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的意思

合集下载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解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解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解析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

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

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

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

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

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

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

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

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

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史上的绝唱!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出自明朝著名文学家于谦的《望洞庭》一诗,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句诗中凝聚了作者对于人生、忠诚、历史的思考,也成为了后人常常引用的经典名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句诗进行赏析,深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一、诗句的背景1. 诗人简介于谦,字鹏举,号叔度,江西永新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在文学、诗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与杨慎齐名,与李贽并称”。

他一生以忠君为宗旨,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尽心尽力。

2. 诗作背景《望洞庭》是于谦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包含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这首诗中,他借洞庭湖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情怀。

二、诗句分析1. “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话直截了当地表达了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

从古至今,无一人能够逃脱生死轮回,这是人类共同的命运。

2.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指的是忠诚的心,表示作者希望留下自己忠贞的心志,来照亮后人的历史。

他希望自己的信念和坚持能够被后人所铭记,成为历史的光辉。

三、诗句意义探究1. 对生死的看法诗句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死的深刻认识和坦然接受。

在他看来,人生就像是一场旅程,逝去是必然的终点,这种对于生死的看法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的超脱和豁达。

2. 忠诚与使命“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丹心代表了诗人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

他希望自己能够用自己的忠诚和担当来影响后世,使自己的精神永存于世。

3. 对历史的反思诗句中的“照汗青”不仅仅是希望自己的忠诚能够留存于世,更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和审视。

诗人希望自己的忠诚能够成为历史的镜鉴,引导后人更加正确地看待历史和人生。

四、诗句的现实意义1. 常怀感恩之心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生命和历史的态度是一种谦卑和感恩的心态。

他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因此更加珍惜当下,对待他人更加宽容和体谅。

2. 坚守信念诗句中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也告诉我们,坚守信念和理想是非常重要的。

爱国情怀古诗《过零丁洋》赏析

爱国情怀古诗《过零丁洋》赏析

爱国情怀古诗《过零丁洋》赏析爱国情怀古诗《过零丁洋》赏析《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注释】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

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⑦汗青: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

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写作背景】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

过零丁洋古诗鉴赏

过零丁洋古诗鉴赏

过零丁洋古诗鉴赏过零丁洋古诗鉴赏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呢?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赤诚的心用来光照史册。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过零丁洋古诗鉴赏2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著名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著名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著名
诗句
以下是为你生成的内容:
第一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可是文天祥的超级名句啊!这句话出自他的《过零丁洋》。

意思就是说,从古至今哪个人能不死呢,但我们要留下一颗赤诚的忠心,让它永照史册!就好像一个英雄,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毫不畏惧,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和忠诚,哇,太震撼了!比如说,当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她不就是这样吗?为了革命事业,毫不退缩,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伟大!
第二条:嘿,还记得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吗?那可是文天祥的传世之言啊!《过零丁洋》里的它,简直就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表达了人终有一死,但要活得有价值,要让自己的忠诚和正直像阳光一样照亮历史!这不就像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吗?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拼命去拯救每一个生命,他们不就是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丹心照汗青”吗?
第三条:哇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啊,这可是文天祥的经典诗句呀,来自《过零丁洋》!它的意思简单又深刻,就是说人都会死,但要有一颗坚定的爱国心,让它在历史中闪耀光芒。

想想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的战士们,他们不就是这样吗?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哪怕牺牲自己,也要让国家和人民安宁,这就是真正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啊!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诗句真的太有力量了,它们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去拼搏奋斗!。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解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解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解析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

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

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

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

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

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

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

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

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

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史上的绝唱!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过零丁洋》赏析习题及答案

《过零丁洋》赏析习题及答案

《过零丁洋》文天祥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主题思想】这首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赏析】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过零丁洋原文译文

过零丁洋原文译文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赏析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

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

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

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

这是从国势一面说。

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

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的意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古诗作品《过零丁洋》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1、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2、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

这里特指史册3、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因竹片水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特指史册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
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

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

《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

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

《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

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

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

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

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
兵败被俘,押送过此。

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

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

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

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

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

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

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

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

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