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备课人】刘淑娟【课时】第一课时【课程阶段性目标】:

1.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

【预设良好习惯养成】: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方法设计】1.教学课件形象教学

2.小棒和计数器的直观教学

3.多种游戏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难点:熟练说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游戏,教案

【前置性学习设计】3+4= 2+5= 3+6= 4+3= 8+1= 6+2= 5+4= 5+3= 2+3= 4+2=

【学习活动方案】

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师:小朋友看,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回答:有12位。

师:看,现在又从远处跑来了3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同学们根据以前我们的知识,能否列出算式??生:1、摆小棒?学生可能列出12+3= 和3+12=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结果是否相同,小朋友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可能一根一

根的摆放,也可能把10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加起来共计15根,也就是12+3=15。也有部分学生先摆3根,再摆2根,最后放10根,也是15。即3+12=15。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学生说出自己计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设计意图]:用摆小棒的方式来理解数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加深理解,深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计数器?学生拨计数器计算12+3=或3+12= 。学生独立拨,小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拨法,然后汇报加的过程。

[设计意图]:用摆弄计数器的方式来计算,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的实践操作,将难以理解的知识化解成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吸收。

3、加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板书12+3=15。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因为12叫加数,3也叫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3?+12=15。(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小朋友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13只)是怎样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式?1?、摆小棒计算?学生可能列出17-4= ,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摆一摆17减4等于几?

生:我摆17根,再在17根里拿走4根,剩下13根,也就是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生:我摆17根时,10根一起,7根在一边,我在7根中拿走4根,剩下3根,再用10根加3根就是13根,即7-4=3,10+3=13,所以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2、拨计数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自己拨珠的过程,并选一名学生汇报自己小组拨珠的过程。

3、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呢?有那么叫什么呢?

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认识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四、巩固练习

估一估,数一数?五、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4、【板书设计】

10加几减几不进位不退位计算

1.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12+3=15(个)

加数+加数=和

2.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17-4= 13(只)

被减数--减数=差

公开课教案(20以内不进位)

单元名称课题名称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 分层 目标 《生活数学》教案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不 授课时间 10.14 退位减法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课时数1 加法意义——理解算理——列出横式——列出竖式——手指计算(借助小棒、口算)——实际应用A组:能独立准确口算或借助手指、小棒、实物或画 圈完成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能讲述算理和书写算式,并 能进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B 组:提示下借助手指、小棒、实物或画圈完成20以内不进位加法,能书写算式,讲述算理; C组:辅导下点数 1-20 以内各数 课程学具盒小棒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资源准备 康复训练手眼协调 关键词 20以内不进位加法 15+2=17 板书设计 2 +15=17

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设计(教师讲授矫正补偿)意图 一、常规训练A B C 1、唱数 1--50唱数练习唱数练习唱数练习为教学做 2、从任意数唱数好铺垫 3、点数 1—— 10点数练习点数练习点数练习 4、用手指表示数 1 —— 10手指表示手指表示手指表示形成概念5、手指计算: 3+4= 8+2=手指计算手指计算手指计算 6+2= 4+4= 二、新授 1 、教师用实物投影 先出示 1 捆和 5 根小棒观察理解观察理解观察理解理解算理,然后再出示 2 根,引 导学生可以用算式表示 为 15+2=17. 2、强调: 1 捆有 10 根 小棒,针对B组学生要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加强巩固进行逐一点数,重新构练习练习练习 建 1 捆的概念。

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设计(教师讲授矫正补偿)意图 3、教师巡视指导A B C 4、教师小结 三、拓展训练理解理解理解加强重难 1、给学生家长交代点的理解购物要求。 ( 1 )家长监督不能包 办;进入超市进入超市进入超市突出重点(2)对孩子购物中的突破难点表现应该进行记录。 2、分发购物筐。自主购物自主购物自主购物理解算理 3、排队从入口进入 “双伟爱心超市”。 4、在老师和家长的陪汇报购物汇报购物汇报购物强化练习同下学生自主购物。过程过程过程 5、学生在阅读了购物 要求后进行购物。 6、每个学生汇报购物离开超市离开超市离开超市 情况。 7 、组织学生从出口经

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形成凑十的思想。 3。通过计算和比较,学生对不同的算式能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1。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课件:85页图1。

2。你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第一名呢?谁猜 对了呢?让我们看看比赛的情况吧! 二、展开。 (一)列出算式。 1。估算:比赛结束了,现在你认为谁是第一名呢?(遥控) 2。有什么办法能够确切地知道谁第一呢?8+54+87+84+97+4 (二)算法多样化。 1。我们先算一算小猪的总成绩。会算的可以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不 会算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2。交流算法。 (1)8+5=9+1+1+1+1=13数的 (2)8+5=8+2+3=13

问:为什么把5分成2和3,不分成1和4?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 (凑十法) (3)8+5=5+5+3=13 问:为什么把8分成5和3?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凑十法) (4)8+5=10+5-2=13 问:明明是加法为什么要减去2?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多加再减) (三)凑十法。 1。观察比较:这两个凑十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2。用你喜欢的凑十法计算一下小兔的总成绩。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认为凑 十时是分大一点的数方便,还是分小一点的数方便? 3。用拆小数凑十的方法分别算一算其他三只小动物的总成绩。谁得第一名?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20以内进位加法 -----《9加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交流算法,理解9加几的一些口算方法,逐步理解 并认识“凑十法”及口算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得数;知道得 数的单位名称。 2、使学生经历运用已有认识和经验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从具体操作中抽象 方法的思维过程,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感受运用已有认识、经验获得新 方法的思维活动,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初步培养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交流和认识新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感受,发展主动 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感悟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应用 性。 【教学重点】 9加几的“凑十”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筷子 一、导入 1、《数九歌》 冬天到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九。 今天啊老师带你们去九的世界,看一看九的世界有多少有趣的奥秘吧。(一边打节奏一边数九) 2、课前铺垫 师:不过在探索9的奥秘之前老师要带领你们去闯关,你们有信心吗只有一关一关地闯过去,我们才能到达九的世界。 生:“有” 师:好的。我们出发吧 打开投影 第一关:分成第二关:10加几第三关:连加(师:你们从这一关的题目里发现了什么式子有什么异同,举手发言。师:先说说这三道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真厉害。我们闯关成功了。开心吗

二、新授内容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课时内容,通过我们刚才的闯关,我知道你们一定能够把今天的内容学得很好。 1、揭示课题:9加几 2、情境创设 小猴子特别喜欢吃桃子,于是猴妈妈买了了一些桃子,我们来看猴妈妈是怎样放桃子的,一共买了多少个桃子呢 (打开投影) 问:猴妈妈是怎样放桃子的一共有几个 生:。。。。 问:那我们要怎么算这些桃子一共有多少个呢 好的,你们自己算一算。有什么方法,跟大家讨论讨论。 板书:1.一个一个地数 2.接着数 师: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你们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算这些桃子的个数的。(看投影) 老师先把1个桃子放进盒子,然后呢 (这一段主要看投影) 你们知道这叫什么方法吗对了。“凑十法” 我们来念一段凑十法的口诀,一起拍手说一说背一背。 3、课上教授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和算试。 提问:怎样能很快知道结果是多少朵互相说说看。 学生说想法,再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 交流完成情况,看怎样圈的,为什么从右边圈1朵。 把7分成几和几,为什么这样分,把9凑成10。 三、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 (1)出示图,让学生明确:原来左边9个方块,右边6个。 提问:算一共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追问:小猴为什么搬一块到左边,它用 的是什么方法在书上填一填算出得数 让学生看式子说算法:把6分成1和5,9加1得10,10加5得15 出示图让学生明确:盒里有9把牙刷,盒外有5把,算一共几把。 列出算式。 (2)先圈出10根,再计算 (3)先看看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再自己算出得数。比较:第一组两题得数为什么会相同呢9加2怎样算方便。第二组呢 (4)看投影,一个一个加过去。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口算练习

时间对题姓名 10+3=10-2=15-3=9-2=12+1=7-1=12+5=6+3=1+8=14+4=2+7=7+3=16+1=18-0=1+12=4+5=15+2=6+4=17-2=5-4=4-4=6+3=4+15=11+6=2+8=5+11=10-2=9-6=7+3=3+6=2+4=6+3=3+5=2+7=13-3=8-2=4+1=6-3=10-2=16-5=10+5=16-4=17-2=11+6=7+2=5+5=4+5=12+2=17-4=10+9=15-3=13+2=1+9=2+8=4-2=9-5=8-2=10-1=12+7=16-6=7-1=6-6=3+5=4+14=2+13=3+10=9-1=8+2=0+7=5+2=6+4=18-7=17-1=12+5=5-5=8-5=4+13=16-3=6+12=3+6=7-0=9-8=5+4=17-3=18-6=0+14=10-8=6+1=8-4=4+4=1+8=10-0=2+5=3+5=6-3=8+11=2+7=8-1=19-7=5+12=

时间对题姓名 18-0=1+12=2+7=7+3=16+1=4+5=15+2=6+4=17-2=5-4=4-4=6+3=4+15=11+6=2+8=8-2=4+1=6-3=10-2=16-5=7-0=9-8=0+14=10-8=6+1=5+4=17-3=18-6=12+7=16-6=8-4=4+4=9-5=8-2=10-1=1+8=10-0=2+5=3+5=6-3=5+11=10-2=9-6=7+3=3+6=2+4=6+3=3+5=2+7=13-3=7-1=6-6=3+5=4+14=2+13=3+10=9-1=8+2=0+7=5+2=10+5=16-4=17-2=11+6=7+2=5+5=4+5=12+2=17-4=10+9=15-3=13+2=1+9=2+8=4-2=6+4=18-7=17-1=12+5=5-5=8-5=4+13=16-3=6+12=3+6=8+11=2+7=8-1=19-7=5+12=10+3=10-2=15-3=9-2=12+1=7-1=12+5=6+3=1+8=14+4=

20以内加法竖式教案

20以内加法竖式教案 【篇一: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教学设计】 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 xxx学校 xxxx 教学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实用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部分,10以内加 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二单元的起始课,第二单元属于数与数的笔算,是本册教 材的重点单元之一。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 加减法,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重 点强调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学情分析: 本课是这学期的新课,是在学生复习了上学期所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通过复习,第一、二层次学生能进行10以内 的加减法运算,有了笔算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教学将使学生初步 了解用竖式进行笔算的方法,为以后进位加法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加 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 齐进行相加的算理。3. 教学重点: 会写加法竖式,掌握书写规则,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借助情境,导入新知 1.出示课件,在情境中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吧,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 增长我们 的知识。好不好? 生:好。

师:看大家都已经集合好,准备出发了。 二、探究新知 2.出示图片和题目 师:学生和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3.指名列式,板书 7+2= 抽学生回答,7+2=多少?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能给大家说一下吗? (指名说一说) 师:很好,说的很清楚,他是借助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的。 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计算呢? 4.经历计算过程,探究竖式算理 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竖式的写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能不 能通过算式的形式来表达呢,让别人知道你是把7和2合起来的? 5.把算式竖过来写就是竖式,板书: 7 + 2 师:竖着写有什么好处呢?更清楚的告诉别人,是把7和2合起来。 6.写成竖式,你会吗?试着写一写,比比谁写的美观。 写竖式要注意些什么?怎么才美观? 分开点写,相同数位要对齐,加号往前写,不要忘掉。三、 1.出示3+5=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订正,说说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看谁书写工整,计算正确。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 5+4= 3+3= 2+7= 0+8= 5+2= 7+0= 8+1=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生:10以内的加法竖式计算。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要工整。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试一试第1题。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 7+2=9 7 + 2 9 相同数位要对齐

20以内进位加法 教案

20以内进位加法 编写:卢婷执教:卢婷 教学内容:浙教版《数学》第一册P92-9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算法。 2、在让学生经历发现多种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形成“凑十”的思想,并使之清晰。 3、培养学生交流、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用“凑十”法计算。 教学难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猜数激趣 1、猜数列式 师: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星星眨巴着眼睛对大家笑呢!赶紧数一数,左边有几颗小星星?(9颗) 师:有几颗小星星挺害羞的,躲在里面不敢出来呢!你猜,这里面躲着几颗呀?生猜。 师:看来,小朋友们各有各的想法,那到底躲着几颗呢?看好喽!(揭开纸片)生:5颗 师:猜准的小朋友好开心呵!要知道这里一共有几颗小星星,该怎么列式呢?生:9+5 二、探究算法 1、师:9+5怎么算呢?先请小朋友静静地想一想。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我是一个一个数上去的。 (2):我是这样想的:从5里面拿一个给9,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师操作小星星,演示这种算法。 (3):从9开始接着往上数5个,就是14。 (4): 5加5等于10,9减5等于4,10加4等于14。 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有数的,也有拿一个凑成10再算的。那么,在这么多方法里面,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有喜欢数的,也有喜欢算的。

2、分析理解方法。 (1)方法1、3都是数的;方法2、4都要凑十。 (2)凑十的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先拆数再凑十。 不同点:拆的数不同,可以拆小数,也可以拆大数。 4、体会算法 出示:射击分数表 (1)小猪得了几分?请用凑十法算一算。 (2)汇报两种算法。 (3)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其它小动物得了几分? (4)反馈交流:重点汇报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5)得第一名的是()分。 三、巩固练习 1、《课堂乐园》P49第2题。 2、一共有几个奖杯? 4+5+6 怎么算又对又快?4+5+6=9+6=15;4+5+6=10+5=15 比一比,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四、小结 五、作业:课作P49 板书: 20以内进位加法 ★★★★★★★★★★ ★★★★ 9+5=14 反思: 在学习这一课时前,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学生的基础很有可能会参差不齐。

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20以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1) 15+1= 2+6= 14+4= 4+4= 9-8= 19-5= 15-5= 5+13= 5-2= 10-6= 7-6= 17-5= 10-6= 1+5= 14-3= 8-2= 2+2= 5+3= 1+9= 16-3= 17-3= 15+2= 12+5= 3+13= 12+2= 2+7= 1+12= 4+3= 3+7= 3+5= 8-4= 18-6= 4-1= 15-4= 6-1= 19-2= 4+3= 16-2= 4+15= 3+5= 13+7= 11+1= 17-6= 2+3= 11+1= 8+2= 5+5= 17-2= 8-4= 13+6= 19-3= 3+2= 6-3= 17-6= 2+8= 4+6= 13+5= 1+5= 18-4= 13+4= 4+5= 15-5= 2+12= 2+3= 18-4= 1+9= 1+9= 18-7= 1+3= 11+6= 18-2= 10-1= 10-7= 10-3= 9+1= 5-1=

20以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2) 2+8= 15+3= 3+16= 17-4= 7-1= 6+2= 9+1= 15-3= 10-1= 19-2= 11+2= 6+2= 5+5= 6+1= 1+9= 17-2= 10-1= 15-3= 3+11= 3+7= 9-6= 2+4= 5+1= 2+2= 7-4= 1+4= 5+2= 9-5= 6+3= 5-2= 4-3= 1+1= 9-3= 8-1= 8+2= 4+2= 5-2= 1+4= 6-4= 2+8= 8-1= 9-4= 7+1= 7-5= 10-3= 7+2= 9-8= 2+1= 6+3= 1+8= 2+4= 10-9= 8-3= 3+1= 1+4= 6-1= 10-5= 2+2= 1+2= 4-3= 5-3= 8+2= 5+3= 4+5= 5-1= 5+4= 8-4= 1+7= 5+2= 8-1= 7+2= 5-4=

20以内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姓名: 15+3= 5+10= 2+17= 18+0= 16+1= 16+3= 16+2= 1+13= 7+10= 12+3= 1+18= 2+16= 7+10= 13+3= 12+1= 11+0= 4+14= 0+17= 2+13=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一)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班级: 10+7= 0+18= 1+17= 5+11= 7+11= 2+13= 1+13= 1+18= 15+2= 18+1= 2+16= 13+0= 12+0= 2+16= 10+8= 10+5= 19+0= 14+3= 1+11=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 家长批改并签字: 10+7= 10+8= 10+9= 0+14= 0+13= 11+8= 0+18= 16+0= 3+14= 16+0= 7+11= 19+0= 14+4= 1+17= 4+10= 12+4= 1+13= 0+19= 1+16=

两位数加一位数姓名: 2+17= 18+1= 1+14= 16+2= 16+1= 3+15= 16+0= 14+3= 18+0= 13+5= 0+12= 2+14= 3+10= 4+14= 2+17= 4+13= 15+0= 14+2= 0+16=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二)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班级: 13+6= 3+16= 10+2= 15+3= 5+10= 2+17= 18+0= 16+1= 16+3= 16+2= 1+13= 7+10= 12+3= 1+18= 2+16= 7+10= 13+3= 18+0= 6+11=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 家长批改并签字: 4+14= 14+5= 1+13= 16+0= 3+14= 16+0= 7+11= 19+0= 14+4= 1+17= 4+10= 12+4= 1+13= 0+19= 1+16= 2+17= 18+1= 1+14= 16+2=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9加几进位加法》教案【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3-94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算法多样化。掌握搜集信息、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9加几的算法,感悟转化的数学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出示课件) 1、分解式 2、10加几 【通过此环节的练习,为9加几的计算方法做铺垫。同时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二十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同学们,在前不久咱们学校刚刚举行了运动会,很多同学取得

了不错的成绩。听说光明小学也要召开运动会,想不不想去看看?(出示课件) 【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三、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发现信息 师: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1:我发现了有很多的小朋友,有男孩也有女孩 生2:我发现有参加赛跑的 生3:我发现有参加投沙包的 …… 2、提出问题 师:大家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真了不起!那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1: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生2:黑板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生3:参加赛跑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 …… 【通过此环节锻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有些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好!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好吗?(板书:需要写多少个号码?) 3、解决问题 (1)、师:参加赛跑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1:同学们先用数数法数一数 生2:算一算 师:怎样列式? 生:9+6= (板书) 师:说说你怎么想的? 生:赛跑的9人,投沙包的6人,一共有多少运动员就是把它们合起来。 师:还有不同的列法吗?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72 例1-3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课堂活动,练习九的1-6题 教学目标1.学会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知道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学习活动训练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对齐数位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视频,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复备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在练习本上) 3+2 5-2 10+7 10+9 6+4 10-6 4+3 6+2 2.小结:前面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要学习更大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教学不进位加法) (1)出示例1情景图。先摆出13根小棒,再摆出2根小棒。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列出算式。为什么用加法

算? (2)师生共同摆小棒。13+2= (3)你会算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用算式或文字板书算法) 方法一:3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是5根小棒,10加5等于15; 方法二:由13向后数两个数是15. 方法三:把13中的1和2相加得3十,30加3得33。 如果有第3种说法,学生中一定要讲清楚为什么不能这样相加。如果没有这种算法,老师应提问为什么13中的1不能和2相加? (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4)介绍并板书加法各部分名称。 加法算式的每一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在这个加法算式中,13和2都叫做加数,15叫做和。 板书各部分名称 回到口算题中,让学生说说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2 (教学不退位减法) (1)出示例2图。先摆出15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几根?你能列出算式吗?为什么这样用减法算? (2)你会算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运算100题

56 - 35 = 66 - 31 = 15 + 42 = 16 + 13 = 33 - 11 = 34 - 30 = 41 + 15 = 12 + 35 = 89 - 88 = 42 - 10 = 46 + 13 = 12 + 82 = 44 + 54 = 88 - 46 = 48 - 17 = 83 - 40 = 96 - 53 = 34 + 25 = 96 - 52 = 95 - 61 = 30 + 24 = 11 + 64 = 94 - 62 = 19 + 10 = 62 + 21 = 24 + 72 = 67 - 13 = 55 - 10 = 35 + 53 = 53 + 44 = 95 - 22 = 21 + 24 = 75 - 70 = 42 + 56 = 65 + 23 = 74 - 20 = 85 - 10 = 97 - 70 = 52 - 51 = 29 - 28 = 63 + 25 = 75 - 61 = 75 + 11 = 83 - 60 = 72 + 15 = 51 + 18 = 67 - 26 = 53 + 13 = 93 - 81 = 67 - 30 = 84 - 40 = 49 - 48 = 13 + 75 = 89 - 53 = 70 + 12 = 37 + 11 = 55 + 11 = 71 + 16 = 32 + 62 = 53 + 16 = 83 - 30 = 79 + 20 = 28 - 15 = 34 + 21 = 17 - 12 = 38 - 34 = 11 + 50 = 41 + 21 = 84 - 70 = 74 + 23 = 34 - 30 = 62 + 36 = 89 - 78 = 62 - 40 = 83 - 70 = 57 - 55 = 53 + 45 = 55 + 33 = 45 + 44 = 21 + 40 = 39 - 38 = 40 + 20 = 58 - 37 = 39 + 50 = 37 + 60 = 38 + 10 = 11 + 11 = 14 + 63 = 13 + 34 = 58 - 13 = 12 + 31 = 59 - 51 = 95 - 44 = 46 + 40 = 53 + 30 = 75 - 34 = 53 + 33 = 55 + 22 = 42 + 35 = 29 - 15 =

两位数加法竖式计算(含进位-不进位)

32 46 41 42 77 80 + 54 + 22 + 33 + 34 + 12 + 9 12 30 11 14 84 18 + 20 + 23 + 46 + 20 + 6 + 55 88 80 56 64 75 44 + 1 + 10 + 18 + 25 + 13 + 29 20 76 87 77 82 49 + 12 + 13 + 7 + 12 + 8 + 31 89 80 60 41 66 76 + 10 + 10 + 19 + 12 + 12 + 11 20 43 26 16 86 31 + 62 + 20 + 18 + 61 + 8 + 36 49 13 35 67 80 49 + 22 + 33 + 27 + 11 + 9 + 19 45 10 40 78 78 76 + 17 + 36 + 20 + 11 + 10 + 11 33 75 88 44 40 33 + 41 + 11 + 8 + 31 + 40 + 23

77 27 67 87 66 17 + 11 + 49 + 12 + 3 + 11 + 61 28 41 43 52 22 38 + 46 + 31 + 30 + 21 + 14 + 45 22 61 33 84 31 71 + 42 + 25 + 38 + 8 + 21 + 15 50 65 89 64 54 53 + 11 + 16 + 9 + 10 + 31 + 18 46 83 51 37 46 42 + 30 + 7 + 28 + 29 + 18 + 45 78 84 42 30 56 52 + 11 + 9 + 41 + 38 + 19 + 14 72 28 79 42 35 27 + 12 + 34 + 10 + 36 + 28 + 49

《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教案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节 9加几 【第一课时】凑十准备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给9、8、7、6凑十各需要几,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分散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二、教学重点 给9、8、7、6凑十。 三、教学难点 区分给9、8、7、6凑十需要几。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咱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吧!咱们一起来对10的组成。 例如:师:我说9。 生:我说1。 师生:9和1组成10。 师生共同玩对口令的游戏。 提问:10的组成有几组?记几组就可以了? (二)探究新知 1.给9凑十 (1)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 提问:数一数上面一共有几个格?(10个)

学生操作:摆上9个圆片。 提问:想一想给9个圆凑成10个圆,需要添上几个? 学生操作: (2)提问:给9凑十需要几?9加几等于10? (3)板书:9+()=10 9+(1)=10 2.给8凑十 (1)学生在方格纸里摆上8个圆片。 学生操作: (210? (3)板书:8+()=10 8+(2)=10 3.同上环节给7、6凑十 4.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给9、8、7、6凑十各需要几,下面我们一起拍手说一说。 师生拍手齐说:给9凑十需要1,9加1等于10;给8凑十需要2,8加2等于10;给7凑十需要3,7加3等于10;给6凑十需要4,6加4等于10。 提问:刚才我们研究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凑十

(三)巩固练习 1.圈十练习 学生操作:摆一摆,圈一圈。 先仔细数数左边有几个蘑菇?(9个)右边有几个蘑菇?(5个)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请同学们拿出圆片,左边摆9个,右边摆5个。你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用你手里的学具,动手摆一摆,圈一圈,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很快知道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吗?(学生操作) 2.动手拼摆,复习凑十 (1)在第一排摆10个圆,第二排摆2个圆,一共有几个圆? 学生动手拼摆?你怎么数得那么快? (2)在第一排摆9个圆,第二排摆3个圆,一共有几个圆? 学生动手拼摆?你怎么数得那么快?为什么挪1个圆就可以了? (3)在第一排摆8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一共有几个圆? 学生动手拼摆?你怎么数得那么快?为什么挪2个圆? (4)在第一排摆7个圆,第二排摆5个圆,一共有几个圆? 学生动手拼摆?你怎么数得那么快?为什么? 3.对手指,对口令 师生用手指表示数,师生齐说:给9凑十需要1,9加1等于10。 学生齐说给8、7、6、5凑十各需要几。 4.儿歌 小朋友,拍拍手, 大家一起把十凑, 9凑1,8凑2,7凑3,6凑4, 两5相凑刚好够。 5.提高练习 看图列式 (1)学生尝试完成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能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对齐数位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幻灯片、小棒等。 学生:准备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有一天,天气晴朗,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森林里采蘑菇,他们在森林里唱呀,跳呀,很快兔妈妈就采了满满一篮子蘑菇,兔妈妈究竟采了多少蘑菇,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吧,真多呀,兔宝宝只采了两朵蘑菇,非常难过,妈妈安慰他说:“只要能提出数学问题,也是聪明的孩子,兔宝宝一转眼,就提出了好几个数学问题,请猜猜看,他提了哪些问题? 1. 学生思考后,提出了几个数学问题: (1)兔妈妈和兔宝宝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 (2)兔妈妈比兔宝宝多采了多少朵蘑菇? (3)兔宝宝比兔妈妈少采了多少朵蘑菇? 2.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同学们提出了这样3个问题,首先来解决第1问:兔妈妈和兔宝宝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 [点评:通过童话故事引入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有数学,同时问题由学生提,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思想。]

3. 教师又提出用一个算式表示“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3+2。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抽生解释[为学习例1设下铺垫。]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教师:兔宝宝很想吃上蘑菇,兔妈妈让宝宝再努力一下,将“13+2”计算出来,就可以听上蘑菇了。同学们,让我们来帮帮兔宝宝计算13+2吧。 1. 探讨算法。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3+2怎样算?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表示兔妈妈采的蘑菇,再拿出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表示兔宝宝采的蘑菇。(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根)是怎样想的,这么快就知道了?(学生独立思考后)请在4人小组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抽生汇报。 学生:把2根和3根合起来是5根(学生边说边做合起来的动作),再加在1捆上就是15根。 教师:请在投影仪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 (学生上台操作演示) 师:为什么2根要加在3根上面,不加在1捆上面? 教师演示摆小棒,边板书3+2=5,实际上就是个位的数对着个位的数加,再算 10+5=15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学生:我们这组里还有一种方法是数,1捆是10根,从10起接着数剩下的几根:11,12,13,14,15,数完后是15根。 学生:我们组中也有人用数的方法,但是与刚才的不同,我们是从13起接着数2个数:14,15。…… [点评:由于低段的小朋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用小棒做直观教具,让学生很容易观察出2根小棒应该加在3根小棒上,而不是加在1捆小棒上。同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学生的多种算法,从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教师:看来小朋友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都知道如果是用小棒做这种加法,要先把什么加起来?(单根的)再加在什么上?(整捆上) 2. 教师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并在算式下板书:加数、加数、和。 3. 试一试

以内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运算题

56 - 35 =66 - 31 =15 + 42 =16 + 13 = 33 - 11 =34 - 30 =41 + 15 =12 + 35 = 89 - 88 =42 - 10 =46 + 13 =12 + 82 = 44 + 54 =88 - 46 =48 - 17 =83 - 40 = 96 - 53 =34 + 25 =96 - 52 =95 - 61 = 30 + 24 =11 + 64 =94 - 62 =19 + 10 = 62 + 21 =24 + 72 =67 - 13 =55 - 10 = 35 + 53 =53 + 44 =95 - 22 =21 + 24 = 75 - 70 =42 + 56 =65 + 23 =74 - 20 = 85 - 10 =97 - 70 =52 - 51 =29 - 28 = 63 + 25 =75 - 61 =75 + 11 =83 - 60 = 72 + 15 =51 + 18 =67 - 26 =53 + 13 = 93 - 81 =67 - 30 =84 - 40 =49 - 48 = 13 + 75 =89 - 53 =70 + 12 =37 + 11 = 55 + 11 =71 + 16 =32 + 62 =53 + 16 = 83 - 30 =79 + 20 =28 - 15 =34 + 21 = 17 - 12 =38 - 34 =11 + 50 =41 + 21 = 84 - 70 =74 + 23 =34 - 30 =62 + 36 = 89 - 78 =62 - 40 =83 - 70 =57 - 55 = 53 + 45 =55 + 33 =45 + 44 =21 + 40 = 39 - 38 =40 + 20 =58 - 37 =39 + 50 = 37 + 60 =38 + 10 =11 + 11 =14 + 63 = 13 + 34 =58 - 13 =12 + 31 =59 - 51 = 95 - 44 =46 + 40 =53 + 30 =75 - 34 = 53 + 33 =55 + 22 =42 + 35 =29 - 15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以内进位加法教案 新添镇幼儿园郭立生 教学名称:大班数学活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凑十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通过故事情景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配套挂图,幼儿提前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故事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 有一天羊妈妈出门给它的孩子们寻找食物,可是天快黑了还不见羊妈妈回来,这时羊妈妈的两个孩子特别饿,也特别担心它们的妈妈。于是它们决定出门去找妈妈。它们找呀找,就是找不到妈妈,这时它们更加焦虑和着急。在这个时候它们碰见了小马大哥,小马大哥说“我看见了你们的妈妈,它被大灰狼抓去了。”这时它们特别害怕,可它们想不出救妈妈的办法,这时两只小羊羔特别的难过。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大灰狼可恶不可恶? 幼:“可恶” 师:那我们一起帮助小羊羔们去救它们的妈妈,好不好? 幼:“好” 2.集体活动: 第一关:帮小羊羔过河,鳄鱼出题难为小羊羔。鳄鱼说“如果小羊羔答不对右边的题就不让过河。”(参考教学挂图) 第二关:帮小羊羔过森林,野猪出题难为小羊羔。野猪说“如果小羊羔答不对右边的题就不让过河。”(参考教学挂图) + = + = 2

第三关:帮小羊羔过山,老虎出题难为小羊羔。老虎说“如果小羊羔答不对右边 的题就不让过河。”(参考教学挂图) = + = 第四关:帮小羊羔救妈妈,大灰狼出题难为小羊羔。大灰狼说“如果小羊羔答不对右边的题就吃了你们的妈妈。” 小朋友们帮小羊羔就出了妈妈,小羊羔和它们的妈妈特别感谢小朋友,小朋友们用掌声和小羊羔一起庆祝! 3.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老师在挂图上留的问题。(问题见挂图) 4.活动结束,教师评价总结 3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 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 师:宝贝儿们,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嗯,老师也非常喜欢。因为我们在数学王国里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那今天的数学王国里又有什么有趣儿的事情呢?瞧,一群小蝌蚪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在河里游来游去,可着急了,小蝌蚪在干什么呢? 生:小蝌蚪找妈妈 师:宝贝们真聪明,这都知道哇!可是,每只小蝌蚪身上都有一道数学题,只有答对这些题,才能找到妈妈。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好,小手准备(举手手势),准备到位。 抽生口答:3+2= 5-2= 10+7= 10+9= 10+3= 师:13这个数,3在什么位上?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生:表示3个一 师:那1在什么位上?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生:表示1个十。 师:下一题13+2= 预设生:等于15 课件不出示答案,师:遭了,老师课件有点问题,没反应了,看不到正确答案,不知道对不对,怎么办呢? 二、个体自学例1 13+2 1.用小棒摆一摆 师: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看看13+2是不是等于15?请先听要求:A 先摆13根小棒,怎么摆?B再摆几根小棒?C看看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根) 请生展示贴小棒在黑板上 追问:老师想知道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 生:加在3根小棒里。 追问:为什么要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 师引生: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2.用算珠拨一拨 师:小棒回位!123 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来算算。看着老师手里的计数器,你能拨一拨算珠,算算13+2吗?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练习题(直接打印)

成绩姓名 95-13=11+42=97-31=78-17=68-44=79-11=1+2=22+32=27-14=21+30=89-31=79-12=21+10=21+42=45-43=51+16=65-23=62+32=11+21=78-15=98-16=21+37=71+4=61+30=99-16=11+25=31+41=31+31=41+13=31+41=2+45=89-13=59-14=89-10=9-1=51+42=81+1=11+21=1+12=39-12=75-22=1+31=59-11=21+13=39-1=58-2=32+44=12+1=11+3=21+31=51+11=76-11=59-1=21+11=29-10=65-12=21+35=59-1=99-28=41+1=1+11=11+10=96-41=21+10=31+42=42+2=48-1=2+25=91+1=49-31=59-20=51+2=12+22=16-14=51+1=31+41=41+32=61+12=22+12=65-21=98-17=21+24=1+1=1+11=11+31=51+33=1+20=1+10=59-40=11+10=29-1=99-10=32+12=39-13=89-12=89-2=99-41=79-42=71+2=69-27=

成绩姓名 81+2=61+24=72+1=41+32=39-1=1+35=21+25=71+1=71+25=99-10=59-40=42+20=99-19=11+1=61+4=12+2=11+12=46-4=58-33=21+25=71+15=41+30=49-22=21+15=1+10=99-22=11+20=31+25=31+42=31+13=71+2=59-13=51+18=61+10=59-38=88-1=68-1=59-1=81+18=29-3=98-13=56-16=21+20=89-11=21+20=69-20=39-20=21+41=61+1=99-22=41+30=91+2=99-40=86-24=41+21=11+34=59-46=69-3=79-10=79-18=19-1=21+36=21+28=90+2=21+15=81+3=51+31=79-15=89-38=69-48=97-34=87-31=51+23=41+25=1+21=2+11=12+17=61+20=47-29=86-13=31+25=71+26=99-14=2+11=41+23=1+1=87-34=69-3=79-18=11+46=18-1=79-33=99-47=57-44=65-19=89-22=32+14=46-28=96-38=61+34=

20以内不退位减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20以内不退位减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数学组进行了推门听课,这次推门听课我的讲授内容是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竖式计算的写法和计算法则。这节课是基于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新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竖式计算和计算顺序。所以这节课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掌握竖式计算的写法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由礼物盒和奖励的小星星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开始的时候复习了数数、手指认数、计算等内容,以小棒图示作为新课讲授的例题,让学生根据图示列出算式并且列出竖式然后计算。在新授结束之后有两个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A/B组做练习一,C组做练习二,最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数学组成员针对本节课进行了小组评价,具体如下: 1、教学过程中分层不明显,C组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 2、在讲授竖式计算时,十位上应该说是0,然后1- 0=1,在十位上写1。(这一部分讲授有错误) 3、在练习的时候,练习题出示的方式不及时,没有给学生正确地引导。(练习题分组不明显,要求不明确) 4、板书设计不充足,格式太过随意。 通过这次的随堂课,我了解到自己上课时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对学习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上课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在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A. B. C. D. 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的比是3:2,它们高的比是2:3,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 A.3 2 B. 3 4 C. 4 3 3.1个汽油桶可装100升汽油,这个桶的()是100升 A.体积B.容积C.表面积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x°,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的列式是() A.90-x B.180-2x C.180-x 5.如图所示,表示阴影部分面积的是()。 A.ad+bc B.c(b-d ) +d (a-c ) C.ad+c (b-d ) D.ab-cd 6.在每个小格边长均为1米的方格赛道上有一辆玩具小车,初始位置用数对记为(15,16)。小车以2米/秒的速度,先向上运动4秒,再向左运动3秒,这时小车的位置用数对记为()。 A.(19,13)B.(7,22)C.(2,10)D.(9,24) 7.一个三角形最小的角是50°,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D.无法确定 8.把正方形,按1:2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已知量得图上边长为5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A.10 B.100 C.4000 D.1000000 9.从A地到B地,甲用了4小时,乙用了5小时,甲乙速度比是( ). A.4:5 B.5:4 C.4:9 10.把28.26立方米的沙子堆成高是3米的圆锥形沙滩,沙滩的底面积是()平方米. A.6.28 B.28.26 C.12.56 D.9.42 二、填空题 11.食品安全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某部门分两次检测同一批次同一品牌的大米,第一次检测100袋,合格率为95%,合格的大米有(_____)袋;第二次检测25袋全部合格,两次检测的总合格率是(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