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变化 人口文化
逐渐革除 的陋习
早婚早育
发扬光大 的文化
晚婚晚育 只生一个好 男女都一样 少生、优生
积极意义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 生育时间,降低出生 率,减轻人口压力
婚姻观
生育观
多子多福 多育多子 重男轻女
降低人口出生率 减轻人口压力 积累社会财富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职业观
重仕轻民 工业化、城镇化 重农轻工、步伐加快,工商 业迅速发展 轻商
文化: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出 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精神文化
一. 概念
物质文化
①
②
③
④
⑤
地域文化 :像这种不同地区的不同的文
泰国 日本 沙特 印度 朝鲜 化现象,也是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 定文化现象,称为地域文化。
二.外国文化与人口
影响 现 文化差异 发展中国家 早婚, 初婚 生育时 婚 年龄 间延长 大小
资料:
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拔亲王结婚, 这场婚姻给她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并殃及欧洲4个皇室家 族。维多利亚女王共生育了9个孩子,其中第1、3、5、6、9是女儿, 第2、4、7、8是儿子;在这9个孩子中有两个女孩,即排行第3的艾 丽斯和排行第9的比阿特丽斯继承了母亲的血友病致病基因,是血 友病基因的隐性携带者,4个男孩子中有3个也患有血友病。当时的 欧洲皇室盛行通婚,在这个人数并不多的“小圈子”里,这样的习 俗可以“门当户对”,保持皇室血统的“纯洁”。维多利亚女王的 5个女儿都十分的美丽聪明,于是不少国家的王子都前来求婚,并 为能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之后不久, 她们先后分别嫁到了西班牙、俄国和欧洲的其他皇室,但不幸的是 她们所生下的小王子们也都患上了血友病。这件事把欧洲许多皇室 都搅得惶恐不安,由于人们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因此又将 血友病称为“皇室病”。
高中地理必修二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概念;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学习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文化:人类在______________过程中所创造的____________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__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1.对人口发展影响较大的文化差异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2.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1)初婚年龄a.发展中国家:______→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______→亲子年龄差距缩短→______人口增长。
b.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______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__________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会导致______________。
3.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____________→____出生率。
探究点文化与人口【探究材料】总和生育率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下图表示1950~199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受到哪些传统观念的影响?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3.1992年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试述中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
【规律总结】【考例探究】自古以来,有关人口问题的政策或观点,或多或少对我们现行的人口政策有着一定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韩非子在《五蠹》篇中道:“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
”它体现了韩非子的哪一观点( )A.认为多子女可以多福气 B.主张要增加人口,发展生产C.人口增长应和财富增长成正相关 D.主张增加人口,弥补战争的伤亡2.越王勾践下令:“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材料二:约85%以上的菲律 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认 为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 对节育和堕胎。近年来菲律 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 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 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 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 增至1.7亿左右,比现在翻一 番。 1. 以上两段文字材料说明了什么? 2. 哪些文化差异对人口出生率有很大的影响? 分别如何影响?
降低人口出生率。
妇女初 妇女 初婚年龄 婚年龄
15~20岁 15~20岁
早婚早育 早婚早育
利于劳动力增殖
原因
不早于20岁 不早于20岁
晚婚晚育 晚婚晚育
人口压力十分沉重
2、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降低人口出生率。
生育现象
生育观念
形成观念的原因
多育 多子
只生 一个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 “多子多福”“不 水平低下,家庭增殖财富 孝有三,无后为 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 大”,崇尚多子多 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 福,重男轻女 动力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 “只生一个好”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男女都一样” 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 龄偏低,人口出生率高
较稳定,离婚率较低, 出生率较高 离婚(15岁以上)
婚姻的 稳定程 度
国家 中国
45~54岁未婚女性
美国
0.18℅(90年) 4.45℅(87年)
0.59℅ 9.66℅(含分居)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 人口流动等方面。 1、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 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增加职业选择
观念
学而 优则 仕
社会时期
形成原因
全民 皆商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

什么是“文化”?
Page 2
定义: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Page 3
上图的石头是文化现象吗?
Page 4
神秘的玛雅文化
非洲文化
亚洲文化
Page 5
欧洲文化
荷兰风车
那达慕大会(内蒙古)
1. 以上材料的内容是不是属于文化现象?
2. 从以上四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存 在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现象称为什么?
人口压力缓和
现代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不 2、断多加育快多子到只生一个
促进经济发展
4、封从建安社土会重,迁多到育“多四子海,为多家子”多 封福建,社重会男,轻定女居在农田附近, “父母在,不远游” 现代社会,只生一个,男女都 现一代样社会,各地区间的交流日 益频繁,婚姻地域范围扩大
Page 12
人口压力 性别失调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1、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传统的人口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些从变“化学对而我优国则的仕”到、“全民皆商”、 影封封响建建?社社带会会来,,了生士什育为么年统影龄治响为阶?1级5-,20
农则容易受到士的表扬 现代社会,提倡晚婚晚育
等方面带来了
劳动力增殖 重农抑商
不利于优生优 育
生活水平提升 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人口身体 文化素质
巩固提高 1.婚俗中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包括 ( D )
① 初婚年龄的大小 ② 婚嫁形式 ③ 婚姻的稳定程度 ④父母之约,媒约之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C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拔亲王结 年 月 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拔亲王结 这场婚姻给她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并殃及欧洲4个 婚,这场婚姻给她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并殃及欧洲 个 皇室家族.维多利亚女王共生育了9个孩子 其中第1, , , , 个孩子, 皇室家族.维多利亚女王共生育了 个孩子,其中第 ,3,5,6, 9是女儿,第2,4,7,8是儿子;在这 个孩子中有两个女孩, 是女儿, 是儿子; 个孩子中有两个女孩, 是女儿 , , , 是儿子 在这9个孩子中有两个女孩 即排行第3的艾丽斯和排行第 的艾丽斯和排行第9的比阿特丽斯继承了母亲的血友 即排行第 的艾丽斯和排行第 的比阿特丽斯继承了母亲的血友 病致病基因,是血友病基因的隐性携带者, 个男孩子中有 个男孩子中有3个 病致病基因,是血友病基因的隐性携带者,4个男孩子中有 个 也患有血友病.当时的欧洲皇室盛行通婚,在这个人数并不多 也患有血友病.当时的欧洲皇室盛行通婚, 小圈子" 这样的习俗可以"门当户对" 的"小圈子"里,这样的习俗可以"门当户对",保持皇室血 统的"纯洁" 维多利亚女王的5个女儿都十分的美丽聪明 个女儿都十分的美丽聪明, 统的"纯洁".维多利亚女王的 个女儿都十分的美丽聪明,于 是不少国家的王子都前来求婚, 是不少国家的王子都前来求婚,并为能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女 儿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之后不久, 儿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之后不久,她们先后分别嫁到了 西班牙,俄国和欧洲的其他皇室,但不幸的是她们所生下的小 西班牙,俄国和欧洲的其他皇室, 王子们也都患上了血友病. 王子们也都患上了血友病.这件事把欧洲许多皇室都搅得惶恐 不安,由于人们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 不安,由于人们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因此又将血友病 称为"皇室病" 称为"皇室病".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1.了解外国文化中的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以及随社会进步发生的变化。
3.通过举例,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学习难点】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自主预习案】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和 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 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1.对人口发展影响较大的文化差异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2.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1)初婚年龄妇女生育年龄提前 生育时间 亲子年龄差距缩短 人口增长。
②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 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 较高,再婚现象 较多,会导致 。
3.宗教:一般都不反对 ,因此形成 的出生率。
例如,天主教影响下 的 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课堂探究案】探究1:从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角度,分析非洲人口出生率高的原因。
探究2:(1)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又鼓励晚婚晚育的意义是什么?(2)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探究3:填表比较我国当前婚俗时尚和传统观念的差异。
【拓展延伸】资料一:晚婚的爱尔兰妇女原爱尔兰法律规定禁止离婚。
因为有了这条规定,所以爱尔兰人对婚姻大事考虑得极为周密,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久而久之,晚婚成为爱尔兰人的风俗。
1994年起爱尔兰规定分居5年以上才可以离婚,现在爱尔兰鼓励生育,孩子越多纳税越少。
所以现在爱尔兰人口有所回升。
爱尔兰于2002年7月25日公布了以2002年4月28日为基准日的人口普查报告。
报告结果表明:爱尔兰现有人口总数为3 917 336人,为1870年以来人口最多时期;1996年4月爱尔兰人口总数为3 626 087人,6年间人口增长8%,平均年增长率为1.3%。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外国文化中的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的方式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外国文化、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自主学习】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形成的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1. 婚俗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1)初婚年龄的大小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初婚年龄,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
(2)婚姻的稳定程度发展中国家:婚姻关系,出生率。
发达国家:婚姻关系,出生率。
2.宗教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因此形成较高的。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基础过关】1.下列有关文化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B.地域文化由于其发展的历史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C.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D.只有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2.初婚年龄的大小不能影响( )A.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死亡率D.亲子年龄差距3.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4.属于目前我国婚俗时尚的是( )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②男孩女孩都是后代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④只生一个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促使“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转变的原因是()A.商业者备受推崇B.商业是财富的生产部门C.农业经济的萎缩D.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6.“四海为家”对人口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人口迁移B.调整了人口分布C. 增加了人口出生率D. 提高了人口素质7.西方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在婚俗方面的原因是A.婚姻关系很稳定B. 晚婚乃至不婚C.亲子年龄差距不断缩小D. 妇女生育年龄比较提前参考答案:1-5BCBDD 6-7CB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4 地域文化与人口4-湘教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区别。
2.举例说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3.理解中国古今文化对人口影响的不同,并探究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使学生学会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提升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比较古今中国文化对人口影响的不同,及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根据时间的演进纵向比较地理事物,提升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料搜集,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身边五世同堂大家庭传统观念变化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革新,激发学生对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考。
教学重点:不同文化背景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地域文化与人口进行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并探究原因。
教学过程:
板书: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编号:NO.7 编制时间:2011年3月6日教案书写人:
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相关内容;参考资料和地图册,结合多媒体信息,完成导学案。
2、用彩色笔,把重点、难点和问题标记出来,并做好研讨、展示准备,同时要认真思考,善于
提问和总结
【教学目标】
1、了解的基础上区分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在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与人口。
【预习案】
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的特定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2、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婚姻制度对于出生率有较大影响,例如、等。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人口增殖。
3、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如下变化:(1)从到;(2)从到;(3)从“”到“”;(4)从安土重迁到“”。
【探究案】
探究一:理解并掌握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并辨析以下哪些属于文化范畴:黄山云海、布达拉宫、京剧、未成年人保护法。
探究二:从文化的概念当中可以知道,文化又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你能举例说一说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物质文化,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精神文化?
探究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载入我国宪法。
从生育的角度来谈一谈从过去到现在,人们的初婚年龄、生育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堂检测】
1、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 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C 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的发展作用是往往相同
2、初婚年龄的大小不能影响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亲子年龄差距
3、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的原因是为了
A 扩大势力
B 发展生产
C 养老送终 D加快城市化过程
4、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工商业者遭到统治者贬斥的原因是
A 四海为家
B 工商业者不是财富(粮食)的创造者
C 工商业者体质较弱
D 工商业者道德品质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