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合集下载

物微意不浅——解析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物微意不浅——解析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物微意不浅解析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邓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摘要在杜甫诗歌中燕子是一种用得比较多的动物意象可以把它描述为政治理想状态下的燕子审美意义状态下的燕子和道德理想状态下的燕子
! ""# 年 $! 月% % 第 !& 卷% 第 ’ 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0)*123451 6,784+5719 )/ 0:74,:4 -,; <4:2,).)=9
[ ’: !] 世和他自幼所受的家庭教育中去找。 ” 既然 “奉
儒守官” 是家族传统, 那么杜甫幼年的教育必定是 遵从这个传统来实施的。杜甫引以为豪的 “ 传之以 仁义礼智信, 列之以公侯伯子男” ( 《 唐故万年县君 京兆杜氏墓志》 ) 就从两个层面阐释了家庭教育对 他的要求: 以儒家的 “ 仁义礼智信” 思想, 进行平时
第 " 期* * * * * * * * * * * * * * * * 邓* 英* 物微意不浅— — —解析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 * *
!)
的人格修养, 将自己的整个生命转化、 提升而为儒家 道德理性的生命, 此亦士人应具备的道德理想; 在此 基础上, 以 “ 列之以公侯伯子男” 为桥梁, 通过政治 上的为官来推行儒家之道, 最终实现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 也就是 实现 “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终极政 治理想。有了祖 先光环的照耀和激励, 杜甫踏上了追求毕生理想的 充满悲剧性的人生道路。 总体上来说, 杜甫对个人政治理想和士人道德 理想的追求, 在不同的时期是有侧重的, 有时以政治 理想为重, 有时以道德理想为重, 有时甚至处于短暂 的纯粹的审美状态, 杜甫诗歌中对燕子的描写恰恰 是对这几种状态很好的写照。对此, 我们姑且用政 治理想状态下的燕子、 审美意义状态下的燕子和道 德理想状态下的燕子来进行描述。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学生版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学生版

微主题: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整理整合:高三语文组(一)树木类1.松柏——傲霜斗雪的典范。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竹子——君子正直、坚贞的品德修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3.杨柳——留客、送别之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4.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芭蕉——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葛胜冲《点绛唇》)6.折桂——科举及第。

温庭筠“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7.怀桔——孝顺双亲。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8.桑梓——故乡。

毛泽东《赠父亲》:“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二)花草类1.红叶——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2.黄叶——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3.采薇——①隐居生活。

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

”②表现坚守节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5.芳草——①香草。

屈原以香草自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②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6.落花——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7.菊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8.梅花——冰清玉洁、坚韧不屈。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9.莲——“怜”表达爱情。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0.咏絮——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梨花暮雨燕子空楼的意思

梨花暮雨燕子空楼的意思

梨花暮雨燕子空楼的意思
梨花暮雨,燕子空楼,这是一句古诗中的美丽意象,意味着春天的来临和离别的悲伤。

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句诗的意义和内涵。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诗的字面意思。

梨花暮雨,是指春天的到来,梨花盛开,雨水滋润着大地。

燕子空楼,则是指人们离别的场景,燕子飞走了,留下空荡荡的楼房。

这句诗的意象非常美丽,诗人通过对春天和离别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诗的深层意义。

梨花暮雨,是一种生命的循环。

春天的到来,意味着新的生命开始了。

梨花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和充满希望。

而雨水滋润着大地,也象征着生命的滋润和成长。

燕子空楼,则是一种离别和结束。

燕子飞走了,留下空荡荡的楼房。

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结束。

诗人通过对生命的循环和结束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诗的人生意义。

梨花暮雨,燕子空楼,象征着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和离别。

人生中总会有起起落落,有美好的时光和悲伤的时刻。

而离别则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要面对离别和结束,才能更好地珍惜当下的时光。

诗人通过对人生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梨花暮雨燕子空楼,是一句充满哲理和深刻思考的古诗,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
学会面对起落和离别,才能更好地体验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关于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关于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关于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燕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尤其在诗词中被广泛使用。

燕子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的飞行速度极快,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穿越天空抵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它的优雅和自由、英勇和潇洒,更是深得人心。

下面我们就来从古诗词中拾取燕子意象,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内涵。

1.《大风歌》:“梁甫吟秋,方士停舟。

燕子自南飞来,回翔雁阵中。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

“燕子自南飞来,回翔雁阵中。

”是对中国南北交通之便的描绘。

燕子主要栖息在南方,但在南方过冬不适宜,随着移动的季节不停地在南北两地穿梭,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信使。

2.《相见欢》:“岁岁平安,常常君怀念。

似此星辰,非昨夜燕来。

”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描绘了人们离别多年之后的团聚,和燕子的飞行密切相关。

燕子返巢的时候,会回到它曾经的住所,与伴侣团聚,重新建造它的家。

相见欢的情感,也与燕子夫妇相似,缠绵悱恻。

3.《蝶恋花·杨柳千条拂面绿》:“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空教心碎影成双。

”李清照是唐宋八大女诗人之一,她的这首《蝶恋花》悲凉婉转,唱出了一个深陷爱情中的女子在燕子楼上孤独的情景。

这里的燕子,似乎成为了现在的那些留守着的女子的表征。

4.《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深院静,只疑花雨送残红。

飞声摇曙岸,嘶色入寒江。

烟生莽苍苍。

燕子飞来,音信无憀。

”黄妖是明代著名曲家之一,这首《临江仙》以渔家之女对东床忆寻的怀恋与思念为主题,意境优美。

在描述红妆被东床忆寻攫去后,芳心所托反而是春夜燕归,寄予了燕子相伴到天涯海角的崇高希望。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病中涟漪浩渺。

”这首开篇的“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就是很好的燕子意象的运用。

这里燕子的边界被置于阶梯的顶端,对应的是诗人的心理边界,他则被排在阶梯的底端,处于物质的束缚当中,因此出无一人的容颜,而遗憾交织在岁月里。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描写秋天燕子的诗句

描写秋天燕子的诗句

描写秋天燕子的诗句描写秋天燕子的诗句古诗词中“燕子”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一)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1、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宴殊《破阵子》3、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

乔吉《天净沙?即事》4、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5、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双双燕咏燕》6、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7、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

《水仙子》)之凄惶。

(二)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1、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2、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经燕燕》)3、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薛道衡《昔昔盐》)(三)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乌衣巷》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宴殊《浣溪沙》3、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

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4、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姜夔《点绛唇》5、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6、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张炎《高阳台》(四)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十个常见诗歌意象

十个常见诗歌意象

十个常见诗歌意象介绍如下:1、青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王昌龄《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时,青山也是故乡的象征。

如谢眺《游东田》中“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杨慎《临江仙》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月:对月思乡,思念亲人。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时,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另外,月夜用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水:用来表现离愁别恨。

如李煜《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另外,水也经常用来表示时光流逝。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菊花: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征着隐士君子。

如郑思肖《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梧桐:秋天常见的意象,用来触发文人心底的悲凉。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蝉:品行高洁的象征。

如虞世南《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另外,还有孤独无助的象征。

如李商隐在《蝉》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7、杜鹃:孤独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规、杜宇。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另外,也是乡愁的象征。

如秦观《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8、鸿雁:代指书信。

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9、燕子:因常结伴而行称为爱情的象征。

如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另外,燕子也是世事变迁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

如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古诗中关于鸟的意象

古诗中关于鸟的意象

黄鹂:黄鹂声脆,易使人喜。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人欢愉开朗的胸怀闻黄鹂声便知。
晏殊:“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 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 处可见柳絮飘飞。 农家春游之乐跃然纸上。
陆游:“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大病初愈难得喝一口酒,算起来已有二十多天; 住在这深山野寺,四月里才听见黄莺的叫声。 刚 刚恢复健康本身就有一种喜悦之情,而听到黄莺 的歌唱声使其喜悦之情倍增。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燕子依旧,物是人非, 更易使人产生时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叹。
最让人伤感的,莫过于像燕无家可归一样, 成了无根之人。南唐后主、亡国之君李煜,眼 看燕子归来,和泪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
鸿雁:是大型的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
蝉:又名知了,以善鸣而闻名。秋日来临,是蝉
的末日将到,鸣声便显得凄切。古诗词中寒蝉 (即秋蝉)鸣叫声大多带有凄凉、悲伤的色彩。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 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诗人以蝉 之高洁自况,也以蝉鸣的悲凉来衬托自己身陷囹 圄的忧伤入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蝉鸣长一声短一声,声 声牵动离人心。
猿:是哺乳动物,据说与人类同宗,它的啼叫
声更多地被赋予情感色彩。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白鸟飞回。”写猿声之哀,衬托出悲秋作客、 失意潦倒的困境。
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 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 哀鸣。”以杜鹃和猿的啼声渲染悲苦的气氛, 反映环境的恶劣,表达心中的愤懑。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深山闻 鹧鸪。”对着江边的暮色诗人无限惆怅,深山 里又传来鹧鸪鸟悲苦的叫声。此一暮色苍茫之 意境,实为诗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一生写过1400余首诗。

他以诗宽心,以诗遣兴,“山鸟山花吾友于”,花鸟鱼虫,草木城池,皆可以入他的诗中,而其中要算以燕子这个意象为最频繁。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部分。

它和声律一同构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整体。

意象的语源,最早出于《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但那时,关于“意”跟“象”只是用于算卦上,而且意跟象分开。

最早将意象一词,用于文学评论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到:“……然后使玄解之宰,学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近。

”自后来,意象便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那么,何谓意象呢?所谓象,是指物质世界的客观表象,比如一棵树,一阵风;所谓意,即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包括诗人的感情在内。

结合起来说,意象指的是作者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的融合。

陈植锷先生在《诗歌意象论》一书中,从理论上概括意象的含义是:“意象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

”为什么要强调是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呢?我们知道,同样一个词语,它有着两种不同的功能,在日常语言中,它代表的是一种固定的抽象概念,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就可以形成一种意象,那么此刻它代表的,
则不仅仅是一种固定的含义,而且还是具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某种含义(或者说是象征)。

即以燕子为例,查《汉语大字典》“燕子”条,如下:
燕子:鸟纲燕科各种类的统称。

体型小,翼尖长,尾分叉呈剪状,喙扁短,口裂深,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属候鸟(汉语大字典1043页)。

这是日常语言中的燕子,它只能是一只燕子,一只普遍的,人们都认识的固定的燕子;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可以是许许多多的不同的燕子,甚至超过了本身的“燕子”含义而发展成其他物象。

比如,杜甫《去矣行》中的:“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这句诗里的燕子,就不仅仅是一只燕子,它被赋予了诗作者的主观意念,就有了一种象征趋炎附势的小人的含义。

由此也可以说,“在诗歌艺术中,这种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



关于燕子这个意象,早在我国最古的诗歌《诗经》中,就曾多次出现过。

比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邶风•燕燕》),到后来的“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古诗十九首》其十二《东城高且长》),“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曹丕《燕歌行》其一),无不以燕子入诗。

到了杜甫则更是大量使用。

据笔者根据《全唐诗》统计,杜甫总共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共出现了53次燕子,这些燕子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和作用。

王国维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杜甫诗
歌中的燕子,也似乎带上了诗人自己的感情,当他夜听许十一诵诗,感受到朗诵者的风雅的时候,燕子在他的眼中,是“紫燕自超诣,翠驳谁翦剔?”(《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当他送别生死之交的友人时,燕子在他眼中,似乎也是居无定所,“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赠别何邕》)。

当久旱不雨,而突然下起雨来,诗人的心情,便也觉得“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

”(《喜雨》)。

燕子成了无忧无虑,凌空高翔的欢喜之物。

当他不称意的时候,燕子在他的眼中,则成了恼人的动物。

比如,“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八首》其三),钱谦益注曰:“故飞飞者,恼乱之词,亦触迕也。

”(《杜诗详注》转引),还有《绝句漫兴九首》其三中的那只燕子,更是“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恼人之至。

而最多的,杜甫诗中的燕子,是被诗人赋予了一种闲适悠然的情怀。

比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比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闲适的燕子,大多写在他的晚年定居在成都草堂之后。

杜甫的后半生,展转漂泊,类如转篷,几乎都是在离乱中度过的。

他早年上《三大礼赋》时,于文中自称自己的诗文是“沉郁顿挫”(《进雕赋》),虽然他那时的诗风还不成熟,这四个字远不足于概括他当时的风格,但却巧合地成了他一生的评价。

所谓沉郁顿挫,沉郁是指感情深沉郁积,犹如音乐里的闷音,在抑郁压制之中埋伏着一种巨大的张力。

至于顿挫,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里说得好:“顿挫好比用毛笔写字,把笔锋按下去叫顿,顿后使个梢松而转笔叫挫。

”也就是说,顿挫是
指诗歌创作上的一种表达方法。

但应该注意的是,杜甫虽然一生漂泊,居无定所,在他稍稍安定下来,比如,在成都草堂定居的时候,他的心情,他的诗歌,也并非一味的沉郁,表达上也并非一味的顿挫,他还是写出了一些闲适的诗作。

体现在他的燕子意象中,便是这些燕子都被赋于了一种闲适轻松的感情。

比如,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终于建成了草堂,他的心情,自然是轻松愉快而又闲适自得的,请看他的《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第一联,先写了草堂的地理位置;第二联,运用静态的描写方法写周围的景物;第三联,写飞禽,“频来语燕定新巢”一句,燕子不但频来定巢,而且似乎它的鸣声,在诗人听来,也像人的贺喜的语言。

正如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评此诗:“盖因乌飞燕语,而喜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

”将诗人之乐,转嫁到燕乌之乐,正如黑格尔所说:“抒情诗人把最有实体性的最本质的东西也看作是他自己的东西,作为他自己的情欲,心情和感想,作为这些心理活动的产品而表达出来。


相似的作品还有《江村》,其中的:“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一联,将没有人类智力的燕子的飞行,说成“自去自来”,也是赋予了“燕子”悠然自得的拟人性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悠闲情怀。

无怪乎黄生评之曰:“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

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燕子,不但可以被赋上不同的感情色彩,甚至还可以成为诗人亲密的朋友。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但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大历四年春,杜甫离开潭州,欲往赴衡州。

他乡行役,远客孤舟,杜甫的心,无疑地是寂寞的,这时有一只燕子飞到了他的船上,杜甫喜出望外,马上引这只燕子为心灵的朋友,写了一首《燕子来舟中作》: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常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诗人一生胸负大志,“许身一何愚,窃比契与稷”(《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施展自己的才华,像古代的圣贤契与稷那样,造福万民。

但他却不为人君所用,以致一生落落无成,连生计都难以保障。

现在年纪老了,“孤舟漂泊,惟有燕子来,命题感慨。

”。

首句“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点明时令,并引出所咏对象――燕子;“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仿佛燕子还能认得过去的主人,远远地看着“我”,却又疑惑,这个过去的主人,怎么变得如此之苍老呢?从侧面点出了杜老自伤之感。

“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我”老病一身,亲友寥落,而你这只燕子竟然还能飞来和我做伴,真是其幸何如了!这里,则把燕子当做同甘共苦的朋友,而末句“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更是极写燕子的不忍离去,将
赋在燕子身上的感情,铺展到了极致。


清代的诗论家袁枚曾这样说道:“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遣兴》),打个比方来说,诗人就像三军统帅,自然界的一切物象,则是他的兵马。

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元帅”,他的诗中,“兵多将广”,关于上文提到过的燕子这个意象,在他的诗中,也发挥了多样的作用。

有点明节气之用,如“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

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以燕子为秋天物象之代表,类似的还有“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立秋後题》)。

有贺喜之燕,如“紫诰鸾回纸,清朝燕贺人”,《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借燕子之贺,代替人之贺,更添喜庆之氛。

再如,“楼上炎天冰雪生,高尽燕雀贺新成”,(《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亦是贺喜之燕。

有起衬托作用之燕,如“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姜楚公画角鹰歌》),以梁间平凡而胆小之燕,衬托出姜楚公所画之鹰的英武凶猛。

有起象征作用之燕子,如“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归燕》)”,这是象征忠贞之士的;“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去矣行》),这是象征趋炎附势的营营之徒;“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这里则是象征正要大展宏图的志士了。

总之,杜甫成功地使用了燕子这个中国古典诗歌中历代传承下来的意象,用它来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得心应手地让这只传统的鸟,在它的诗歌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这一个小小的方面,我们或许可以管窥
到杜诗海涵地负的高度艺术成就。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