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存梁台座沉降观测方案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制梁场生产期间制梁台座、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2外业技术准备电子准仪、两米条码尺均经过相关检测部门鉴定合格。
3.技术要求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若高差值之差在1mm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稳定。
制存梁台座各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制梁台座:如连续观测的当次沉降量小于2mm时,可判定其沉降稳定。
以后每台座每生产10片梁进行一次观测。
存梁台座:有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则判定沉降已稳定。
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4.1梁场水准监测网的建立;4.2制、存梁台座沉降观测标的埋设;4.3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标的埋设;4.4生产期间制梁台座的沉降观测;4.5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4.6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检查工作基点完好情况,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
5.2施工工艺5.2.1水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假如高差值之差在1mm 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是稳定的。
5.2.2存梁台座观沉降观测(1)观测点布设在存梁台座设置4个观测点,台座浇筑前预埋直径18钢筋,钢筋外露混凝土面2cm 。
观测点位于横桥向台座中心线,距离存梁台座地基端部10cm 处,见图5-1。
图5-1 存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2)观测周期每个存梁台座在首次存梁前进行观测并记录标高,落梁后立即观测,1h 、2h 各观测一次、第2天观测两次,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各观测一次;之后3天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汇总整理沉降观测记录。
(3)沉降评定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 ,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 ,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则判定沉降已稳定,可停止连续观测。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变形监测和控制方案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昌梁场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昌梁场沉降变形监测和控制方案审批:复核:设计:2009年1月14日工程概况1、概述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SWZQ-5标段许昌梁场共设制梁台座10座、存梁台座80座,提梁站10座,采用轨道式移梁小车将梁体从制梁台座移至存梁台座上存放。
由于箱梁重达800于吨,所以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基础结构的变形要求较高,《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第7.3条规定:“预制梁在制梁场内运输、起落梁和出场装运、落梁均应采用联动液压装置或三点平面支撑方式,运输和存梁时均应保证每支点实际反力与四个支点的反力平均值相差不超过±10%或四个支点不平整量不大于2mm”。
所以基底的处理质量和结构物变形情况对箱梁存放过程的安全影响重大。
基础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控制,制存梁台座的沉降变形观测以及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是保证预制梁质量的关键。
沉降变形的监测和控制总则1、基础沉降观测1.1 观测准备:确定编制沉降观测方案的依据。
1.2 明确沉降观测内容和技术要求。
1.3布置和埋设水准点或观测基准点,并绘制控制网平面图。
1.4沉降观测标的布设。
1.5选定观测仪器设备、人员。
1.6编制观测具体实施方案。
1.7观测记录及数据计算。
1.8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以便时时监控基础沉降。
1.9绘制沉降变形曲线图。
2、梁体徐变变形观测2.1编制观测具体实施方案。
2.2依据石武客专沉降观测细则及观测标布置参考图,制做沉降观测标。
2.3埋设观测标志。
2.4做好观测记录及数据统计,并绘制梁体徐变变形图。
3、控制基础下沉及变形的技术措施全面考虑引起基础沉降的因素,并编制技术措施方案。
4、补救技术措施根据现场情况编制若出现大的沉降变形的补救技术措施方案。
5、编制完整的基础设计技术方案依据沉降观测数据、曲线图以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的补救措施,编制完整的基础设计方案,作为以后施工的依据。
沉降测量控制制度

沉降量测量控制制度2010年7月沉降观测管理办法为保证梁场制梁台座、存梁台座、吊车走行线、的稳定,保证施工生产连续性,自己定本制度。
1、编制依据(1)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嘉峪关制梁场(2)沉降量观测对象存梁台座制梁台座门吊走行线基础2. 测量允许沉降值及周期(1)存梁台座存梁过程中,要对存梁台座沉降进行跟踪测量,前3天连续观测,以后每隔5天、7天、15天、一个月进行观测一次,严格将四支点高差控制在2mm以内。
发现不均匀沉降,及时调整。
连续观测三个月,沉降稳定后,可不继续观测。
(2)存梁台座存梁过程中,要对存梁台座沉降进行跟踪测量,存梁前进行一次观测,存梁以后每隔5天、10天、一个月进行观测一次,严格将存梁点高差控制在2mm以内。
发现不均匀沉降,及时调整。
连续观测三个月,沉降稳定后,可不继续观测。
(3)制梁台座制梁过程中,要对制梁台座沉降进行跟踪测量,前3片梁浇筑砼前和浇筑砼后连续观测,以后每隔两片梁观测一次,严格将支点高差控制在2mm以内。
发现不均匀沉降,及时调整。
连续观测7片梁,沉降稳定后,可不继续观测。
(4)门吊走行线门吊使用过程中,要对龙门吊钢轨沉降进行跟踪测量,门吊使用第一周每两天要进行观测,以后每月测一次,严格将高差控制在4mm 以内。
发现不均匀沉降,及时调整。
沉降稳定后,可不继续观测。
3.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1)为能精确地反映出构造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为此要求测量人员在测量过程中注意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2)沉降观测由工管部技术人员负责,要求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练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相适合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使用仪器工具为水准仪、卷尺。
(3)人员分工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测量组对施工放样、检查、测量和复核测量的原始数据、资料必须及时进行记录,数据要真实、可靠,均须作出正式记录并妥善保管,不准事后补记、补绘和涂改,每次测量工作在测量薄上要写明测量工作的内容、时间、参加人员均要签字以及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某制梁场制存梁台座载荷沉降观测及梁体弹性上拱观测方案_secret

制梁、存梁台座载荷沉降观测及梁体弹性上拱观测方案一、制梁台座1.1 观测目的在箱梁浇筑前、浇筑中及浇筑后的三阶段中,对其台座预定点位进行沉降观测,并对各点的累计沉降量同规定值进行比较,判断台座基础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2 观测点的设置在箱梁浇注前,预先在每个生产台座一侧端部布设一个临时水准点,水准点所选位置必须不受施工影响并便于观测。
在长300mm×宽300mm×深500mm的基坑内用C20砼垂直埋设长度500mm直径Ф20的螺纹钢筋,要求钢筋顶面平齐并刻有十字线,砼表面要低于钢筋顶面20mm。
水准点四周要用Ф8钢筋围栏防护,并挂有“XX观测点请勿靠近”字样的标识牌。
在台座两侧对称布设沉降观测点5处:端头、1/4、1/2、3/4、端头。
观测点应便于观测并不受施工影响,利用红油漆进行标识。
台位观测点布设见下示意图:1.3 测量观测1.3.1 观测仪器水准仪2台、塔尺2部1.3.2 观测记录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每个观测点先观测1次、浇筑中每2小时对各点观测1次、浇筑后每1天观测1次并得连续观测3天。
观测时两侧要同时、同步对侧进行,并要及时进行观测记录。
后附制梁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二、存梁台座 2.1 观测目的在箱梁存放期间,对其存梁台座基础进行定期沉降观测,并对各点的累计沉降量同规定值进行比较,判断台座基础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2 观测点的设置在每列存梁台座一端(靠近搬运梁机道路)均间距布设3个临时水准点,水准点所选位置必须不受施工影响并便于观测,水准点的埋设方法同制梁台座。
在每个台座一端基础面中心线上对称布设沉降观测点4处,观测点应便于观测并不受施工影响,利用红油漆进行标识。
存梁台座观测点布设见下示意图:西端2.3 测量观测 1.3.1观测仪器 水准仪2台、塔尺2部1.3.2 观测记录在存梁前对每个观测点先观测1次、存梁第1天对各点观测3次、以后1天观测1次并得连续观测3天。
观测时两侧要同时、同步对侧进行,并要及时进行观测记录。
箱梁存梁台座沉降观测方案

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JWSG-I标箱梁存梁台座沉降观测方案编号: JWSGFA-版本: A受控号:修改状态: 0编制:复核:审核:有效状态: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金华金东区东孝制梁场二〇一一年七月箱梁存梁台座沉降观测方案一、工作内容踏勘、方案编制、埋设基准点和观测点、沉降观测、内业计算、绘制变形曲线图、编写说明、资料整理、编写沉降观测报告。
二、沉降观测方案1、布设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现场布设多处观测基准点,现场踏勘布设,观测点布设位臵隐蔽,通视良好,无施工干扰。
每次沉降观测前,必须测量两基准点相对高程,以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
在存梁台座四支撑点处布臵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平面布臵示2、施测仪器与施测精度采用苏光DSZ2型精密水准仪和5m塔尺,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程进行沉降观测,存梁台座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第一,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第二,前后视距≤30m;第三,前后视距差≤1.0m;第四,前后视距累积差≤3.0m;第五,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3、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在存梁台座前,确定各沉降观测点稳固牢靠后,方可进行首次观测。
每个观测点高程首次观测时应同期观测两次,比较观测结果,若同一观测点间的高差不超过±0.5mm时,即可认为首次观测的数据可靠。
否则观测结果作废,必须重测。
根据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从存梁台座存梁后当天开始,以后按1d(当天)、3d、5d、7d、14d、30d为周期进行观测,沉降稳定后每月一次。
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观测点的累积沉降量、本周期沉降量,绘制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观测时如发现沉降变化异常的,应立即通知起重班组将箱梁吊起,将四支点重新铺垫石棉纸找平后再存放箱梁,同时通知梁场总工。
然后重新按上述周期进行观测直至最终稳定。
单层存梁沉降稳定后,即可进行双层存梁,否则严禁进行双层存梁。
箱梁制存梁台座沉降观测

新建铁路南昌至赣州客运专线工程CGZQ-12 标段箱梁制存梁台座沉降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昌赣客运专线赣州制梁场2015 年9 月目录1.编制目的. (1)2.适用范围. (1)3.编制依据. (1)4.一般要求. (2)5.变形监测网的建立 (3)6.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的布设.. 36.1水准基点的布设 (3)6.2工作基点的布设 (4)6.3变形观测点的布设 (4)6.3.1制梁台座观测断面设置 (4)6.3.2存梁台座观测断面设置 (4)6.3.3变形观测点规格要求 (4)7.观测阶段和观测频次 (4)7.1 制梁台座观测频次 (4)7.2存梁台座观测频次 (5)8.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5)1.编制目的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应建立线下构筑物变形监测网,对线下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
按此要求,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昌赣客运专线赣州制梁场的制梁台座、存梁台座均要进行必要的沉降观测,了解沉降变形规律,指导施工。
为统一及规范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昌赣客运专线赣州制梁场的制、存梁台座沉降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及监测作业程序,保证沉降观测系统的质量,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昌赣客运专线赣州制梁场制、存梁台座沉降观测。
3.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2004]120 号)(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铁建设[ 2007]159号文局部修订——20070816)(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铁建设[ 2007]140号文局部修改第6条——200700720)、(铁建设[ 2007]159号文局部修订——20070816)(4)《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7)《铁路桥涵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J286-2004 )(8 )《预制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13)2322A-Ⅱ -1 )(9)《预制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13)2322A - Ⅴ-1 )(10)其他相关《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11)《赣州制梁场企业产品标准》(12)《赣州制梁场工艺细则》4.一般要求4.1成立沉降观测小组,编制实施计划,建立相关台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保证人员相对固定。
浅谈存制梁台座沉降观测

浅谈存制梁台座沉降观测【摘要】梁场存制梁台座是梁板预制存放的重要平台,制梁台座的沉降大小直接影响到制梁台座能否持续使用,存梁台座更是梁板架设前放置最久的平台,其沉降大小会影响到梁板的质量,所以持续对存制梁台座进行沉降观测是梁场存制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
本文简单谈谈自己在沪昆高铁新化梁场组织沉降观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工程概况1.1梁场概况中交一公局新化制梁场位于沪昆高铁正线DK199+430~DK199+730左侧,梁场正常产梁1孔/天,制梁台座5个,其中32m箱梁制梁台座4个(其中32m与24m混合制梁台座1个)24m一个。
存梁台座36个,其中32m箱梁存梁台座30个,32m与24m箱梁混合存梁台座6个,24m存梁台座6个,采用双层存梁,最大存梁能力为72孔。
梁场工期紧,任务重,所以沉降观测工作也有很大压力。
2 观测点的设置2.1基准点的埋设梁场临建工作完成于2011年9月份,存制梁台座浇筑完毕后沉降工作随之开展,首先在每个制梁台座一侧端部布设一个临时水准点,水准点所选位置必须不受施工影响并便于观测。
在长300mm×宽300mm×深500mm的基坑内用C20砼垂直埋设长度500mm直径Ф20的螺纹钢筋,要求钢筋顶面平齐并刻有十字线,砼表面要低于钢筋顶面20mm。
水准点四周要用Ф8钢筋围栏防护,并挂有“XX观测点请勿靠近”字样的标识牌。
2.3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的重要部位是制、存梁台座的顶面,观测点未采用埋入方法,将观测点直接设于制存梁台座顶面中心位置并注上明显的标志。
水准网的测设;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进行外业观测和内业整理在台座两侧对称布设沉降观测点5处:端头、1/4、1/2、3/4、端头。
观测点应便于观测并不受施工影响。
制梁台位观测点布设见下示意图:在每列存梁台座一端(靠近搬运梁机道路)均间距布设3个临时水准点,水准点所选位置必须不受施工影响并便于观测,水准点的埋设方法同制梁台座。
预制桥面板场存板台位沉降观测方案

6 结语 沉降观测是一项精细,准确,长期的系统工作,每一个环节 都容不得偏差。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踏实力行,才 能真实有效的掌握现场的真实情况,从而指导现场施工生产,确 保产品质量。
7
存板条形基础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预制桥面板
40000/2 40000/2
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
说明:标注以mm为单位
3 观测技术要求
由于存板基础的垂直变形往往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有变 形量小,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为了能精准地反映其变形过程,应 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其各项精度要求见下表:
5
等级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 误差(mm)
5 数据处理
测量人员每次对存板条基沉降观测记录后, 及时把数据整理 检查。确定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出沉降量并统计汇总。 同时还要计算出存板条基平均沉 降量, 平均沉降速率和沉降点最大差异沉降量等重要数据。 通过, 整理,汇总,分析,及时准确掌握存板基础沉降变化情况。确保 预制板存放质量稳定,正常。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 有关各方及时处理。
3
4) 《铁路桥涵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 布设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
2.1 板场概况: 本板场存板区总面积为 35400m²,生产的预制桥面板规 格繁多,含有铁路道渣槽板,总计 37 种规格,且桥面板重量 较大,自重从 13t~63t 不等。存板基础根据不同类型的桥面 板结构尺寸,设计分为多种长度和间距的条形基础 ,共计 71 对,预制构件最大储存量 1474 块,占预制构件总数的 45%。 长时间存放在存板基础上,对于存板基础来说,其稳定性及 结构强度直接关系到桥面板的质量与安全。因此,沉降观测 对于检测存板基础稳定情况,保证桥面板质量起到关键性作 用。 2.2 基准点埋设。 水准基点是整个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它的稳定性直接关 系着观测成果的可靠性,所以水准基点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 独立的观测网应设置不少于 3 个稳固可靠的水准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山制梁场制存梁台座
沉降观测方案
一、施工准备
1、人员分工及职责
组长:王瑞通职责:负责沉降观测的全面工作。
组员:刘涛负责:沉降观测数据记录,整理。
纪忠杰职责:负责立尺、仪器保管、检修观测数据,整理、复核、评估等
2、仪器使用天津森德达DSG-23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钢板尺,使用的仪器应经过年检并具有检验合格证书。
二、制、存梁台位观测方案
(1)制梁台位
1、观测点的埋设
在制梁台座条形基础上设置3组沉降观测点,即基础的两端、1/2处、等部位各做1组观测点。
如下图:
135
246
24m/32m
观测点采用钢钉做点,并用红色油漆将点圈住,以保证观测点的永久性。
2、观测周期
⑴台座基础浇注完成后连续观测一月,每周观测一次;
⑵底模安装后连续观测一次;
⑶侧模安装后连续观测一次;
⑷钢筋入模后并在灌注混凝土前,观测一次;混凝土灌注完后再观测一次;每个台位至少观测10片箱梁;
⑸拆模后初预张拉前观测一次,初预张拉后再观测一次,每个台位至少观测10片箱梁,确定无沉降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观测方法
⑴采用相对高程的观测方法:以右侧埋设的固定点作为控制点进行观测,组长组织人员按周期按时进行观测。
⑵观测数据整理:观测记录采用专用沉降观测记录簿,保证测量数据具有可追溯性。
观测记录应绘制草图,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使用仪器及型号、测量的时间、观测人员、立尺人员。
测量
完后将数据整理进行统计,并依据测量数据评估是否存在沉降。
⑶数据处理:测量数据确认无误或异常报主管工程师审批。
对发现的测量数据有异常应立即进行复测,复测如还有异常应分析原因并及时上报总工。
(2)存梁台位
1、观测点预埋
存梁台座沉降的观测主要是观测存梁台座的相对高程,未存梁前在每个台座基础侧面上作一条同等水平线(如下图),使其每个台座匀保持在同一个高程上,下次观测时看每个台座基础上的水平线是否是同一数值,并在允许控制范围之内(±2mm);若有不一致则判断台座有沉降,需进行复测并分析原因,并上报技术、生产部门进行相关的处理方案。
①②
③④
2、观测周期
⑴台位首次存梁时,存梁前后观测一次,每间隔8小时观测一次,观测一天;以后每天观测一次,连续观测一周;连续观测一周后,则隔周观测一次;
⑵非首次存梁,存梁前后各观测一次,以后每周观测一次;
⑶若遇下雨时,雨后第二天需观测一次;若遇连续降雨时,需连续观测一周,未见沉降时则隔周观测。
⑷观测时间直到出场为止。
3、观测方法
⑴采用同台位相对高程的观测方法:以台座基础上的控制点进行观测,同台位四个基础是否存在相对高差,组长组织人员按周期按时进行观测。
⑵观测数据整理:观测记录采用专用沉降观测记录簿,保证测量数据具有可追溯性。
观测记录应绘制草图,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使用仪器及型号、测量的时间、观测人员、立尺人员。
测量完后将数据整理进行统计,并依据测量数据评估是否存在沉降。
三、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
对于特殊地段的沉降观测,要加强测量人员的责任心,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监督员要加强管理工作,成立沉降观测组,负责变形监测项目的实施,现场从事监测的人员,质量管理制度健全。
作业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每个作业人员都必须
明确本工序内容、质量标准、应提交的资料,做到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
质量管理实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产品验收三环节管理,监测成果实行三级检查制,加强对数据的检查频次,有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对每次的观测数据必须当天及时进行处理,观测成果和计算资料必须进行仔细校核无误后输入计算机,自动采集观测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配备专门的资料管理员,建立资料柜及数据盘,对监测资料进行严格妥善管理。
对每次观测数据及时报监理单位,经监理签认后,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由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如果设计单位或业主建立了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监控。
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以便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