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常用生化检查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三.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 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 :100×109/L~300×109/L。
血小板 减少 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生成障碍:造血功能损害,如再障、急性白血病、 放射病、巨幼细胞贫血
血小板破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药物过敏
血小板消耗增多:DIC 血小板分布异常:肝硬化等
(2)核右移: 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
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 苷或6一巯基嘌呤等。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 则表示预后不良。
2. 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1)过敏性疾病: (1)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 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1
※贫血的原因: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低。
③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明显
④红细胞缺乏:肾脏疾病
⑤骨髓疾病,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
6
(2)红细胞破坏增多: 红细胞遭到破坏,是因为细胞本身异常或外界因素膜破坏所致。 ①红细胞内在异常: 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 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珠蛋白生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 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
常用生化检查

第四篇
实验诊断学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一)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测定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细胞质中 有三种同工酶,MM(肌型)、BB(脑型)、MB(心肌型)。 【参考区间】 速率法(37℃)男 37~174U/L 女 26~140U/L 【临床意义】 1. CK升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性肌萎缩、皮肌炎及其他肌 肉损伤的病人。 2. CK和CK-MB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指标之一,CK-MB对AMI早期诊断的灵 敏度、特异性明显高于总CK。
第四篇
实验诊断学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四)心肌肌钙蛋白测定 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是心肌内的调节蛋白复 合物,有三种亚单位,分别为TnT、TnI和TnC,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被用来诊断AMI。
【参考区间】 ELISA法 cTnT为0.02~0.13μg/L,>0.2μg/L为 诊断临界值,>0.5μg/L可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cTnI <0.2μg/L ,>1.5μg/L为诊断临界值。 【临床意义】
第四篇
实验诊断学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三)胰岛素测定 胰岛素(insulin)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胰 岛素测定是检查胰腺内分泌功能的试验,可作为糖尿病分 型及低血糖原因分析的诊断指标。
【参考区间】 空腹胰岛素 10~20mU/L
【临床意义】 正常时血糖上升伴随胰岛素增加,二者分泌曲线平行。 1型糖尿病人给糖后胰岛无反应或反应低下。 2型糖尿病人给糖后胰岛素释放迟缓。
清总铁结合力降低主要见于上述各种引起血清铁降低的慢性疾病等。
实验诊断学4常用生化检查分析PPT课件

2020/11/14
临床检验教研室
20
(二)甘油三酯(TG)测定 TG测定标本必须在空腹12~16小时后静
脉采取。TG测定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酶法两 大类,目前酶法测定为推荐方法。 【参考值】 大约为0.56~1.7mmol/L。 【临床意义】 1.TG增高 2.TG减低
2020/11/14
临床检验教研室
5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适应证 ①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空腹血糖异常,
以及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者。 ②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史。 ③有糖尿病症状,但空腹血糖未达到诊断标准
者。 ④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脏疾病时出
现糖尿者。 ⑤分娩巨大胎儿或有巨大胎儿史者。 ⑥原因不明的肾脏损害或视网膜病变者。
2020/11/14
临床检验教研室
19
二、脂质和脂蛋白的检测
(一)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 【参考值】 我国成人TC 合适水平:<5.20mmol/L; 边缘水平:5.23~5.69mmol/L; 升高:>5.72mmol/L。 【临床意义】 作为诊断指标,TC不够敏感和
特异。 1.TC升高 2.TC减低
12
【临床意义】 1.GHb是糖尿病诊断和监控的重要指标。 2.GHb对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及应激性
高血糖有价值。 3、预测血管并发症。
2020/11/14
临床检验教研室
13
第二节 脂代谢相关检查
脂质检验分析主要应用在: 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高脂
血症 ②作为健康普查指标 ③对少见的遗传性脂蛋白异常性疾病进行诊断。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一、血糖及其代谢产物检测 二、血脂及脂蛋白 三、心肌酶谱及心肌蛋白 四、其它血清酶
(整理)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V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部分

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际K值测定实际K值:理论K值受样品和试剂的加量准确度、比色杯光径准确度,尤其是ε的影响。
ε在波长和温度等不同时有所不同,故有必要获得用户所用分析仪的实际ε,再计算K值,此为~。
一、340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通过有NAD+(NADP+)参与的反应途径,用NADH或NADPH标准液来校正仪器。
用己糖激酶(HK)方法测定葡萄糖时,葡萄糖的消耗与NADH的生成呈等摩尔关系。
葡萄糖有标准纯品,当反应达到终点时,NADH的摩尔数等于标准的葡萄糖摩尔数。
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摩尔吸光系数,计算出实际K值。
【注意事项】1.减少偶然误差重复测定10次,当CV>5%时,则重新测定10次。
2.减少系统误差使用实际K值计算酶活性。
3.如果实际ε值与理论ε值偏差过大,需对仪器检修和校正。
二、405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许多酶活性测定时,以人工“色素原”为底物,经酶作用后可释放出在405nm 波长具有吸收峰有色的反应产物,如对硝基苯酚(4-NP)、对硝基苯胺(4-NA)、对硝基-5-氨基苯甲酸(ANBA)。
他们在405nm波长时的理论ε分别为18 700、9 870、9 490。
可使用其相应的纯标准品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ε,计算出实际K值。
以ALP实验(产物为4-NP) 为例测定实际K值。
【注意事项】1.4-NP标准品纯度要求较高,必要时需纯化。
2.其他注意事项参见340nm K值校正。
三、如何校正K值在理论K值或实际K值得情况下,测定某标准品的含量,若测得的结果偏低,则需要把测得的结果调整至原标准品的含量,此时调整的数值称为校正因子,则校正K值=理论(实际)K值×校正因子=理论(实际)K值×校准值÷实测值NADH正负向反应测定酶活性一、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LD催化反应式为:L-乳酸+ NAD+(LD)→丙酮酸+ NADH + H+在反应过程中,乳酸被氧化生成丙酮酸,同时NAD+还原为NADH。
临床常用的生化检查

(四)脂蛋白(a)测定
• (四)脂蛋白(a)测定 脂蛋白(a)[LP(a)]的结构与LDL相似,其核心为TG 和胆固醇,其表面被CHO及磷脂包裹,上嵌载Apo(a)和 ApoB。LP(a)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故 它是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 【参 考 值】 <300mg/L。 • 【临床意义】 现将高LP(a)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1
第三节 血清电解质检测
• (一)血钾测定 人体钾盐90%从食物摄入,被肠道吸收入 血液,吸收入血的钾90%从肾排出体外。
• 【参 考 值】 3.5~5.1mmol/L。 低于3.5mmol/L为低血钾症, 高于5.5mmol/L为高血钾症。
1
• 【临床意义】 • 1.低钾血症 见于: • (1)摄取不足: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长期无
脑卒中等)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 LP(a)与ApoB起协同作用。
1
三、血清载脂蛋白检测
• (一)载脂蛋白A1测定 载脂蛋白A1(Apo-A1)由肝脏和小肠合成,是 HDL的主要载脂蛋白成分(占90%),它可催化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ACT),将组织细 胞内多余的胆固醇酯运至肝脏处理,因此Apo-A1 有清除组织内脂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防 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贫血等 • ③甲亢或营养不良。
1
(二)甘油三酯测定
• (二)甘油三酯测定
•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由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它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 【参考值】
• 0.56~1.7mmol/L;
• ≤1.70mmol/L为适合水平; >1.70mmol/L为升高。
实验诊断学重点

1.卡波环:在红细胞中出现的一种紫红色呈圆形或“8”字形红细线状环。
有人认为该环是核膜的残留物,现认为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者是由于胞浆中的脂蛋白变性所致。
见于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2.类白细胞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产生的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红细胞,类似白血病的血象。
这是一种暂时性和可逆性的反应,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逐渐消失。
3.C-肽:是胰岛素原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裂而成的与胰岛素等分子的肽类物。
4.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造成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
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为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常在睡眠时加重,可伴发作性血红蛋白尿和全血细胞减少症。
D-二聚体: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分子标记物,在继发性纤溶时阳性或增高,而在原发性纤溶时不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
6.胆酶分离:肝功能受损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LT升高显著。
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
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多见于重症肝炎。
7.管型:它是尿液中的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8.浆膜腔积液: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统称为浆膜腔,在生理状态下,腔内有少量的液体,主要起润滑作用,在病理状态下,腔内有多量液体贮留,称为浆膜腔积液。
9.镜下血尿:每个高倍镜视野下均见3个以上红细胞时,可确定为镜下血尿。
10.类风湿因子(RF):RF是由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或关节液内。
11.隐血试验: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时,因红细胞已被消化液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显微镜下也不易查见红细胞,这种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明的微量血液称为隐血,而靠化学方法检出就称为隐血试验。
12.漏出液:为非炎症性积液。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展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展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场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场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安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男患,24岁,农民。
实验诊断学及其常用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学及其检测项目
一、实验诊断学概述
精品课件
(一)基本概念
实验诊断学及其检测项目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
临床实验室对采自病人的样本进行检 测、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临床预防、 诊断、治疗疾病或预后评价提供参考, 整个的医学活动即为实验诊断。
精品课件
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实验诊断学及其检测项目
相对增加,绝对值没有发生变 ✓绝对性增多: • 继发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某些肿瘤等 •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精品课件
红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学及其检测项目
➢生理性减少:儿童、孕妇、老年人。 ➢病理性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再障。 ✓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贫、巨幼贫。 ✓红细胞破坏增加,如溶贫。 ✓红细胞丢失过多。
正常参考为27-34 pg MCHC:平均红细胞Hb浓度,指红细胞中Hb浓度,
正常参考为320-360 g/L RDW: 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参考为11.5% - 15%
精品课件
红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学及其检测项目
➢生理性增多: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 运动、精神因素等。
➢病理性增多 ✓相对性增多:血浆水分丢失,有形成分
精品课件
(三)现状与发展趋势 实验诊断学及其检测项目
实验诊断学现状:
✓诊断学的子学科独立的学科 ✓手工操作高度自动化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常量分析微量分析
精品课件
现状与发展趋势
实验诊断学及其检测项目
发展趋势
✓个体化诊断:遗传基因、后天突变、疾 病基因、代谢特征、药物敏感性
✓床边检测(POCT):血糖尿糖、凝血状 态、心肌损伤、酸碱平衡状态、感染性 疾病、药物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验教研室
15
(二)血浆脂蛋白分类及其特点
脂质
载脂蛋白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16
表7-2 血清脂质组成
脂质名称
英文名称
英文缩写
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
游离胆固醇(占30%) free cholesterol
FC
胆固醇酯(占70%) cholesterol ester
12
【临床意义】 1.GHb是糖尿病诊断和监控的重要指标。 2.GHb对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及应激性
高血糖有价值。 3、预测血管并发症。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13
第二节 脂代谢相关检查
脂质检验分析主要应用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高脂
血症 ②作为健康普查指标 ③对少见的遗传性脂蛋白异常性疾病进行诊断。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2
一、空腹血糖测定
空腹血糖(FBG)所采用的标本有: 静脉血清(浆) 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全血(主要为快速血糖仪采用) 血糖检测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否则因细胞等的
消耗会使结果偏低。 【参考值】 (空腹血浆)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3
【临床意义】
1.增高 ①生理性增高 ②胰腺疾病 ③其他内分泌疾病 ④严重的肝病变 ⑤应激性状态 ⑥药物影响
2.减低 ①生理性降低 ②胰岛素过多 ③对抗胰岛素的激
素分泌不足 ④严重肝病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4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耐糖现象 血糖浓度暂时升高 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 血糖在短时间内即降至空腹水平。 耐糖异常或糖耐量减低 血糖明显升高或升高不明显 在短时间内不能降至原有水平。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20
(二)甘油三酯(TG)测定 TG测定标本必须在空腹12~16小时后静
脉采取。TG测定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酶法两 大类,目前酶法测定为推荐方法。 【参考值】 大约为0.56~1.7mmol/L。 【临床意义】 1.TG增高 2.TG减低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19
二、脂质和脂蛋白的检测
(一)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 【参考值】 我国成人TC 合适水平:<5.20mmol/L; 边缘水平:5.23~5.69mmol/L; 升高:>5.72mmol/L。 【临床意义】 作为诊断指标,TC不够敏感和
特异。 1.TC升高 2.TC减低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6
检测方法: 1、空腹采血测定血糖 2、口服葡萄糖 3、间隔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 【参考值】 空腹血糖<6.1mmol/L; 服糖后0.5~1h血糖升高达峰值,一般在7.8~9.0mmol
/L,不超过11.1mmol/L; 2h血糖≤7.8mmol/L; 3h血糖应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各时间尿糖均为阴性。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7
【临床意义】 糖耐量试验结果常见类型可参见图7-1 1.糖尿病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8
2.糖耐量减低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9
3.葡萄糖耐量
曲线低平
常见于胰岛B 细胞瘤、腺垂 体功能减退症、 肾上腺皮质功 能减退症等。
2020/11/17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14
一、脂代谢概述
(一)脂质组成及生理功能
血脂是血浆中所有脂质的总称,受饮 食、环境和机体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影 响,但由于神经体液的调节,人体血 脂组成和含量正常情况下是在一定范 围内变动的。血浆脂质的组成十分复 杂,其主要成分见表7-1。
2020/11/17
糖化蛋白(GHb)是指通过非酶促作用 将糖基加到氨基酸基团上而形成的蛋白质 不受短时间内血糖水平波动的影响。因此, 测定血清糖化蛋白可为较长时间段的血糖 浓度提供回顾性评估,主要用于了解血糖 控制效果。
【参考值】 GHA1c(电泳法,按照占总 Hb的百分比计算)占4~6%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一、血糖及其代谢产物检测 二、血脂及脂蛋白 三、心肌酶谱及心肌蛋白 四、其它血清酶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1
第一节 葡萄糖代谢相关检测
一、调节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甲状腺素、肾上
腺素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 二、血糖-肝糖原、脂肪的相互转化。
临床检验教研室
10
4.鉴别低血糖 (1)肝源性低血糖:
空腹血糖常低于正常 服糖后血糖水平超过正
常 2h后仍不能降至正常 尿糖出现阳性
(2)功能性低血糖
空腹血糖正常 服糖后血糖高峰时间及
峰值在正常范围内 2~3h可发生低血糖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11
三、血清糖化蛋白检测
CE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磷脂 游离脂肪酸
phospholipid
PL
free fatty acid (non-esterifed fatty acid)
FFA (NEFA)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17
(三)载脂蛋白及其功能
载脂蛋白(apo)是决定脂蛋白性质的重 要组分,参与血浆脂质的代谢和转运等。 载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有:
①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②修饰并影响与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的 活性;
③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来调节脂 质在血浆与细胞间的转运。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18
(四)脂质代谢相关酶及蛋白 脂质及脂蛋白代谢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种酶与调节蛋白,
以下主要介绍LPL、LCAT和CETP。 1.脂蛋白脂肪酶(LPL) 2.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 3.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
2020/11/17
临床检验教研室
5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适应证 ①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空腹血糖异常,
以及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者。 ②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史。 ③有糖尿病症状,但空腹血糖未达到诊断标准
者。 ④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脏疾病时出
现糖尿者。 ⑤分娩巨大胎儿或有巨大胎儿史者。 ⑥原因不明的肾脏损害或视网膜病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