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调查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下册 10-1 统计调查 第2课时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新课讲解
以下问题哪些适合全面调查? 1. 调查我校篮球队队员的身高 2. 调查我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 3. 调查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4. 调查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
除了全面调查,还有什么调查方法呢?
新课讲解
总结归纳
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 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叫做抽样调查.
总体是_七__年__级__5_0_0_名__学__生__的__体__重__情__况___, 个体是__每__名__学__生__的__体__重__情__况_________, 样本是__抽__取__的__5_0_名__学__生__的__体__重__情__况___,
样本容量是___5_0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代表性,抽取样本 时,应保证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 到.
总结归纳
新课讲解
简单随机抽样 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 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 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合作探究
新课讲解
• 抽取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
节目类型
划记
人数
百分比
A新闻
个数较多、结 果具有破坏性 或危害性
合作探究
新课讲解
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做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1)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抽样调查 (2)调查一个村子所有家庭的收入
全面调查 (3)调查海水的水质状况
抽样调查
典型例题
新课讲解
例1 某校为了了解七年级5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随机抽取 50名学生进行测量.在这一问题中,
课堂小结
统计调查
收集数据:全面调查、抽样调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全面调查(教案)

2.调查问卷设计的指导。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在设计问卷时遇到了困难,问题设置不够合理,选项设计也存在问题。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个专门的环节,详细讲解问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全面调查的概念和适用范围,以及调查问卷设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设计合理的问卷和实施调查。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全面调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份关于校园环保意识的全面调查问卷。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全面调查的基本概念。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逐个、全部的调查方式。它是获取准确、全面数据的重要手段,适用于总体数量较小、调查内容简单的情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全面调查了解全班同学的阅读喜好,以及全面调查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学生小组讨论的引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以下方法:一是提前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
4.教学内容的拓展。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对全面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如全面调查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对比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10.1 统计调查(三)》教案 新人教版

10.1统计调查(三)教学目标1、经历较复杂问题的处理过程,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2、学会从样本中分析、归纳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教学难点: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什么是抽样调查?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周围,抽样调查的应用是十分普遍的。
有些问题总体量不大,个体差异程度小,只需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就可以了,有些问题总体量大,个体差异程度较大,必须有更好的抽样方法才行。
二、分层抽样问题3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节目的喜爱情况。
(1)能不能用问题2中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为什么?不能。
一是样本容量太小;二是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往往有明显不同.所以要了解整个地区观众的情况,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抽取样本。
(2)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1000的样本进行调查,你会怎样调查?由于各年龄段对节目爱好有明显的不同,而同一个年龄段对节目的喜爱又存在共性,因此可以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各人群分别独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使每个年龄段都能抽取一定的人数来代表所在的人群,然后汇总调查结果。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每个年龄段抽取的人数怎么确定呢?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实际人口的比例分配,以确保每一个年龄段都有相应比例的代表。
如果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例为2︰5︰3,那么各年龄段抽取的人数分别是多少?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合计抽取的人数200 500 300 1000先将总体分成几个年龄段(层),然后再在各年龄段(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这是一种分层抽样。
分层抽取的样本与这个地区所有观众的年龄结构基本相同,与在整个地区直接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更具有代表性。
三、样本的分析:下表是用分层抽样进行调查并整理得到的数据。
人数年龄节目类型段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合计百分比A新闻16 137 120 273 27.3%B体育50 118 82 250 25%C动画56 57 28 141 14.3%D娱乐78 188 70 336 33.6%合计200 500 300 100100%请你自己画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描述上表中的数据。
统计调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统计调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统计调查亦称“统计视察”。
有组织地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
明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表,规定调查时间和地点等,是统计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前提。
以下是我整理的统计调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统计调查:教案(第1课时)1、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经验了简洁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但不是很完整,对每一个步骤的作用也不是特别明确.而明确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并明确每一个步骤的作用须要经历的积累,对初中学生有必须的难度.依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设计全面调查的方案并实施是难点.2、教学过程设计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本第135页第十章引言的第一段.这一章我们将学习收集数据的一些根本方法,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描述数据,从中发觉数据中蕴含的规律,获得我们须要的信息.因此,统计可以协助我们解决一些身边的实际问题.创设情景,体会全面调查的方法思想活动:假如要了解全班对新闻、体育、动画、消遣、戏曲五类节目的宠爱状况,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怎么调查.问题1 调查到什么程度就到达了调查的目的了,调查的对象是什么?师生活动:预案: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调查的对象是全班学生.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索,更加明确完成一件任务首先要明确任务最终的目的.问题2为了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我们须要做哪些事情?师生活动:学生答一:全班学生举手示意,通过计数,统计出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学生答二:制作问卷,收集数据并整理,统计出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设计意图:学生设计解决问题方案,体会进展全面调查的一些方法.问题3用举手示意的方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师生活动:学生举手发言. 老师总结:举手示意的方法优点是简便、快捷,缺点是被调查的对象不能太多. 问卷调查的方法优点是程序标准,被调查的对象可以比拟多,缺点是被调查对象少时不够简便、快捷.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种全面调查方法的比拟,体会在调查过程中方法选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10.1统计调查同步练习课前预习:要点感知1 统计调查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收集数据一般采纳__________,整理数据一般采纳__________列统计表,描述数据一般采纳__________;统计图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练习1-1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为了简明扼要地介绍空气的组成状况,较好地描述数据,最适合运用的统计图是( )A.扇形图B.条形图C.折线图D.直方图1-2 确定小明家五月份总支出共计1 200元,各项支出如下图,那么其中用于教育上的支出是__________元.要点感知2 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__________.它可以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的状况,结果__________,但工作量__________,费时费劲.预习练习2-1 以下调查工作适合采纳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学校在给学生订做校服前进展的尺寸大小的调查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运用寿命的调查D.环保部门对某段水域的水污染状况的调查当堂练习:学问点1 全面调查1.以下调查中适合采纳全面调查的是( )A.调查市场上某种白酒的塑化剂的含量B.调查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的运用寿命C.了解某火车的一节车厢内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数D.了解某城市居民收看辽宁卫视的时间2.以下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A.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熬炼的时间B.某批种子的发芽率C.学校聘请教师,对应聘人员面试D.黄河三角洲中学调查全校753名学生的身高《10.1统计调查》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调查中适合做普查的是( )A.值日教师调查各班学生的出勤状况B.调查长江水的污染状况C.调查某种钢笔的运用状况D.中心电视台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答案:A学问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解析:解答:A.工作量小,没有破坏性,适合普查; B、D范围广,工作量大,不宜采纳普查,只能采纳抽样调查;C调查具有破坏性,相宜抽样调查.分析:有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拟精确,但所费人力、物、时间较多;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或无法进展普查时,应选择抽样调查.2.为了了解某县30~50岁成人的安康状况,采纳了抽样调查方式获得结果,下面所采纳的抽样合理的是( )A.抽查了该县30~50岁的男性公民B.抽查了该县城区30~50岁的成人20名C.抽查了该县全部30~50岁的工人D.随机抽查了该县全部30~50岁成人400名答案:D学问点:抽样调查的牢靠性解析:解答:A、没有抽查到女性公民,不具有普遍性;B、抽查范围小,不具有普遍性;C、只抽查了工人,没有抽查其他职业的劳动者所以不具有普遍性. 应选D 分析:采纳抽样调查时,应保证被抽中的调查样本在总体中的合理、匀称分布,调查出现倾向性的偏差是微小的,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是很强的。
10.1统计调查(2)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

这位同学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样本的情况, 调查活动是否结束了?如果没有,还需要做什么?如 果结束了,请说明理由.
3.设计方案,体会抽样调查的全过程 你能总结一下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 查的过程吗?
总体
简单随机抽样
抽取样本 收集数据
估计
样本情况
描述、分析数据
归纳: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 式.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 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 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 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总 体估计的准确程度.
(2)调查市场上五色冰淇淋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 家标准; (3)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4)调查某村所有家庭的年收入;
(5)调查巫山县初一年级的作业量情况;
(6)调查重庆市冬小麦亩产量.
达标题
2.为了了解某厂台冰箱的质量,把这台冰箱编上 序号,然后用抽签的方法抽取台.这种抽样方法 是 ,这种抽样方法 代表性(填“具 有”或“不具有”). 3.在下列调查中,①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②了解某池塘鱼的产量;③调查某一地区合资 企业的数量;④调查全国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⑤审查某篇文章中的错别字数,其中适合普查的 有 ,适合抽样调查的有 .
2.自主探究,体会抽样调查的方法思想
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2.自主探究,体会抽样调查的方法思想 厨师在尝汤前,为什么先要将汤搅拌一下呢?
尝汤可以估计出整锅汤的味道,和全面调查 有所不同,用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你能说出 抽样调查方法的一些特点吗?
2.自主探究,体会全面调查的方法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0.1第1课时《统计调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10.1 第1课时《统计》一. 教材分析《统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1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统计问题,如何设计统计方案,以及如何通过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统计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统计的基本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2.难点:如何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如问卷、实地考察等。
3.演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4.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0.1统计调查(3)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

达标题
4. 为了了解全校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小芳、 小花、小明三个同学分别设计了三个方案. (1)小芳: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 间,• 由此推算出全校学生每天参加活动的时间. (2)小花:到校运动队,随机调查几位运动员每天体 育活动的时间. (3)小明:在全校每个班级抽取10名同学调查他们每 天体育活动的时间,从而估计全校学生每天体育活动的 时间. 这三种做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创设情景
【问题】 比较你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同学的平均体 重: (1)制定调查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实 施调查; (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出每个 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并用折线图表示 平均体重随年级增加的变化趋势;
自主探究
问题
为了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 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该地区准备对中小 学生进行视力调查.那么如何调查呢?思考 … …自Fra bibliotek探究
2.讨论: (1)仅仅从小学学校抽取部分同学作为调 查的对象,妥当吗?初中学段、高中学段 呢? (2)导致同学们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影响近视的因素,在设计调查间 卷中应包括哪些问题? (4)请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
自主探究
展示表格:
分析: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能从表中的数据获取哪些信息? (2)为了比较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视力情况,你能 根据上表画出统计图直观地反映数据信息的变化 情况吗? (3)你能根据所制的统计表与统计图,估计一下 该地区中学的视力情况吗?
例题
比较你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 (1)制定调查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实施调 查; (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出每个年级 同学的平均体重,并用折线图表示平均体 重随年级增加的变化趋势; (3)每组安排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完 成上述问题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和评议.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10.1统计调查》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统计调查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调查中适合做普查的是()A.值日老师调查各班学生的出勤情况B.调查长江水的污染情况C.调查某种钢笔的使用情况D.中央电视台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答案:A知识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解析:解答:A.工作量小,没有破坏性,适合普查;B、D范围广,工作量大,不宜采取普查,只能采取抽样调查;C调查具有破坏性,适宜抽样调查.分析:有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时间较多;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或无法进行普查时,应选择抽样调查.2.为了了解某县30~50岁成人的健康状况,采取了抽样调查方式获得结果,下面所采取的抽样合理的是( )A.抽查了该县30~50岁的男性公民B.抽查了该县城区30~50岁的成人20名C.抽查了该县所有30~50岁的工人D.随机抽查了该县所有30~50岁成人400名答案:D知识点:抽样调查的可靠性解析:解答:A、没有抽查到女性公民,不具有普遍性;B、抽查范围小,不具有普遍性;C、只抽查了工人,没有抽查其他职业的劳动者所以不具有普遍性.故选D分析:采取抽样调查时,应保证被抽中的调查样本在总体中的合理、均匀分布,调查出现倾向性的偏差是极小的,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是很强的。
3.想表示某种品牌奶粉中蛋白质、钙、维生素、糖、其它物质的含量的百分比,应该利用(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以上都可以答案:B知识点:统计图的选择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想反映某种品牌奶粉中蛋白质、钙、维生素、糖、其它物质的含量的百分比,应该利用扇形统计图.故选B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进行选择.4.考察50名学生的年龄,列频数分布表时,这些学生的年龄落在5个小组中,第一、二、三、五组的数据个数分别是2,8,15,5,则第四组的频率是()A.20B.0.4C.0.6D.30答案:B知识点:频数(率)分布表解析:解答:解:∵第一、二、三、五组的数据个数分别是2,8,15,5∴第四组的频数=50-(2+8+15+5)=20∴第四组的频率==0.4故选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第四组的频数=50-(2+8+15+5)=20,再带入公式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
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 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 况,你是怎样做的?什么叫全面调查? 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列统计表——整理数据; 画统计图——描述数据.
【问题2】
某校有2 000名学生,要了 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 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 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问题】
⑴问题2中的考察对象是什么?考 察目的是什么?
对考察对象是:全校同学 考察目的是:全校学生喜 爱电视节目的情况
【问题】
⑵问题2与问题1有什么区别呢?
⑶能否用问题1的调查方式对全校 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呢?
问题2中学生人数多,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收 集数据不适用,需要寻找既省时省根据表10-2绘制条形图和扇形图, 完成问题2的调查.
通过样本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你能估计全校学生对各类电视节目的 喜爱情况吗?
⑴想了解一锅八宝粥里各种成分比例, 你怎样做?
⑵想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应该 怎样做?
⑶你还能举出抽样调查的例子吗?
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哪种情况分别适合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再见
10.1 统计调查
我
复习
们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
已 经
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缺点是无法显示每组数据
认
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多少.
识
了
条
形
拉美/加勒比
欧洲
北美
图
8.09 8.28
3.92
扇形图的优点是易于显示
和
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
扇
形
图
非洲
17.68
小,缺点是在不知道总体 52.68 数量的条件下,无法知道
当调查对象个数少, 调查容易进行时, 一般用全面调查.
当调查对象个数较多, 调查不宜进行,或调查 具有破坏性时,一般用 抽样调查.
1.下列调查,不适合作全面调查而适合作抽样 调查的是( B) A.考察你班某次数学测验成绩 B.考察一批汽车的抗碰撞性能 C.考察我校电脑室新添置的一批电脑是否 能正常工作 D.审查即将发行的刊物中的错别字
年份 1986 1991
GDP/ 1.02 2.17 万亿 元
1993 3.46
1997 7.31
1999 8.04
2001 9.59
12 10
8 6 4 2 0
1986 1991 1993 1997 1999 2001
GDP/万元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 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顺次把各点连接起来.它既可以表示出 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
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 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 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我们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示抽样调查
问题 抽取多少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合适?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我校七年级进行了一次月考,参加考试人 数共500人,为了了解这次月考数学成绩, 下列所抽取的样本中较为合理的是( )D A.抽取前12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B.抽取后12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C.抽取3、4两班同学的数学成绩 D.抽取各班学号为5的倍数的同学的数学 成绩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例1
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一 二三 四
五六七八
九十十
十
一
二
平均气 温
(℃)
2 5 1 16 2 2 3 32 2 1 11. 5 0 .5 2 8 2 .5 6 9 5
通常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度就会越高.但 为降低成本(人力、物力、财力等),样本 容量选取也要适当.
【问题】
被调查的学生如何抽取,才能使样 本具有代表性呢?
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 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 量使每一个个体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
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 被抽到,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 抽样.
问题
⑴在上面调查中,考察对象是什么? ⑵哪种情况下的统计调查适合全面调查? ⑶在上面调查中,我们经历了哪几个环节? ⑷你在哪些媒体中接触到有关统计的内容?
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就叫做全面调查 (也叫做普查)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
【问题】
⑷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费时费力, 你能找到一种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调查方法 吗?
1999年,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狂风暴雨后,我国的GDP突破 80423亿元,2000年接近9万亿元。
2001年,在改革开放20多年成果支撑和连续4年采取积极财政政策, 稳健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的作用下,我们超越了世界经济持续低迷 的影响,GDP首次突破9万亿元。
问题:分析上面报纸中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能很好地描述我 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
让我们稍稍回眸,看一看共和国曾经走过的步伐 吧:
1986年,是我国实施“七五”计划的第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0201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1991年,“八五”计划,经过“七五”5个年头的艰苦努力,我国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662亿元,突破2万亿元。
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自1993年起,国内生产总值开始迅速增长, 每年以近1万亿的速度递增,一年一个新台阶,到1997年,国内生 产总值已经超过73143亿元。
A、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总体; B、考察对象的全体叫样本容量; C、总体中的部分叫个体; D、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叫总 体的一个样本;
例2 已知样本数据中有8个a,5个
b,9个c,那么样本容量是22 。
解:因为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 所以本题中样本数据中有8个a,5个 b,9个c,那么样本容量就是 8+5+9=22 。
亚洲 每组数据的具体数量.
从一万亿到九万亿
步入大会堂,看到代表委员们个个兴高采烈,脸 上透着一种迈入新世纪的壮志豪情。
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我国国内生 产总值已经达到9.59万亿元,人们自然会联想到,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86年突破1万亿元,到 01年突破9万亿元。15年,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已 经跨越了9个“万亿元”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