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十分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精编版
家长应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家长应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习惯能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益处。
所以,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般应帮助孩子养成下列八个良好习惯。
一、帮助孩子养成定时作息的好习惯。
生活有规律,能够很好地把握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家长要教育孩子按时起身、洗漱,按时作业,按时休息,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生活有规律,对孩子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处。
二、帮助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看似小事,实则不然。
一个人从小有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对他以后的成功非常有好处,同时也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养。
所以,家长应把在各种场合需要注意的文明礼貌知识教给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习惯。
三、帮助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讲究卫生,对提升个人形象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从小教育孩子不乱抛杂物、不乱扔果皮等,自觉保护环境整洁。
让孩子明白讲究卫生,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是大人小孩均应有的素养。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特别是孩子,从小就要注重这方面素养的形成。
四、帮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劳动创造一切,劳动是人改变自然和自身命运的必然方法。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学会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家长不要事事为孩子包做,将孩子培养成为“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话,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
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尊重劳动人民的好品质,形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五、帮助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
勤俭朴素是传家宝,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挑吃捡穿,好吃零食,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有些孩子与别人比穿着、比消费、比享受,这些坏习惯对孩子学会生存极为不利,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有害,这些习俗小时不抑制,到大成恶习,后悔晚矣。
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重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越来越重要了,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的确,为师之道,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防止坏习惯形成于学生时代,而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种知识重要的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良好地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当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那我们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与他们的道德认识有直接的关系。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
只有当学生明白它的意义,形成了正确的认识,才会去实践,才会形成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自觉排好队”、遵守课堂纪律,“独立完成作业”,等教育时,我总是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又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还善于引导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进行必要的行动指导。
如:课堂上专心听课,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读书,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排队要做到三个字,“快,静,齐”,这样的指导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吕淑湘先生说:“凡是习惯都是经过反复实践养成的。
”的确,儿童的行为习惯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不稳定性,经常表现为原则和行动不统一。
作为教师,就要通过学校规定的行为准则,形成的习惯运用具体指导,集体舆论及同学间的互相督查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的好习惯,巩固已有的好习惯。
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站与坐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等等。
为了加强训练效果,我采用学生编小品、相声、学生表演等各种活动方式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著名旳教育家叶圣陶 曾说过:
“什么是教育? 简朴一句话,就是 养成良好旳习惯。”
习惯旳力量
案例分享
孩子一生旳命运在父母
手中,父母若严格要求自己, 作孩子旳表率,努力培养孩 子旳品德和良好习惯,为开 拓他们旳美妙前途主动发明 条件,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 幸福地成长。
讨论交流:
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大人,
给孩子观念会让孩子成为伟人!人在年 轻旳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视 对孩子旳教育,在年老旳时候,一切荣 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种不成器旳 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种成 功孝顺旳孩子足能够让你生活无忧。
一、二年级旳孩子应该培养 哪些好习惯呢?
分享交流经验
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
主要,拥有良好旳时间观念,是一种人 成功旳前提条件之一。诸多科学家、发 明家、文学家他们之所以成功,都是因 为他们是利用时间旳高手。孩子能否安 排好自己旳时间,确实与他旳
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精编版

《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通过表扬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在班内掀起人人争当“好习惯天使”的热潮,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活动重、难点:使学生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从小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小卡片、红花等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老师准备的动画片可精彩了,想不想看啊?(想)那老师希望大家认真看,等会我要提问题的哦!1、观看动画片《小猫钓鱼》。
2、说一说:动画片里的咪咪最先钓到鱼了吗?(没有)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做事没耐心、不专心)那后来钓到鱼了吗?为什么?(小猫认识到自己做事不专心的缺点,就赶快跟妈妈姐姐学习,专心钓鱼。
)小结:是啊,所以我们也要向猫妈妈、猫姐姐一样,养成做事专心的好习惯,才能把事情做好。
3、引出课题。
齐读。
习惯是慢慢形成的而不容易改掉的一种行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能让人一辈子受用,而坏习惯则让人吃亏一辈子。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进入105班主题班会《好习惯伴我成长》。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家学。
过渡:孩子们,还记得那首《铃声响》的儿歌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1、读儿歌《铃声响》。
过渡: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上要养成的好习惯。
那还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呢?2、(出示问题)我们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前、上课时、读书时、写字时、考试时、完成家庭作业时)(同桌讨论。
)(配乐)过渡:大家都能积极讨论,那谁来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跟大伙一起分享呢?3、反馈。
小结:看来大家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可真不少。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找天使》。
老师屏幕上有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先跟读)。
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班里谁平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多,选出来后就让小组长把你小组的红花送过去给他。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内容与方法(精选)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内容与方法(精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内容与方法孩子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习惯能够塑造孩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并为他们将来的成功铺平道路。
然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并非易事,需要父母和教育者的耐心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一些内容和方法,帮助父母和教育者有效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一、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对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1 均衡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吃早餐、多吃蔬菜水果和少食垃圾食品等。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健康的食谱,并以身作则成为良好饮食的榜样。
1.2 规律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包括按时睡觉和起床,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以及制定合理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表。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作息习惯的规则,并通过提醒和激励帮助孩子坚持执行。
1.3 定期的身体锻炼习惯身体锻炼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培养定期的身体锻炼习惯,例如参加体育课、户外活动或者运动俱乐部等。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同时也能给孩子树立榜样。
二、培养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2.1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父母和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
孩子需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并且按照计划完成。
父母可以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
2.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和扩展视野的重要途径。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每天读书、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和鼓励孩子分享读书心得等。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要十分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学校培训-家长会学习心得体会4

《要十分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小学家长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二年2班家长
我参加了20 年月日扁滘小学二年2班举行的《要十分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的专题学习,在这里我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学习心得。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父母应注意的4个细节:
(1)父母要发挥好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很强的影响。
孩子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模仿几乎成为了所有孩子的天性。
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典范,不要让自己可能的坏习惯感染到孩子。
(2)了解孩子。
小孩子愿意做什么、能做什么、怎样做、这样做的影响是什么,家长一定要了解。
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询问孩子对各种好、坏习惯的看法。
对于不良思想苗头要及时予以教育、纠正。
(3)灌输正确的行为规范要从小开始。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告诉他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使孩子头脑中对“习惯”有明确的辨析。
当孩子做错时,要及时帮助其改正,不可放任不管,以免形成坏习惯。
(4)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行为规范。
用条文的形式列出好习惯与坏习惯,全家都严格遵守这一规范,父母与孩子
互相监督,并设立奖惩制度,以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
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习惯(word)

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习惯从小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好习惯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实,规矩必须从出生就开始立,越晚代价越大。
这是家长应该重视的事。
“孩子不好好吃饭、睡觉该怎么办?”“孩子太黏人怎么办?”“孩子的好习惯到底该怎么培养?”“多大开始练他立规矩?不听话可不可以打?”……孩子出生后,各种养育问题都会接踵而至。
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向家长传授经验:孩子一出生就要立规矩“爱孩子难,还是给孩子立规矩更难?”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说“立规矩更难!”为什么立规矩更难?因为父母首先要给自己立规矩。
爱和规矩应该是在一起的,不是分离的,很多父母往往是在爱的时候没了规矩,立规矩时没了爱。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等他大了就会慢慢懂事了,其实,规矩必须从出生就开始立,越晚代价越大。
真正的爱应该是体现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应该是带有爱的规矩。
真正的爱和规矩需要有正确的父母观。
每一个规矩,第一次立时对父母都是一个重大考验1岁多的约翰与爸爸妈妈分床睡的第一天晚上,超级保姆(在国外,超级保姆受到过许多育儿方面的专业培训)指导妈妈:把约翰放到他的小卧室的小床上,然后侧过身坐在床边低头给约翰念故事书,只让约翰看到妈妈的半边脸,不让妈妈与其有目光交流。
读完故事,妈妈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挪到房间门口,最后出来关上门。
可当妈妈读完故事还未挪动脚步时,小约翰就意识到不对劲儿了,开始大哭,并从小床的围栏上翻越出来,跳在地上。
妈妈在超级保姆的指导下,不动声色地又把小约翰放进小床里,重新坐在床边读故事,可小约翰又大哭,再次翻越出来,这样反复三次。
小约翰声嘶力竭地大哭大闹,约翰的妈妈这时坚持不住了,低着头开始抹眼泪。
超级保姆不得不出动,进屋与妈妈并排坐在床边,闭着眼静静地就这样坐着,小约翰又哭了一会儿倒头就睡了……有了第一次的规矩,接下来就好办了。
许多家长在第一次立规矩时因为坚持不了而放弃,或者因为孩子做不到而大声呵斥孩子,这都不足取。
对待无理取闹的孩子,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
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所有的老师向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我们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感谢你们对我们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我很荣幸的在这里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话题与在座的各位家长共同交流、探讨。
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薪酬也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
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
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
”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
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
”“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
”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
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
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
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
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
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
如果大人不及时纠正和教育,他翻惯了,就成了习惯。
因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
人们都受到习惯的约束,一旦养成了好习惯,终身受益。
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的那样:“人生的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学校教案要十分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汉佐小学:杜萍一、课题背景成功人士并不是见得比其他人聪明,但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成功人士也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是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成功人士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决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习惯却加大了他们的决心和努力,并让他们更有效率、更具条理。
所以不少人都说,习惯决定命运。
父母要培养孩子那些好习惯?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是本节要讨论的问题。
二、教学目的1、让家长了解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
2、了解小学生要养成那些好习惯,掌握培养子女好习惯的方法三、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重视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
他们从此就进入了紧张又愉快的学习生活。
怎样使孩子学习好,有一个好的开端,这是个不能马虎的问题。
有些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习惯的培养比知识还重要的多。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因为就人的学习来说,不仅是智力活动,而且还和非智力因素有关,诸如求知欲、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等。
如果一开始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势必要影响到孩子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不论工作,也不论生活,都离不开学习。
只有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他的生命才能放射出异彩,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而一个人能否做到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索,认真实践,虚心求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就为其一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个基础是实实在在的,牢固可靠的。
俗话说:“5岁养成的习惯,60岁都难改。
”这话尽管说的有些夸张,但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在培养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
中国人所熟知的“三字经”开篇就有这样的句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说:因为人们后天的“习”(习惯)不同,导致了本是“相近”的人其发展结果的很大的不同。
可见,习惯对人的重要。
但凡成功的人士,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一定是培养了良好的成功的习惯。
上面所说的,都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好习惯是成功的阶梯。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父母想培养孩子成才,就需要尽责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了解在小学阶段的孩子要培养哪些好习惯,父母怎样培养子女的好习惯。
(二)要引导孩子培养哪些好习惯,怎样培养好习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比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学习习惯等等。
今天主要讲讲如何培养孩子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乐观向上的习惯、自我激励的习惯、积极探索的习惯、动脑筋的习惯和节俭的习惯。
1、先说说怎样培养孩子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很多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他们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他们是运用时间的高手。
孩子能否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与他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关系。
有一名德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拜尔,在他10岁生日前一天晚上高兴地盘算着:明天爸爸妈妈一定会带自己去商店买生日礼物,然后在家里好好地庆祝一番,或带自己到外面玩个痛快,因为在德国人眼中,生日是很重要的事情。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父亲照例忘我工作,母亲则领着他到外婆家消磨了一天。
对这样安排,拜尔很不高兴,妈妈跟他说:“你爸爸现在在学习,明天要考试,我不想因你生日耽误了他的学习时间。
”这番话,成为了拜尔受用终生的座右铭:不能因各种原因耽误了学习的时间。
后来在70岁时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后来写的自传中,他回忆说:“这是母亲送给我的10岁生日最丰厚的礼品。
”孩子的时间观念通常都不强,往往不能按问题的主次、轻重缓急安排时间,而是全凭自己兴趣来安排时间,往往造成时间的浪费。
因此,父母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呢?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时间的价值。
其次,作息要有规律。
孩子在小学阶段,还是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自控能力也较差。
常常是这件事情没做完,心里又想着另一件事;做事总是杂乱无章,缺乏条理。
这时候,如果父母不加以注意,就会养成孩子拖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这种坏习惯就会根深蒂固。
再有,孩子往往分不清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这也是孩子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一个原因,所以父母要指导孩子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
如每天放学回家,先要复习、做作业、预习,收拾好明天上学要用的物品,再来进行课外阅读、看电视等。
此外,别忘了给孩子玩的时间。
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没有了玩的时间是由于他们作业做得慢,因此不断催促、埋怨孩子,甚至惩罚孩子用更长时间来学习。
其实,孩子是因为父母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完全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才会变得拖拖拉拉,没有兴趣,甚至心烦意乱,错误百出,时间越拖越长,造成恶性循环。
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时间的宝贵,引导孩子有规律地作息,并安排好一天要做的事情,不要忘了要留给孩子玩的时间。
2、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好习惯。
乐观情绪能提高人的大脑,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相反,悲观的情绪可能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力失去平衡,对人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孩子们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时期,而且他们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因此家长应从小重视和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格,豁达宽广的积极人生态度。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被人称为“可乐男孩”的薛枭,凭借自己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坚强意志,在被困废圩80个小时,他手臂骨折,脚被压坏,被救出来后,不仅没有呻吟,反而在出来后安慰救他的叔叔说:“叔叔,我要喝可乐。
”正是他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让薛枭被喻为“逗乐了悲伤的中国”的人。
尽管他被截去了右臂,仍乐观积极地准备高考,希望考上好大学。
大家都相信,这个乐观的孩子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一席之地。
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好习惯呢?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可以通过读书和讲故事的办法,以书中的人物故事,启发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千万不要用说教的方法,这会使他厌烦,失去教育的效果。
其次,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家中充满歌声和欢乐,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经常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
如果家里总是愁云笼罩,那么孩子也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
对性格内向的孩子,要督促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与人交往,多结交些朋友,渐渐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要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
现在很多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使孩子将来有所作为,总是无休止地增加孩子的学业量。
孩子们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单调,失去了读课外书、打球、交友、玩的时间。
这样的环境只会造成孩子疲惫、厌倦、情绪低落,是不能养成孩子乐观的性格的。
此外,父母应让自己的胸怀宽广些,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归纳起来,父母应让孩子有远大的目标,给孩子营造和谐快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同时,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积极向上,乐观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自我激励的好习惯。
一个人只有善于自我激励,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创造出超越自己能力的神话,并提高自我形象,使孩子有良好的心态,进而使孩子充满自信。
而不善于自我激励的孩子,往往容易陷入悲观绝望的绝地。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是学校篮球队有名的大懒虫,不愿付出努力,别人训练时跑50圈,他却仅跑5圈就要休息。
有一天,他接到一封电报说他父亲去世了,让他速回家。
教练让孩子休息一周回家去,其实教练心中想,你休息一年也无所谓,反正队里有没有他都不要紧。
但是后来比赛时,这个懒男孩竟要求出场,教练很奇怪,但因怕输球,教练没有让他出场。
但后来这男孩还是不断地请求,教练看了记分牌,觉得反正已输了,就让他出场吧。
谁也料不到,这孩子一出场,又奔又跑,阻截对方,激起了全队的士气和活力。
因他的加入,比分开始追平,结束前还反超了1分,胜利了!教练很激动,问孩子为什么回了趟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原来,孩子的父亲没去世,只是失明了。
但后来治好了,今天是复明后第一次看孩子比赛。
可见自我激励的作用有多强大。
生活就像一场游戏比赛,当人们陷入无法克服的境遇,很多人就会放弃,这样做等于放弃了生活,放弃了自己,但是如果懂得自我激励,就懂得为自己加油,让自己得以坚持,直至胜利。
要让孩子养成自我激励的习惯,父母可以经常告诉孩子,父母为他感到骄傲,要培养孩子自我激励的习惯,父母不要轻言孩子的对与错,要经常教孩子对自己正面暗示,如告诉自己“我能行”等,教孩子记录自己的成就,用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潜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当然,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能只要求孩子努力进步,自己只当监督员,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培养孩子积极探索的好习惯。
孩子好奇心强,探索行为也随时会发生,这是激活创造力的源泉。
但往往在探索过程中会做出一些令大人啼笑皆非的行为。
如将小闹钟砸开看钟的分针时针为什么会走,把小鸡杀了看它的内脏是怎样的等等。
大人这时常以为孩子搞恶作剧,选择用常规来约束孩子,甚至对孩子进行打骂。
作父母的要知道,积极探索是孩子创造精神的萌芽,不要扼杀它,应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满足其探索欲望。
孩子在玩玩具或游戏时,大人尽量不要手把手去教孩子,也不要急于帮助他,应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去探索,让孩子学会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体会成功的喜悦,这对孩子积极探索是很有帮助的。
5、培养孩子动脑的习惯。
孩子不爱动脑,和环境与教育有关。
如今是高科技时代,孩子们的生活变得非常轻松,减少了他们动手动脑的机会,而充斥着孩子生活的动画与电子游戏,也因为声、光、色彩、图像越来越完美而挤占了孩子的想象空间。
父母的一些不利教育,也让孩子变得不爱动脑。
动脑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之一。
父母应多从环境与教育方面入手,改变孩子不爱动脑的现象。
首先要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激发他的求知欲,促使孩子产生疑问和好奇,自然就会开动脑筋。
对不爱动脑筋的孩子,父母不可提出太高的要求,而要从最容易思考的问题入手,让孩子通过努力能想法解决。
同时,父母要给孩子创造动脑筋的环境,和孩子一起玩,在活动中启发孩子动脑筋。
如家庭数学游戏、家庭猜谜、家庭智力游戏等。
在引发孩子兴趣的同时,启发孩子开动脑筋。
此外,可以让孩子多读一些少儿读物,带孩子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感受生活,让孩子边观察边提出问题,还可以运用激励手段,让孩子尝到动脑筋的甜头。
6、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
现在很多孩子不懂节俭,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
孩子不懂节俭,家长方面要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