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综述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综述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综述内容摘要:实现信息共享是构建现代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关键所在。

本文在回顾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并分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供应链信息共享、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三个方面的文献。

最后阐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指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多边信息共享、多源信息共享以及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信息共享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引言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实现数据创造价值,打造数据交互畅通、资源协同共享的现代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是现阶段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主要目标。

如何实现各环节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是构建现代生鲜供应链体系的关键所在。

同时,对于推动生鲜农产品出村、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重塑农产品流通格局、促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消费需求的日益升级伴随着人民对生鲜农产品的关注逐渐从价格转向了品质,这在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供应链运作的复杂性及成本。

实证研究表明,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组织化程度不高、节点信息不对称、运作效率低下的局部链或断裂链,其运行过程中平均损耗率高达20%至30%,缺乏信息共享是引起高损耗现象的主要源头之一,这也是当前制约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最大掣肘。

而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作为协调优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手段,能使节点成员重新审视供应链战略,并通过探索组织间的新型合作关系来增进供应链绩效。

因此,如何促进供应链节点成员信息共享成为众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于此,本文将在现有创新性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供应链信息共享、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三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务实有效的梳理和思考,进而为下一步研究的展开明确方向。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Fresh Products Supply Chain”及“Fresh Food Supply Chain”等关键词组在CNKI、谷歌学术的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分析,发现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为主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流通模式研究、协调优化研究及扩展研究(见图1),其中,流通模式研究与协调优化研究是研究的热点领域,故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综述。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及展望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及展望

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
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生 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 存在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问题。例如,一些企业在应对风险时往往只考虑单一 的风险因素,而忽略了其他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4、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4、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近年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沃尔玛的重点。沃尔玛通过与供应商建 立合作关系,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沃尔玛要求供应 商采用环保包装材料,减少废弃物产生,同时提倡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三、结论及建议
三、结论及建议
沃尔玛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及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成功经验值 得中国零售企业学习和借鉴。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 需求,中国零售企业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4、强化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总之,沃尔玛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及优化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零售企 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零售企业应积极学习并引入国际先 进理念和技术,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 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谢谢观看
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
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 销售等环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导致信息化水平较低, 难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操作。
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发展 趋势
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
未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性将得到加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将得到缓解,从 而促进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发展。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一)国外研究动态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

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

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

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

《2024年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范文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山东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生鲜农产品资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优化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供应链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

本文旨在研究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现状目前,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主要包括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

在生产环节,农民通过规模化种植和养殖,提供丰富的生鲜农产品;在加工和储存环节,企业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在运输和销售环节,通过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三、存在的问题尽管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信息不对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2. 冷链物流不健全:部分地区冷链设施不完善,导致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大。

3. 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影响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

4. 缺乏专业人才:物流供应链管理需要专业人才,但当前相关人才储备不足。

四、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四、优化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2.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大对冷链设施的投入,提高冷链物流的覆盖范围和效率,降低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3. 统一质量标准:制定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

4.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五、结论通过对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研究,本文认为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关键。

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探析-文献综述

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探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物流管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探析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日渐演变为“供应链”。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从研究危机中的美国杂货店开始的。

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研究成果都出现在近两年。

从这些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历史回顾1.1 农产品供应链的产生在农产品需求管理经济时代,农产品供给大于需求,消费者成为农产品产业链中的决定因素。

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到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偏好发生快速的变化,对产品质量、产品服务和产品特色等有着更高的要求。

能否满足消费者个性偏好成为经营者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农产品供应链便应运而生了。

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带来的益处已经得到各行业的普遍认同,农产品经营者想要保持赢利也必须进入或建立有效的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将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相互合作、共享信息,提高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有效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总体成本,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1.2农产品供应链的内涵及特征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主要是指由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种植者、养殖者、加工者、物流服务经销商、消费者等各个环节构成的组织形式或网络结构。

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为了生产销售共同产品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组织系统,它类似一种超级组织(W.Stern,1996),它包括交换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是交换的推动器(E.Pelton,2002)。

赵敏(2006)提出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农场品供应链的资产专用性高;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市场力量不均衡;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

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及服务业,在生产过程,对自然力、自然条件及作物个体生命的依赖性比较强。

农产品本身往往具有鲜活性,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十分突出。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研究综述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研究综述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农产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品质与安全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而生鲜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冷链物流配送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研究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对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进行阐述,接着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然后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配送技术、管理模式和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更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为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的概念及特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从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对生鲜农产品进行低温控制,以保证其新鲜度、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活动。

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通过先进的制冷技术和物流管理手段,确保生鲜农产品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流通,减少损耗、延长保质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的需求。

温度控制严格:生鲜农产品对温度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其品质下降。

因此,在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确保产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流通。

时间要求紧迫: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相对较短,对时间的要求非常紧迫。

这就要求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必须具备高效、快速的特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物流环节复杂: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涉及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管理。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给链管理的文献综述容提要:最近几年来,关于农产品供给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层出不穷,从我国农产品供给链管理的模式研究到物联网在供给链管理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

本文是将对农产品供给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展初步的综述性分析,并对农产品供给链管理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个根本的概括。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供给链管理、供给链管理一、引言近年来关于农产品供给链管理这个课题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现在我国关于“三农〞的问题仍然在温热期,有关供给链管理处置农产品的课题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重要。

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却是相对落后的,为了把生产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平安和绿色开展,开展地方特色农业、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为推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促民增收。

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使得许多学者对农产品供给链起了研究兴趣,尤其是农产品本钱问题。

众多学者更是从我国的根本国情和根据我国的社会背景对供给链管理在农产品研究。

二、我国近几年关于农产品供给链管理的研究1、农产品供给链管理的现状研究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的经营中导入供给链管理逐渐成为具有意义而又热门的课题研究。

在对我国农产品供给链的初步探索中,岩、傅泽田和雪〔2008〕阐述了农产品供给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供给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农产品的生产到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跨越了一、二、三产业;产地分散,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流通环节薄弱;供给链的各个环节严重存在信息不畅和时效性差的情况并提出了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开展多元化协调主体;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实现供给链上信息有效传递,做好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政策建议。

王金河〔2008〕评述我国农产品流通式现状指出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效率低、农产品流通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产品的附加值低等问题。

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的新模式过程为:生产者——产地市场一一运销批发商一一销地市场一一零售商——消费者,并提出,农产品供给链的核心企业应由批发市场来担任。

《2024年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范文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其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其优化模式,为提升山东乃至全国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现状1. 资源概况山东省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多样,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

丰富的资源为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传统物流模式传统的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多采用以批发市场为纽带的网络化销售体系。

农民将农产品出售给当地的批发商,再由批发商运输至各地区的销售市场或超市。

三、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现存问题1. 效率低下传统的物流模式存在着运输成本高、运输时间长的问题,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销售效率。

2. 信息不对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供需不匹配,造成部分农产品的积压和浪费。

3. 缺乏冷链物流系统冷链物流体系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对温度敏感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变质。

四、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优化模式研究1. 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加强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包括冷库、冷藏车等设施的投入使用,确保对温度敏感的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

2. 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生产者、物流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供需匹配度。

3. 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供应链,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五、新型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实践与效果分析1. 电商平台+冷链物流模式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的在线销售,结合冷链物流系统,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配送。

这种模式在山东的多个地区得到了成功实践,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和品质。

2. 农业合作社+第三方物流模式农业合作社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为农民提供统一的农产品采购、储存和运输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一)国外研究动态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

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

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

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

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

相关研究如下:1.有关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物流模式的研究丁俊发1(2002)的提出认为农产品物流触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效率和运转质量,触及农业现代化,触及农民的基本利益。

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但能使农产品完成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还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进程中增值,并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升整体农业生产的效益。

国内多数学者一致认为,目前尚未构成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在农产品物流范畴还存在诸多问题。

秦代红2(2002)认为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发育不良,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的农民,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市场掩盖范围狭隘,网络不够健全,市场带动作用比较低。

王新利、张襄英3(2002)剖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之间的技能瓶颈、行政壁垒以及缺乏标准化体系。

崔彬4(2008)依据优化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目标,提出了产销直挂、第三方物流等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探讨了构建这一模式中的有关问题。

杨为民5(2006)从蔬菜供应链终端入手,在对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蔬菜供应链存在的两种互为补充的发展模式:以连锁超市为终端的蔬菜供应链体系、以农贸市场为终端的蔬菜供应链体系。

高振娟6(2010)以张夏玉杏作为研究对象,对济南市张夏镇万亩杏园的实地调查,研究了当地现有的物流运作模式。

提出充分提升产品附加值已成为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现实要求,合理的物流模式是促进生鲜农产品增值减少价值损耗的基础。

刘普合,申冬华,王勇7(2010)将我国果蔬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细分,提出“链态”的概念,将流通渠道划分为五类链态,分析提出果蔬农产品流通在每种链态下的竞争优势和适宜的发展方向。

罗芳琴,龚海岩8(2010)在主要调研了江苏、上海、杭州、武汉和广州为代表几个南方地区主要农产品(如蔬菜、水果、鲜肉、鸡蛋和水产品)的市场流通模1丁俊发.2002.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中国供销合作经济 2秦代红,刘学.2002.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 3 王新利,张襄英.2002.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崔彬.2008.优化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探讨 5 杨为民.2006.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6 高振娟.2010.基于价值增值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改进7 刘普合,申冬华,王勇.2010.从“链态”看我国果蔬农产品流通渠道.8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南方地区的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模式。

2.有关农产品物流模式形成机理及模式优化研究黄祖辉,刘东英9(2006)构建了生鲜农产品物流链形成的二维空间模型。

认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形成,最主要受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以及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这两个变量的影响,并且在这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四种典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类型。

邱祝强10(2007)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的物流现状,研究了冷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形成机理,物流网络的布局优化以及配送优化等问题。

魏毕琴,姚顺波11(2008)在分析连锁超市供应链环境下经营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挥超市在整条生鲜供应链上的主导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研究内容上,涉猎了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方面;在研究对象上,大多单独研究某类农产品的物流活动。

当前出现较多的有粮食(食品)、水果、蔬菜、肉类、禽蛋等主要分类,另外还有大量研究成果集中于生鲜农产品和易腐农产品。

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种类繁多,各自的流通特点也相差较大;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取案例分析法,而在研究供应链合作问题时,则较多采用博弈论研究方法。

另外,当前还出现了较为先进的“样品跟踪法”,即选定一定量的样本农产品,从其生产地到消费地做跟踪调查,并将相关资料包括价格成本等做详细记录,从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但是西方学者的研究主要针对特定国家农产品物流活动的研究,但由于国情和体制上的差别,只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借鉴价值,难以直接用来指导我国或特定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

国内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呼吁重视农产品物流,强调农产品物流的地位;对当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关于改善农产品物流现状的策略,提出的策略主要包括一体化战略、农业产业化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等。

9黄祖辉,刘东英. 2006.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形成机理.10邱祝强.2007.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11魏毕琴,姚顺波.2008.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优化研究.农村经济我国对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但是缺乏一个系统的清晰的研究框架,从而完成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和对实践的有效指导。

从目前文献资料来看,作为农产品物流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鲜农产品物流研究内容很少,本文依据生鲜农产品的生物特性和物流特性,对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弥补国内的不足。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黄祖辉,刘东英12(2006)论述了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形成机理;孟菲,傅贤治13(2007)对美日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进行了比较;李学工14(2007)探析了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杨平15(2008)也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新模式进行了探析。

这些学者在对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研究上提出了很多非常有益的见解,但是国内学者大多关注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模式,缺乏对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从形成到优化的一个系统思考。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模式的形成机理,重点研究核心企业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三种模式的构建与优化,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1]黄祖辉,刘东英. 2006.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形成机理.中国农村经济,(11):4-8[2]崔彬.2008.优化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探讨.现代商业,(6):14-15[3]杨为民.2006.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4]高振娟.2010.基于价值增值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改进.商业时代,(23):38-39[5]刘普合,申冬华,王勇.2010.从“链态”看我国果蔬农产品流通渠道.商业经济与管理,(11):6-10[6]罗芳琴,龚海岩.2010.我国南方地区农产品流通模式调研与分析.江苏农业科学,(1):373-375[7]黄祖辉,刘东英. 2006.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形成机理.中国农村经济,(11):4-812黄祖辉,刘东英. 2006.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形成机理 13 孟 菲,傅贤治.2007.美日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14 李学工.2007.生鲜农产品进入超市的前提及物流模式选择15 杨平.2008.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新模式探析[8]邱祝强.2007.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9]魏毕琴,姚顺波.2008.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优化研究.农村经济,(10):101-103[10]丁俊发.2002.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中国供销合作经济,(6):19.[11]秦代红,刘学.2002.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农村经济,(12):22-24.[12]王新利,张襄英.2002.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农业现代化研究,(7):263-266[13]黄祖辉,刘东英. 2006.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形成机理.中国农村经济,(11):4-8[14]孟菲,傅贤治.2007.美日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中国农村经济,专刊:141-146[15]李学工.2007.生鲜农产品进入超市的前提及物流模式选择.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5):4-7[16]杨平.2008.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新模式探析.商业时代,(6):16-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