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的导电性
【公开课教案】:1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公开课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3)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半导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难点: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四、教学准备:玻璃、碳棒、导体、盐水、灵敏电流表、酒精灯、纯净水、五、教学过程变阻器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原理;(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2)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器材:1.教师用:电源、长电阻丝、带有夹子的导线、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圆纸筒、滑动变阻器模型、小舞台模型;2.学生用:电源、导线、小灯泡、铅笔芯、滑动变阻器、开关。
教学过程:(一) 实验引入:问:同学们到剧场里看过演出吗?我这里准备了一个小舞台。
看,演出就要开始了!演示:大幕徐徐拉开,灯光渐渐变亮,音乐响起,舞台上的人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
问:在刚才的演出中,灯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在学习电流强度时,我们已经知道这盏灯亮度的变化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的,那么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盏灯的电流呢?学生:改变电阻。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教学设计)

3、电阻器:有一定阻值的元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新课引入
举办一个小型生日会
介绍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一、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探究
(2分钟讨论)
(学生实验10分钟)
上课前听同学说咱们班这两天过生日的特别多,因此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小型的生日会----------交待示教板:小灯泡代表生日蜡烛、喇叭唱生日歌……
演示常用的电阻器,可发到学生手里.
5.电阻器:有一定阻值的元件.
原因是任何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学生上台测量自己正常和潮湿两种情况下的导电情况
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你有哪些感想?
课后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
1.你知道色环电阻是怎样记录阻值的吗?
2.生活中的电阻器的应用有哪些?
小型生日会结束,哪位同学能说出刚才现象中的能量转换?
在刚才的现象中,我们体会了声光电的美妙与和谐.其中也体现了一个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比如通过伴随电流的声、光现象感受电流的存在,这种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我们再看刚才的示教板,实验中,为什么接在不同的物体两端,有的灯不亮、铃不响?有的灯能亮、铃能响?可能是什么原因?
②通过转换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
②在实验中及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学科领域: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电性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导电性能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4. 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实验探究。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线、灯泡、电阻、电源、各种材料(如木头、塑料、金属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远离电源,操作规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导电性能的思考。
2. 讲解导电性的概念讲解导电性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存在差异。
3. 实验探究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测试。
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确保实验过程中只有一个变量发生变化。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导体和绝缘体应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7. 安全用电教育讲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安全用电。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能否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3. 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情况如何?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注意安全?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导电性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 学生能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活动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

小学科学活动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材料:- 铜导线- 铁导线- 铝导线- 钨导线- 橡皮筋- 木棒- 塑料棒- 纸张引言:导电性是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导体材料来传输电力和信号。
但并非所有物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为了帮助小学生们了解不同材料的导电性,我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活动。
本文将介绍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材料的样本,包括铜导线、铁导线、铝导线、钨导线、橡皮筋、木棒、塑料棒和纸张。
2. 将每种材料分别连接到电池和灯泡电路上。
3. 观察每个样本是否能够点亮灯泡。
实验结果:1. 铜导线:连接铜导线的电路能够成功点亮灯泡,表明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这是因为铜是优良的导体。
2. 铁导线:铁导线也能够点亮灯泡,说明铁导线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3. 铝导线:与铜导线和铁导线类似,铝导线也可以成功点亮灯泡。
铝也是一种常见的导体。
4. 钨导线:钨导线显示出优异的导电性,在连接电路后灯泡亮度较高。
5. 橡皮筋:橡皮筋是一种绝缘材料,不能传导电流,因此无法点亮灯泡。
6. 木棒:木棒同样是绝缘材料,不能传导电流,灯泡不会亮起。
7. 塑料棒:塑料棒的导电性能较差,无法点亮灯泡。
8. 纸张:纸张也是绝缘材料,不能传导电流,灯泡不会发光。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铜导线、铁导线、铝导线和钨导线是良好的导体,它们能够传导电流,因此可以用于电路。
- 橡皮筋、木棒、塑料棒和纸张是绝缘材料,不能传导电流,因此不能用于电路。
结尾: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
这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明智的选择,并了解使用电器和电子设备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探索非常重要,希望这样的实验活动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专题08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及电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北师大版)

专题08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精讲(解析版)知识点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1.导体:钢尺、盐水等物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
2.绝缘体:木棍、橡皮、玻璃等物体不容易导电,我们把它叫作绝缘体。
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类物质叫半导体。
锗、硅、砷化镓等都是半导体。
注意:同种物质的导电性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外界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发生改变或掺入杂质时,绝缘体有可能变成导体。
典例1.(2020·重庆初三月考)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是()A.石墨、橡胶棒B.玻璃、干木材C.大地、塑料D.人体、食盐水溶液【答案】D【解析】常见的导体有大地、石墨、人体、食盐水溶液,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玻璃、橡胶棒、干木材。
故选D。
典例2.(2020·河南初三其他)一款5G手机的折叠屏由柔性发光二极管制成,其中制成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是A.导体B.半导体C.超导体D.绝缘体【答案】B【解析】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超导体主要特点是无电阻,绝缘体不导电不可用于折叠屏.知识点二:电阻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单位换算:1MΩ=103KΩ,1K Ω=103Ω。
3.符号:R 电路图中的符号:【注意】:1.导体虽然能够导电,但是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1m长的铜导线—-电阻约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典例3.关于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容易导电,导体有电阻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绝缘体没有电阻C.导体的电阻大,绝缘体的电阻小D.导体的电阻越大,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答案】A【解析】AB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容易导电,导体有电阻,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绝缘体的电阻非常大,故A项正确,BC项错误;D.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故D项错误。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导电性的概念,以及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导电性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五、教学准备:1. 导电性实验器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观察和分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物质的导电性能,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实验一:金属丝的导电性实验。
将金属丝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石墨的导电性实验。
将石墨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盐水的导电性实验。
将盐水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四:柠檬的导电性实验。
将柠檬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6. 实验五:气球的导电性实验。
将气球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7.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电性的概念和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进行导电性实验,并简要说明原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学习要点-新版

(2)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和砷化镓等;
(3)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造半导体二极管、 三极管和集成电路等多种半导体元件;
二、电阻
1、定义: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
2、单位:
欧姆,符号是Ω,还有千欧(k Ω ),兆
欧(M Ω )。 1 Ω=10-3 k Ω =10-6 M Ω
3、不同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越大,导电能力越弱,电阻就越大。
4、导体的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路中的符号 用 表示。
2、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的原因
(1)金属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 的自由电子,它们受原子核的束缚力很小,
能够从导体的一个部分移到另一个部分;
(2)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
围之内,不能从绝缘体的一个部分移到另一
个部分;
3、半导体
(1)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
体之间,比导体差、比绝缘体强,具有一些 特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二、电阻
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导体与绝缘体的比较
导体 导电能力 容易导电 原因 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 电荷几乎都被束 缚在原子的范围 内 常见材料 金属、人体、大地、石 玻璃、橡胶、陶 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瓷、塑料、油等 用途 输电线等 电器外壳等
中考物理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

中考物理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
中考物理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3、导体中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5、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符号是R。
6、电阻的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千欧(k)。
1M=103K?,1k=103
7、电阻器:具有一定电阻值的电子元件叫定值电阻,又叫电阻器,简称为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潮湿高压下的空气是导 体。
四、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良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理 想的电工材料
常见物质的导电性能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 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半导体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是锗、硅、砷化镓 等,主要应用于电 子元件
做一做
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AB间接入不 同的导体时,电流表的读数一样吗?
想一想
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 体不容易导电呢?
物质的微观结构: 物质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电 子(- )
金 属 的 微 观 模 型
导 体
导体中有大量的能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 自由移动,自由电荷很少,因此也就不容易导电。
二、导体导电的原因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金属导体导电的原因: 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想一想
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不导电的 吗?
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 界限,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变为导 体。
例如:纯净的水是不导电的,但由于普通的水 中溶有大量其他物质,因此普通的水是导电的。 玻璃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但当玻璃被烧红 时,玻璃也会导电。
. A
A
. B
六、电阻
(1)意义: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电阻是导体本 身的一种性质。 (2)单位:欧姆 简称欧,用符号Ω 表示。 1 kΩ=1000 Ω 1MΩ=103 kΩ= 106 Ω (3)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电阻器
小结:
不 同 物 质 的 导 电 性 能
导体
容易导电
物质的导电性能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 半导体
没有绝 对界限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 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概念 电阻 物理意义
单位及换算
电阻器及符号
为什么导线 大多用铜或 铝做的
为什么导线的 外套都用橡胶 或塑料做的
第六节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猜一猜
金属体、塑料直尺、玻璃 棒、铅笔芯(石墨棒)、食 盐水、粉笔、硬币,哪些物 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 易导电?你用什么方法辨别 呢?
电路设计
A 待 测 物 体
A
B
一、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例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 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例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