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11.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1.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1.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教学目标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够相互转化。
③明白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够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够相互转化教具预备电源、开关、导线、导体教学过程板题出标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够相互转化。
③明白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自学指导自己学习课本30——31页内容,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能背会尽量背会,时间8分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如何鉴别导体和绝缘体?3.常见的导体有哪些?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自来水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漆、空气、纯水、纸4.图11-36有什么规律?5.导体什么原因容易导电?绝缘体什么原因不容易导电?导体中有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内的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自由移动的电荷特别少6.金属依靠导电,酸碱盐依靠导电。
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并精讲以下内容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总是不变的吗?自学检测1.以下物体:铁块、塑料绳、大地、纯净水、汽油、人体、盐水、石墨、玻璃属于导体的是属于绝缘体的是2.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的电流是由和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金属是靠大量的导电的,在电路中它定向移动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极到极。
当堂训练1.什么原因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流经导体的电流不同呢?2.电阻概念?3.电阻的符号?国际单位是简称用符号电阻的单位除了欧以外,还有进率是多少?4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什么?5什么叫半导体?常见半导体有哪些?半导体材料有哪些应用?当堂检测 1.容易的物体叫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生活中常见的绝缘体有2以下几组物质中,均属于绝缘材料的是〔〕A.塑料、橡胶、陶瓷B干木柴、陶瓷‘海水C玻璃、石墨、纯净水D水银、玻璃、豆油3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可不能导电B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工材料C纯净的水是绝缘体D水银是不容易导电的4以下情况中,绝缘体不能变为导体的是〔〕A让干木柴变潮湿B把玻璃烧红C让塑料绳变弯D在纯水中加入食盐5.电工师傅站在干燥的木凳上检查教室内的电路,他发生触电事故。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
了解常见物质的导电性能,能够列举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实例。
掌握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经历对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比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及特点。
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物质导电的微观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导线、开关、金属片(如铜片、铁片)、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石墨棒、半导体材料(如硅片)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灯、电视、电脑等,提问学生这些电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电的传输)接着展示一段电线,提出问题:为什么电线能够导电,而其他一些物质却不能?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讲授新课(1)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将电池、灯泡、开关和导线连接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分别将金属片(如铜片、铁片)、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接入电路中,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能够使灯泡发光的物质(如金属片)是导体,不能使灯泡发光的物质(如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是绝缘体。
介绍半导体的概念,如硅、锗等材料,其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实例。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如铜、铝、铁等)、人体、大地、盐水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常见的半导体有硅、锗、砷化镓等。
北师大版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简单电路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简单电路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所带班级有学生46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厚,但女生普遍不爱动手参与操作。
3.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导体、绝缘体、电阻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是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②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5.教学难点分析6.教学课时:1课时7.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导电吗?2.学生发表见解,并说明依据。
3.讲述:刚才,同学们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了预测,并说明了其导电的依据,但我们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的结果还需要经过实验的检验。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验证。
怎样验证物体是否导电?4.学生分组交流。
5.教师出示出课件:简单的电路连接(课件背景,配以优雅的音乐,学生自动地安静下来)。
提问:大家先看这里。
见过吗?如果在电池盒中放入电池,灯泡就会(发光),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亮起来了?出示电工剪刀,将电路中的电线剪断。
提问:现在我们用电工剪刀将电路中的电线剪断,灯泡会(不亮)?都同意小灯泡会熄灭吗?我们来看看。
(演示剪断电线)哪个同学能说说小灯泡现在为什么灭了?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我们把它接一接,让它重新亮起来,好不好?我们来连连看,是不是这样的?(师接亮小灯泡)。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WORD教案2教案二【课题】: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了解常见的导电物质。
3.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材分析】:通过本课时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并归纳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戏剧电路模型实验盘、电线、电池、电灯等实验物质:纸夹、铜钉、酒精灯、铁棒、水、木头块、铝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二、实验前准备: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活动的目的和步骤,并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
三、实验过程:1.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实验盘制作戏曲电路模型,让学生了解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传输的。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装置和实验物质。
让学生按照实验活动的步骤进行实验。
3.学生团队完成实验后,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观察、记录和归纳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实验结果分析: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学生使用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得出结论。
五、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实验结果和正确的实验步骤。
【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其他物质的导电性能。
2.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课后作业】1.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能够导电,而有些物质不能导电?2.整理: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时的实验活动,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并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不过,由于实验活动的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
所以,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1)

兆欧(MΩ)、千欧(kΩ)
1MΩ=103kΩ=106Ω
电阻这个单位有多大?你知道一些常见电阻阻值吗?
手电筒中小灯泡电阻:
几欧——十几欧
白炽灯电阻:几百欧——几千欧
人体正常电阻:104欧——105欧
人体潮湿电阻:103欧以下---
演示实验:正常和潮湿两种情况下人体的导电情况
因此,我们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用电器会更危险
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转换法的理解、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仪器材料
四节电池、电路示教板、金属棒、铅笔、水、盐水、橡皮、塑料尺、陶瓷、玻璃、油、220V的电路板、灯泡内的玻璃芯、酒精灯、火柴
板书设计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
金属、石墨、酸碱盐溶液、人体、大地、湿木、
酸碱盐溶液……
问:为什么导电能力不一样?
二、电阻(resistance)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符号:R
3.国际单位:欧姆(欧):Ω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欧姆:
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曾长期从事数学和物理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致力于科学研究.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发现了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欧姆定律.
观看动画模拟
-----一定标准--------辩证思想
知识扩展
问:同一物质的导电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吗?
教师演示实验:
玻璃加热后导电;
空气被击穿;
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导电性的概念,以及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导电性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五、教学准备:1. 导电性实验器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观察和分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物质的导电性能,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实验一:金属丝的导电性实验。
将金属丝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石墨的导电性实验。
将石墨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盐水的导电性实验。
将盐水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四:柠檬的导电性实验。
将柠檬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6. 实验五:气球的导电性实验。
将气球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7.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电性的概念和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进行导电性实验,并简要说明原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3)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半导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玻璃、碳棒、导体、盐水、灵敏电流表、酒精灯、纯净水、
五、教学过程。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案(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通过探究,感知导体和绝缘体相互转化的条件;
3.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体会半导体受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堂检测等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学习者分析
31’16’’
考察学生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加深印象
分别从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举例说明
教师演示人体潮湿和干燥时的导电性能
微课演示玻璃加热变成导体
学生举例
观察思考
提炼结论
超级链接、
随机图片生产器
淡出
三、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32’40’’-
34’43’’
微观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
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北师大版
章节
第十一章
第6节
学时
1学时
年级
九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能解释导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体的原因。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运
思考回答并问题
单元格放大
无限克隆
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02’00”-
16’30”
16’30”
17’42”
17’45’’-
18’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目标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③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教具准备电源、开关、导线、导体
教学过程
板题出标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③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自学指导
自己学习课本30——31页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能背会尽量背会,时间8分
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如何鉴别导体和绝缘体?
3.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自来水
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漆、空气、纯水、纸
4.图11-36有什么规律?
5.导体为什么容易导电?绝缘体为什么不容易导电?
导体中有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内的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
6.金属依靠导电,酸碱盐依靠导电。
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并精讲下列内容
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总是不变的吗?
自学检测
1.下列物体:铁块、塑料绳、大地、纯净水、汽油、人体、盐水、石墨、玻璃
属于导体的是
属于绝缘体的是
2.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的电流是由和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金属是靠大量的导电的,在电路中它定向移动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极到极。
当堂训练
1.为什么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流经导体的电流不同呢?
2.电阻概念?
3.电阻的符号?国际单位是简称用符号电阻的单位除了欧以外,还有进率是多少?
4.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什么?
5.什么叫半导体?常见半导体有哪些?半导体材料有哪些应用?
当堂检测
1.容易的物体叫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
,生活中常见的绝缘体有
2.下列几组物质中,均属于绝缘材料的是()
A.塑料、橡胶、陶瓷 B干木柴、陶瓷‘海水
C玻璃、石墨、纯净水 D水银、玻璃、豆油
3.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B 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工材料
C 纯净的水是绝缘体
D 水银是不容易导电的
4.下列情况中,绝缘体不能变为导体的是()
A让干木柴变潮湿
B 把玻璃烧红
C让塑料绳变弯
D在纯水中加入食盐
5.电工师傅站在干燥的木凳上检查教室内的电路,他
发生触电事故。
板书设计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你有哪些感想?
教学反思本节课体现了“转换法”的研究思想。
因此引入设计了一个小型生日会,从中引出本节课的研究思想。
本节课有学生的动手实验,让学生从身边的东西出发,启发学生的探索,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验证;也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效果好,学生兴趣非常浓,常常为一些实验现象而惊叹,急于知道其中的道理。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