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清华大学热能工程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工程管理专业 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  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提高其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意见》和《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规程》,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第二条本培养方案适用于本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

第三条本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理论、技术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突出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教育和培训要求,形成完整、系统的培养方案。

第四条本培养方案所指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是指主修工程管理专业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第五条本培养方案学制为四年。

第二章培养目标第六条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二)熟练掌握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技术和方法,能够独立从事工程管理相关工作;(三)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四)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承担一定的企业管理和领导岗位。

第七条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职业素养:(一)具有较强的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工程管理领域进行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二)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管理软件,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三)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能够担任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跨学科的工程管理团队中协作完成复杂项目;(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承担工程管理领域的领导岗位和社会责任。

第八条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素质:(一)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具备较高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能够通过网络和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及时获取和处理工程管理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信息;(三)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承担工程管理领域的领导岗位和复杂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

工程管理培养方案模板(3篇)

工程管理培养方案模板(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领域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具备现代工程管理理念、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本培养方案旨在为高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工程管理人才。

2. 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管理、工程咨询、监理等工作。

4.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适应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

三、培养对象1. 本科生:面向全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

2. 研究生:面向全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研究生。

3. 在职人员:面向工程建设领域在职人员,提升其工程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培养体系(一)课程体系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政治理论等。

2.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统计学、工程经济学等。

3.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等。

4. 实践课程:包括工程实习、工程实训、工程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实战等。

5.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市场需求,开设项目管理、工程咨询、监理、投融资管理等选修课程。

(二)实践教学体系1. 工程实习:组织学生到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工程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工程实训:通过模拟工程项目,让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项目管理实战: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担任项目经理或项目组成员,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

5. 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

“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

“ 热 能 与动 力工 程 ” 专业在 1 9 9 8 年 教 育 部 专 业调 整前
教师 团队 ; 以课 程 建设 为基 础 , 以课 程教 学改 革 为 动力 , 以
包含 了水力机械及工程 、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热能工程 、 热 电厂工程 、 热力发动机 、 化工过程机械 、 制冷与低温技术 、 能源工程等多个学科专业方 向的大专业 , 是我 国高等教育 工科 门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 , 长期 以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
课程群名称
人格 与素 养课 程群
表达 与理 解课 程群培养方案 , 体现了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
方 案 的优化 与特 色 的培 育 。 特色 专 业建 设 目标 与专 业建 设 思路


四川 是我 国能 源 大省 , 水 力 资 源 十分 丰富 , 是 国家 重 大水电能源建设基地。 大力培养现代水 电能源建设的热能
关键词 : 特 色专业建设 ; 人才培 养方案优化 ; 专业 实践性教 学; 改革与实践 ; 特 色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6 — 0 2 6 2 — 0 2
特别 是 能源 工业 培 养 了大量 的热能 动力 工 程高 级人 才 。 我 校 热 能 与动 力 工程 专 业 早 在 上世 纪 7 0 年代 开 始 招 生 和 培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龙头 , 优化构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 业的人才培养方 案和课程体系结构 ;在师资队伍 团队建 设、 课程教学改革 的同时 , 根据本学科专业 发展 的新动 向 和行业所提 出的新要求 , 更新 教学 内容 , 建设具有本校特 色的专业课程教材 ; 以建设教育部流体动力机械重点实验 室和四川省流体机械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契机 , 强化实践性 教学环节 , 积极建设校 内外的生产实 习基地 , 探索并建立 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 考核评价 机制 ,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 的质量是特色专业建设 的核一 t 2 , 。

最新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级培养方案

最新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级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EM)培养方案(适用于2016级入学研究生)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项目依托工业工程系、热能系、机械系、环境学院、电机系、自动化系、工物系、精仪系、核研院、软件学院、汽车系共11个院系协同共建,在研究生院指导下,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工业工程系负责协调公共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和限选课程。

本学位项目下设能源与环境管理(热能系、电机系、工物系、核研院、环境学院共建)、工程与制造管理(工业工程系、机械系、自动化系、精仪系、汽车系共建)、信息管理(软件学院、自动化系共建)三个方向。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和学习时间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现场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学制一般为2年。

教学安排可采用在职学习和脱产学习两种方式。

三、学分要求总学分数不少于41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3学分,工程管理核心课程13学分,工程管理限选课程不少于6学分,领域方向课程不少于13学分,学位论文6学分。

四、课程设置1.公共必修课程(3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1学分(考试)●英语(第一外国语)(60640012)2学分(考试)2.工程管理核心课程(13学分)●领导与沟通(60168012)2学分(考试)●工程管理中的财务与投资(60168022)2学分(考试)●管理经济学(60168032)2学分(考试)●工程管理中的市场与营销(60168042)2学分(考试)●工程管理中的定量分析方法(60168052)2学分(考试)●战略管理(60168062)2学分(考试)●工程管理前沿讲座(60168071)1学分(考查)3.工程管理限选课程(6学分)◆管理模块(2学分)●工程管理导引(80168212)2学分(考查)◆商科模块(2学分)●工作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80168232)2学分(考试)◆商务法律模块(2学分)●工程管理中的法律(60660032)2学分(考试)4.领域方向课程(每个方向累计≥13学分)专业实践教学模块(≥1学分)●最佳工程管理实践(69998051)1学分(考查)●国际工程管理实践(申请新开课)1学分(考查)●高水平研究生制造与服务系列课程(申请新开课)1学分(考查)(1)能源与环境管理方向(≥12学分)●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80140292)2学分(考查)●太阳能及其他再生能源利用技术(80140272)2学分(考试)●能源环境经济学(81010022)2学分(考试)●能源与资源管理学(71010113)3学分(考试)●能源与环境评价方法学(81010012)2学分(考试)●危险废物管理(80050122)2学分(考试)●产业生态学(80050382)2学分(考试)●环境与市政工程实践与案例分析(1)(80050142)2学分(考试)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相关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2)工程与制造管理方向(≥12学分)●精益运营和持续改善(80168202)2学分(考试)●服务运作管理(80168062)2学分(考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基础(80168192)2学分(考试)●质量与6西格玛(80168222)2学分(考试)●管理信息系统(80160242)2学分(考试)●城市与区域发展(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试)●现代安全工程(80160052)2学分(考试)●项目管理(80160082)2学分(考试)●产品开发管理(80168102)2学分(考试)●商业模式创新(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试)●标准化导引(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试)●标准化原理与方法(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试)●企业标准化(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试)●工程管理标准化实务(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试)●机电产品设计与开发(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查)●机械创新设计方法与案例(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查)●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与系统(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查)●3D打印技术与工程应用(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查)●机器人系统与工程应用(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查)●绿色制造(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相关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3)信息管理方向自动化系(≥12学分)◆领域基础课程(必修, 2学分)●系统工程与优化(70258062)2学分(考试)◆领域专业课程(≥10学分)●信息化战略管理(80258102)2学分(考查)●工程创新与设计管理(70258052)2学分(考查)●现代制造与生产运作管理(80258092)2学分(考查)●业务流程管理与重构(70258072)2学分(考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系统工(申请新开课)2学分(考查)●现代服务理论与行业应用案例(80250842)2学分(考试)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相关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软件学院(≥12学分)◆领域基础课程(≥5学分)●●信息管理概论(84108042)2学分(考试)●业务流程与信息资产管理(84108033)3学分(考试)◆专业基础及专业课(≥7学分)●软件工程前沿技术(84108052)2学分(考试)●软件项目管理(84100062)2学分(考试)●服务系统构建与应用(74108012)2学分(考试)●●企业IT架构管理(84108022)2学分(考试)●●云计算与新商业模式(84108011)1学分(考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相关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补修课程凡缺少如下课程知识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补修,补修课程学分不计入学位要求学分。

热能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热能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热能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坚实的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具有发现科学问题、勇于创新探索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国际视野、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能胜任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未来的杰出人才,满足社会对能源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需求。

二、基本要求本科毕业生应拥有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理论基础,牢固掌握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基本原理和方法。

(2)具有发现科学问题、开拓和创新知识的科学素养;具有解决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问题能力。

(3)具有对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设备、流程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设计能力。

(4)具有在专业实践中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5)具有现代工程管理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执行、团队组建和领导能力。

(6)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

(7)具有国际视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8)具有终生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2;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8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13门,40学分机械设计基础(1)(3学分)、机械设计基础B(2)(2学分)、机械设计基础B(3)(2学分)、制造工程基础(3学分)、理论力学(4学分)、材料力学(4学分)、工程材料(2学分)、工程热力学(4学分)、传热学(3学分)、流体力学(4学分)、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3学分)、控制工程基础(3学分)、燃烧理论(3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13、清华大学本科生各专业培养方案-165页

13、清华大学本科生各专业培养方案-165页
.......................................................................................................1 建筑技术科学系............................................................................................................................ 6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6 土木工程系.................................................................................................................................... 9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9 建设管理系.................................................................................................................................. 13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501)
The major of Thermal 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 offers five academic directions including Power Station Thermal 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 Thermal Heat Engine,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Refrigeration air-conditioning& Cryogenic Engineering and Thermal Process Automation. This major is committed to cultivating advanced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 engineering design, produc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fields correlated with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e.g.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power machinery, power engineering, thermal process automation,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二、培养目标(Ⅱ、Academic Objectives)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量转换与利用和动力工程领域具有宽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较高文化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能 源动力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能源动力、制冷空调、水利电力、石油化工、劳动安全等行业部门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设备运行、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技术工作。

二、培养要求学生在3-6年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动力工程师与制冷空调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以使其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的设计、运行、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正确的文字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设计、控制理论、经济及管理等;3.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5.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一门外语。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1.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力学2.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机械设计基础、流体机械原理、制冷工程原理、锅炉原理、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液压传动与控制、能源与节能技术。

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1.修业年限: 3-6年2.毕业学分要求:总学分189.5学分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就业(发展)方向可在厂矿企业、设计院所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低温制冷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等相关的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

六、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七、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管理)清华大学热能工程培养方案本科生壹.培养目标热能工程系主要培养清洁能源转换和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运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且且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学士学位获得者应能成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

二.学制和学位授予本科学制4年,对完成培养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方案热能工程系有本科专业壹个: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属于“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壹级学科。

本科培养总学分170,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学分140,平均课程周学时20左右。

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科课程设置1.人文社科类课程(35学分)a.“俩课”:(共5门,14学分)思想道德修养2学分毛泽东思想概论3学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3学分邓小平理论概论3学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学分b.人文选修课(任选6门,13学分)c.体育课(4学分)前四个学期必修4学分体育(1)体育(2)体育(3)体育(4)后四个学期限选体育专项(1)体育专项(2)体育专项(3)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个学分,共4学分;第5~7学期的体育专项为限选,不设学分,计通过和不通过;第8学期的体育为任选。

体育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获得本科学位。

d.外语课(4学分)以英语水平考试Ⅰ、Ⅱ为标志,目标管理,获学士学位必须通过水平考试Ⅰ,获4学分。

全校英语课程分层次、类型供学生选修,每门课2学分,作为选修课程学分;本科新生入学第壹学期按入学分级考试成绩选修课程。

2.自然科学课(36学分)1)数学(7门,21学分)a.必修:16学分10420743微积分I3学分10420753微积分II3学分10420764微积分III4学分10420684几何和代数(1)4学分10420692几何和代数(2)2学分b.选修:在以下课程中必须任意选≥4学分的课程。

(或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其他数学课程) 10420243随机数学方法3学分1042080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3学分10420252复变函数引论2学分10420262数理方程引论2学分2)物理(12学分)10430484大学物理B(1)4学分(春)10430344大学物理(1)(英)4学分(春)10430494大学物理B(2)4学分(秋)10430484大学物理(2)(英)4学分(秋)10430484物理实验(1)2学分(秋)10430484物理实验(2)2学分(春)3)生物和化学(≥1门,≥3学分)10440103大学化学A3学分(秋)10440103大学化学(英)3学分(秋)10440111大学化学实验B1学分(秋)10450012现代生物学导论2学分(秋)10450021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1学分(秋)3.信息技术基础课(≥10学分)1)电工电子类课程a必修20220044电工和电子技术4学分b选修20220314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1)4学分(秋春)20220324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2)4学分(秋春)20220053电工技术3学分20220064电子技术4学分2)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a限选20220233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3学分20740053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3学分30340143过程工程基础3学分b任选20330013实用软件技术基础3学分20740042计算机文化基础2学分信号和系统4学分也可选修其他计算机类相关课程4.机械大类核心课程(36-40学分)1)设计和制造类课程4门20130423机械制图基础3学分(秋)20130463机械原理3学分(秋)可选2学分课20130473机械设计3学分(秋)可选2学分课(课号待定)制造工程基础3学分(秋)2)力学和材料类课程3门20330343材料力学4学分(秋)可选3学分课20330334理论力学4学分(秋)20120023工程材料3学分(秋)3)热学和流体类课程3门20140064工程热力学4学分(秋)30140284传热学4学分(秋)20330274流体力学4学分(秋)可选3学分课4)测量检测和控制工程基础2门30120143测量和检测技术基础3学分(秋)30130123控制工程基础3学分(秋)5.专业方向课组1)专业限选课a技术基础课(2门,7学分)30140294燃烧理论4学分30140323应用流体力学3学分40140873制冷技术原理3学分40140883动力系统建模和仿真3学分b专业课(8学分)要求:以下课组须交叉选,即:Ai+Bi+Cj(i≠j)或SCj+Bi(B类任选壹门)A类:1.30140314热力设备传热和流体动力学4学分2.40140704动力机械及工程原理4学分3.40140694流体机械原理及设计4学分B类:1.40140652热能工程课程设计2学分2.40140672动力机械及工程课程设计2学分3.40140662流体机械课程设计2学分C类:1.40140682热能工程基础2学分2.40140642动力机械及工程基础2学分3.40140632流体机械基础2学分2)专业选修课(³12学分)40140012热工实验技术及数据处理2学分40140072受压容器强度2学分40140312联合循环系统2学分40140362热力涡轮机装置2学分40140762热能动力系统2学分20140052弹性力学和有限元2学分40140522流体机械系统仿真和控制2学分40140552液力传动2学分30140012专业英语阅读2学分40140752多相流动基础2学分40140712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技术2学分40140722现代热物理测试及分析技术2学分40140742高新科技中的传热学及应用2学分30140342工程声学基础2学分30140352先进控制系统2学分40140782热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2学分40140772动力系统监测和诊断原理2学分40140842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基础2学分能源动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源利用和环保、热科学及应用、制冷和低温、推进技术、新能源利用等领域课程若干门,每门2学分。

本系和外系开设的相关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类中未选的辅修专业课Ci)6.实践环节(31学分)12090043军事理论和技能训练3学分10640852外语强化训练2学分20510082金工实习C(集中)2学分2013021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2学分40140593专业认识实习3学分40140494生产实习(含组织参观)4学分40140600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硕士生壹、培养目标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坚持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壹般为二至三年。

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半年至壹年。

三、适用专业⑴工程热物理⑵热能工程⑶动力机械及工程⑷流体机械和工程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14,必修环节学分不少于4,非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5,总学分不少于23(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17,自学课程学分另计)。

1.学位(必修)课程(14学分之上,考试)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至少3学分)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60610021)1学分(考试)自然辩证法(60610012)2学分(考试)②第壹外国语(基础部分)(60640014)2学分(考试)③基础理论课(至少4学分)数值分析A(60420004)4学分(考试)数值分析C(仅限长工龄单考生)4学分(考试)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60420084)4学分(考试)应用数学方法(60420074)4学分(考试)其他数学类硕士学位课程④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至少6学分)高等传热学(60140014)4学分(考试)高等热力学(70140014)4学分(考试)分析和计算流体力学(70140024)4学分(考试)流体力学(60330034)4学分(考试)粘性流体力学(70140113)3学分(考试)之上四门至少选壹门现代控制理论(60250074)4学分(考试)沸腾传热及俩相流动(70140033)3学分(考试)热力系统及设备最优化(70140043)3学分(考试)过程数据的计算机处理(70140053)3学分(考试)热工动态学(70140063)3学分(考试)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70140073)3学分(考试)燃烧过程的数值方法(70140083)3学分(考试)空调系统过程分析和模拟(70140093)3学分(考试)高等燃烧学(70140104)4学分(考试)水利机械流动理论(70140123)3学分(考试)弹塑性力学(60330084)4学分(考试)断裂力学(60330053)3学分(考试)水利机械空蚀和磨损(70140133)3学分(考试)水利机械装置系统动态仿真和优化控制(70140142)2学分(考试)系学位委员会认定的其它专业基础课或外系相关专业学位课程(考试)2.必修环节(至少4学分)①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60141001)1学分(考查)要求查阅壹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写出不少于八千字的书面报告,内容由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俩部分组成。

考核成绩含书面报告成绩和口头报告成绩俩部分。

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第三学期初(即10月底)完成。

②学术活动(60141002)1学分(考查)要求参加10次之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

每年应有不少于500字的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保存,第五学期初交研究生科记载成绩。

(登记表将在入学初由研究生科发,学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按时填写且请负责人签字后自己保存)③社会实践(60140003)2学分(考查)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按研究生院要求参加有组织的为期4~6周的社会实践壹次,要求写出书面,内容包括思想小节和技术报告俩部分,且在全系组织的社会实践汇报会上总结汇报,由同学互评,思想工作组给出成绩。

3.非学位课程(至少2门课、5学分之上,其中考试学分至少为3)①实验类、计算机类、跨二级学科的专业课程(至少选1门)至少3学分(考试)②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类课程2学分之上③热能动力工程前沿(90140012)2学分4.自学课程和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自学课程学分另计。

5.补修课程凡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壹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俩门或俩门之上的本科生必修的主干课程,补修科只计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