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合集下载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

了解常见物质的导电性能,能够列举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实例。

掌握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经历对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比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及特点。

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物质导电的微观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导线、开关、金属片(如铜片、铁片)、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石墨棒、半导体材料(如硅片)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灯、电视、电脑等,提问学生这些电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电的传输)接着展示一段电线,提出问题:为什么电线能够导电,而其他一些物质却不能?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讲授新课(1)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将电池、灯泡、开关和导线连接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分别将金属片(如铜片、铁片)、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接入电路中,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能够使灯泡发光的物质(如金属片)是导体,不能使灯泡发光的物质(如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是绝缘体。

介绍半导体的概念,如硅、锗等材料,其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实例。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如铜、铝、铁等)、人体、大地、盐水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常见的半导体有硅、锗、砷化镓等。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学科领域: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电性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导电性能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4. 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实验探究。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线、灯泡、电阻、电源、各种材料(如木头、塑料、金属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远离电源,操作规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导电性能的思考。

2. 讲解导电性的概念讲解导电性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存在差异。

3. 实验探究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测试。

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确保实验过程中只有一个变量发生变化。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导体和绝缘体应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7. 安全用电教育讲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安全用电。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能否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3. 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情况如何?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注意安全?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导电性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 学生能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导电实验,科学启蒙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导电实验,科学启蒙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导电实验,科学启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无处不在,从照亮房间的灯光到驱动各种电器设备的运行,电的作用至关重要。

但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有些物质能够导电,而有些物质却不能呢?这就涉及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个简单的导电实验,来探索这个神奇的科学世界,开启科学启蒙之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导电。

简单来说,导电就是指物质允许电流通过的能力。

而物质的导电性能取决于其内部的原子结构和电子运动方式。

在常见的物质中,金属通常是良好的导电体。

这是因为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比较容易脱离原子的束缚,形成自由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能够自由移动,当在金属两端加上电压时,它们就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例如,铜、铝、银等金属都是优秀的导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等领域。

与金属相反,许多非金属物质一般是不导电的,或者说它们的导电性能很差。

比如塑料、橡胶、玻璃等。

这些物质的原子结构中,外层电子被紧紧束缚在原子周围,很难自由移动,因此电流很难通过。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我们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导电实验。

实验所需的材料有:电池盒、电池、小灯泡、导线若干、金属片(如铜片、铝片)、非金属片(如塑料片、橡胶片)、铅笔芯、食盐水、陶瓷片等。

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将电池安装在电池盒中,然后用导线将电池盒的正负极与小灯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此时,小灯泡应该是不亮的。

第二步,将一块金属片(如铜片)连接在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变化。

你会发现,小灯泡瞬间亮了起来,这说明铜片能够导电,电流可以顺利通过。

第三步,将铜片换成塑料片,再次观察小灯泡。

这次,小灯泡依然不亮,这表明塑料片不能导电。

第四步,用铅笔芯代替塑料片进行实验。

你会惊喜地发现,小灯泡亮了,虽然亮度可能不如用金属片时那么强,但这足以证明铅笔芯是能够导电的。

第五步,将陶瓷片接入电路,小灯泡不亮,说明陶瓷片不导电。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导电实验,激发好奇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导电实验,激发好奇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导电实验,激发好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无处不在,从照明的灯泡到驱动各种电器的电源,电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但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有些物质能够导电,而有些物质却不能呢?这就涉及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这一有趣而又重要的科学话题。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导电实验。

准备一些常见的材料,比如铜丝、铁丝、塑料棒、玻璃棒、铅笔芯、盐水、纯净水等等。

然后,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和这些材料通过导线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首先,我们把铜丝接入电路,小灯泡瞬间亮了起来。

这是因为铜是一种良好的导体,内部存在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当电流通过时,这些自由电子能够迅速地传递电荷,从而实现导电。

接着,我们换上铁丝,小灯泡依然明亮,这说明铁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然而,当我们把塑料棒接入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任何反应。

这是因为塑料是一种绝缘体,其内部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无法形成电流。

同样,玻璃棒也不能让小灯泡发光,它也是一种绝缘体。

接下来试试铅笔芯,小灯泡微微亮了起来。

这让人有些意外,因为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而石墨并不是常见的金属导体。

这是由于石墨的结构特殊,存在一层一层的碳原子,在这些层之间,有一些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但导电性能不如金属那么强。

再看看盐水,当把浸泡过盐水的导线接入电路,小灯泡亮了。

而纯净水却不能让小灯泡发光。

这是因为盐水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等带电粒子,它们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从而导电。

纯净水中几乎不含杂质离子,所以不导电。

通过这个简单的导电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差异巨大。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物质的导电性能呢?从物质的微观结构来看,导体通常具有金属键或离子键。

在金属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形成了“电子海”,这些自由电子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从而实现导电。

而在离子化合物中,如氯化钠在熔融状态或溶液中,离子能够自由移动,也能导电。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物质导电性生活小百科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物质导电性生活小百科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物质导电性生活小百科《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物质导电性生活小百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无处不在,从照明的灯泡到驱动各种电器设备,电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而不同物质在导电性能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一特性不仅影响着电器的工作原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导电性能。

简单来说,导电性能就是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

物质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内部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这些电荷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金属是我们熟知的良好导体。

像铜、铝、银等金属,它们的原子结构中存在着大量自由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可以自由地移动,当我们在金属两端加上电压时,电子就会迅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这也是为什么电线通常由铜或铝制成,因为它们能够有效地传输电能,减少能量的损耗。

与之相反,像橡胶、塑料、玻璃等物质,通常被称为绝缘体。

它们的原子结构中,电子被紧紧束缚在原子周围,难以自由移动。

所以,电流很难在这些物质中通过。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用橡胶或塑料来包裹电线,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除了金属和绝缘体,还有一类物质叫做半导体。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等。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可以通过掺入杂质或者控制温度等方式来改变。

这一特性使得半导体在电子技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晶体管就是基于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它是现代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的核心元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观察到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差异。

比如,冬天我们穿毛衣时,常常会因为摩擦产生静电。

这是因为毛衣等织物在摩擦过程中,电荷发生了转移,但由于织物是绝缘体,电荷难以迅速散失,从而积累起来产生静电。

而当我们触摸金属门把手时,静电会瞬间释放,让我们感到一阵电击。

这是因为金属是良好的导体,能够让电荷迅速传导。

另外,水也是一种具有一定导电性能的物质。

但需要注意的是,纯净的水几乎是不导电的。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导电性的概念,以及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导电性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五、教学准备:1. 导电性实验器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观察和分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物质的导电性能,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实验一:金属丝的导电性实验。

将金属丝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石墨的导电性实验。

将石墨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盐水的导电性实验。

将盐水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四:柠檬的导电性实验。

将柠檬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6. 实验五:气球的导电性实验。

将气球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7.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电性的概念和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进行导电性实验,并简要说明原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银 铜 铝 铁 炭笔 酸溶液 碱溶液 盐水 地表 湿木 锗 硅 汽油 干纸 干布 玻璃 橡胶 陶瓷
本报讯 昨日,梁平县梁山 镇发生一起重大低压触电伤亡事 故,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 昨中午11时50分左右,梁平 县供电维修人员在梁山镇兴隆中 街进行低压线干线施工。在施放 导线时,突然发生低压触电事故, 5人当场触电身亡,10人受伤 。
假如你在生活中碰到有人 触电, 下面几种措施中你会 用哪种方法施救, 为什么?
1. 用手拉触电者, 使他离开电线. 2. 用铁丝将电线挑开. 3. 用干燥的木棍将电线挑开.
以美国为首的 北约部队, 使用石 墨炸弹轰炸南联盟 的科索沃地区,炸 弹在空中爆炸产生 大量的石墨絮状物 降落,造成科索沃 大片地区停电,石 墨炸弹使供电系统 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什么?
一九九九年,以美国为 首的北约部队对南联 盟的科索沃地区进行 轰炸,使用石墨炸弹 攻击其电力设施,造 成科索沃地区供电系 统85%瘫痪。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目标】一、新课标学习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3)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4)了解半导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整体感知1.导体和绝缘体(1)定义(2)常见种类(3)应用(4)相对性2.电阻(1)定义(2)物理意义(3)单位(4)电阻器3.半导体(1)特点(2)常见的种类【教学重难点】1.辨别导体和绝缘体、电阻的概念2.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导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

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二、绝缘体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也就是说,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

三、注意1.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

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被称为束缚电荷。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

酸、碱、盐本身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绝缘体,它的正、负电荷是不能自由移动的,但当把这些绝缘的酸、碱、盐溶入水中后,这些酸、碱、盐的阴阳离子在水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2.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辨别导体和绝缘体,电阻的概念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
干电池二节,小灯泡、开关一个,金属夹两个,导体和绝缘体、导线若干,电流表。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

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他们的的定向移动都能形成电流,电流在导线中传导。

那么让我们观察一下导线,看看导线由几部分构成,电流在哪部分传导。

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给同学们一些物品,看看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你用什么方法辨别呢?除了检测物质外,还要哪些器材呢?
同学讨论得出实验的正确方案,画出电路图。

实验: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合上开关,在两金属夹A和B之间依次连入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如:钢尺、铁丝、碳棒、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和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纯水等),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和电流表的示数。

实验过程中填写实验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
由实验结果可知,接入钢尺等物质,小灯泡发光,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荷能够通过这些物质,它们容易导电;接入橡胶、塑料等物质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荷不能通过这些物质,它们不容易导电。

三、新课学习
(一)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大地、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

3.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半导体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锗、硅、砷化镓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观看导电性能图片
4.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自由电荷很少,因此也就不容易导电。

金属是靠自由移动的电子导电的。

观看动画
5.为什么说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为什么不说导体一定导电,绝缘体一定不导电呢?换句话说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是一成不变的吗?
实验探究
观看动画
大量实验表明,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外界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发生改变或掺如杂质时,绝缘体有可能变成导体。

6良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理想的电工材料
7.刚才的实验中,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路接入不同的导体时,电流表的读数一样吗?
(二)电阻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单位:欧姆简称欧,用符号Ω表示。

1 k Ω=1000 Ω
1MΩ=103 k Ω= 106 Ω
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四、课堂小结
1.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2.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3.电阻
五、练习
1、例题: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棒 B.自行车轮胎
C.塑料绳 D.铜线
2、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按钮式开关的构造截面图,图中C是按钮,D是外壳,A、B 各有接线柱与电路连通。

其中为导体的是___、____,为绝缘体的是____、____。

(选
填字母代号)
3.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电荷存在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
C.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成导体
六、板书设计
1.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2.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3.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