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教学设计)

3、电阻器:有一定阻值的元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新课引入
举办一个小型生日会
介绍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一、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探究
(2分钟讨论)
(学生实验10分钟)
上课前听同学说咱们班这两天过生日的特别多,因此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小型的生日会----------交待示教板:小灯泡代表生日蜡烛、喇叭唱生日歌……
演示常用的电阻器,可发到学生手里.
5.电阻器:有一定阻值的元件.
原因是任何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学生上台测量自己正常和潮湿两种情况下的导电情况
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你有哪些感想?
课后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
1.你知道色环电阻是怎样记录阻值的吗?
2.生活中的电阻器的应用有哪些?
小型生日会结束,哪位同学能说出刚才现象中的能量转换?
在刚才的现象中,我们体会了声光电的美妙与和谐.其中也体现了一个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比如通过伴随电流的声、光现象感受电流的存在,这种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我们再看刚才的示教板,实验中,为什么接在不同的物体两端,有的灯不亮、铃不响?有的灯能亮、铃能响?可能是什么原因?
②通过转换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
②在实验中及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学科领域: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电性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导电性能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4. 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实验探究。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线、灯泡、电阻、电源、各种材料(如木头、塑料、金属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远离电源,操作规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导电性能的思考。
2. 讲解导电性的概念讲解导电性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存在差异。
3. 实验探究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测试。
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确保实验过程中只有一个变量发生变化。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导体和绝缘体应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7. 安全用电教育讲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安全用电。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能否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3. 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情况如何?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注意安全?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导电性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 学生能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第五节 探究——不同物质 的导电性能
接入钢尺、木棍、橡皮、玻璃 和盐水等,观察小灯泡的明暗 情况。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
思考:
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总是 不变的吗?
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
欧姆
手电筒中小灯泡电阻:几欧——十几欧 白炽灯电阻:几百欧——几千欧 人体正常电阻:104欧——105欧 人体潮湿电阻:103欧以下
电阻器
电阻器
பைடு நூலகம் 电阻器
谢 谢!
动则生,静则乐。 一句“好孩子”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价值,而一句“坏孩子”学生会丧失进去的信心和斗志,甚至毁灭一生。——王玉章 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洛克 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分。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同学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康玲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九年级(初三)物理9.2《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9-2《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探究导体、绝缘体概念。
(二)难点:
探究导体、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见学案
【板书设计】
第九章第二节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3、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导电性能会发生改变。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导电性的概念,以及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导电性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五、教学准备:1. 导电性实验器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观察和分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物质的导电性能,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实验一:金属丝的导电性实验。
将金属丝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石墨的导电性实验。
将石墨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盐水的导电性实验。
将盐水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四:柠檬的导电性实验。
将柠檬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6. 实验五:气球的导电性实验。
将气球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7.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电性的概念和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进行导电性实验,并简要说明原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如图是一些物质常温下导电能力的 排列顺序,看看有什么发现?
金属导电性能相对较好,其次是酸 碱盐溶液,玻璃 橡胶 陶瓷的绝缘性 相对较好
从下到上导电能力越来越强,绝 缘性能越来越弱
物质的构成知识: 物质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电 子(高速运动)
3.导体容易导电 的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的能够自由 移动的电荷。
除了检测物质外,还要哪些器材呢? 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灯泡等 小灯泡检测法、电流表检测法
A
A
B
物质 铁丝 干木 玻璃 碳棒 橡皮 盐水 棍
电流
√ 表是
否有 偏转
√
√
实验结果
将___铁_丝___、___碳__棒___和___盐__水___接入电路, 电路中有电流.表明这些物体容易导电,我们 把它们叫做导体. 将_干__木__棍__、___玻__璃___和___橡_皮____接入电路, 电路中没有电流.表明这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我们把它们叫做绝缘体.
.A
A
.B
5.电阻
(1)意义: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
(2)单位:欧姆 简称欧,用符号Ω 表示。 1 kΩ=1000 Ω 1MΩ=103 kΩ= 106 Ω
(3)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不 同 物
物质的导电性能
导体 绝缘体
容易导电 没有绝 不容易导电 对界限
质
的 导 电 性
导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例如:金属、石墨、 酸、碱、盐的水溶液
绝缘体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例如:橡胶、 塑料
交流与讨论
1 铅丝 塑料 空气 人体 那些是导体,那些是绝缘体?你 是怎么判断的?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银 铜 铝 铁 炭笔 酸溶液 碱溶液 盐水 地表 湿木 锗 硅 汽油 干纸 干布 玻璃 橡胶 陶瓷
本报讯 昨日,梁平县梁山 镇发生一起重大低压触电伤亡事 故,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 昨中午11时50分左右,梁平 县供电维修人员在梁山镇兴隆中 街进行低压线干线施工。在施放 导线时,突然发生低压触电事故, 5人当场触电身亡,10人受伤 。
假如你在生活中碰到有人 触电, 下面几种措施中你会 用哪种方法施救, 为什么?
1. 用手拉触电者, 使他离开电线. 2. 用铁丝将电线挑开. 3. 用干燥的木棍将电线挑开.
以美国为首的 北约部队, 使用石 墨炸弹轰炸南联盟 的科索沃地区,炸 弹在空中爆炸产生 大量的石墨絮状物 降落,造成科索沃 大片地区停电,石 墨炸弹使供电系统 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什么?
一九九九年,以美国为 首的北约部队对南联 盟的科索沃地区进行 轰炸,使用石墨炸弹 攻击其电力设施,造 成科索沃地区供电系 统85%瘫痪。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说课稿一、教材类型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二、实验器材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演示仪(自制)、酒精灯、打火机三、实验改进要点在本节中,首先,在检测物质的导电性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微笑的脸引出问题,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己创新实验。
传统的实验,实验物质较少,且导电性能和绝缘性能的排序不能得出,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很难信服,存有顾虑。
因此,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实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归纳。
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逐渐渗透由实验得出规律的科学方法。
实验创新点一:多个实验整合化,三项实验合为一个装置,本实验装置可完成: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实验、导体绝缘体转化实验、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三个实验。
实验创新点二:过程平面展示化,实验过程平面展示,便于学生观察。
实验创新点三:实验物质多样化,实验物质由课本上的5种变为了19种,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
实验创新点四:现象展示多元化,实验想象通过声、光、数据三维展示,便于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原理电压恒定时,接入容易导电的物体,则电流大,接入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则电流小。
五、实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能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⑵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接受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多样化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本节内容的重点确定为: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难点确定为:根据实验结果汇总排序。
六、实验教学过程1.设问猜想生活中那些物质容易导电?那些物质不容易导电?人体能不能导电?给出一些常见物质,让学生猜想那些物质容易导电?那些物质不容易导电?2.实验探究(一)引入实验以“微笑的脸”引入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总是 不变的吗?
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总是不变的吗?
三、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
1.在外界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 发生改变或掺入杂质时,绝缘体有可能 变成导体
2.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 限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导体和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 材料
B.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D.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
3.实验表明,在通常情况下,玻璃是 绝缘体 。 但玻璃在受热发红后会变成 导体 ,这个事实说 明绝缘体与导体之间 没有 绝对界限,当条件 发生改变时就可能发生转变。
4.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 作用叫做电阻,国际上
通常用符号 R 表示。
导体和绝缘体
开关
电灯
干电池
电刷(旋钮)开关常温下来自些物质的导电性能从左到右导电性能越来越强, 绝缘性能越来越弱。
• 3.半导体 • (1)定义: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
和绝缘体之间。
• (2)如锗、硅、砷化镓等。
二极管
二、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解释
凡是内部存在大量自由电荷的物体叫导体 (金属是自由电子,液体的是阴阳离子)
实验
接入不同的导体时,电流表的示数不同, 为什么?
五、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2.符号:R 在电路中的符号
3.单位:欧姆Ω 千欧kΩ 兆欧MΩ
1 kΩ =1000 Ω 1 MΩ =1000 kΩ
手电筒中小灯泡电阻:几欧~十几欧 白炽灯电阻:几百欧~几千欧
4.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 的物理量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 哪些属于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 算。
观察与思考:
铜芯导线
铝芯导线
实验:接入钢尺、木棍、橡皮、玻璃和盐
水等,观察小灯泡的明暗情况。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R 电阻 单位:欧姆 电阻器
电阻单位
“欧姆”的
来源,为纪
念德国著名
物理学家欧
欧姆
姆
电阻器:具有一定阻值的电子器件
1.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
B 是( )。
A. 铜、石墨、纯水
B. 盐水、石墨、稀酸
C. 大地、塑料、油
D. 铝、陶瓷、硅
D 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是绝对不能导电的物体
接入钢尺、木棍、橡皮、玻璃和盐水 等,观察小灯泡的明暗情况。
实验
接入不同的物体时,电流表的示数不 同,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 物质导电性能是不同的。
一、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2)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 大地和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 塑料、空气、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