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2TAT(破伤风抗毒素)

合集下载

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2.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4)评估环境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0
评估缺一项扣2分;每项评估不全一项扣1分;未解释扣2分,解释不全扣1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3.洗手、戴口罩。
4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每提前或拖后30秒加、减1分。
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方法
如皮试结果为阴性,可把所需剂量一次注射完。如果结果为阳性,需采用脱敏注射法,按下表安排,每隔20min皮下注射一次,直至完成总剂量注射(TAT 1500u)。具体如下:
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方法
次数
TAT(ml)
加入生理盐水(ml)
6.选择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排气,做皮内注射(注入药液0.1ml),注射毕,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
1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7.再次核对,记录注射时间,交待注意事项,20min观察结果。
6
未核对、未记录、未交待各扣2分,交代不详扣1分。
8.整理床单元,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
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
0.1
0.9
2
0.2
0.8
3
0.3
0.7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0.6
9.观察反应并记录结果。
4
未观察、未记录各扣2分。
评价
15分
1.按消毒技术规范分类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结果判断准确。
5
不准确扣5分。
3.语言通俗易懂,爱护体贴病人。

(完整版)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阳性处理知情同意书

(完整版)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阳性处理知情同意书

邢台医专第一附属医院邢台市第一医院邢台市肿瘤医院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阳性处理知情同意书尊敬的患者:感谢您对我院的信任,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希望理解并积极配合。

经我院诊断,您患(疾病) ,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需要对您进行破伤风抗毒素注射。

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于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两类过敏反应为:一是过敏性休克,在注射过程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一小时内,患者突然感到胸闷、气急、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发冷,直至昏迷。

重者抢救不及,可迅速死亡。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守护观察,随时准备抢救。

二是血清病,即注射TA T后1~2周出现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脸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及关节疼痛等。

有的可延时很长,可能发展成过敏性脑炎及其它神经炎。

我院在注射前进行了皮试,您的皮试结果为阳性,目前的医学处理为脱敏注射或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脱敏注射法是对过敏试验阳性者进行多次小剂量注射药液的方法。

在脱敏注射中或者之后,我院会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注射和护理,但由于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体质不同,仍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如气促、发绀、荨麻疹或过敏性休克等,甚至死亡。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是经由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健康人体中采集的高效价血浆或血清中分离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制剂。

HTIG含高效价的破伤风抗体,能中和破伤风毒素,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杆菌感染的作用。

不需脱敏注射,一般无不良反应。

极少数人有红肿、疼痛感,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属血液制品,按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测,但受到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现有的检验手段不能够完全解决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和潜伏期问题。

因此注射经过检测正常的血液制品,仍有可能发生经血液制品传播传染性疾病;同时,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其价格较贵,不在保险用药目录之内,需自付费用。

目前我院此药情况是:无此药,需外院自购,我院不负责肌注。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介绍: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需进行皮内试验防止注射时出现过敏反应。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正常值:
阴性。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阳性:注射后15~30min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硬肿大于1cm);或皮
肤出现皮疹、发痒、皮炎、结合膜炎、口腔炎、喉头水肿、恶心、头晕、心悸甚至血压下降,严重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迷、发绀、呼吸困难,乃至惊厥死亡。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过敏史的人或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人。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注意事项:
检查前注意: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
于注射后数秒至5分钟内开始,先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继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故应做好抢救准备,如常备盐酸肾上腺素、氢化可
的松、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

所以皮试前应听从医生嘱咐。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检查过程:检查方法:皮内试验。

TAT皮试法及脱敏疗法PPT课件

TAT皮试法及脱敏疗法PPT课件

皮试阳性患者,可用脱敏疗法。 皮试强阳性患者,不建议使用TAT。 如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 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以作对照。
如皮试结果为阴性,可把所需剂
量(1500U)一次肌内注射. !温馨提示:皮试阳性请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免
疫球蛋白。
注意事项:
1. 皮试液必须现配现用,浓度与剂量必须准确。 2. 患者不宜空腹做皮试。 3. 皮试后请勿揉按或搔抓覆盖皮试局部。 4. 皮试后和注射后嘱咐病人在注射室等待20分钟, 不得擅自离开。 5. 皮试后如出现嘴唇发麻、胸闷、心慌、皮疹等 症状时,请立即告知护士。
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病
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
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险期。此药是抢救过
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三、纠正缺氧改善呼吸
给予氧气吸入,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 进行口对口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 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 管或配合施行气管切开术。
脱敏注射疗法机制: 短时间的连续多次注射逐渐消耗体内已有 的IgE,使微量的变应原所引起释放少量的生 物活性介质不足已产生临床症状; 使得机体处于暂时的脱敏状态,最终大量注 入抗毒素血清,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次数
1
TAT
0.1ml
生理盐水 注射法
0.9ml
肌内注射
2
0.2ml
0.8ml
肌内注射
3
0.3ml
0.7ml
肌内注射
4
余量
稀释至1ml 肌内注射
注意:每隔20分钟注射一次,在脱敏过程 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病人有气促、 面色苍白、紫绀、荨麻疹及头晕、心跳等 不适时,应即停止注射并从速处理并报告 医生。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 皮试试验结果阳性:(急诊处理方法)
1.将医生处方、病历本、打印处方上标注皮试试验结果阳性, 并标注破伤风抗毒素批号。
有3种办法:
❖ 可去其他医院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破),此类破伤风是不 用皮试,可以直接注射。
❖ 可以去其他医院寻求不同批号的TAT,重做皮试,如果皮试 结果阴性即可注射。
❖ 可以选用脱敏注射法,但要向家属讲解脱敏注射的危险性, (轻者起荨麻疹,重者喉头水肿、窒息甚至死亡)如家属拒 绝脱敏注射请签字。
❖ 出现的牙关紧闭,以及全身各部位骨骼肌 发生痉挛所出现的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与 呼吸困难 ,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苦笑面容
破伤风抗毒素( TAT)过敏试验
❖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是用破伤 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清经物理、化学方法精制而成, 能中和患者体液中的破伤风毒素。常在救治破伤风 患者时应用,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并常用于有破 伤风潜在危险的外伤患者,作为被动免疫预防注射。
发病机制
❖ 破伤风杆菌仅孳长在厌氧伤口内,并不散播 到别处,但该菌产生外毒素可致使神经系统 中毒。
❖ 当毒素作用于脑干和脊髓后,由于主动肌和 拮抗肌二者均收缩,因而产生特异性的肌肉 痉挛。
临床表现
❖ 该病潜伏期长短不定,通常为7~8天。在 接受过抗毒素预防性接种的病人,可能延 长至数周。个别的可短至1~2天
告知家属破伤风抗毒素要在受伤后24h内注入
红晕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 破伤风抗毒素( TAT)过敏试验
阴性:局部皮丘无变化,全身无反应。
1
0.
破伤风抗毒素对于人体而言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应先做过敏试验。

打破抗注意事项

打破抗注意事项

打破抗注意事项
“打破抗”通常是指破伤风抗毒素(TAT),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

打破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过敏反应测试:在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之前,通常需要进行过敏反应
测试,以确定是否对药物过敏。

如果测试结果为阳性,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替代品或采取脱敏治疗。

2.注射时间:破伤风抗毒素应尽早注射,最好在受伤后24 小时内进
行。

如果有潜在的破伤风风险,即使超过24 小时,也建议注射。

3.注射部位:破伤风抗毒素一般选择肌肉注射,常见的注射部位为上
臂三角肌或臀部。

4.药物储存:破伤风抗毒素需要储存在冰箱中,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
围内。

在使用前,应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外观是否正常。

5.过敏反应的观察: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以
防出现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反应症状包括皮肤瘙痒、潮红、呼吸急促、心悸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6.其他注意事项: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应避免饮酒、剧烈运动和
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注意事项可能会因个体情况、医生建议和药物使用说明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之前,应详细咨询医生或遵循医生的指导。

破伤风

破伤风

应用TAT就不患破伤风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无论经自动免疫产生的,被动免疫获得的抗体是中和毒素而不是杀灭破伤风杆菌,伤口彻底清创不利于破伤风繁殖才是预防的关键。另外,抗生素有杀菌或抑菌作用,足量的应用对预防也很重要,其次才是被动免疫,被动免疫尤其是TAT作用时间短,很难对潜伏期范围很长的破伤风都有预防作用,有时污染严重,产生素毒多,常规用量也不能完全中和外毒素,解决的办法是若创伤污染严重,加大TAT的剂量2~3倍,若有潜在厌氧菌感染可能时,1周后再追加应用TAT或被动免疫同时应用人工自动免疫,但部位器械应分开,最好是对发生破伤风机会较多的人群及孕妇在未受伤时行人工自动免疫。
如果小儿不慎发生皮肤破损之类的伤害,医生应询问预防接种史,家长应主动向医生提供这方面的情况,必要时可查看其预防接种卡,如果确实接受过全程免疫,就不必“多此一举”地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了。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Purified Tetanus Antitoxin、T.A.T.)。本品系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所制得的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德血浆经物理、化学方法精制而成,能中和病人体液中的破伤风毒素。它是马的免疫血清,对人体而言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事实上,只要注射过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俗称“白、百、破”)三联疫苗的6岁以内儿童,其体内已有足够抵抗破伤风毒素的抗体存在,外伤后不需再注射TAT。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来预防破伤风的一种免疫疫苗。为了防止破伤风病的发生,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破伤风类毒素,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病的目的。
而破伤风抗毒素是用对破伤风病具有免疫力的人或动物血清经加工精制而成的免疫抗体,注射到人体后,可直接对破伤风起到抵抗的作用,但这种抗毒素是被动的,而且在体内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因此,最根本的还是应该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以使体内产生自动免疫抗体,从而达到长久的预防皮伤风的目的。

TAT破伤风抗过敏皮试

TAT破伤风抗过敏皮试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经物理、化学方法精制而成,是一种特异性抗体,能中和病人体液中的破伤风毒素。

TAT对于人体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超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发热、速发型或迟发型血清病。

反应一般不严重,但偶尔可见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故首次使用TAT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若皮试结果为阳性,可采用脱敏注射法或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注射过程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一)TAT过敏试验
1、TAT皮试液配置用1ml注射器吸取TAT药液(1500U/ml)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1ml
内含TAT150U),即可供皮试使用。

2、皮内试验方法取上述皮试液0.1ml(含TAT15U)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判断皮试结果。

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相类似,以血清型反应多见。

如果皮试结果为阴性,可把所需剂量一次肌内注射。

如果为阳性,需采用脱敏注射法。

(二)TAT脱敏注射法(每20min注射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伤风抗毒素
定义
能中和破伤风毒素的特异性抗体。

基本信息
拼音名:PoShangfeng Kangdusu
英文名:Tetanus Antitoxin
书页号:2000年版二部-1115
该品系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马血浆,经酶消化、盐析制成。

类别:抗血清。

规格:(1)1500国际单位(预防用) (2)10000国际单位(治疗用)
制法
取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马血浆,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每1ml不得低于1000国际单位。

用水适量稀释,加入胃蛋白酶消化,消化液用硫酸铵盐析,经明矾吸附、浓缩,调整氯化钠及蛋白含量,加适量防腐剂,调节pH,除菌滤过,无菌灌装制成。

药理作用
本品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可用于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适应症
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

已出现破伤风或其可疑症状时,应在进行外科处理及其他疗法的同时,及时使用抗毒素治疗。

开放性外伤(特别是创口深、污染严重者)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时,应及时进行预防。

凡已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注射者,应在受伤后再注射1针类毒素加强免疫,不必注射抗毒素;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须注射抗毒素预防,但也应同时开始类毒素预防注射,以获得持久免疫。

不良反应
1.过敏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

患者突然表现沉郁或烦躁、脸色苍白或潮红、胸闷或气喘、出冷汗、恶心或腹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者神志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以迅速死亡。

轻者注射肾上腺素后即可缓解;重者需输液输氧,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抢救。

2.血清病: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瘙痒及水肿。

一般系在注射后7~14天发病,称
为延缓型。

亦有在注射后2~4天发病,称为加速型。

对血清病应对症疗法,可使用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一般数日至十数日即可痊愈。

禁忌
过敏试验为阳性反应者慎用,详见脱敏注射法。

注意事项
1.该品为液体制品。

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能使用。

安瓿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2.每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过敏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毒素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3.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

注射器宜专用,如不能专用,用后应彻底洗净处理,最好干烤或高压蒸汽灭菌。

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器须分开。

4.使用抗毒素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

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

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1)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

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

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法进行注射。

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

如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抢救。

无过敏史者或过敏反应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可能。

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2)脱敏注射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

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释的抗毒素0. 2ml,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0.4ml,如仍无反应则可注射第3次0.8ml,如仍无反应即可将安瓿中未稀释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内注射。

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多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5.门诊病人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30分钟始可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