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名言警句120句

巴尔扎克名言警句120句
巴尔扎克名言警句120句

巴尔扎克名言警句120句

巴尔扎克说: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巴尔扎克名言警句120句名言警句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巴尔扎克名言警句120句

1. 风格就是人品。

2. 万事难以万全。

3. 轻声是安全之母。

4. 艺术乃德行的宝库。

5. 谦让是身体的良心。

6.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7. 名声是死者的太阳。

8. 黄金的枷锁是最重的。

9. 坦白直爽最能得人心。

10. 因为无能,才变得无用。

11. 天才是智力的特殊表现。

12. 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

13. 最漂亮的聘礼就是才干。《赛查;皮罗多盛衰记》

14. 宗教永远是政治的必需品。

15. 谁自尊,谁就会得到尊重。

16. 不要把信仰悬挂在墙壁上。

17.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18. 逆运不就是性格的试金石吗?

19. 聪明才智是拨动社会的杠杆。

20. 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

21. 一有野心就要失去天真的感情。

22. 心灵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灵。

23. 希望,不是要比回忆好一些吗?

24. 发明家最初只能瞥见一种曙光。

25. 谄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

26. 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

27. 恋爱是我们第二次的脱胎换骨。《欧也妮;葛朗台》

28.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29. 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

30. 能使所爱的人快乐,便是得了报酬。

31. 爱情越热烈、越真诚,就越要含蓄。

32. 对心灵来说,没有微不足道的小事。《朗热公爵夫人》

33. 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34.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35. 爱情和工作都能使人对外界漠不关心。

36. 职业尽管不同,但天才的品德并无分别。

37. 人们不能象拔牙那样的从心中拔去爱情。

38. 目的高尚,会使所做的事情都同样高尚。

39. 美貌是转眼易过的,可是丑陋是永久的。

40. 恶习是瞬息的结局,宗教是毕生的苦楚。

41. 少女的同情与温柔,真有磁石般的力量。《欧也妮;葛朗台》

42. 一种未完成的使命会使整个人生默然失色。

43. 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

44. 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45.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46.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

47. 反躬自省和沉思默想只会充实我们的头脑。

48. 对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49.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50. 仁慈的气息永远是一个人心灵高尚的标记。

51. 容易成功和难于成功同样能刺激人的愿望。

52. 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53. 有钱的人从来不肯错过一个表现俗气的机会。

54. 一个人想打天堂的主意,就该看准上帝下手。

55. 晚秋季节还能找到春天和夏天错过的鲜花吗?

56. 丧失未来的幸福,比丧失已有的幸福更痛苦。

57. 美貌是一层面纱,它常常用来遮掩许多缺点。

58. 没能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

59. 痴呆愚蠢有两种表现:或者沉默,或者多嘴。

60. 一个正直的人在无论什么地方应该知道自重。

61.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62. 名声是一座活动的桥梁,可以令人飞渡深渊。

63. 没有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高老头》

64. 只有女人和算命先生懂得如何利用人家的信任。

65. 一有人反对,爱情会变得象禁果一样更有价值。

66. 一个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一个无量无边的人。

67. 人民至上就是:件件政治大事,要向人民请教。

68. 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

69. 科学的领域是广大的,人类的生命却是很短的。

70. 生活中遇到大忧大患,友谊应该是有效的安慰。

71. 一个崇高的灵魂是从所有的举动中透露出来的。《乡村医生》

72. 自杀的人的鸦片,手枪,煤,总是自己出钱买的。

73. 一代人就是一出有着四、五千名优秀角色的戏剧。

74. 从巴黎出发到意大利,决不能在半路上见到罗马。

75. 职业有如婚姻,久而久之,大家只觉得它有敝无利。

76. 我们恋爱可能不感到快乐,也可能快乐而并非恋爱。

77. 伟大的人物都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

78. 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隐藏在金银宝底下的丑恶。

79. 纯洁的心灵觉得细微的区别比显著的对比更加难受。

80. 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81. 生活是我们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所遵循的一种习惯。

82. 我们的心犹如一座情感的矿山,爱是黄金,恨是铁。《贝姨》

83. 我没有料到,官僚机构把它的利爪伸到我们的棺材里。

84. 女人受人爱慕,她的最光荣的特权是克制对方的肉欲。

85. 秘密像少女一样,你愈要看守它,它却愈容易找得到。

86. 一个人只要行为高尚,不管怎样无知也会得到原谅的。

87. 有些显而易见的笨重的举动,像出生证一样藏不了秘密。

88. 人生并非充满了玫瑰花,倒是有时路上的荆棘刺痛了你。

89. 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

90. 年轻时费过力气学到的东西,即使是无聊对我们也有用。

91.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

92.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就可能得救。

93. 爱情抵抗不住繁琐的家务,必须至少有一方品质极坚强。

94. 真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幻灭》

95. 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

96. 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

97. 想升高,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必须作鹰,或者作爬行动物。

98. 开诚布公与否和友情的深浅,不应该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99. 感情在无论什么东西上面都能留下痕迹,并且能穿越空间。《高老头》

100. 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候,年轻的心灵是喜欢含糊不清的状态

101. 依我看来,男女结婚,幼者出生,长者逝世,排场不必过大。

102. 一个人倒霉至少有这么一点好处,可以认清谁是真正的朋友。

103. 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

104. 人们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总是会碰到偶然的机会的。

105. 女子人前端庄,丈夫面前妖冶,是夫妻关系长期恩爱的秘诀。

106. 既然失恋,就必须死心,断线而去的风筝是不可能追回来的。

107. 不论处境如何,女人的痛苦总比男人多,而且程度上也更深。

108. 一切名声都享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威信,而不管名声从何而来。

109. 他(注:拿破仑)用宝剑未能完成的事业,我将用笔杆来完成。

110. 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

111. 黑夜总是激起官感丰富的想象,以梦幻甜蜜的毒汁使希望

112. 做点好事,待人要仁慈、宽厚;总之,用你的谦虚来避免厄运吧。

113. 以利益为主的阵营总是会动摇的,但以信仰为主的是分化不了的。

114. 一个美人的雕塑,如果缺乏内在的性格,它就会令人想起尸体来。

115. 男子的才对于德而言,就和美貌之于女子差不多:能给人以希望。

116. 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不动心的,例如,收帐员的诚实。

117. 在感情的力之中寻到享受,正如在孤独和劳作之中求得幸福一样。《死冤家》

118. 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

119. 一位少女最美好的棕榈枝,便是圣洁、纯净、无可指摘的生活之花。《莫黛斯特;米尼翁》

120. 遗产跟美人儿一样需要小心侍候,稍一疏忽;这两样都会溜之大吉的。

以上就是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巴尔扎克名言警句120句,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巴尔扎克名言警句120句

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中国影响

[键入文字] 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中国影响 巴尔扎克作品对中国影响 巴尔扎克的作品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七、八十年。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坛的是1915 年商务印书馆出的巴尔扎克短篇集《哀吹录》,收有四个短篇《猎者斐里朴》、《耶稣显灵》、《红楼冤狱》和《上将夫人》,由著名的早期翻译家林纾(林琴南)与陈家麟用文言意译,虽然文字很生动,情节也吻合原作,但删节不少。 《哀吹录》出版后的第二年,即1917 年,周瘦鹃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法兰西之部”里,收有巴尔扎克的短篇《男儿死耳》,虽然亦是用文言文翻译,但比林纾的翻译更为信达,而且编有巴尔扎克小传,为我国读者第一次介绍了这位法国大作家的生平及创作简况,并且较公允。 巴尔扎克像 五四以后,巴尔扎克的作品渐渐地丰富起来,特别到了三十年代,《世界文库》不但译载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而且在第八期上由穆木天翻译了他的《小于人间喜剧总序》,还有几幅巴尔扎克的画像。巴尔扎克的作品集也在1936 年第一次出版,是蒋怀青译的《巴尔扎克短篇小说》,收有八篇短篇小说,王任叔写了前言《巴尔扎克》,并附有《巴尔扎克重要作品目录》,还把《人间喜剧》中六个场景的中、外名称作了介绍。 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是《欧也妮·葛朗台》,1936 年由穆木天翻译,当时文章《欧也尼·葛朗代》。客观地说,解放前翻译的巴尔扎克的译作品并不算多,但翻译的论述巴尔扎克的文章却为数不少,西蒙、法郎土、圣·佩甫、显克维支等著名人物的论述都介绍翻译成了中文。还出现了中国文人对巴尔扎克的评述,有的还相当有份量。 解放后,尤其五十年代,曾有计划地介绍过外国文学。巴尔扎克一些重要作品,如 1

巴尔扎克简介

巴尔扎克简介(1799~1850) 法国小说家.1799年5月20日生于巴黎以南的图尔城, 1850年8月18日卒于巴黎.巴尔扎克的一生,处于19世纪前半期的50年,经历了拿破仑帝国的战火纷飞的岁月,动荡不安的封建复辟王朝,以及以阴谋复辟帝制的路易□波拿巴为总统的第二共和国.他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巴尔扎克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附近的乡村去寄养. 上小学后一直到中学毕业,他始终寄住在宿舍里,没有能回 家过一段比较长的日子,享受家庭生活的温暖.离开家庭的童年生活的痛苦使他毕生难忘. 巴尔扎克的父亲原姓巴尔沙,是个精明强干的人. 他来自农村,幼年时跟当地教士学了一点文化,中年致富,在外省当过副市长,供应军粮的承包商,在巴黎经营过呢绒商业,当过巴黎驻军的军需负责人,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资产者. 1816年,17岁的巴尔扎克结束中学的学业后进大学法科,并在文科旁听.18岁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的办事处当见习生或书记. 从20岁开始,巴尔扎克决定从事文学创作.他在巴黎贫民区租了一间房顶上的阁楼,由父母供给极有限的一点生活费,埋头写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这是一部完全失败的作品,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兴趣.接连又写了十多部小说,有的是自己所写,有的是和别人合写.这一阶段他所写的小说全用笔名发表.这些作品并没有给他带来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他只好暂时放弃文学.1826年借钱出版了一部普及版的《莫里哀全集》,接着又出版一部拉封丹寓言诗集, 销路不佳,亏损负债9,000法郎.后又借债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他前后负债共达6万多法郎. 从1828年夏季开始,巴尔扎克决定重新回到文学事业上来.他写了一部以布列塔尼封建势力武装叛乱反对共和国为题材的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后来编入《人间喜剧》,改名《舒昂党的人们》).这是巴尔扎克所写的第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第一次用巴尔扎克真姓名发表.此书问世,初步奠定了作者在文学界的地位. 接着发表小说《婚姻生理学》,在读者之间引起广泛注意.1831年他的新著《驴皮记》出版,巴尔扎克立即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1819到1829年,是巴尔扎克在文学事业上的探索阶段.从1829年开始,一直到1848年,是他创作《人间喜剧》的时期,也是他文学事业的全盛时期.他用超人的才智与精力,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共创作小说91部.平均每年产生作品四,五部之多.他每日伏案一般都在10小时以上,常常连续工作18小时.有时文思如泉涌,或者为了赶写稿子,他一连几天废寝忘餐,夜以继日地劳动.根据阿尔贝·贝干教授提供的材料,巴尔扎克的杰作《高老头》(原名《高立欧老爹》)是他用三天三夜一气呵成的. 什么是《人间喜剧》的作者的创作动力人们说是因为他负债过多,需要用稿费还债.巴尔扎克年轻时经营印刷出版业确曾负债巨万.但从他成为名重一时的小说家之后,他的收入丰厚,出版商争着和他签订合同,不惜重金预约他尚未完成或尚未动笔的小说稿,早年的债务早已还清.名作家巴尔扎克生活阔绰,醉心于豪华的排场.他在巴黎同时安置了几处住宅和别墅,出门坐最富丽的马车,驾着骏马;仆役都穿制服;他也服饰华贵, 出入于名门大户的沙龙.由此可见,他的勤奋创作,绝对不是由于贫困. 巴尔扎克从年轻时开始就自信有很高的文学才能, 对文学有极大的抱负.他不舍昼夜地勤奋写作,主要因为有一股激情在内心沸腾,促使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要求在文艺界做一番伟大的事业.在他的书室里,有一座作为摆饰的小型拿破仑塑像.在塑像座盘边上,巴尔扎克亲笔写着:"他用宝剑未能完成的大业,我将用笔杆来完成." 巴尔扎克要完成的伟大事业就是《人间喜剧》这座巍峨的文学里程碑.第一次在这位小说家笔下出现《人间喜剧》这个名词是在1813年.毫无疑问,《人间喜剧》的命名是受但丁长诗《神圣喜剧》(中译《神曲》)标题的启发.1841年,巴尔扎克确定了这个庞大的创作计划.当时有四家出版商和巴尔扎克签订合同,合资承包《人间喜剧》的出版工作.1842年,巴尔扎克写了《人间喜剧·导言》,阐述他写作这部史无前例的文学巨著的宗旨.1845年巴尔扎克亲笔写的《人间喜剧总目》,一直保存到现在.根据这个《总目》,《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内容最为丰富,包括小说最多.因此这一部分又分为六个门类:1.《私人生活场景》,2.《外省生活场景》,3.《巴黎生活场景》,4.《政治生活场景》, 5.《军队生活场景》,6.《乡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包括32部小说,其中4部当时已有提纲,尚未起稿.已经完成的28部之中包括著名的《高老头》(1834), 《猫滚球布店》(1830),《夏倍上校》(1832)和《三十岁的女人》(1831~1834)等.《外省生活场景》包括17 部小说,其中6部尚未完成;已经发表的11部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1833),《幽谷百合》(1835)和《幻灭》(1837~1843)等.《巴黎生活场景》共有20部小说, 其中6部尚未产生;在已经发表的小说中有《金目少女》 (1834),《纽沁根银行》(1838),《塞沙·皮罗多兴衰记》(1837),

西方想象与东方想象的失衡

西方想象与东方想象的失衡 在当前文坛上,海外“新移民作家”已成为一支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力量,在他们的创作中,有不少作品都涉及到了乡土中国,要想对这类作品进行评价自然有许多视角,这里要考察的只是其中存在的一个写作伦理问题,“所谓的写作伦理,其实就是一个用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去书写的问题。”①简单说来,这些旅外作家的乡土叙事所存在的一个主要伦理问题就是西方想象与东方想象的失衡。具体而言,就是说很多作家在表述乡土社会和乡土人生时,要么简单的以西方文化为准绳来否定乡土中国,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东方主义立场,结果丧失了可贵的民间精神;要么竭力颂扬乡土本身的亮点,却又滑向近乎文化民族主义的立场,结果就以放弃现代理性精神为代价。这两种现象有时甚至同时存在于一个作家身上,甚至一个文本之内。 通常所说的“新移民作家”指的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移居海外从事创作的作家,目前其中间力量多出生于1950-1960年代,由于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在极“左”岁月中度过,当国门打开之后,出于对故国的失望,“到美国去!到美国去!”几乎成了这代人共同的心声。又因为欧美发达国家是他们的主要移居地,因此这里的“美国”其实是代表整个西

方的符号,它承载了与现代性有关的一切美好想象。至于这些想象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美国事实”并不重要,因为有时“到美国并不需要理由,美国本身就是理由”,甚至“说来也怪,我第一眼看见美洲大陆绿悠悠的影子,浑身上下的病倦疲软就一扫而空。第一脚踏上美国的土地,就口鼻清爽,行走如飞”,而对于更年轻的一代来说,那更是“似乎生下来就是为了去美国的”。以上语句虽然都出自小说人物之口,但也足以代表创作主体自身的心态。这种对西方的向往与对中国的否定是同时进行的,而与现代化的西方相比,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就是整个社会依然是乡土性的,这里的乡土性不仅指“三农”在社会结构中于量上占主体地位,更指那种前现代的乡土型政治体制、文化体系、思维方式等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新移民作家”的“去中国化”落实到实处,往往就转化为“去乡土化”,他们以西方文明为镜子,烛照出乡土中国的弊病,从而认为向西方学习是无可选择的选择。关于这一点,再也没有哪部作品能比《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表现得更直接了。这部小说讲的是“文革”期间,知青“我”和阿罗被下放到一个小山村,以巴尔扎克的小说赢得了当地一位少女的芳心,最后她从巴尔扎克作品中认识到了人生价值,决定离家出走,“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到一个大城市去寻找机会,闯一番天地”。《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曾在西方产生轰动效应,其实它在故事、思想、技法上都没有什么高明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答案解析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独木舟之道 【美】西格德·F.奥尔森 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将船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得。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狂风暴雨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 ④急流也是一种挑战。尽管它们充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预测,但凡是熟悉独木舟水路的人都喜爱它们的怒吼和激流。人们可以在大船、驳船、橡皮船及木筏上冲过急流,然而,只有在独木舟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河流及其力量。当独木舟冲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急流边缘,继而被它那看不见的力量所掌控时,在全神贯注之中是否也会有隐隐的不安?起初,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陡然间你便成为急流的一部分,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之中。当你明白已经无法掌控命运,没有任何选择时,便如同以往所有那些荡舟人一样高喊着冲入激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小舟完全处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的沉树、突出的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

卡夫卡小说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卡夫卡小说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摘要:卡夫卡对中国新时期小说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小说观念的更新和变革,其次表现为小说手法的扩展和丰富,最后卡夫卡给中国小说家提供一批可以借鉴和模仿的小说样本。中国新时期小说家之所以特别认同和钦佩卡夫卡,首先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荒诞而又真实的艺术世界,其次是因为他是一个普通而又独立特行的业余作家,最后是因为卡夫卡的传统是中国作家既陌生又熟悉的传统。 关键词:卡夫卡意识形态启蒙 正文: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在他之后的存在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甚至法国“新小说”等流派都与其渊源深厚。这就意味着,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滋养与培育中成长起来的20世纪后期中国作家,几乎都间接或直接地受到了卡夫卡的文学遗产的惠赐。然而,仅仅证明这种毫无疑义的影响事实并非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而恰恰是在这种影响研究的事实之上,去清点卡夫卡所遗留下的这笔文学遗产被发掘的深度,被继承的可能性,以及被再创造的程度,可能才是研究目的所在。 中国(大陆)当代作家对卡夫卡的接受和回应显然是与中国的外国文学领域对卡夫卡的译介分不开的,因为中国作家通常是没有可能阅读到卡夫卡作品的原文的。而中国对卡夫卡的翻译介绍比较晚,解放前对卡夫卡的零星介绍还不足以引起作家们的注意和重视。 大概到了1966年,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由李文俊、曹庸翻译的《〈审判〉及其他小说》,其中包括卡夫卡的6篇小说:《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审判》。但这部小说集当时是作为“反面教材”在“内部发行”,只有极少数专业人员才有机会看到,中国作家恐怕很少有机会读到这个译本。 1979年初《世界文学》杂志刊登了由李文俊翻译的《变形记》,并发表了署名丁方、施文的文章《卡夫卡和他的作品》,卡夫卡及其作品才算是第一次在中国公开亮相。接下来,1981年初《外国文学》发表了卡夫卡的4个短篇:《判决》、《乡村医生》、《法律门前》和《流氓集团》。随后,卡夫卡的幽灵便迅速在大江南北弥漫,在各种文艺刊物上出头露面。由于“在卡夫卡这里人们无法获得其他作家所共有的品质,就是无法找到文学里清晰可见的继承关系”,[1]因此,卡夫卡在中国作家心中最初引起的更多的是惊讶和不解,而不是认同和接受。但对于少数敢于探索、勇于冒险的作家而言,他的影响却是深刻而又长久的,并且通过这些作

巴尔扎克作品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巴尔扎克作品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导读:1、男子的才对于德而言,就和美貌之于女子差不多:能给人以希望。——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婚约》2、苦难好比一道神奇的符箓,能加强我们的天性,使猜忌与凶恶的人愈加猜忌愈加凶恶,慈悲的人愈加慈悲。——巴尔扎克《夏倍上校》3、真正的考验是在痛苦和幸福上。当两个人通过了这两种人生的考验,在这过程中每人的优缺点都暴露无遗,也观察了彼此的性格时,他们就可以手携手一直走到坟墓了。——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婚约》4、在爱情方面,别有用心的虚假总比真面目可爱,就因为此,才有许多男人肯在一般手段高明的女骗子身上挥金如土。——巴尔扎克5、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守财奴的生活,便是不断的运用这种力量为自我效劳。他只依赖两种情感:自尊心与利益。但利益既是自尊心的实际表现并且是真正优越的凭据,所以自尊心与利益是一物的两面,都从自私自利来的。这种人物涉及所有的情感,可以说集情感之大成,而我们个个人都跟他们一脉相通。哪有什么全无欲望的人?而没有金钱,哪个欲望够满足?——巴尔扎克《欧叶妮·葛朗台》6、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一样,有呼也有吸:灵魂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送回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了生机:它缺少空气,它会受难,枯萎。——巴尔扎克《欧叶妮·葛朗台》7、逆境不就

是命运的试金石吗? ——巴尔扎克《高老头》8、"L'amour n'est pas seulement un sentiment, il est aussi un art. 爱不光是一种感情,也是一门艺术。 - Honoré de Balzac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网络名言集》" 9、感情等于才分。感受是了解的对手,正如行动是思维的抗衡。一个有天才的朋友可以通过友情、领会,和他并驾齐驱。一个常人有感情作基础,就可以比倒最伟大的艺术家。这说明女人为什么爱着一些“蠢才”。——巴尔扎克10、到处是真苦难,假欢喜。——巴尔扎克《高老头》11、哪里有穷困,哪里就有苦难。苦难,穷困,蓄势极猛,苦了,穷了,斯滥矣,大权在握,就会滥用,其理自同。——巴尔扎克《乡村医生》12、做点好事,待人要仁慈、宽厚;总之,用你的谦虚来避免厄运吧。——巴尔扎克13、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14、目的高尚,会使所做的事情都同样高尚。——巴尔扎克15、实笃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欺的性格,不论身处哪个阶级,就算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巴尔扎克16、长命也许不够好,美好的生命却够长。——巴尔扎克17、人们有多少需求,就能创造多少财富。——巴尔扎克18、艺术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思想。——巴尔扎克19、他不断地处于与人奋斗、与天地奋斗之中,没有功夫去尽情卖弄。只有花花公子才会大肆卖弄,迫不及待地将转瞬即逝的一季庄稼收割下来,那种自尊与不管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观后感10篇 - 观后感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观后感10篇- 观后感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是一部由戴思杰执导,周迅/ 刘烨/ 陈坤主演的一部传记/ 剧情/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能有帮助。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观后感(一):很喜欢这一类的片子 很喜欢这一类的片子 看的时候心很静 这里面有我很喜欢的三个演员刘烨陈坤周迅 看过他们别的电影总有一种气质让我着迷 这片儿挺好喜欢~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观后感(二):巴尔扎克还是莫扎特? 说最爱的是巴尔扎克,不如说是没有怀孕之前天天给她念巴尔扎克的罗明。 最生气的是《高老头》给烧了。 在现实面前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把自己的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观后感(三):莫扎特想念毛主席 这句话太经典,印在脑子里,深深的记住了。 最后一个场景,水慢慢漫过房子,像把过去的记忆全部封存了一样,也很有感觉。 我看的是法语版的,似乎还有点异国情调。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观后感(四):谁能告诉我谜底到底是什么?? 什么鸟飞来节节高? 什么鸟飞来象双刀? 什么鸟飞来里? 什么鸟飞来伏青草? 影片中间以及结尾处都有提及,但是没有告诉观众答案,有谁知道,好心告诉我,谢谢了《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观后感(五):小裁缝 慢慢的调子讲述小小的故事。虽然后半部分感觉有些太随意,但整体还是给人很舒服的感觉。周讯、陈坤、刘烨这样的组合给人以清新不做作的味道,很不错。小文艺的感觉伴随不时的音乐和广阔的自然,让人在宁静中感受“安逸”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观后感(六):这是部浪漫的法国片 没想到结局会这样拍,如果一个中国导演来拍,电影会在罗明回城留下小裁缝处结局,或者xx玲回来看到一个小裁缝的不堪结局。但电影没有,一个女孩真的被改变了,或者说觉醒了。这不是一部烂片,她值得更高的分。是哪个改变了你?巴尔扎克真的改变了你。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观后感(七):巴尔扎克说,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 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不仅仅是在外的美,还有内在的灵魂。 小裁缝年轻灵动,外貌无疑是美的,是村子里的第一美人。但那只是因为年龄,二八年华的女孩子总是美丽无瑕的。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可能就会结婚生子,每天周而复始的过空虚的生活,脑内空空心里空空。是书本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观后感(八):时代、青年、梦想、爱情、友谊都令人触动 这片子太好了,看的好过瘾。应该给5分的片子。在那么荒谬的年代,几个年轻人对外面世界那么的渴望。他们的爱情很纯粹,过了那么多年,想起来还那么动情。时代、梦想、爱情、友谊、特殊事件(三峡移民)、特殊群体(知情)等等,都令人触动。。另外,想起了刘烨的《那山那人那狗》,也是拍湘西的。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观后感(九):“你看着我的眼睛” 周迅陈坤刘烨,光是这三个人名放在一起就足够让人尖叫连连。xx年前的电影,那会儿他们也才20出头,但电影里带给人的表现真的是很感人了,都是天生的做演员的料啊!我应该会永远记得罗明追上小裁缝,质问她是否真的决定了的那个镜头吧,陈坤眼里真的有泪又有光,对着小裁缝喊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精选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精选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本文已用“‖”分为三段,请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带“...”的一节,你认为哪一句话更能看出巴尔扎克的武断,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海滨的夏夜 夜,来临了。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的夏夜。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关系。 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

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 B. C.17 D. 2. A. B. C. D. 3. A. 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 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 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 也可能消亡。

观《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有感

观《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有感 “可怜的克里斯多夫,自由的兴趣是你所不能知道的,那的确是 值得用痛苦、危险,甚至生命去交换。自由,感到自己周围所有 心灵都是自由的,连无耻之徒也在内,那真是一种无法相形容的 乐趣。仿佛你的灵魂在无垠的太空游泳,这样一来,灵魂就不能 在别处生活了。”这是马剑玲抄在羊皮马甲里面,摘自于《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傅雷译的一段话,也是他用以去说服医生为小裁缝打胎,医生念着念着,他却悬而潸然泪下的一段话。很多人都被 电影里的这一幕打动,我也不例外。 罗明,马剑玲这两位知青与小裁缝之间的故事,就发生在那 样一个可笑的年代。那是一个力求黑白分明却又黑白颠倒着的时代。那时,贫穷是光荣的,知识是可耻的。这点从生产队长的表 现中便可看出,他的说教里总是难避免对“贫下中农”的头衔之“炫耀”,他厌恶文化,罗明刚来时,他命令他读一本菜谱,进 而又亲自撕毁它烧了它。那个时代,是一个人人都必须活得小心 翼翼的时代。莫扎特的奏鸣曲是不好提的,除非它的名字叫《莫扎特爱毛泽东》。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是不好谈的,巴尔扎克原来是阿尔巴尼亚的。那也是一个愚昧粗鲁的时代,被表彰的进步青年 说“在我的鞭子下,水牛也变得温顺可爱了。”,罗明打摆子, 土方就是用鞭子狠狠地抽,这些都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 切按规矩办事,容不得反抗,不从也得从。

我还能记得电影中有一幕,马剑玲看完《于絮尔?弥罗埃》后 兴奋地讲着,“我觉得一切都变了,天空,星星,声音,光线, 连猪圈的气味都变了!”进而又向着万山大喊“于絮尔?弥罗埃!”。在万山的回声里,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他的喜悦,却也 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一个青年,站在一个脱离了文明世界的地方,发出了一声呐喊,而远方,万山叠叠,迷雾蒙蒙。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讲述的,便是两个青年,带着一个闹钟,一把提琴,用一个装满书的皮箱,在这样一个现实与精神的双重 囚笼里拯救了一个少女的故事。从中我看到的是青年人对人性枷 锁之反抗,对自由生活之渴望。这两位青年人用以拯救小裁缝的 东西,一开始是情感,后来是思想。正如那句话说的,“野蛮人 只有情感,文明人除了情感还有思想。”小裁缝是做成“文明人”了。 欧洲在14世纪开始了文艺复兴,提倡人性之解放,尊重人们 正常的欲望,进而到了17世纪,启蒙运动开始,提倡“理性”、“科学”,绘制出了未来社会的蓝图。小裁缝走的路是有些类似的。她与罗明热烈的爱与欲的释放,是她的第一次反抗。而在她 顶着巨大风险打胎过后,马剑玲带她回去时,她对他说,她好像 变了一个人,不再是她了。我想,在那时,她已经在构划她的未 来蓝图了,她有了她的真正的思想了。 最后,小裁缝带着巴尔扎克的“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这句话,离开了凤凰山。其实,她的改变,也绝非是唐突的。她常见

概括并分析作品主题

概括并分析作品主题(小说类) 【专题解析】 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分析综合层级:C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小说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文本内容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对作品主题的影响。 概括作品主题是阅读小说的基础,依此展开对小说主题的分析鉴赏和探究是考试的热点。 一、教学目标 1.构建小说阅读中“概括作品主题”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结构,形成理解、分析、鉴赏文章的基础。 2.通过典型练习,使学生掌握概括作品主题的途径。 3.从学生练习的存在问题中,归纳答题技巧,明白答题思路。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堂类型:复习课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答题的针对性; 操作方法:归纳法、引导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方法指路——概括作品主题的途径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理解它的主题。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呢? 1、从情节发展看主题,作品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冲突,有利于我们理解主题。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这个(些)人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 3、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了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人物的性格创造必要地条件,提供生动的背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方面、从社会大背景方面去寻找到环境对人物、对情节的作用,也可以借助注释等。 作品主题概括的形式一般为: 文章通过……的情节,表现了/批判了/颂扬了……现象/ 性格/情感/思考。 其中第一个省略号处为文章主要情节内容的一句话概括(谁,做了什么事情),第二个省略号部分为作者借助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所表达出的对社会生活本质性的思考和感悟(人们普遍应对什么现象持有什么态度,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二)典型分析——结合作业42《遗璞》一文 遗璞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本文已用“‖”分为三段,请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带“...”的一节,你认为哪一句话更能看出巴尔扎克的武断,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答案: 1.段意:写巴尔扎克的老师用他小时候的作文本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2.中心思想:表现了巴尔 扎克勇于承认错,知错就改的美德。3.“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4.首句: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尾句: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刘亦菲和黎明的《夜孔雀》,一段飞蛾扑火的爱情故事

刘亦菲和黎明的《夜孔雀》,一段飞蛾扑火的爱情故事 《夜孔雀》是一部中法合拍的爱情电影,影片由刘亦菲、黎明、刘烨、余少群等出演,执导影片的为著名旅法导演戴思杰。在 2015 年 8 月,这部作品曾经入围第 20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 刘亦菲 可能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时候,你会被影片的名字所吸引。《夜孔雀》的名字来源 于一种非常特殊的昆虫。夜孔雀又称孔雀蛾,它的生命只有两三天,但一生中唯一要 做的事就是寻找自己的配偶。如果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无功而返,那么夜孔雀的一生也 就此终结了。这是一种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生物。

正如影片名字所含有的寓意,从最新公布的预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故事中充满的爱情纠葛与激烈冲突,更带有一丝飞蛾扑火的味道。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名法籍华裔留学生埃尔莎(刘亦菲饰演)的爱情邂逅。她对于爱情充满了执着的追求,她在成都爱上了丝绸研究员马荣(黎明饰演),后来又在巴黎与纹身师建民(刘烨饰演)之间产生了情感。 黎明

马荣让她找到了一种生命中的理想归宿,而建民将夜孔雀纹在了她的身上,带给了她 难以忘怀的铭刻。 刘烨 余少群

国内的观众对于导演戴思杰的认识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于那部《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在 2000 年,他的首部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在法国出版。2002 年,这部由他自编自导的电影《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上映,影片由周迅、陈坤、刘烨主演,并于 2003 年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导演的另一部与中国有关的电影是 2006 年上映的同性影片《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由李小冉及米兰妮·让帕诺米等主演。他的这两部作品都未能在国内上映,所以《夜孔雀》也成为了他第一部即将登上国内银幕的作品。《夜孔雀》选择在 5 月 20日上映,也是为了呼应影片爱情的主题。 尽管有着不错的出演阵容,而文艺与情色本身也并不冲突,但目前这部电影的卖点却一直在往激情戏和刘亦菲的大秀裸背方向上靠,倒是让人有些忽略电影的故事本身了。 题图来自:豆瓣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全国2017年10月成人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成人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述“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时用作论据的历史人物是( )。 A.西楚霸王 B.汉武帝 C.唐明皇 D.后唐庄宗 【答案】D 【解析】后唐庄宗李存勖在消灭仇敌时,意气风发,极写其强盛;在大功告成,天下平定后,又极写其衰败,在盛衰、成败、兴亡的对比中,阐述了本文的主旨。 【考点】《五代史伶官传序》 2.《论毅力》一文所使用的写作方法是( )。 A.逐层比较,深化中心论点 B.先扬后抑,论说逐层推进 C.通过人物对话,展开论述 D.结合自己经历,以身说法 【答案】A 【解析】本文写作与“百日维新”失败之后,作者勉励处于逆境之中革命者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逆境,继续从事革命。本文主要采取正反对比论证法: 第一段,“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正反对比。 第二段,顺境与逆境相对比。 第三段,遇挫折不退却,与旁观者对比。 第四段,堆山者与填土者对比,堆山者“功亏一篑”,填土者则“持之以恒” 全文围绕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进行正反对比。 【考点】《论毅力》 3.《我的世界观》中,被爱因斯坦斥为“妖魔”的是()。 A. 猪栏的理想 B. 天才的暴君 C. 专制 D. 战争 【答案】D 【解析】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被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加以有计划的破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考点】《我的世界观》 4.下列《垓下之围》语句中,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无可奈何心境的是( )。 A.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B.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C.于是项王大呼驰下 D.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答案】A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1、巴尔扎克的文学史地位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小说家,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在20年间呕心沥血写作实践中,巴尔扎克在世界文学史上构筑了一座举世无双的巍峨大厦——《人间喜剧》,而他自己则成了“文学中的拿破仑”。 马克思非常推崇巴尔扎克,认为他“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恩格斯赞誉他的作品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并在《致玛·哈克奈斯》一信中对他作了精辟的论述。 2、生平与创作概况 A.全称: xx·xx·巴尔扎克 B.本姓: xx C.生卒____年__月__日: 1799.5.20— 1850.8.18 D.出生地: xx E.家庭: 中产阶级之家 F.教育:1816年结束中学学业 G.主要经历:

1819-1829年,开始写作小说; 1825年起出版图书,开办印刷厂,铸造铅字,以欠债6万法郎告终; 1828-1850年,全力创作《人间喜剧》。 H.主要成就: 包括90余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文学巨著《人间喜剧》。 3、巴尔扎克的创作道路 1819-1829年,探索阶段;1819年,立志当作家。1820年,写作悲剧《克伦威尔》失败,开始创作神怪小说,也未获成功。此后至1828年前,屡屡经商失败,债台高筑。1828年夏起重走文学道路。1929年以真名发表历史小说《朱安党人》,初获成功,在文坛站稳脚跟。 1829-1845年,黄金时代;巴尔扎克怀着做“文学上的拿破仑”的雄心壮志,孜孜不倦地创作,建构着《人间喜剧》这座艺术大厦,接连发表了许多杰作,如《高布赛克》 (1830)、《驴皮记》 (1831)、《xx·xx》 (1833)、《xx》 (1834)、《无神论者做弥撒》 (1836)、《xx银行》 (1837)、《幻灭》(1837-1843)和《农民》 (1845)等。 1846-1850年,晚期。1848年前,巴尔扎克陆续完成了《贝姨》

《小裁缝》读书笔记

《小裁缝》读书笔记 第一篇:小裁缝读后感 于都县宽田乡龙泉小学五班邹彩秀指导老师:管苹苹 读了《小裁缝》这篇文章让我觉得韩东写的男裁缝是个乐于助人且勤奋的人,当中的女裁缝写了她的温柔和体贴,再是他们可爱又有礼貌的女儿,这么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更使我念念不忘,小裁缝读后感。这种感觉让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事实,就是看的一部电影一样。电影里总是有那么的美好又温馨的家庭,幸福的骨头都会冒泡泡…… 他们的确是勤奋。文中提到:我有时候去帮妈妈一起看店要到凌晨一两点才会回来,但是我每次都能看见裁缝家灯亮着,屋里还传出缝纫机的喀喀声。裁缝夫妻每天都是早起晚睡的干活,深更半夜了,若是有住楼的人回来迟了,他们也要起床开门。即使这工作是无偿的,也没有报酬的但是裁缝夫妻还是坚持干这活。他们勤劳而乐于助人,人也很聪明。即使每天这样辛苦的工作养家,但他们三口之家有说有笑,幸福的很微笑常挂于脸蛋,他们的小女儿似乎比同龄的别的小孩子更天真可爱的多,也许是爱给予的,读后感《小裁缝读后感》。虽然贫穷却拥有着这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爱在我所看到生活在城市中心的人们总是很繁忙,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每天穿梭在车水马龙的路中间,为了工作迷茫、

奋斗…为了那么一点儿利益牺牲了家庭、爱情……“爱”这个字也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犹如褪色的白色墙壁般,年代久了,也忘了它昔日曾光彩过。而生活在城市边缘,贮立在城市那一角落,灯光下的光线总是那么柔美,散发着丝丝的爱意。如果对我这么个孩子而言,我希望有这么一个像《小裁缝》里的家庭,每天生活的简单朴实又开心,爸妈的爱也许会是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我的父母为了工作常年在外,几乎是一年回一次。每一次回来,也总是以礼物来弥补对我缺失的爱。我时常不渴望着像《小裁缝》里的小女儿一样,父母常年在家,一家开心快乐生活在一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爱,只因为贫穷、工作…变得冷漠、势力。 爱是永恒的,人人都渴望,可却很难拥有。总是觉得自己委屈,觉得自己缺少爱。也许在现代这么一个灯火辉煌,灯红酒绿,世态炎凉的社会。“爱”真是一种极缺的东西并不是没有发现爱,而是真正的爱寓于平凡生活中,很难察觉…… 第二篇:勇敢的小裁缝读后感 勇敢的小裁缝读后感 小裁缝是这篇童话里的主角。出于骄傲,把“一次打死七个苍蝇”写成“一次打死七个”,把它贴在胸前,满世界炫耀。后来他用一点点工具和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巨人和野兽,还得到了战利品——当上国王。

巴尔扎克在中国

巴尔扎克在中国 【摘要】巴尔扎克是西方现实主义大师,在中国新旧文学交替的时代,他的《人间喜剧》传进中国,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茅盾等中国作家在塑造人物、提炼典型上与巴尔扎克有相似的追求、相同的手法和相通的感受。他们的创作都具浓厚的历史趣味和历史意识,重视社会全愧和历史全景的再现,都以经济为切入点来深刻解剖社会。 近30多年来, 我国巴尔扎克传播更是迅速发展。译介和研究巴尔扎克等呈全景式、嵌入式和峰峦式特征。这一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是当今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适宜的文学接受环境所造成,是传播者及受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要求,也是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回归所必需,更是我国现实与《人间喜剧》的对接所铸就。 【正文】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在他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在这些作品中,他一共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巴尔扎的创作为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使小说获得了空前的表现力。他艺术气魄宏伟,生气勃勃,和显示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却比现实更加集中、凝练和强烈。 恩格斯认为他的辉煌巨著《人间喜剧》是【1】“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从这里(《人间喜剧》),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上学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巴尔扎克作品的深刻性由此可见。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都在注意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 所以说巴尔扎克是和现实主义连在一起的,他之流入中国也与我国新文学对现实主义的倡导,对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理论的介绍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西方的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也就是说我国新文学作者对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有着怎样的观照,他们是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接近巴尔扎克的文学世界的,这是我们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在中国新旧文学交替的时代,巴尔扎克来到了中国。但是在新文学初期,这位西方文学巨人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他的入门弟子左拉相比,他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当时,鲁迅对法国作家的【2】“享乐气息”不以为然,所以中法两位现实主义巨人擦肩而过。然而事实上,“享乐气息”在巴尔扎克的艺术世界里表现的相当充分。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对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人物做过比较,他说“在欧洲每年出版的五万本书中,请您打开任何一本来看,它们谈些什么呢?谈的是幸福。女人想有一个丈夫,或者某人想发财,想有权力和受人尊敬。对于狄更斯的人物,一切追求的目的,只是大自然怀抱里的一座漂亮的小住宅和绕膝欢跃的一大群儿孙。巴尔扎克的人物所热衷的是高楼大厦、贵族头衔和百万金钱。 这种思想倾向,与鲁迅为人生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相距甚远,鲁迅难以从巴尔扎克艺术世界中是取思想滋养来构建自己的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创作原则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