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说理类散文
议论性散文800字|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说理散文,就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供大家欣赏!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1】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它不会因为你无知的等待而放慢脚步,人人都知道只有生命存在时,才会有美丽的世界,才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将自己美丽的青春放在等待里,等待的遗憾,我们承受不起。
一次,有位丈夫在整理妻子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一条丝巾,这是由高级丝绒制成的,是丈夫在出差时特意为她带回的。
妻子在几天前的一场意外中不幸去世了。
原来她生前从未戴过,她一直在等,她说要等到一个特别的日子才戴,可如今,她已永远失去了机会。
的确,人生在世,为了等待,我们会错过太多太多。
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因为活着每天都是精彩的。
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它可以把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海洋。
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它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可以让即将被病魔吞噬的人重新找回青春和活力。
时间对于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哪怕是短暂的十几秒甚至是几秒,也许医生就足已将他带出死亡之谷。
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大夫在战争前线奋力救死扶伤的情景仍旧铭记于心,他不顾自身,连续手术七天七夜,成功救治了几十名伤者。
想问,为何他会有如此大的动力呢?对,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一种信念时间就是生命,抓住每一秒的时间,治好每一个病人。
诚然,对医生而言,活着不能再等待,等待意味着死亡,只有视时间如生命,善待病人,不断地为他们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活着不要再等待,等待不是美,只有学会驾驭时间,作时间的主人,永远走在时间的前头,那才是美;只有学会将时间看作生命,在生命的每一点都有精彩的一划,那才是美。
议论性散文范文800字 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

议论性散文范文800字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个人简历范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说理散文,就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
下面为大家了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供大家欣赏!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它不会因为你无知的等待而放慢脚步,人人都知道只有生命存在时,才会有美丽的世界,才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将自己美丽的青春放在等待里,等待的遗憾,我们承受不起。
一次,有位丈夫在妻子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一条丝巾,这是由高级丝绒制成的,是丈夫在出差时特意为她带回的。
妻子在几天前的一场意外中不幸去世了。
原来她生前从未戴过,她一直在等,她说要等到一个特别的日子才戴,可如今,她已永远失去了机会。
的确,人生在世,为了等待,我们会错过太多太多。
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因为活着每天都是精彩的。
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它可以把坚固的城堡化作 __残迹,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海洋。
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它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可以让即将被病魔吞噬的人重新找回青春和活力。
时间对于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哪怕是短暂的十几秒甚至是几秒,也许医生就足已将他带出死亡之谷。
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大夫在战争前线奋力救死扶伤的情景仍旧铭记于心,他不顾自身,连续手术七天七夜,成功救治了几十名伤者。
想问,为何他会有如此大的动力呢?对,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一种信念:时间就是生命,抓住每一秒的时间,治好每一个病人。
诚然,对医生而言,活着不能再等待,等待意味着死亡,只有视时间如生命,善待病人,不断地为他们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活着不要再等待,等待不是美,只有学会驾驭时间,作时间的主人,永远走在时间的前头,那才是美;只有学会将时间看作生命,在生命的每一点都有精彩的一划,那才是美。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分类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分类
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中,通常会有一些散文作品。
这些散文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类方式:
1. 写景抒情类:这类散文以描绘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主,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等。
2. 叙事记人类:这类散文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为主,通过对人和事的描绘,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丰子恺的《竹影》等。
3. 议论说理类:这类散文以阐述观点、分析问题为主,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的探讨,表达作者的见解和思考。
例如,梁实秋的《谈时间》、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
4. 怀古咏史类:这类散文以追忆历史、凭吊古迹为主,通过对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的缅怀和咏叹,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余秋雨的《都江堰》、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
以上分类方式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读者和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议论说理类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暗影生异彩季季①我跟一群十七岁的女孩子聊天,她们问起我平时有些什么娱乐,当时我几乎愣住了。
当我提到我的娱乐包括了“暗中静坐”时,那些十七岁的女孩子差不多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充满了疑惑和惊骇,同时掺杂着一种想要探索真相的兴味。
②其实,不能心领神会暗中静坐的乐趣,是十七岁女孩们的一种本分。
她们的生活本就瑰丽多姿,哪知道生存的背后尚有暗影呢?我也曾经十七岁,曾经活得喧哗多姿,曾经充满了泡沫般华丽飞扬的梦幻,而那些,终于都在生存的这条路上渐次挥发,终而远离了。
③我幼时住在乡村,最能领略先作垃圾再作泥土的过程之艰辛与庄严。
乡村的农家,大都有一间作堆肥的房子,他们把所有会腐烂的垃圾都堆在那仅有一扇门可供出入的房子里。
过了一段时日,垃圾都已腐烂,他们就装进牛车,运到田里去施肥。
到了那个时候,它们的身份和价值有了奇异的变质:它们不再是垃圾,不再是堆肥;它们化为泥土,而且化为沃土,使地上的生命因而活得腰杆更直,收获更好。
它们消失了本来的自己,但是它们成为能滋养生命的泥土了。
④在我的生命发酵和腐烂的那段时期,我时常想起垃圾、堆肥、沃土之间的逻辑关系。
那段时期,我承受高温和沼气的煎熬几至窒息,但是我深知更多的垃圾可以作更多的堆肥,而更多的堆肥可以造就更广阔深厚的沃土。
这种逻辑关系看似十分浅显,然而蜕变的过程却是艰辛无比的:那是一种长久的窒息,是只剩一口气的苟延残喘。
然而,我自那无窗的、满是恶臭的房子走了出来,在生命这片土地上寻得一处安身的泥土。
我依赖这泥土重新滋长我自己,滋长我的儿女;更重要的是,许多过去被窒息了的欲望,又在这滋长的过程中伸出了敏锐的触角。
这些触角时常在我脑海里张牙舞爪,跟我的脑子争辩。
它们总是跟我的脑子说为什么我在你的生活里长时扮演抽象的角色?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生存的那方泥土中扎根成长为一种具体的生命?面对那样的抗辩,我只能说:我赖以生存的这方泥土太小了,或许,也太贫瘠了。
这方泥土滋长我自己和我的儿女都还嫌贫瘠,怎么再容得下那许多欲望的触角扎根成长呢?⑤细究起来,这些欲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的生命共存亡的。
高中初中议论说理类散文有哪些

高中初中议论说理类散文有哪些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第一段,开门见山,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老苏先生把六国破灭的原因归结为“赂秦”。
六国被秦灭了,不是因为打不过,而是因为怂,不敢打,就知道割地送钱。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割地送钱就会使得自己的国力越来越弱,秦国的国力越来越强,这就是六国被灭的根源所在。
散文的分类

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大致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议论散文)三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事件的意义。
根据所定写内容的侧重点,它又可分为为两种类型。
①记人散文。
它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周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②叙事散文。
它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
所叙述的事件可大可小,可一件也可多件,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片断的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
但一般要侧重选择某一曲折有致、富有情趣和内涵的侧面或场景来写。
(2)抒情散文:即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
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的情怀。
(3)说理散文:也称为议论散文,它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或直接的发表议论。
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
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了解散文的类型及特点

了解散文的类型及特点作者:蔡丽丽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3年第40期从内容上来说,散文就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通过记人、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
从形式上来讲,散文以个人抒情、议论为主,把抒情、叙述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激发读者的想象;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散文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写人叙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了解这三种散文类型的特点。
一、写人叙事散文写人叙事散文通过写人记事来反映人世百态。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的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和事。
主旨即对所写之人、所述之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写人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正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写人叙事散文中的体现;大多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写人叙事散文的典范。
文章叙写了“我”和父亲回家奔丧、车站送行等事,突出展现了父亲的“背影”,并从这个独特的角度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文章语言平淡质朴,多用口语,以叙述代替描写,深刻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二、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散文以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抒情多是在突出景、物特征的基础上阐释人生道理。
主旨即物与人的相通之处。
阅读写景状物散文,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
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
抓住特征的目的不但是求其形似,更是求其神似。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从环境、外形等方面“礼赞”白杨树,其实是为了赞美白杨树的精神,这种精神又象征着广大的北方农民、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象征着抗日军民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
议论说理散文实用1份

议论说理散文实用1份议论说理散文 1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它不会因为你无知的等待而放慢脚步,人人都知道只有生命存在时,才会有美丽的世界,才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将自己美丽的青春放在等待里,等待的遗憾,我们承受不起。
一次,有位丈夫在整理妻子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一条丝巾,这是由高级丝绒制成的,是丈夫在出差时特意为她带回的。
妻子在几天前的一场意外中不幸去世了。
原来她生前从未戴过,她一直在等,她说要等到一个特别的日子才戴,可如今,她已永远失去了机会。
的确,人生在世,为了等待,我们会错过太多太多。
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因为活着每天都是精彩的。
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它可以把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海洋。
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它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可以让即将被病魔吞噬的人重新找回青春和活力。
时间对于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哪怕是短暂的十几秒甚至是几秒,也许医生就足已将他带出死亡之谷。
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大夫在战争__奋力救死扶伤的情景仍旧铭记于心,他不顾自身,连续手术七天七夜,成功救治了几十名伤者。
想问,为何他会有如此大的动力呢?对,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一种信念:时间就是生命,抓住每一秒的时间,治好每一个病人。
诚然,对医生而言,活着不能再等待,等待意味着死亡,只有视时间如生命,善待病人,不断地为他们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活着不要再等待,等待不是美,只有学会驾驭时间,作时间的主人,永远走在时间的前头,那才是美;只有学会将时间看作生命,在生命的每一点都有精彩的一划,那才是美。
让我们放弃无知的等待,去追求自己的未来,永远把时间当作自己的朋友,甚至如自己的.生命,这样才能创造更美的世界。
议论说理散文范文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说理类散文暗影生异彩季季①我跟一群十七岁的女孩子聊天,她们问起我平时有些什么娱乐,当时我几乎愣住了。
当我提到我的娱乐包括了“暗中静坐”时,那些十七岁的女孩子差不多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充满了疑惑和惊骇,同时掺杂着一种想要探索真相的兴味。
②其实,不能心领神会暗中静坐的乐趣,是十七岁女孩们的一种本分。
她们的生活本就瑰丽多姿,哪知道生存的背后尚有暗影呢?我也曾经十七岁,曾经活得喧哗多姿,曾经充满了泡沫般华丽飞扬的梦幻,而那些,终于都在生存的这条路上渐次挥发,终而远离了。
③我幼时住在乡村,最能领略先作垃圾再作泥土的过程之艰辛与庄严。
乡村的农家,大都有一间作堆肥的房子,他们把所有会腐烂的垃圾都堆在那仅有一扇门可供出入的房子里。
过了一段时日,垃圾都已腐烂,他们就装进牛车,运到田里去施肥。
到了那个时候,它们的身份和价值有了奇异的变质:它们不再是垃圾,不再是堆肥;它们化为泥土,而且化为沃土,使地上的生命因而活得腰杆更直,收获更好。
它们消失了本来的自己,但是它们成为能滋养生命的泥土了。
④在我的生命发酵和腐烂的那段时期,我时常想起垃圾、堆肥、沃土之间的逻辑关系。
那段时期,我承受高温和沼气的煎熬几至窒息,但是我深知更多的垃圾可以作更多的堆肥,而更多的堆肥可以造就更广阔深厚的沃土。
这种逻辑关系看似十分浅显,然而蜕变的过程却是艰辛无比的:那是一种长久的窒息,是只剩一口气的苟延残喘。
然而,我自那无窗的、满是恶臭的房子走了出来,在生命这片土地上寻得一处安身的泥土。
我依赖这泥土重新滋长我自己,滋长我的儿女;更重要的是,许多过去被窒息了的欲望,又在这滋长的过程中伸出了敏锐的触角。
这些触角时常在我脑海里张牙舞爪,跟我的脑子争辩。
它们总是跟我的脑子说为什么我在你的生活里长时扮演抽象的角色?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生存的那方泥土中扎根成长为一种具体的生命?面对那样的抗辩,我只能说:我赖以生存的这方泥土太小了,或许,也太贫瘠了。
这方泥土滋长我自己和我的儿女都还嫌贫瘠,怎么再容得下那许多欲望的触角扎根成长呢?⑤细究起来,这些欲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的生命共存亡的。
它们起先也许很小、很少,然而,岁月、情感、天象、知识逐日滋润它们,使它们渐次壮大、日益增多。
它们不是蝼蚁,不能一脚就可踩死;它们也不是游鱼,离水即成涸辙。
它们是不死的精灵,是固执的恋人:纠缠着你、苦恼着你,却还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丰硕和甜美。
我于是顿悟了:若连这些欲望都没有,我的生命或将更为庸俗贫乏吧?从这个比较宽容的角度来面对那些挥之不去的欲望,我对它们竟只有心存感激了。
天涯觅知音,与君共生死,这偕行的路途是何其庄严啊!⑥从小我就向往一个比教科书更宽阔渊博的知识的世界,我向往那个静态的世界所呈现的动态世界的相貌。
我向往高山大河、波涛壮阔;向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和草原上的牧人;向往神游太空,伸手摘星,翻掌覆雨;向往大博物馆的阴凉、古朴、丰盛;向往原始森林的小径和荆棘。
我尤其向往的是许许多多在我内心中澎湃不已的人间角色:小贩、农民、工人、推销员、艺人、精神病患、孤儿……我渴望进入他们的生活,和他们闲话家常,了解他们的爱憎悲喜。
我挚爱这些坚忍或者沉默的手足同胞,他们在我内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一个大政治家或大企业家。
⑦我的欲望如许多,而今我却为卑微而繁琐的现实生活所禁锢。
我不能出走,不能挥洒自如地去接近那些向往已久的事物,去和我的欲望合而为一。
就在这样的困顿无奈中,我终于自寻出路,和我的欲望取得了另一种妥协。
白日已尽,俗缘暂失,我在暗中静坐:只见得那许多欲望的精灵都化作实实在在的生命,在我眼前歌咏不止。
暗影幢幢,我竟得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通了。
它们不再仅是脑中的幻影;它们是嶙峋高山,是我航行过的大海,是绿得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是故宫,是荆棘,是一群群劳动者疲乏的脸和枯涩的眼神……我不仅看见,而且我还倾听:草原风声、浪涛击岸、林中猿啸、民歌悠远、牛羊哞哞……这是一片大好风景,一片在暗影中更显得清晰的异彩。
只在这时,我才真正地无虞匮乏,充满喜乐;攀登高山,乘风破浪,仿佛都一蹴可就。
人生至此,尚复何求呢?而这样壮观的娱乐,又有什么它物可以取而代之呢?⑧这样的娱乐,或许要被人讥为“只不过又落入梦幻的陷阱罢了”,而我是不在乎这些的。
那些欲望,对我来说,也不会是永远的幻影。
我不知何时能逐一将它们由幻影化为真实,如今我只知道在每日的暗中静坐里,我能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通。
而且我相信在这浑噩尘世里,也有许多人俗缘半生,却也能曲径通幽,在暗沉沉的黑影里,瞧见那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
(选自《海内外华人名家名篇选》,有删改)11.从全文看,作者的欲望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6分)12.第③段写乡村垃圾化为泥土的过程,有什么作用?(6分)13.文中④、⑤两段写自己的欲望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4分)14.结合文本,就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1)有人认为本文无非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2)作者将“暗中静坐”当作一种娱乐,这对你有何启迪?参考答案:11.(6分)①向往教科书之外的动态世界;②渴望进入自己挚爱的手足同胞的生活;③希望用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每点2分)12.(6分)①表现垃圾化为泥土过程的艰辛与庄严;②为下文抒发痛苦磨练促进心灵发育的感悟作铺垫;③用垃圾变泥土来类比下文人生磨练,增强文章形象性和说服力。
13.(4分)①运用了比拟(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作者将欲望活化为“张牙舞爪”抖动着“触须”的生灵,与“我”面对面争辩;将欲望比作“固执的恋人”,“纠缠着你、苦恼着你,却还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丰硕和甜美”等。
③这样写使抽象的欲望变得形象可感,同时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欲望既苦恼又感激的心情。
(修辞手法1分,举例1分,效果2分)14.(8分)(1)不同意。
首先,作者在第⑤段中对欲望消除心灵庸俗贫乏表达了感激心情。
其次,作者在第⑥、⑦段中对欲望的描写采用了赞美的笔调。
再次,作者在第⑦段中对欲望在静坐中复活表达了“喜乐”的感情。
最后,作者在第⑧段中表达了对世人多会曲径通幽地憧憬欲望的认识。
所以,本文主旨不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而是呼唤人们回归心灵世界。
(4分,答一点1分,答“同意”原则上不得分)(2)启迪:人的内心宝藏非常丰富,不能只知向心外的世界去挖掘,而荒置自己的心灵,那就错过了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生死之间雷抒雁①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那一个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走了,有了,就像水被蒸发了,永远地永远地从你的身边消失了,消失了。
那叫你乳名时亲切柔软的声音;那抚摸你面颊时,一双枯瘦的手;那在你出门远行时,久久注视着你,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
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
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或者让你习惯了的熟悉面孔。
没有出现,你会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为孩子们在做晚饭?或者专注地看一幕有趣的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响应。
每一间房子都是空的,她不在。
③我不能再走进母亲常年居住的房间,我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一任灰尘去封存。
唉,那每一件遗物,都会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割伤你的神经。
④生命怎幺会如此奇异?只是因为血缘吗?像通常所说的,我是那个生命体上掉下的一块肉,便血脉相通,情感相连,有了一种切割不断的联结。
有形的,以及无形的;可以解释的,以及神秘得难以解释的千丝万缕的联结。
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
在中国作协十楼会议室的学习讨论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打的”回到母亲的住处。
快到家时,我又打电话过去,想尽快和母亲说话。
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⑤推开门,像住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
我急忙走进后边一个房间。
妈妈呻吟着躺在地上。
我看着床上被撕扯的被单,看着母亲揉皱了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
一切挣扎都无用。
左边身子已经瘫了,无法坐住。
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
这个曾经十分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会变得如此脆弱!⑥我明了那个下午我焦灼、急切、不安的全部原因。
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没有听见妈妈的呼喊声,可我的心却如紊乱的钟摆,失去平衡,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去。
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告别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走了,随着她,被带走了。
⑦没有医药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痛。
也许只有“忘记”。
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何其难!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血流。
那些关于生与死的说教,曾经让我厌恶过,现在却像必不可少的药物。
⑧有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
说有一位母亲,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陀,希望能拯救她的儿子。
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亲人死过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
那被痛苦折磨愚钝了的妇人去了。
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找回一粒芥菜子。
因为,尘世上没有没失去过亲人的家庭。
佛说,你要准备学习痛苦。
⑨痛苦,需要学习吗?是的。
快乐,像鲜花,任你怎么呵护,不经意间就调零了。
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滋生。
你得准备,学习迎接痛苦、医治痛苦、化解痛苦。
让痛苦“钙化”,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⑩不过,你得忍住泪水。
(有删改)11.文章第一段有何表达特色及其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4分)12.从文章看,作者的哪些叙述可以体现作者与母亲“一种切割不断的联结”? (4分)13.文章第⑧段叙述了一个宗教故事,请谈谈这段文字的作用。
(6分)14.文章题为“生死之间”,意蕴丰富。
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面对亲人去世的深刻感悟。
(6分)参考答案:11.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的手法(1分),列举生活细节(1分),抒发了亲人逝去的感伤情怀(1分),奠定了全文情感的基调(1分)。
12.(1)每天回家期待见到母亲那熟悉的面孔;(2)母亲摔倒时,在开会的我莫名地感到焦灼、急切与不安;(3)母亲去世后我不愿触动她遗留下的衣物;(4)母亲的死给我留下无法弥补的创伤。
(每点1分)13.从内容上看,说明亲人丧失的哀痛不仅是个别的,而且是普遍性的(2分),并点出“要准备学习痛苦”(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1分)。
从结构上看,承接上文的“曾经让我厌恶过,现在却像必不可少的药物。
”(1分),同时引起下文关于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痛苦的思考(1分)。
14.(1)母亲两天之间从“生”到“死”(1分),体现生命的脆弱(1分)。
(2)生者对死者的怀念(1分),展现亲人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1分);(3)生死相隔的痛苦是生命中的一部分(1分),要学会“钙化”痛苦(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