力度,即浮取) 4 脉诊方法
按(用较重力度,即沉取) 4
寻 (左右推寻,调节合适的指力取脉) 4
循(沿脉道的轴向移动,体会脉体长 4 短和脉势虚实)
推(以指目按脉脊,左右内外微微推 4 动)
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总体辨别 4 脉象)
单诊(用一指诊察寸关尺中某一部脉 4 象)
诊脉时间-----(五十动)诊脉时每手应不少于 6 1分钟
问答: 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 10 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正常脉象的寸关尺三部均有脉,沉取不绝 8 特点, 有胃,脉象从容和缓 6 有神,脉象应指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6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6
合计 100
考核方法:以操作、回答结合的方式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通科医师技能培训考核
舌诊规范评分表
姓名类别成绩内容要求分值得分
面向光亮,正坐口张,自然伸舌,舒展下弯 8 舌诊方法
全面仔细,先体后苔,刮揩向舌,辨假明苔 8 舌诊注意事光线,饮食,其他,辨染苔 6 项
舌体 (舌色、舌形、舌态) 6 舌诊内容舌苔 (苔质、苔色) 6
舌质舌色,淡红 2
舌形,适中、柔软 2 正常舌象
舌态,灵动 2 (淡红色
薄白苔) 舌苔苔质,薄润 2
苔色,白色 2
舌色 (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 10
形质 (老、嫩舌,胖、瘦舌,点、刺舌,裂纹 10 望舌体舌,齿痕舌) 舌态 (萎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动舌,吐 10 弄舌,短缩舌)
苔质 (厚薄苔,润燥苔,腐腻苔,剥落苔,偏 10 全苔,真假苔) 望舌苔苔色 (白苔,黄苔,灰黑苔) 6
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舌下脉络 10
合计 100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