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治疗法
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4)评估环境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0
评估缺一项扣2分;每项评估不全一项扣1分;未解释扣2分,解释不全扣1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3.洗手、戴口罩。
4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每提前或拖后30秒加、减1分。
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方法
如皮试结果为阴性,可把所需剂量一次注射完。如果结果为阳性,需采用脱敏注射法,按下表安排,每隔20min皮下注射一次,直至完成总剂量注射(TAT 1500u)。具体如下:
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方法
次数
TAT(ml)
加入生理盐水(ml)
6.选择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排气,做皮内注射(注入药液0.1ml),注射毕,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
1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7.再次核对,记录注射时间,交待注意事项,20min观察结果。
6
未核对、未记录、未交待各扣2分,交代不详扣1分。
8.整理床单元,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
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
0.1
0.9
2
0.2
0.8
3
0.3
0.7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0.6
9.观察反应并记录结果。
4
未观察、未记录各扣2分。
评价
15分
1.按消毒技术规范分类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结果判断准确。
5
不准确扣5分。
3.语言通俗易懂,爱护体贴病人。
破伤风过敏如何处理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的临床观察与过敏处理创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AT)是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手段之一 ,用之前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
很多教科书上均把TAT过敏试验的判断标准定为皮试的皮丘红肿直径不超过1. 5 cm 为阴性,超过1. 5 cm 即判断为阳性,须行脱敏注射。
做TAT试验只单凭皮丘的大小判断皮试结果是不准确的 ,因为仅以此为标准其假阳性率要比真正阳性率高出若干倍。
如果以假当真 ,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注射痛苦,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要浪费很多时间。
呈明显阳性:丘疹直径 1~1. 5 cm ,中心晕团 2~3. 5 cm ,且局部有发痒、发麻感觉假阳性:笔者在备好抢救药物的前提下,为患者一次性注射1500IU 破伤风,注射后观察30 minTAT发生变态反应的机制:TAT是一种马血清制品,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它对人体具有双重作用,既能给人体提供特异性抗毒素抗体来中和人体内相应的外毒素 ,从而起到防治破伤风的作用。
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抗原性的异性蛋白 ,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因此,初次注射有可能发生血清过敏性休克。
皮试的操作过程:为准确起见,应取TAT1500 IU/支,用1 mL 注射器缓慢抽吸(不存在任何气泡)加生理盐水 1 mL ,推回 0. 9 mL 至安瓿内 ,留 0. 1 mL 再加生理盐水至 1 mL 即成所需皮试液15 IU/ 0. 1 mL 的标准剂量。
在前臂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与腕横纹平行进针做皮内注射。
通过临床发现,皮试后15 min 反应最为强烈,假阳性率最高 ,延时观察10~15 min ,假阳性率明显降低,增加了患者的用药机会.判断标准若 TAT皮试浓度仍为 15 IU/ 0. 1 mL ,则过敏试验判断标准可改为:阴性 ,皮丘直径 < 2 cm ,红晕直径 < 4cm ,皮丘周围无伪足、痒感及其他变态反应;阳性,皮丘直径> 2cm ,红晕直径 > 4 cm ,或皮丘直径 < 2 cm ,红晕直径 < 4 cm ,但红晕外围有伪足、痒感 ,或出现其他变态反应;强阳性:皮丘过大或虽不超过 2 cm ,但质地硬、中央发白 ,有伪足和痒感 ,有时伴有荨麻疹、呼吸困难等全身反应。
最新破伤风皮试液的配制及脱敏注射ppt课件

发病机制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所致。 破伤风杆菌属革兰阳性产芽胞性厌氧菌,广泛地 散布于泥土中,粪便中亦含有该菌。 单纯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伤口并不足以引起本病, 必须要有其他细菌,或有异物如木头、玻璃等的 碎片同时存在
破伤风杆菌仅孳长在厌氧伤口内,并不散播到别 处,但该菌产生外毒素可致使神经系统中毒。 当毒素作用于脑干和脊髓后,由于主动肌和拮抗 肌二者均收缩,因而产生特异性的肌肉痉挛。
16
记录 • 如果皮试结果阳性,应在医嘱单,注射单,护理记录单,门诊病历上用
红笔加以注明,并将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
17
结果判断:药敏试验阴性
18
药 敏 试 验 阳 性
19
四 脱敏注射法 • 一般情况下: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
30分钟.
20
8
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 环境用物:适合无菌操作及方便抢救。 用物准备:按医嘱备药,急救用物等。
9
二、操作方法
备药 配液 选择部位 消毒 穿刺 注药 拔针 记录时间 观察 结果判断 记录 整理
10
用物准备
◆ 注射盘内加1ml注射 器、医4.嘱5~注5号针头、 注射卡射及单药液。
◆ 如为药物过敏试验, 另备急救药:首选 0.1% 盐酸肾上腺素, 2ml注射器。
最新破伤风过敏试验 及脱敏注射法
急诊科:李秀丽
1
学习目标 认识破伤风的发病机制 掌握TAT皮试操作方法及其药液配置
掌握TAT皮试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
2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Tetanus) 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
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肌肉强直为特征,伴 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10~ 40%左右。
临床护理皮试液配制方法、脱敏疗法方法、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方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及过敏性休克急救措施

临床护理皮试液配制方法、脱敏疗法方法、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方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及过敏性休克急救措施皮试液配制一、青霉素80万U/瓶80万青霉素加生理盐水溶解至4ml;二、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5ml+生理盐水至1ml;三、取上液0.1ml作皮试(即50U)。
二、氨苄西林1g/瓶、氯唑西林1g/瓶、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1g/瓶、阿洛西林舒巴坦钠1g/瓶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4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三、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2g/瓶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8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四、美洛西林舒巴坦钠1.25g/瓶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5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五、阿莫西林舒巴坦钠1.5g/瓶、派拉西林舒巴坦钠1.5g/瓶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6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六、美洛西林0.5g/瓶、派拉西林0.5g/瓶、氨苄西林0.5g/瓶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2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七、长效西林(苄星青霉素)120万U/瓶长效西林+生理盐水5.8ml溶解;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及脱敏注射方法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及脱敏注射方法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韦海霞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1(4)13
【摘要】目前,许多医院仍采用传统的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配制方法和脱敏注射法。
这种方法可导致皮试液浓度过大及脱敏注射剂量不准确。
我院自2010年采用改进的配制方法,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29-29)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临床应用
【作者】韦海霞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中心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
【相关文献】
1.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改进对结果判定的影响 [J], 李惠英
2.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 [J], 付文玉;王桂珍;邱玲芳
3.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应注意的问题及脱敏注射法的改进 [J], 张元云;郭杰
4.分析两种不同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对皮试液阳性率的影响 [J], 周玉婷
5.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改进对结果判定的影响 [J], 李惠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1.将医生处方、病历本、打印处方上标注皮试试验结果阳性, 并标注破伤风抗毒素批号。
有3种办法:
❖ 可去其他医院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破),此类破伤风是不 用皮试,可以直接注射。
❖ 可以去其他医院寻求不同批号的TAT,重做皮试,如果皮试 结果阴性即可注射。
❖ 可以选用脱敏注射法,但要向家属讲解脱敏注射的危险性, (轻者起荨麻疹,重者喉头水肿、窒息甚至死亡)如家属拒 绝脱敏注射请签字。
❖ 出现的牙关紧闭,以及全身各部位骨骼肌 发生痉挛所出现的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与 呼吸困难 ,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苦笑面容
破伤风抗毒素( TAT)过敏试验
❖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是用破伤 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清经物理、化学方法精制而成, 能中和患者体液中的破伤风毒素。常在救治破伤风 患者时应用,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并常用于有破 伤风潜在危险的外伤患者,作为被动免疫预防注射。
发病机制
❖ 破伤风杆菌仅孳长在厌氧伤口内,并不散播 到别处,但该菌产生外毒素可致使神经系统 中毒。
❖ 当毒素作用于脑干和脊髓后,由于主动肌和 拮抗肌二者均收缩,因而产生特异性的肌肉 痉挛。
临床表现
❖ 该病潜伏期长短不定,通常为7~8天。在 接受过抗毒素预防性接种的病人,可能延 长至数周。个别的可短至1~2天
告知家属破伤风抗毒素要在受伤后24h内注入
红晕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 破伤风抗毒素( TAT)过敏试验
阴性:局部皮丘无变化,全身无反应。
1
0.
破伤风抗毒素对于人体而言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应先做过敏试验。
破伤风医嘱模板

破伤风医嘱模板处方正文: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注射用水,5毫升,用法:皮试后肌注;如皮试(+),可考虑脱敏注射。
1.伤口处理伤口内的一切坏死组织、异物等均须清除,应在抗毒素治疗后,在良好麻醉、控制痉挛下进行伤口处理,彻底清创、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清创后伤口不必缝合包扎。
有的伤口看上去已愈合,应仔细检查痂下有无窦道或死腔。
2.抗毒素的应用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所以只在早期有效,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收效。
但由于抗毒素有高达5%~30%的过敏率,故用药前须做皮内过敏试验。
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在早期应用有效,一般只用一次。
3.控制痉挛患者入院后,应住隔离病室,避免光、声等刺激;避免骚扰患者,减少痉挛发作。
据情可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以减少患者的痉挛和痛苦。
可供选用的药物有:*(可阻断神经元间传导,松弛肌肉),肌注或静脉滴注,类似药物还有劳拉西泮和*;氯丙嗪(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轻肌痉挛),肌注或静脉滴注,与*交替使用,但低血容量时忌用;*(镇静作用)每8~12小时肌注一次;10%水化氯醛(适合于痉挛严重者)口服或保留灌肠。
痉挛发作频繁不易控制者,可用硫喷妥钠缓慢静注,但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和呼吸抑制,用于已作气管切开者比较安全。
但新生儿破伤风要慎用镇静解痉药物,可酌情用洛贝林、可拉明等。
4.注意防治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在呼吸道,如窒息、肺不张、肺部感染,因此对抽搐频繁、药物又不易控制的严重患者,应尽早进行气管切开,以便改善通气;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勤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应注意作好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雾化、湿化、冲洗等。
必要时专人护理,防止意外;严格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已并发肺部感染者,根据菌种选用抗生素。
采用留置导尿管改善尿潴留,安置肛管改善腹胀。
5.营养支持由于患者不断阵发痉挛,出大汗等,故每日消耗热量和水分丢失较多。
因此要十分注意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补充和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整。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内容提要:一、目的二、操作程序三、注意事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临床上常用于破伤风疾病预防和破伤风患者的救治。
注射后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用药前须作过敏试验,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超过 7 天者,如再使用,还须重作皮内试验。
一、目的预防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反应。
二、操作程序(一)护理评估同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二)护理计划同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将青霉素换成破伤风抗毒素(TAT)。
(三)实施1.皮内试验液的配制皮内试验液的配制方法为用 1ml 注射器,取每ml 含破伤风抗毒素 1500IU 的药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到 1ml(含 150IU),配制成每 ml 含 150IU 的破伤风抗毒素生理盐水溶液(150IU/ml)为标准。
2.过敏试验法皮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试验液0.1ml(含15IU),观察20min 后判断结果并记录。
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 1.5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 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
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相类似,以血清病型反应多见。
3.护理评价(1)患者理解试验目的及注意事项,主动配合,护患沟通有效。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药液配制、试验方法、结果判断正确。
三、注意事项(一)首次用药前须做过敏试验,之前用过 TAT 超过7 天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须重新做过敏试验。
(二)如试验结果阳性需做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是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阳性者,采用小剂量多次脱敏注射的疗法(表 12-18)。
脱敏注射法的基本原理是脱敏注射法是将所需要的 TAT 剂量分次少量注入体内。
破伤风抗毒素是马的免疫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
当小剂量抗原进入人体后,同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 IgE 结合,使其逐步释放少量的组织胺等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