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听诊器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小“听诊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小“听诊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小“听诊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小小“听诊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探究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制作简易“听诊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知道“听诊器”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动手制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简易“听诊器”的制作。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声音的特点,了解“听诊器”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叉,小鼓,绳子,气球,纸杯,塑料管等。

2. 学具:剪刀,胶带,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模仿医生给“病人”听诊,引导幼儿关注听诊器。

(2)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思考:为什么医生用听诊器能听到我们的心跳?2. 探究声音传播原理(5分钟)(1)教师演示:敲击音叉,将音叉放入气球中,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传播。

(2)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制作简易“听诊器”(10分钟)(1)教师讲解制作方法,示范操作。

(2)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实践活动(5分钟)(1)让幼儿用自制的“听诊器”进行游戏,如:传递悄悄话,听心跳等。

(2)讨论:使用“听诊器”的感受,了解其作用。

(2)让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声音的传播?六、板书设计1. 声音传播原理2. 小小“听诊器”3. 活动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听诊器”。

2. 答案:参照课堂所学,将塑料管、纸杯等材料组合成简易“听诊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2023年听诊器活动反思听诊器科学教案

2023年听诊器活动反思听诊器科学教案

2023年听诊器活动反思听诊器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八章“声音的应用”,详细内容涉及第三节的“听诊器的原理与使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声音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掌握听诊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描述听诊器的基本构造,掌握其工作原理,了解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听诊器的能力,使其能够正确使用听诊器进行简单的听诊。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听诊器的构造、操作方法及听诊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听诊器、示教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准备:听诊器、记录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医生使用听诊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听诊器在医学诊断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听诊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讲解听诊器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听诊器,分析听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听诊练习,互相观察、记录听诊结果。

5. 互动讨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听诊器的原理与使用2. 板书内容:a. 听诊器的构造b.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c. 听诊器的使用方法d. 听诊技巧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a. 听诊器的基本构造b.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c. 正确使用听诊器的方法d. 听诊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听诊器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b.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实地了解听诊器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2. 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3. 听诊过程中的实践操作4. 作业设计的实践报告一、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声音在管内空气中传播的原理。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
设想: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故事分享、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医生的责任和担当。同时,引入科学家发明听诊器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以一个谜语或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新课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听诊器的发明背景和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课堂朗读训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在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听诊器的发明背景、作用及其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新学的生字词,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设想: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听诊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
a.根据课文内容,连线听诊器发明者和作用。
b.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如“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听诊”。
c.仿写句子,如“听诊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病情)。”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想: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设计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情感态度,以及勇于创新、追求进步的精神。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2024年幼儿园教案听诊器

2024年幼儿园教案听诊器

2024年幼儿园教案听诊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认识身体》,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听诊器的使用》。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听诊器的作用,掌握简单的使用方法,并认识到保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听诊器的构造、用途,知道听诊器在医疗保健中的重要性。

2. 学会正确使用听诊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增强幼儿对心脏健康知识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重点:了解听诊器的作用,认识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听诊器、心脏模型、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医生,为幼儿展示如何使用听诊器,让幼儿对听诊器产生好奇心。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通过PPT课件,讲解听诊器的构造、用途,引导幼儿了解听诊器在医疗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3. 操作演示(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听诊器,并邀请几名幼儿进行现场操作,其他幼儿观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每组使用听诊器,互相倾听心脏跳动声音,讨论听到的声音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听诊器的构造2. 听诊器的用途3. 正确使用听诊器的方法4. 保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听诊器的画,并简单描述其作用。

2. 答案示例:画中包含听诊器、医生、幼儿等元素,描述听诊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听诊器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医院,实地了解医生如何使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增强幼儿对医疗保健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了解听诊器的作用,认识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一、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1. 演示环节:教师在操作演示环节中,应分步骤讲解并示范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幼儿园教案听诊器

幼儿园教案听诊器

幼儿园教案听诊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认识身体》,详细内容为第三小节《听诊器的使用》。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听诊器的基本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并能够通过听诊器了解自己的心跳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听诊器的基本构造,知道听诊器的作用。

2. 学会正确使用听诊器,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3. 培养幼儿对身体的认知,增强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听诊器的构造及其作用,听到心跳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听诊器、图片、PPT、视频。

2. 学具:每组一个听诊器,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医生,为一名幼儿进行检查,使用听诊器听心跳。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医生在用什么工具?这个工具有什么作用?”2. 讲解听诊器的构造与作用(10分钟)展示听诊器图片,讲解其构造。

通过PPT和视频,让幼儿了解听诊器的作用。

3. 示范听诊器的使用方法(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听诊器,并让幼儿注意听诊时的姿势和注意事项。

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教师指导其正确使用听诊器,听到心跳声。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幼儿轮流使用听诊器,互相听心跳。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的使用方法。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听诊器?听诊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六、板书设计1. 听诊器的构造耳塞:用于接收声音。

胸件:放大心跳声。

管道:传递声音。

2. 听诊器的作用用于听取心跳、呼吸等身体声音。

3. 正确使用听诊器的方法患者平躺或坐姿正确。

教师指导幼儿正确放置听诊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听诊器。

2. 答案:要求幼儿在画纸上画出听诊器的样子,并在旁边注明其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听诊器的认知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邀请医生来园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让幼儿实地观察听诊器的使用,增强其对医疗工作的认识。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听诊器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听诊器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听诊器引言:小班科学教学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和观察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让孩子们对科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教师们需要寻找创新的教学工具和实验装置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趣且实用的科学实验装置——听诊器,它可以让小班学生通过听觉来观察和研究人体内部的一些现象。

一、听诊器的定义和原理听诊器是一种用于放大和传输心脏、肺部等人体内部声音的装置。

它由一个共鸣腔和一个听音管组成。

共鸣腔可以增强声音的振幅和频率,听音管则将声音传输到听者的耳朵中,使其能够清晰地听到内部器官的声音。

听诊器的原理是利用共鸣腔的共鸣效应来放大声音,同时通过听音管将放大后的声音传输到听者的耳朵中。

二、听诊器在小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 了解人体器官的位置和功能通过使用听诊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胸部的不同部位使用听诊器来听心脏的声音。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部位的心脏声音,学生们可以了解心脏的位置和工作原理。

类似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听肺部的呼吸声音,从而了解肺部的位置和功能。

2. 探索人体生命现象通过使用听诊器,学生们可以探索人体生命现象,如心跳和呼吸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对自己和同学的心跳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心率变化。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和心率的变化规律。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观察和记录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从而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3. 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听诊器进行科学实验,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他们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声音的变化,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例如,在探究心脏声音的实验中,学生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体位或运动状态,观察心脏声音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实验方法。

三、小班科学教案:制作听诊器制作一个简易的听诊器是一项有趣且实用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并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

幼儿园教案听诊器

幼儿园教案听诊器

幼儿园教案听诊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奇妙的声音》第三章第三节《听诊器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听诊器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探索声音的传播原理,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变化和听诊器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听诊器的基本结构,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医务工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以及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听诊器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听诊器、小玩具、纸张、录音机、音箱等。

学具:每组一套听诊器、小玩具、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扮演医生,为一名“病人”进行检查,引导幼儿观察听诊器的使用方法。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探讨听诊器的基本结构。

(2)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让幼儿理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用听诊器互相倾听心跳声,感受声音的变化。

(2)让幼儿用纸张捂住听诊器的一端,观察声音的变化,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4. 小结与拓展六、板书设计1. 听诊器的基本结构2. 声音的传播原理3. 听诊器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听诊器。

2.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心中的听诊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幼儿对听诊器的认识是否深刻。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医院,了解听诊器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增强幼儿对医疗工作者的尊重和关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趣味性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5. 板书设计的信息准确性与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听诊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听诊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听诊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听诊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听诊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使用听诊器时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材料:听诊器、大型人体模型或图片、草稿纸、彩色纸及工具、卡片。

2. 学生准备材料:活动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教师可以用大型人体模型或图片向幼儿介绍人体的基本部位,并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我们的身体里有哪些重要的器官?它们的功能是什么?在这些器官中,有没有一种可以用来听听看我们的内心声音的呢?2. 观察(约10分钟)教师将听诊器拿出来给幼儿观察,并询问他们听诊器的外形、材质和颜色等特点,引导幼儿从感官角度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比较听诊器与其他器械的不同之处。

3. 分析(约15分钟)教师将听诊器的结构分成几个部分,在草稿纸上简单地画出,如有需要可以用彩色纸和工具制作示意图,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听诊器的哪个部分可以放在身体上?为什么?4. 实践(约15分钟)教师使用卡片或者其他物品模拟人的身体部位,教给幼儿如何正确地使用听诊器。

让幼儿轮流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使用听诊器来检查“病人”的心跳和呼吸声音。

教师需要注意提醒幼儿在使用听诊器时要温柔、小心,并向患者传达关心和温暖。

5. 讨论(约1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使用听诊器后,幼儿观察了什么?心跳声和呼吸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听诊器上要有小圆锥形的部分?6. 总结(约10分钟)教师概括音诊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根据幼儿们的表现进行评价。

强调对身体的关注和关心,鼓励幼儿们对科学探索保持好奇心和积极参与。

7. 拓展(约10分钟)教师可以对其他医疗器械进行简单介绍,引导幼儿了解更多的医疗设备,并通过课后的互动游戏或绘画活动加深对听诊器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诊器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产生。

2、了解听诊器的构造及作用。

3、认识传播声音的介质及其传播速度的不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声音的产生。

2、听诊器的构造。

教学难点:
传播声音的介质。

◆教学设计:
引发学生对听诊器的兴趣→探究听诊器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基本构造→了解制作听诊器的主要材料→掌握听诊器的制作方法→通过使用听诊器模型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
提问式、探究式教学。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1、复习:
2、导入新课:教师学生
工具材料工具材料
套件套件
【教师发问】什么东西可以穿过固体却不留下洞孔?
【学生抢答】……
【教师总结】是声音。

3、知识介绍与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直尺敲击桌子。

【教师发问】为什么我们敲击桌子后会传出声音?
【教师总结】桌子发声,是因为桌面在振动,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朵。

振动发出声音。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其他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吗?
【学生抢答】……
【教师讲解】实验一:在战场上,或在电视上看,战士们经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探听
敌军的情况,为什么?
实验二:人在岸上走路,河里的鱼儿迅速的离开,说明了什么?
【学生抢答】……
【教师总结】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快15倍;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快
4 倍。

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注意]无线电波可以在没有气体、固体、液体的地方穿行,所以宇航员
可以在太空中联络。

【教师发问】心跳的声音很小医生怎样才能听清楚呢?
【学生抢答】……
【教师解释】讲解听诊器的结构,胸具(收集声音),皮管(传播声音),耳具构成。

【教师发问】同学们,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听诊器为什么可以将心跳的声音放大吗?
【学生抢答】……
【教师总结】依靠胸具收集声音,通过皮管传播声音。

将声音放大后,耳具直入耳洞,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声音的损耗,将声音呈现到最清晰的状态。

【动手制作】教师分发材料,指导学生制作。

依次连接胸具、皮管、耳具。

【学生秀】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相关的知识点或原理
【师生互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对学生表现做出肯定和表扬,可让学生相互点评并对相关知识点做补充,师做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4、重点知识回顾:
从声音讲起,引导学生去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传播声音的介质。

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空气、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③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胸具收集声音,通过皮管传播声音。

将声音放大后,
耳具直入耳洞,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声音的损耗,将声音呈现到最清晰的状态。

5、课后作业及知识拓展:
①回家后向父母提问关于声音的知识,表达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②拓展延伸:回家查阅相关资料,和父母一起学习关于真空是否可以传播声音。

附:板书设计模版
听诊器
一、声音的产生:震动
二、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三、听诊器的构造:胸具(收集声音),皮管(传播声音),耳具
◆教师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