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测常见的异常结果及对其的分析处理
化验员工作中的异常情况处理总结

化验员工作中的异常情况处理总结一、概述化验员作为实验室中的重要岗位,承担着化验分析工作的重责,能够准确判定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性质对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异常情况,需要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
本文将总结化验员工作中遇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二、样品异常1. 样品污染在工作中,样品被外界污染是一种常见情况。
在处理样品前,务必要彻底洗手,并采取适当的实验室清洁措施。
若发现样品污染,应立即停止操作,重采样品,并对污染原因进行排查,如操作不慎、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等。
2. 样品标识错误当出现样品标识错误时,应立即停止操作,与送样人核实并更正标识。
同时,及时调整记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错误分析结果。
三、仪器设备异常1. 仪器故障在操作过程中,仪器设备可能会发生各种故障。
首先应检查是否为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故障,并及时按照仪器设备的说明书进行维修。
若无法解决,则应及时向维修人员报告,并在解决之前转换至备用设备进行实验。
2. 数据异常仪器设备所得数据异常情况时,应先检查仪器的运行状态和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若仍有问题,及时与仪器维修人员取得联系,对异常数据进行记录并将问题分析结果与维修人员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实验过程异常1. 实验操作失误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误差和失误,如计量不准确、步骤执行错误等。
若发现操作失误,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与同事讨论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后,及时记录失误并加以分析,以避免再次发生。
2. 数据异常若实验数据与理论值或标准结果存在差异,需要仔细分析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样品本身的问题、仪器设备的故障等。
通过逐一排查,找出异常数据的原因,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结论化验员工作中的异常情况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专业水平,处理异常情况时要冷静分析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和质量的保证。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标本采集误差、实验操作不当、设备故障以及结果解读不规范等。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如规范标本采集过程、加强实验操作培训、定期设备维护保养以及标准化结果解读流程等。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生化检验质量提升和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的探讨,不仅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对医疗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对策分析、标本采集误差、实验操作、设备故障、质控措施、结果解读、规范、总结、展望、研究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通过检测体内各种生化指标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疾病的发展情况。
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因此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化检验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生化检验结果常常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样本采集误差、实验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
这些影响因素严重影响了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困扰。
本文旨在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使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生化检验技术,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常见的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导致的误差来源,为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如解决标本采集误差、纠正实验操作不当、处理设备故障等问题,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检验科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分析与判断

检验科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分析与判断在临床医学中,血液生化指标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器官功能、营养状况以及各种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血液生化指标异常,那么如何进行分析与判断呢?本文将从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入手,为大家解析其可能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一、全血细胞计数异常全血细胞计数是指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进行测定。
正常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水平应处于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出现异常,可能意味着某种疾病的存在。
1.1 红细胞计数异常红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骨髓功能亢进,例如多发性骨髓瘤;二是肺部缺氧,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而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引起的,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2 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计数偏高常见于炎症反应,如感染、炎症性肠病等。
而白细胞计数偏低则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严重感染等原因导致。
1.3 血小板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偏高可能是由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偏低则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症的表现,血小板减少症可以是血液系统疾病的一种表现,也可能是药物引起的。
二、血红蛋白与细胞容积异常血红蛋白和细胞容积是反映贫血程度的指标,它们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和细胞大小有关。
通过测定它们的水平,可以判断贫血的病因。
2.1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可能是由于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引起的。
血红蛋白含量偏低则可能是贫血的一种表现,贫血的原因很多,需要综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
2.2 细胞容积异常细胞容积的异常表现为红细胞大小的改变。
平均红细胞容积的增大可能是由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引起的,而细胞容积的减小可能是铁缺乏性贫血等引起的。
三、肝功能指标异常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状况的重要参数,血液生化检查中常常包含肝功能指标的测定。
3.1 肝酶异常肝酶异常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生化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其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正确识别和解决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非常关键。
1. 样本质量差:样本的收取、保存和运输等环节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样本污染、溶血、保存时间过长等都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对策是要在科学规范和临床路径的指导下进行样本采集和处理,保证样本的质量。
2. 患者的生理状态:人体的生理状态如饥饿、运动、妊娠、激素水平变化等都可能影响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
对策是在采集样本前通知患者必要的体位、餐食、运动等要求,避免因此产生误差,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校正。
3. 患者的疾病状态:许多疾病会导致生化指标的异常,且不同疾病可能导致相同的指标异常。
肝炎、肝硬化、胆石症等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从而改变肝功能指标的水平。
对策是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单一指标做出不准确的判断。
4. 不同实验室和试剂的差异:不同实验室的检验方法和试剂可能存在差异,这也可能导致结果的不一致。
对策是要合理选择实验室和试剂,并在监管下进行检验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 技术操作人员的水平:技术操作人员的不专业、技术水平差等都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
对策是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技术水平达到标准要求。
6. 仪器和设备质量:仪器和设备的质量问题也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对策是要合理选择仪器和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7. 数据分析和解释误差:即使结果是准确的,但对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也可能存在误差。
对策是要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解释系统,避免主观因素的介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准确识别和解决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规范操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和试剂、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和考核、优化仪器和设备维护、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解释系统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液科实验结果异常解读与处理

血液科实验结果异常解读与处理血液科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了解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收到实验结果异常的报告,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解读和处理这些异常结果呢?本文将从常见的血液检查指标入手,逐一解析异常结果的可能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血红蛋白异常1. 低血红蛋白低血红蛋白可能是贫血的表现,常见的原因包括缺铁、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慢性疾病等。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口服铁剂、补充维生素等。
2. 高血红蛋白高血红蛋白可能是血液浓缩或慢性缺氧的表现,也可能与肺疾病、心脏疾病等有关。
如果出现高血红蛋白的情况,需要结合病史和其他指标综合分析,并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二、白细胞异常1. 低白细胞低白细胞可能是由药物、感染、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
如果白细胞过低,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
治疗方法包括停药、抗感染治疗、骨髓刺激因子等。
2. 高白细胞高白细胞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压力、组织损伤等原因导致的。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等。
三、血小板异常1. 低血小板低血小板可能是由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如果出现低血小板,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需要注意防止外伤和出血。
治疗方法包括停药、免疫治疗、给予血小板输注等。
2. 高血小板高血小板可能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等。
四、其他指标异常除了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科实验结果中还有许多其他指标,如红细胞计数、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例等。
当这些指标异常时,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咨询医生的建议。
总结:血液科实验结果异常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疾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当收到异常结果时,我们需要首先冷静下来,不要惊慌失措。
生化检验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课件

二、检验过程常见问题及处理
(2)检验项目间的交叉污染
相邻检验项目的干扰,A项目试剂或产物中含有B项目 的测定物质或影响B项目反应,而导致B试验结果的改变。 如:Mg放在ALP项目后面测定,可能会使检测结果偏高或重 复性差。因ALP试剂中含有Mgcl2,使测定结果偏高等。
处理方法:
① 调整实验的前后顺序来消除这种影响; ② 在两个项目之间设定其他项目或设置清洗剂并设定清洗 次数。
基本概念
检测系统:一个检验项目所涉的仪器、试剂、校准品、 测量程序(操作程序、质控程序、维护保养程序、检测 用水)、操作人员、消耗品、质控品等组合。
➢ 量值溯源: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 比较链,使测量结果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联系起来 的一种特性。(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
检验前的质量管理是检验质量管理中最薄弱、 最易出现问题、最难控制的环节,标本质量不符合 要求占60%-80% 。
按时间顺序包括: 检验申请 患者准备和识别 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内传递。
检验前常见问题及处理
1、患者的准备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1)饮食:餐后、饮料、烟酒等,影响患者的检测 结果。 处理方法:患者空腹(8-12小时)。 (2)药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含VC、抗肿瘤药物、 降脂药物、输液等。 处理方法:尽量停止使用药物。超过药物的半衰期。
1、患者的准备问题; 2、标本的采集、运输、验收等问题。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生化检验结果是医学实验室和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然而,生化检验结果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或误诊,从而对病人的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分析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生化检验中十分重要的一步,采集不当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或误差。
以下是样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1. 采集方式:采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误差,例如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的检验结果具有差异。
对策是根据不同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采集方式。
2. 采集时间:采集时间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血糖、肝功能等检测项目容易受到饮食和时间的影响。
对策是在采集前告知病人相关要求,并且在同一时间段内采集。
3. 采集部位:采集部位的不同也会影响结果,例如异位肝功能检验可以避免肝脏疾病引起的干扰。
对策是根据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二、检验仪器检验仪器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之一,以下是检验仪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1. 校准:定期校准仪器可以保证结果准确性,校准过程中需要使用标准的样本和校准标准。
对策是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并且要按照生产厂商的要求使用校准标准。
2. 均质性:检验仪器的均质性会对结果产生干扰,需要进行校准。
对策是使用均质的样本来检验。
3. 仪器品牌和型号: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仪器具有不同的特性,使用不同的仪器可能会导致结果不一致。
对策是选择合适的仪器品牌和型号,尽量保持一致性。
三、干扰物质干扰物质是指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的物质,以下是干扰物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1. 药物干扰:某些药物会影响检验结果,例如一些抗生素和利尿剂。
对策是在检验前告知病人慎用相关药物。
2. 饮食:饮食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例如血糖检测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脂检测需要避免饱餐。
对策是在检验前告知病人相关要求。
3.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凝血功能检测受到抗凝剂影响。
对策是在检验前告知病人相关要求。
关于生化仪测试结果问题的分析

关于生化仪测试结果问题的分析生化仪的结果问题,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准确度问题:结果有重复性,但离质控或校准液的靶值相去甚远,也就是常说的偏低偏高做不准。
2.精密度问题:就是没有重复性,也就无所谓准确度了,每次测试的结果都差的很远,相互不挨着,CV%变异系数远远高出标准或厂家标称或能接受的范围。
3.线性问题:也就是高值不高,低值不低,中间值反而很好。
有时做同标本比例稀释,结果不符合计算结果。
4.校准问题:校准失败是最令人恼火的,也是全部工作的第一步,这一步不过谈不上质控和标本测试。
5.质控问题:失控也是结果问题之一。
6.频繁偶发问题:偶发性的失控,有时会由于重新校准而暂时缓解。
突发性的标本结果混乱,可能是同日一批标本中的几个,也可能是某日的一批标本,但经过重测后都会等到另外一个结果。
7.病理原因:这个是最希望见到的,标本因为病理原因而不正常,但有时实验室反而会让人作出解释。
大部分人都把结果问题简单的归结到应用方面,其实具体统计来看,绝大部分是维修问题,真正的应用非常少。
大多数应用人员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大致如下:1.重新校准,又是会因为校准失败而去掉一点或多点;2.更换项目通道;3.更换试剂位置;4.更换检测位置,比如双圈反应盘的,由自动分配改为内圈或外圈;双套试剂针双圈试剂盘的,改为其中的一套。
5.更换新的批号试剂、校准、质控品,重新来过。
这些措施中,无异e的方法最为合理,但也只能排除试剂、校准和质控的问题。
最近一年来,这7大类问题十分突出,根源就在于生化仪器本身的特殊性,应用和维修界限不明确,却非要人为的严格划分。
一般结果问题的最终原因,分为参数原因、仪器原因和试剂原因三类,下面着重分别阐述。
1.参数原因:参数设置有误,将会直接导致准确度问题、线性问题、校准问题和质控问题,当然也会导致部分的病理原因和偶发型问题。
1.首先是测试方法的选择。
例如终点法和速率法的选择错误,可能会导致负值的出现,特别是速率法的项目选择成为终点法,负值的可能性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红素在400-540nm处有吸收,遇到氧化剂 可被氧化为胆绿素、胆褐素。如GLU-OX、TG 、UA、TC等,由于胆红素竞争H2O2,结果常偏 低。 处理方式可以考虑加胆红素氧化酶、稀释。
2
测试本身的因素
测试本身的因素
•重复性: 部分项目,由于本身的灵敏度、仪器吸样、光 源稳定性方面的原因,引起测试重复性不好,比 如ALT、AST、UREA、LAP、DD等,我们通常 考虑重测。
•1 样本本身的因素 •2 测试本身的因素 •3 表观异常值
这里的异常值指临床判断为健康人而生化某些指标 却超出正常值范围。
1
样本本身的因素
样本本身的因素
•性别:
如CK:通常男子比女子肌肉发达,释放至血 清中的CK也就更多,参考:女24~170U/L,男0190U/L GGT:雌激素可以抑制GGT的合成,因此女 性GGT通常较低,参考:女≤32U/L,男≤47U/L
a:QC1下降, QC2上升。 b:QC1、QC2 等差值上升。 c:QC1上升, QC2下降。 d:QC1、QC2 等比值下降。
3
表观异常值
表观异常值
•临界值: 大部分项目,在临界值上,一般都会判断为正 常,主要是考虑到机体本身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且并未超过危机值。即使是血糖这种国家规定 了参考范围的项目,也不能在一次体检超过6.1 时既判断糖尿病。
我们的试剂参考范围没有对性别予以区分,但有些项目 的结果是因性别而不同的,结果异常时需要考虑。
样本本身的因素
•年龄: 如新生儿PA仅为成人的一半(150以内),由 于生理性黄疸,TBIL在100μmol/L以内,DBIL小 于35μmol/L以内应视为正常。 14岁以内儿童CKMB常高于成人,45U/L以内 应视为正常。TC、TG、LDL、ApoB通常较低。 60以上老人则由于代谢废物累积、组织器官 老化等原因,ALT、AST、LDL、ApoB通常较高 ,5'NT常为青壮年的2倍。
原始曲线为黑色 线,方程式为:
b a
C= Cs R R0 Rs - R0
a:在校准品浓 度和吸光度不变 的情况下,空白 反应度上升。 b:空白反应度 度和校准品反应 度均下降或校准 品浓度上升。
d
c
c:在校准品浓 度和吸光度不变 的情况下,空白 反应度下降。 d:空白反应度 度不变,校准品 反应度上升或浓 度下降。
样本本身的因素
•人种: 我国人的ApoA1、HDL-C水平与欧美人相仿 ,而TC、LDL-C、ApoB则明显低于欧美人。 非洲黑人(文献中的案例为利比里亚当地人) TP、LDH显著高于我国人,TBIL、UA、UREA 、TC、TG显著低于我国人。
有关不同地域的生化检测区别,文献很少,但理论 上各医院都会形成针对科室服务人群的参考范围, 以后在调试中可以多加留意。
样本本身的因素
•脂血:
通常速率法和双试剂终点法有助于削弱这种干 扰,但乳糜严重时可能效果甚微,需要进行稀释 、高速离心、乙醚处理。
样本本身的因素
•溶血: 除在540-550nm处有光吸收,形成干扰外, 由于胞内物质的释放还可以引起一些物质的浓度 变化或副反应。 如红细胞内AST活性约为血清活性的40倍, ALT约7倍,LDH约180倍,因此溶血样本测定 ALT、LDH、AST结果均上升,同类原理的项目 还有CK、CKMB、HBDH。
生化检测过程中的异常值分析
生化产品部:黎程 2016年7月21日
• 临床生化检测主要是利用物理学、生物化 学、病理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 与技术,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其病 理过程中的特异性化学标志物或体内特定 成分的改变,进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 预后形成参考依据。
• 鉴于这种参考意义,结果的可靠性就尤为 重要。而生化检测过程中,异常值也是屡 见不鲜的。为了分析这些异常值,我们把 异常值的类型分为三类:
样本本身的因素
•饮食: 饮酒特别是长期酗酒,可能引起一段时间的 GGT、UREA、TBA、AST、ALT的显著升高。 高盐饮食会加重肝、肾负担,引起ALT、AST 活性升高,HDL下降,血液浓度上升,其余各项 指标也可能有一定程度上升。 药物干扰则根据其机理不同而不同,如胆碱 类药物、利尿剂等可引起ALT、AST升高。
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身的因素
•曲线异常: 原因可能较复杂,如吸样(异物、气泡)、搅 拌(气泡,携带物)、光源不稳定、水质、清洗 系统、试剂等。。个别异常我们通常采取重测的 方式,但大片出现时,则应检查仪器各部位,把 清洗、杯空白、光增益处理一次,再观察结果, 同时也考虑更换试剂进行测定。
测试本身的因素
•定标、质控: 每个项目,通过校准品定标,定标因子一般都 稳定在一段区间内,质控也应在控,这是测定临 床的基础。质控若有失控,应先重测质控,仍然 失控时进行定标,比对前后空白和因子看是否有 改善。
样本本身的因素
• 另外,血红素中Fe2+、胞内VC、谷胱甘肽等 能竞争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如H2O2,而 Trinder反应的终产物也是546波长有最大吸收 的红色醌亚胺物质,因此这类试剂干扰情况视 溶血程度及方法学而定,如GLU-OX、TC(↑) 、TG(↑)、UA(↓)。
样本本身的因素
•黄疸:
表观异常值
•不明临床判断下的体检案例: 生化指标通常是为临床判断提供参考,是一种 辅助的诊断措施,但不能作为判断机体是否正常 的依据。体检样本也不可能人人正常,这部分的 异常结果(仪器等其余条件可靠情况下),通常 交给临床医生来判断比较合适。
谢
观
谢
赏
样本本身的因素
•体型: 主要影响TG项目,通常体型魁梧的人TG偏高 ,HDL、性激素偏低。 体型瘦弱的,通常PA较低,但不能排除可能 的肝病影响。 其余因素,如运动、抽血时的卧位、立位等也会 有一定影响。
样本本身的因素
•脂血:
TG≥3.0mmol/L时,血清出现肉眼可见的浑浊 ,我们称之为脂血。 脂血对结果的影响主要由于乳糜微粒引起,使入 射光发生反射和散射,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如UREA、ALT、AST吸光度超限无结果,RBP 反应曲线改变,出现负值,UA、TB、DB增高, CRE、TP、ALP、Ca偏低(pH>10时,TG皂 化,使反应液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