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物微意不浅——解析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 ""# 年 $! 月% % 第 !& 卷% 第 ’ 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0)*123451 6,784+5719 )/ 0:74,:4 -,; <4:2,).)=9
[ ’: !] 世和他自幼所受的家庭教育中去找。 ” 既然 “奉
儒守官” 是家族传统, 那么杜甫幼年的教育必定是 遵从这个传统来实施的。杜甫引以为豪的 “ 传之以 仁义礼智信, 列之以公侯伯子男” ( 《 唐故万年县君 京兆杜氏墓志》 ) 就从两个层面阐释了家庭教育对 他的要求: 以儒家的 “ 仁义礼智信” 思想, 进行平时
第 " 期* * * * * * * * * * * * * * * * 邓* 英* 物微意不浅— — —解析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 * *
!)
的人格修养, 将自己的整个生命转化、 提升而为儒家 道德理性的生命, 此亦士人应具备的道德理想; 在此 基础上, 以 “ 列之以公侯伯子男” 为桥梁, 通过政治 上的为官来推行儒家之道, 最终实现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 也就是 实现 “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终极政 治理想。有了祖 先光环的照耀和激励, 杜甫踏上了追求毕生理想的 充满悲剧性的人生道路。 总体上来说, 杜甫对个人政治理想和士人道德 理想的追求, 在不同的时期是有侧重的, 有时以政治 理想为重, 有时以道德理想为重, 有时甚至处于短暂 的纯粹的审美状态, 杜甫诗歌中对燕子的描写恰恰 是对这几种状态很好的写照。对此, 我们姑且用政 治理想状态下的燕子、 审美意义状态下的燕子和道 德理想状态下的燕子来进行描述。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学生版

微主题: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整理整合:高三语文组(一)树木类1.松柏——傲霜斗雪的典范。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竹子——君子正直、坚贞的品德修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3.杨柳——留客、送别之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4.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芭蕉——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葛胜冲《点绛唇》)6.折桂——科举及第。
温庭筠“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7.怀桔——孝顺双亲。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8.桑梓——故乡。
毛泽东《赠父亲》:“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二)花草类1.红叶——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2.黄叶——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3.采薇——①隐居生活。
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
”②表现坚守节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5.芳草——①香草。
屈原以香草自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②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6.落花——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7.菊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8.梅花——冰清玉洁、坚韧不屈。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9.莲——“怜”表达爱情。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0.咏絮——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梨花暮雨燕子空楼的意思

梨花暮雨燕子空楼的意思
梨花暮雨,燕子空楼,这是一句古诗中的美丽意象,意味着春天的来临和离别的悲伤。
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句诗的意义和内涵。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诗的字面意思。
梨花暮雨,是指春天的到来,梨花盛开,雨水滋润着大地。
燕子空楼,则是指人们离别的场景,燕子飞走了,留下空荡荡的楼房。
这句诗的意象非常美丽,诗人通过对春天和离别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诗的深层意义。
梨花暮雨,是一种生命的循环。
春天的到来,意味着新的生命开始了。
梨花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和充满希望。
而雨水滋润着大地,也象征着生命的滋润和成长。
燕子空楼,则是一种离别和结束。
燕子飞走了,留下空荡荡的楼房。
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结束。
诗人通过对生命的循环和结束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诗的人生意义。
梨花暮雨,燕子空楼,象征着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和离别。
人生中总会有起起落落,有美好的时光和悲伤的时刻。
而离别则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要面对离别和结束,才能更好地珍惜当下的时光。
诗人通过对人生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梨花暮雨燕子空楼,是一句充满哲理和深刻思考的古诗,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
学会面对起落和离别,才能更好地体验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关于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关于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燕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尤其在诗词中被广泛使用。
燕子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的飞行速度极快,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穿越天空抵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它的优雅和自由、英勇和潇洒,更是深得人心。
下面我们就来从古诗词中拾取燕子意象,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内涵。
1.《大风歌》:“梁甫吟秋,方士停舟。
燕子自南飞来,回翔雁阵中。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
“燕子自南飞来,回翔雁阵中。
”是对中国南北交通之便的描绘。
燕子主要栖息在南方,但在南方过冬不适宜,随着移动的季节不停地在南北两地穿梭,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信使。
2.《相见欢》:“岁岁平安,常常君怀念。
似此星辰,非昨夜燕来。
”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描绘了人们离别多年之后的团聚,和燕子的飞行密切相关。
燕子返巢的时候,会回到它曾经的住所,与伴侣团聚,重新建造它的家。
相见欢的情感,也与燕子夫妇相似,缠绵悱恻。
3.《蝶恋花·杨柳千条拂面绿》:“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空教心碎影成双。
”李清照是唐宋八大女诗人之一,她的这首《蝶恋花》悲凉婉转,唱出了一个深陷爱情中的女子在燕子楼上孤独的情景。
这里的燕子,似乎成为了现在的那些留守着的女子的表征。
4.《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深院静,只疑花雨送残红。
飞声摇曙岸,嘶色入寒江。
烟生莽苍苍。
燕子飞来,音信无憀。
”黄妖是明代著名曲家之一,这首《临江仙》以渔家之女对东床忆寻的怀恋与思念为主题,意境优美。
在描述红妆被东床忆寻攫去后,芳心所托反而是春夜燕归,寄予了燕子相伴到天涯海角的崇高希望。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病中涟漪浩渺。
”这首开篇的“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就是很好的燕子意象的运用。
这里燕子的边界被置于阶梯的顶端,对应的是诗人的心理边界,他则被排在阶梯的底端,处于物质的束缚当中,因此出无一人的容颜,而遗憾交织在岁月里。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描写秋天燕子的诗句

描写秋天燕子的诗句描写秋天燕子的诗句古诗词中“燕子”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一)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1、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宴殊《破阵子》3、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
乔吉《天净沙?即事》4、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5、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双双燕咏燕》6、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7、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
《水仙子》)之凄惶。
(二)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1、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2、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经燕燕》)3、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薛道衡《昔昔盐》)(三)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乌衣巷》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宴殊《浣溪沙》3、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
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4、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姜夔《点绛唇》5、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6、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张炎《高阳台》(四)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十个常见诗歌意象

十个常见诗歌意象介绍如下:1、青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王昌龄《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时,青山也是故乡的象征。
如谢眺《游东田》中“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杨慎《临江仙》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月:对月思乡,思念亲人。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时,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另外,月夜用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水:用来表现离愁别恨。
如李煜《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另外,水也经常用来表示时光流逝。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菊花: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征着隐士君子。
如郑思肖《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梧桐:秋天常见的意象,用来触发文人心底的悲凉。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蝉:品行高洁的象征。
如虞世南《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另外,还有孤独无助的象征。
如李商隐在《蝉》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7、杜鹃:孤独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规、杜宇。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另外,也是乡愁的象征。
如秦观《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8、鸿雁:代指书信。
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9、燕子:因常结伴而行称为爱情的象征。
如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另外,燕子也是世事变迁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
如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古诗中关于鸟的意象

黄鹂:黄鹂声脆,易使人喜。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人欢愉开朗的胸怀闻黄鹂声便知。
晏殊:“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 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 处可见柳絮飘飞。 农家春游之乐跃然纸上。
陆游:“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大病初愈难得喝一口酒,算起来已有二十多天; 住在这深山野寺,四月里才听见黄莺的叫声。 刚 刚恢复健康本身就有一种喜悦之情,而听到黄莺 的歌唱声使其喜悦之情倍增。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燕子依旧,物是人非, 更易使人产生时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叹。
最让人伤感的,莫过于像燕无家可归一样, 成了无根之人。南唐后主、亡国之君李煜,眼 看燕子归来,和泪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
鸿雁:是大型的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
蝉:又名知了,以善鸣而闻名。秋日来临,是蝉
的末日将到,鸣声便显得凄切。古诗词中寒蝉 (即秋蝉)鸣叫声大多带有凄凉、悲伤的色彩。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 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诗人以蝉 之高洁自况,也以蝉鸣的悲凉来衬托自己身陷囹 圄的忧伤入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蝉鸣长一声短一声,声 声牵动离人心。
猿:是哺乳动物,据说与人类同宗,它的啼叫
声更多地被赋予情感色彩。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白鸟飞回。”写猿声之哀,衬托出悲秋作客、 失意潦倒的困境。
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 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 哀鸣。”以杜鹃和猿的啼声渲染悲苦的气氛, 反映环境的恶劣,表达心中的愤懑。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深山闻 鹧鸪。”对着江边的暮色诗人无限惆怅,深山 里又传来鹧鸪鸟悲苦的叫声。此一暮色苍茫之 意境,实为诗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一生写过1400余首诗。
他以诗宽心,以诗遣兴,“山鸟山花吾友于”,花鸟鱼虫,草木城池,皆可以入他的诗中,而其中要算以燕子这个意象为最频繁。
一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部分。
它和声律一同构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整体。
意象的语源,最早出于《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但那时,关于“意”跟“象”只是用于算卦上,而且意跟象分开。
最早将意象一词,用于文学评论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到:“……然后使玄解之宰,学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近。
”自后来,意象便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那么,何谓意象呢?所谓象,是指物质世界的客观表象,比如一棵树,一阵风;所谓意,即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包括诗人的感情在内。
结合起来说,意象指的是作者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的融合。
陈植锷先生在《诗歌意象论》一书中,从理论上概括意象的含义是:“意象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
”为什么要强调是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呢?我们知道,同样一个词语,它有着两种不同的功能,在日常语言中,它代表的是一种固定的抽象概念,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就可以形成一种意象,那么此刻它代表的,
则不仅仅是一种固定的含义,而且还是具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某种含义(或者说是象征)。
即以燕子为例,查《汉语大字典》“燕子”条,如下:
燕子:鸟纲燕科各种类的统称。
体型小,翼尖长,尾分叉呈剪状,喙扁短,口裂深,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属候鸟(汉语大字典1043页)。
这是日常语言中的燕子,它只能是一只燕子,一只普遍的,人们都认识的固定的燕子;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可以是许许多多的不同的燕子,甚至超过了本身的“燕子”含义而发展成其他物象。
比如,杜甫《去矣行》中的:“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这句诗里的燕子,就不仅仅是一只燕子,它被赋予了诗作者的主观意念,就有了一种象征趋炎附势的小人的含义。
由此也可以说,“在诗歌艺术中,这种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
”
二
关于燕子这个意象,早在我国最古的诗歌《诗经》中,就曾多次出现过。
比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邶风•燕燕》),到后来的“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古诗十九首》其十二《东城高且长》),“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曹丕《燕歌行》其一),无不以燕子入诗。
到了杜甫则更是大量使用。
据笔者根据《全唐诗》统计,杜甫总共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共出现了53次燕子,这些燕子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和作用。
王国维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杜甫诗
歌中的燕子,也似乎带上了诗人自己的感情,当他夜听许十一诵诗,感受到朗诵者的风雅的时候,燕子在他的眼中,是“紫燕自超诣,翠驳谁翦剔?”(《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当他送别生死之交的友人时,燕子在他眼中,似乎也是居无定所,“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赠别何邕》)。
当久旱不雨,而突然下起雨来,诗人的心情,便也觉得“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
”(《喜雨》)。
燕子成了无忧无虑,凌空高翔的欢喜之物。
当他不称意的时候,燕子在他的眼中,则成了恼人的动物。
比如,“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八首》其三),钱谦益注曰:“故飞飞者,恼乱之词,亦触迕也。
”(《杜诗详注》转引),还有《绝句漫兴九首》其三中的那只燕子,更是“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恼人之至。
而最多的,杜甫诗中的燕子,是被诗人赋予了一种闲适悠然的情怀。
比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比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闲适的燕子,大多写在他的晚年定居在成都草堂之后。
杜甫的后半生,展转漂泊,类如转篷,几乎都是在离乱中度过的。
他早年上《三大礼赋》时,于文中自称自己的诗文是“沉郁顿挫”(《进雕赋》),虽然他那时的诗风还不成熟,这四个字远不足于概括他当时的风格,但却巧合地成了他一生的评价。
所谓沉郁顿挫,沉郁是指感情深沉郁积,犹如音乐里的闷音,在抑郁压制之中埋伏着一种巨大的张力。
至于顿挫,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里说得好:“顿挫好比用毛笔写字,把笔锋按下去叫顿,顿后使个梢松而转笔叫挫。
”也就是说,顿挫是
指诗歌创作上的一种表达方法。
但应该注意的是,杜甫虽然一生漂泊,居无定所,在他稍稍安定下来,比如,在成都草堂定居的时候,他的心情,他的诗歌,也并非一味的沉郁,表达上也并非一味的顿挫,他还是写出了一些闲适的诗作。
体现在他的燕子意象中,便是这些燕子都被赋于了一种闲适轻松的感情。
比如,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终于建成了草堂,他的心情,自然是轻松愉快而又闲适自得的,请看他的《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第一联,先写了草堂的地理位置;第二联,运用静态的描写方法写周围的景物;第三联,写飞禽,“频来语燕定新巢”一句,燕子不但频来定巢,而且似乎它的鸣声,在诗人听来,也像人的贺喜的语言。
正如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评此诗:“盖因乌飞燕语,而喜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
”将诗人之乐,转嫁到燕乌之乐,正如黑格尔所说:“抒情诗人把最有实体性的最本质的东西也看作是他自己的东西,作为他自己的情欲,心情和感想,作为这些心理活动的产品而表达出来。
”
相似的作品还有《江村》,其中的:“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一联,将没有人类智力的燕子的飞行,说成“自去自来”,也是赋予了“燕子”悠然自得的拟人性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悠闲情怀。
无怪乎黄生评之曰:“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
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
燕子,不但可以被赋上不同的感情色彩,甚至还可以成为诗人亲密的朋友。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但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大历四年春,杜甫离开潭州,欲往赴衡州。
他乡行役,远客孤舟,杜甫的心,无疑地是寂寞的,这时有一只燕子飞到了他的船上,杜甫喜出望外,马上引这只燕子为心灵的朋友,写了一首《燕子来舟中作》: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常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诗人一生胸负大志,“许身一何愚,窃比契与稷”(《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施展自己的才华,像古代的圣贤契与稷那样,造福万民。
但他却不为人君所用,以致一生落落无成,连生计都难以保障。
现在年纪老了,“孤舟漂泊,惟有燕子来,命题感慨。
”。
首句“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点明时令,并引出所咏对象――燕子;“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仿佛燕子还能认得过去的主人,远远地看着“我”,却又疑惑,这个过去的主人,怎么变得如此之苍老呢?从侧面点出了杜老自伤之感。
“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我”老病一身,亲友寥落,而你这只燕子竟然还能飞来和我做伴,真是其幸何如了!这里,则把燕子当做同甘共苦的朋友,而末句“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更是极写燕子的不忍离去,将
赋在燕子身上的感情,铺展到了极致。
三
清代的诗论家袁枚曾这样说道:“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遣兴》),打个比方来说,诗人就像三军统帅,自然界的一切物象,则是他的兵马。
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元帅”,他的诗中,“兵多将广”,关于上文提到过的燕子这个意象,在他的诗中,也发挥了多样的作用。
有点明节气之用,如“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
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以燕子为秋天物象之代表,类似的还有“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立秋後题》)。
有贺喜之燕,如“紫诰鸾回纸,清朝燕贺人”,《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借燕子之贺,代替人之贺,更添喜庆之氛。
再如,“楼上炎天冰雪生,高尽燕雀贺新成”,(《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亦是贺喜之燕。
有起衬托作用之燕,如“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姜楚公画角鹰歌》),以梁间平凡而胆小之燕,衬托出姜楚公所画之鹰的英武凶猛。
有起象征作用之燕子,如“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归燕》)”,这是象征忠贞之士的;“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去矣行》),这是象征趋炎附势的营营之徒;“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这里则是象征正要大展宏图的志士了。
总之,杜甫成功地使用了燕子这个中国古典诗歌中历代传承下来的意象,用它来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得心应手地让这只传统的鸟,在它的诗歌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这一个小小的方面,我们或许可以管窥
到杜诗海涵地负的高度艺术成就。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