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池、好氧池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厌氧池好氧池操作规程精修订

厌氧池好氧池操作规程精修订

厌氧池好氧池操作规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好氧池操作规程好氧池主要作用是在有足够曝气供氧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还原过程,把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1、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曝气量,通过控制各阀门,调整进气量。

2、曝气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

3、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宜为2mg/L。

4、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5、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

6、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它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曝气池水温不能高于38℃,过高时,应在采取降温措施后,方可继续进水!7、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

视情况开启消泡水泵,撒淋消泡剂。

8、根据污泥情况向生化池内加营养剂,一般按BOD5:N:P=100:5:1比例投加营养源。

N源为尿素,P源为磷酸二氢钾。

9、防止气水结合面生物膜过厚、结球:对日常曝气池表面气泡情况进行监视,在出现过多大气泡覆盖池面时,可采取增加风机曝气量的方式冲刷气泡,减小气泡体积,增加气泡数量;如出现增加曝气量效果不佳的情况,可采取先停止曝气,等待池内气泡生物膜下发生厌氧发酵后,再突然加大曝气力度进行冲刷。

10、及时排除过多的污泥:在接触氧化池中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主要来源于脱落的老化的生物膜,预处理阶段未分离彻底的悬浮固体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较小恕体及解恕的游离细菌可随出水外流,而吸附了大量砂粒杂质的大块恕体比重较大,难以随水流出而沉积在池底,这类大块的恕体若未能从池中及时排出,会逐渐自身氧化,会提高处理系统的负荷,其中一部分代谢产物属于不可生物降解的组分,会使出水COD升高,并因此而影响处理的效果。

好氧池工艺安全操作

好氧池工艺安全操作
一.工艺操作技术指标
1.溶解氧2-5mg/l;
2.水位高度:离池顶40公分;
3.污泥沉降比:30%-50%;
4.PH值7~8.0;
5.HRT :22.5h;
6.温度:常温;
二.开机前准备
1.开机应检查罗茨风机和泵的润滑油量是否符合要求。
2.开机前应检查电源和附属设备是否符合作业要求和环境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规定。
2.停止曝气时,如果无其它设备用气,则应先关闭进气阀,然后及时关闭罗茨风机电源,避免罗茨风机超压运行。
3如遇起泡应用消防水冲洗消泡,并及时汇报。
适当调节使MBR膜池进出水达成平衡,好氧池内污泥沉降比应控制在30-50%之间,如
发现降低,应加大好氧池沉淀罐回流量并开启MBR膜池污泥泵进行污泥回流。
4.应每天对AO2池进行PH检测确保PH值在规定范围内,现场巡检人员应注意池内曝气情况,
及时发现曝气盘及管道阀门损坏情况并上报
四.安全注意事项
1.检修好氧池附属设备(含泵和罗茨风机)必须关闭总电源和分电源并挂上禁止合闸牌。
三.操作:
1.将ABR处理符合要求的废水经ABR增稠器泵入好氧池,其装入高度离池顶40公分为宜
2.启动罗茨风机,调节进气阀向好氧池内进行供气,好氧池内的溶解氧保持在2-4mg/l为佳,
不得超过5mg/L,当溶解氧值偏离正常范围时,可通过增大/减小供气量、增大/减小进
水负荷进行调节;
3.开启好氧池出水泵前应检查前后阀门开关状态,注意控制好氧池沉淀罐回流阀门大小,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电气、检测与控制、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40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 50053 10 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5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 50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CJ 302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J 60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T 51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242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污泥脱水用带式压榨过滤机HJ/T 251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罗茨鼓风机1HJ/T 252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中、微孔曝气器HJ/T 278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单级高速曝气离心鼓风机HJ/T 279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推流式潜水搅拌机HJ/T 283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HJ/T 335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污泥浓缩带式脱水一体机HJ/T 353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好氧操作规程

好氧操作规程

好氧工段操作规程一、理化指标要求:①缺氧池进水COD控制在 2800mg/L左右,好氧出水COD要求为 1000mg/L左右。

②缺氧池内溶解氧控制在0.2~0.5 mg/L,好氧池内溶解氧控制在2.0~3.0mg/L。

好氧池出口溶解氧要控制在2.0 mg/L左右。

③缺氧池、好氧池内的污泥含量(SV)要求控制在45-55%。

④好氧池内温度应保持在20℃—40℃之间。

二、好氧操作人员必须勤检查好氧混合液回流和好氧活性污泥回流情况。

好氧池内污水回流量应为100~200%,好氧活性污泥回流量应为60~120%。

如果出现回流水小的情况,要及时换泵,并检查泵是否出现堵塞现象,给予清理。

污泥回流,要根据好氧池内的污泥浓度进行适当调整,如果好氧池内污泥浓度超过要求浓度(45-55%),要适当减少污泥回流量,关小污泥回流阀门;如果好氧池内污泥浓度低于要求浓度,要加大污泥回流量与污泥回流时间,保证好氧池内的污泥浓度。

每班次好氧操作人员必须测量好氧池和缺氧池内的污泥含量、溶解氧含量指标,要保证好氧工段各项指标在要求范围以内。

①污泥含量测量方法:用100 mL量筒,取污水100 mL,沉淀30分钟,看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要求控制在45-55%。

高于此范围要将多余污泥排入干化池,用卧螺机处理,低于此范围,要及时将三沉池内的活性污泥用污泥回流泵打到好氧池内,补充活性污泥。

每班次操作人员必须对各SBR、预曝气池、好氧池内的污泥含量进行一次测量。

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记录纸上。

②溶解氧含量方法:用溶解氧测量仪测量。

将探头放入污水中,打开溶解氧测量仪开关,调至测量位置,五分钟后读取稳定数值,即可测得溶解氧含量。

三、好氧池进水流量要保持稳定,不能忽高忽低。

好氧操作人员要根据出水水质情况及时调整进水流量,出水水质较好时可以适当加大进水流量;出水水质较差时,要适当关小进水阀门,减少进水量。

注:现在SBR运行方式改为连续进料,其运行方式和理化指标与好氧池相同,1#SBR相应为好氧池的缺氧池,东厂1#、2#和西厂的1#、2#、3#相应的为好氧池的好氧段。

厌氧加好氧加mbr工艺操作规程

厌氧加好氧加mbr工艺操作规程

厌氧加好氧加mbr工艺操作规程
厌氧-好氧-MBR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操作规程如下:
1. 预处理:污水首先经过预处理,包括格栅、沉砂池和初沉池等,以去除大颗粒物和浮渣。

2. 厌氧处理:污水进入厌氧反应器,在此进行厌氧消化,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

3. 好氧处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进入好氧反应器,在此进行曝气、混合和搅拌等操作,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充分的好氧降解。

4. MBR膜过滤:经过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MBR膜过滤系统,通过膜组件的截留作用,将活性污泥等杂质与清水有效分离。

5. 排放:经过MBR膜过滤后的清水可达到排放标准,直接排放或回用。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好厌氧反应器和好氧反应器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参数,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2. 定期检查和清洗膜组件,防止堵塞和污染。

3. 保证足够的进水量和稳定的进水水质,以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4.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艺参数,如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曝气量等,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能耗。

5. 做好日常运行记录和数据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以上是厌氧-好氧-MBR工艺的操作规程,仅供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AA0池操作规程

AA0池操作规程

4.1A2/O池4.4.1准备工作因停电或设备检修等原因短时间停止运行,活性污泥仍具有活性的情况重新启动应按下列步骤操作。

启动前检查内容包括:●垃圾清理:清理生化池中的浮渣杂物,清理走道上的垃圾杂物;●曝气系统检查;●鼓风曝气系统检查;●曝气头无堵塞;●空气管线无漏气;●空气管线上阀门启闭状态;水下推流器检查:安置方向与设备紧固情况完好并具备运行条件。

管道系统、闸门和阀门检查:外露管道无渗漏,支撑稳固、油漆和防腐良好;闸门启闭灵活启闭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4.4.2开机步骤对投产或重新投入使用的生化池系统的操作顺序为:●启动进水闸门开始进水●启动水下推流器●曝气详细启动操作步骤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4.4.3巡检生化池系统日常巡检包括以下内容:●生化池表面浮渣和泡沫的清除●按散发的气味判断运行是否正常●溶解氧浓度现场检测与在线仪表数据的复核●混合液的颜色●厌氧池混合液泥水分离情况的清澈性。

●电机及变速器运行情况(噪音、振动、电流和电压等)●机械设备润滑油油位●污泥沉降比(每班一次)●水下推流器运行状况及水流流速情况巡检过程中应重点注意混合液的颜色、生化池气味、厌氧池中泥水分离的清澈性,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中控室进行调整。

泥水混合物颜色:运行状况良好的生化池系统中混合液颜色为黑褐到深黑褐色,若污泥浓度减小,泥水混合物的颜色则由深黑褐色变为浅黑褐色。

若充氧量不够,泥水混合物将变为黑色。

气味:正常运行的生化池系统气味应有较轻微的霉烂味。

若系统运行不正常则可能导致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当出现臭鸡蛋味气体时,系统有可能正在发生厌氧反应。

应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充氧量。

缺氧段混合液上层清澈性:在正常运行的生化池系统中,生化池缺氧段泥水混合物上层可以观察到1~2厘米深得清澈层。

清澈水层的具体深度取决于生化池的流速和活性污泥的可沉淀性。

生化池表面泡沫:生化池表面有白色泡沫的产生,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污泥浓度不够引起的。

在系统启动的过程中生化池表面产生白色泡沫的情况比较普遍,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出现泡沫的现象可以逐步消失。

生化池操作规程

生化池操作规程

生化池操作规程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生化池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适用于所有涉及生化处理工艺的设施操作人员。

2. 设备与设施2.1 生化池包括但不限于好氧池、厌氧池、沉淀池等,以及相关的泵、风机、管道和控制系统。

2.2 操作人员应熟悉所有设备的操作手册和技术参数。

3. 启动前的检查3.1 检查所有设备的电源和连接是否正常。

3.2 确认池内无异物阻塞,确保水流畅通。

3.3 检查监测仪器如溶氧仪、pH计、流量计等是否校准并处于工作状态。

4. 操作程序4.1 启动风机和泵,按照工艺要求调整风量和流速。

4.2 根据进水量和水质情况,调整曝气量和搅拌强度。

4.3 定期对沉淀池进行排泥操作,确保污泥得到有效去除。

4.4 监控生化池的运行状态,记录关键参数,如水温、pH值、溶解氧等。

5. 维护与保养5.1 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和过滤网,防止堵塞。

5.2 检查并维护所有机械运动部件的润滑状态。

5.3 定期对生化池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生物膜的过度生长。

6. 应急处理6.1 遇到设备故障,立即停机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6.2 如遇水质异常,应立即调整工艺参数,并报告上级进行处理。

7. 安全注意事项7.1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7.2 严禁非授权人员操作生化池设备。

7.3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8. 记录与报告8.1 操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操作日志,包括操作时间、工艺参数调整、设备维护等信息。

8.2 发生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记录并报告给相关负责人。

9. 培训与考核9.1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专业培训,以确保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更新。

9.2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操作规程得到正确执行。

本操作规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并确保所有操作人员都能获得最新版本。

厌氧池好氧池操作规程

厌氧池好氧池操作规程

厌氧池好氧池操作规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好氧池操作规程好氧池主要作用是在有足够曝气供氧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还原过程,把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1、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曝气量,通过控制各阀门,调整进气量。

2、曝气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

3、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宜为2mg/L。

4、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5、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

6、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它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曝气池水温不能高于38℃,过高时,应在采取降温措施后,方可继续进水!7、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

视情况开启消泡水泵,撒淋消泡剂。

8、根据污泥情况向生化池内加营养剂,一般按BOD5:N:P=100:5:1比例投加营养源。

N源为尿素,P源为磷酸二氢钾。

9、防止气水结合面生物膜过厚、结球:对日常曝气池表面气泡情况进行监视,在出现过多大气泡覆盖池面时,可采取增加风机曝气量的方式冲刷气泡,减小气泡体积,增加气泡数量;如出现增加曝气量效果不佳的情况,可采取先停止曝气,等待池内气泡生物膜下发生厌氧发酵后,再突然加大曝气力度进行冲刷。

10、及时排除过多的污泥:在接触氧化池中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主要来源于脱落的老化的生物膜,预处理阶段未分离彻底的悬浮固体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较小恕体及解恕的游离细菌可随出水外流,而吸附了大量砂粒杂质的大块恕体比重较大,难以随水流出而沉积在池底,这类大块的恕体若未能从池中及时排出,会逐渐自身氧化,会提高处理系统的负荷,其中一部分代谢产物属于不可生物降解的组分,会使出水COD升高,并因此而影响处理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氧池操作规程
好氧池主要作用是在有足够曝气供氧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还原过程,把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1、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曝气量,通过控制各阀门,调整进气量。

2、曝气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

3、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宜为2mg/L。

4、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5、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

6、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它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曝气池水温不能高于38℃,过高时,应在采取降温措施后,方可继续进水!
7、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

视情况开启消泡水泵,撒淋消泡剂。

8、根据污泥情况向生化池内加营养剂,一般按BOD5:N:P=100:5:1比例投加营养源。

N源为尿素,P源为磷酸二氢钾。

9、防止气水结合面生物膜过厚、结球:
对日常曝气池表面气泡情况进行监视,在出现过多大气泡覆盖池面
时,可采取增加风机曝气量的方式冲刷气泡,减小气泡体积,增加气泡数量;如出现增加曝气量效果不佳的情况,可采取先停止曝气,等待池内气泡生物膜下发生厌氧发酵后,再突然加大曝气力度进行冲刷。

10、及时排除过多的污泥:
在接触氧化池中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主要来源于脱落的老化的生物膜,预处理阶段未分离彻底的悬浮固体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较小恕体及解恕的游离细菌可随出水外流,而吸附了大量砂粒杂质的大块恕体比重较大,难以随水流出而沉积在池底,这类大块的恕体若未能从池中及时排出,会逐渐自身氧化,会提高处理系统的负荷,其中一部分代谢产物属于不可生物降解的组分,会使出水COD升高,并因此而影响处理的效果。

另外,池底积泥过多还会引起曝气器堵塞。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定期检查氧化池底部是否积泥,池中悬浮固体的浓度是否过高,一旦发现池底积有黑臭的污泥或悬浮物的浓度过高时应及时借助氧化池中的排泥系统排泥。

这时可采用一面曝气一面排泥的方式,通过曝气使池底积泥松动后再排。

11、维持较高的DO
已建立生物膜系统运行资料的回归分析表明,曝气的氧化池内溶氧(DO)水平在少于2mg/L时处理效率有较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生物膜系统内的DO值控制应高于悬浮活性污泥系统为好。

一般曝气池中DO宜控制在3-4mg/L左右。

12、日常监测
每日对曝气池取样送检一次,及时反馈检测结果。

厌氧池操作规程
厌氧处理是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通常需要时间较长。

厌氧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

1、在废水从调节池进入厌氧池之前,必须监测PH值,在7-9范围中才能正常进水进入厌氧池,每4小时对其进行一次PH监测。

在厌氧池运行中,如果PH小于7.0,关闭厌氧池进水阀门,打开调节池至污泥消化池进水阀门,对厌氧进水进行回流,再加碱中和;如果PH大于9,可以缓慢添加盐酸进行调节。

2、进水COD必须控制在10000mg/L以下。

3、正常进水后10分钟,观察厌氧池出水情况
观察出水是否带泥,若出水带泥不严重,则正常运行;若出水带泥严重,则关小进水阀门开启度直到出水不大量带泥;若调节进水阀门不能阻止出水带泥,则应打开该厌氧池底部排泥阀,适当排2~3分钟,再正常进水。

出水10分钟后用pH试纸检测厌氧出水pH值,检查厌氧出水是否正常(正常值在pH:6.8~8),出水pH如果异常,适当减少厌氧池进水,若4小时后pH还没有恢复的趋势则通知班长或者主管征求停止厌氧进水进水。

停止进水后每4个小时打开阀门取水样一次。

待恢复正常pH值正常进水。

4、每天检测厌氧池COD值一次,早班人员每天测定COD值
结束后要与前5天COD进行对比分析,出现异常及时通知主管,由其指导操作。

5、污泥排放
每次排泥必须先观察调节池水位,水位在1.5m以上才可关机排泥,若1.5m以下则延后排泥。

每周对厌氧池进行探泥,确定水位。

对附着的污泥,可用二沉池水接管冲洗直至冲洗干净;
排泥后在运行记录中记录,并告知接班人员,避免重复排泥。

6、操作人员在交接班时对厌氧池每个进水管逐一进行检查,观察进水管有无堵塞,加强对堵塞的清理疏通。

7、对厌氧池尾气接管的风机加强巡查,保证通气顺畅。

8、对厌氧池内温度做好检查,保持30度左右温度,秋冬季节做好保温和加温工作。

9、每天送样检测,如有异常结果,立即汇报主管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