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

合集下载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正文:----------------------------------------------------------------------------------------------------------------------------------------------------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1983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有关规定和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情况,经与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协商,提出了这个方案草案。

一、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人口六千七百二十三万余人,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点七。

按照“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应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总名额的百分之十二左右”的规定,应选代表三百六十人左右。

二、分配方案草案对民族比较多、人口比较少的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区共增加四十五个代表名额,对人口少的三十个少数民族各分配一个代表名额,保证了全国每个少数民族至少有一名代表。

三、分配方案草案直接分配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少数民族代表为三百一十九名,加上分配给中央机关提名的二十六名少数民族代表候选人,共三百四十五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百分之十一点五。

根据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情况,在统一分配的少数民族代表名额以外,还会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士被选为代表,因此实际选举结果还将大于上述百分比。

附表---------------------------民族|地区|代表名额55个民族|27个省(区、市)|319人---------------------------1.蒙古族||24人|内蒙古自治区|17人|辽宁省|3人|吉林省|1人|黑龙江省|1人|青海省|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人----------------------------2.回族||37人|北京市|1人|天津市|1人|河北省|3人|辽宁省|1人|上海市|1人|江苏省|1人|安徽省|2人|山东省|3人|河南省|5人|云南省|2人|陕西省|1人|甘肃省|4人|青海省|2人|宁夏回族自治区|8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人---------------------------3.藏族||26人|四川省|6人|云南省|2人|西藏自治区|12人|甘肃省|2人|青海省|4人----------------------------4.维吾尔族||22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2人----------------------------5.苗族||21人|湖北省|1人|湖南省|4人|广东省|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2人|四川省|2人|贵州省|9人|云南省|2人----------------------------6.彝族||20人|四川省|7人|贵州省|3人|云南省|10人----------------------------7.壮族||44人|广东省|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41人|云南省|2人---------------------------8.布依族||8人|贵州省|8人----------------------------9.朝鲜族||9人|辽宁省|1人|吉林省|6人|黑龙江省|2人----------------------------10.满族||20人|北京市|1人|河北省|2人|内蒙古自治区|1人|辽宁省|10人|吉林省|2人|黑龙江省|4人----------------------------11.侗族||6人|湖南省|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1人|贵州省|4人-----------------------------12.瑶族||6人|湖南省|1人|广东省|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3人|云南省|1人----------------------------13.白族||4人|云南省|4人----------------------------14.土家族||14人|湖北省|8人|湖南省|4人|四川省|2人---------------------------15.哈尼族||4人|云南省|4人----------------------------16.哈萨克族||5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人----------------------------17.傣族||5人|云南省|5人----------------------------18.黎族||5人|广东省|5人----------------------------19.傈僳族||2人|云南省|2人----------------------------20.佤族||1人|云南省|1人--族||2人|浙江省|1人|福建省|1人----------------------------22.高山族||1人|福建省|1人----------------------------23.拉祜族||1人|云南省|1人----------------------------24.水族||1人|贵州省|1人----------------------------25.东乡族||1人|甘肃省|1人---------------------------26.纳西族||1人|云南省|1人----------------------------27.景颇族||1人|云南省|1人----------------------------28.柯尔克孜族||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人----------------------------29.土族||1人|青海省|1人----------------------------30.达斡尔族||1人|内蒙古自治区|1人----------------------------31.仫佬族||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1人----------------------------32.羌族||1人|四川省|1人----------------------------33.布朗族||1人|云南省|1人----------------------------34.撒拉族||1人|青海省|1人----------------------------35.毛难族||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1人---族||1人|贵州省|1人---------------------------37.锡伯族||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人----------------------------38.阿昌族||1人|云南省|1人----------------------------39.普米族||1人|云南省|1人----------------------------40.塔吉克族||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人----------------------------41.怒族||1人|云南省|1人----------------------------42.乌孜别克族||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人----------------------------43.俄罗斯族||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人----------------------------44.鄂温克族||1人|内蒙古自治区|1人----------------------------45.崩龙族||1人|云南省|1人----------------------------46.保安族||1人|甘肃省|1人---------------------------47.裕固族||1人|甘肃省|1人----------------------------48.京族||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1人----------------------------49.塔塔尔族||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人----------------------------50.独龙族||1人|云南省|1人---族||1人|内蒙古自治区|1人----------------------------52.赫哲族||1人|黑龙江省|1人----------------------------53.门巴族||1人|西藏自治区|1人----------------------------54.珞巴族||1人|西藏自治区|1人----------------------------55.基诺族||1人|云南省|1人----------------------------——结束——。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表决和通过议案办法-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表决和通过议案办法-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表决和通过议案办法正文:----------------------------------------------------------------------------------------------------------------------------------------------------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表决和通过议案办法(1983年6月7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的人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经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后,再由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

(答案版)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答案版)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A.统一国家B.多民族国家C.共和国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国目前共有()个少数民族。

A.55B.56C.57D.54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B.国家稳定和发展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

A.50%B.70%C.63.8%D.81.3%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起施行。

A.7月1日B.8月1日C.9月1日D.10月1日13、()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浅析我国选举制度中代表名额分配的问题

浅析我国选举制度中代表名额分配的问题

浅析我国选举制度中代表名额分配的问题一、前言选举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建立—套完备的选举制度是实现真正民主的程序性要件。

1979年,我国选举制度进行了重要的改革,30年来,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民主程度逐步提高,但是我国现行的选举法中一些环节尚存欠缺,使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在整个选举制度体系中,关于代表名额和比例的数字的变化,隐含着是我国选举制度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在代表性与功能性寻求平衡的历程。

合理的代表规模,既是人大制度性质的体现,也是发挥人大政治功能的要求。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名额过大,并且确定较为随意,极不利于人大议政。

1995年《选举法》修订时对代表名额和比例方面的规定有很大的改进,在第九条中,规定以“基数+增数”的方式确定各级人大代表的名额,并确定了各级人大代表名额的基数、增数和最高限额。

这种量化方式有利于代表名额总数的控制,也有利于选举的规范化,使选举更具有科学性。

代表比例及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是选举制度代表性与公正性的体现。

在1995年以前,我国各级人大城市和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不尽相同,1995《选举法》将原来各级人大中城乡代表所代表的不同人口数统一为“四倍”。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农业人口“四分之一”的选举权有望得到改变。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普遍、平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以及无记名投票。

农村公民的“四分之一选举权”虽然有一定的历史、现实原因,但毕竟违背了选举的平等原则,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

《选举法》进一步缩小、乃至消除城市代表与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使城乡之间、男女之间、民族之间的差别逐步缩小,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选举法》规定按不同户籍人口数,以不同比例分配人大代表名额,这种规定与宪法精神不一致,还是无法体现城乡居民选举权平等原则。

中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共六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二)
1927年8月7日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 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八七会议”。 决定尽快召开中共六大。 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举了 中央临时政治局。中央临时政治局选举瞿秋白、苏兆征、李维 汉为常委,瞿秋白为主席。 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了出路,为 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 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中国革命进入党独立领导创建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党先后发动和组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近百次武 装起义,创建农村根据地。
五个唯一
1 2
唯一在土地革命时期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对代表当时全国党员人数存疑的党的全国表 大会
3
4
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唯一一 次与会者都使用编号的全国代表大会 唯一一次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直接领导下召开的全 国代表大会
5
建国前唯一一次具有争议的全国代表大会
结果与意义 这些问题的解决,基本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摆 脱革命被动局面,实现工作转变,对中国革命的 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中共六大是在大革命 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 党举行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十大政治纲领:1.推翻帝 国主义的统治;2.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3.统 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4.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府; 5.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5.实行八个小 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7.没 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8.改善士兵生活, 分给士兵土地;9.取消一切军阀政府的税捐,实行统 一的累进税;10.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Biblioteka 中共六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三)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正文:----------------------------------------------------------------------------------------------------------------------------------------------------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为360名左右,与十三届相同。

具体分配方案如下: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少数民族代表320名,其中:1.蒙古族24名:内蒙古自治区17名,辽宁省3名,吉林省1名,黑龙江省1名,青海省1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名;2.回族37名:北京市1名,天津市1名,河北省3名,辽宁省1名,上海市1名,江苏省1名,安徽省2名,山东省3名,河南省5名,云南省2名,陕西省1名,甘肃省4名,青海省2名,宁夏回族自治区8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名;3.藏族26名:四川省6名,云南省2名,西藏自治区12名,甘肃省2名,青海省4名;4.维吾尔族22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2名;5.苗族21名:湖北省1名,湖南省5名,广西壮族自治区2名,海南省1名,重庆市2名,贵州省8名,云南省2名;6.彝族20名:四川省7名,贵州省2名,云南省11名;7.壮族44名:广东省1名,广西壮族自治区41名,云南省2名;8.布依族7名:贵州省7名;9.朝鲜族9名:辽宁省1名,吉林省6名,黑龙江省2名;10.满族20名:北京市1名,河北省2名,内蒙古自治区1名,辽宁省10名,吉林省2名,黑龙江省4名;11.侗族6名:湖南省1名,广西壮族自治区1名,贵州省4名;12.瑶族6名:湖南省1名,广东省1名,广西壮族自治区3名,云南省1名;13.白族4名:云南省4名;14.土家族15名:湖北省6名,湖南省5名,重庆市2名,贵州省2名;15.哈尼族4名:云南省4名;16.哈萨克族5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名;17.傣族5名:云南省5名;18.黎族5名:海南省5名;19.傈僳族2名:云南省2名;20.佤族1名:云南省1名;21.畲族2名:浙江省1名,福建省1名;22.高山族2名:福建省1名,台湾省1名;23.拉祜族1名:云南省1名;24.水族1名:贵州省1名;25.东乡族1名:甘肃省1名;26.纳西族1名:云南省1名;27.景颇族1名:云南省1名;28.柯尔克孜族1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名;29.土族1名:青海省1名;30.达斡尔族1名:内蒙古自治区1名;31.仫佬族1名:广西壮族自治区1名;32.羌族1名:四川省1名;33.布朗族1名:云南省1名;34.撒拉族1名:青海省1名;35.毛南族1名:广西壮族自治区1名;36.仡佬族1名:贵州省1名;37.锡伯族1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名;38.阿昌族1名:云南省1名;39.普米族1名:云南省1名;40.塔吉克族1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名;41.怒族1名:云南省1名;42.乌孜别克族1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名;43.俄罗斯族1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名;44.鄂温克族1名:内蒙古自治区1名;45.德昂族1名:云南省1名;46.保安族1名:甘肃省1名;47.裕固族1名:甘肃省1名;48.京族1名:广西壮族自治区1名;49.塔塔尔族1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名;50.独龙族1名:云南省1名;51.鄂伦春族1名:内蒙古自治区1名;52.赫哲族1名:黑龙江省1名;53.门巴族1名:西藏自治区1名;54.珞巴族1名:西藏自治区1名;55.基诺族1名:云南省1名。

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草案)》的说明

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草案)》的说明

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4.18•【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草案)》的说明——2022年4月1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有关规定,委员长会议拟订了《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草案)》,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我就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草案作如下说明:一、根据《决定》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不超过3000人”、“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的规定,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应选少数民族代表360名左右。

考虑到十三届以来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情况变化不大,且各少数民族都有适当名额的代表,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有1名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分配与十三届相同。

二、在360名少数民族代表名额中,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产生的少数民族代表名额320名,满足了55个少数民族均有代表的要求,各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与十三届相同,分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选举的少数民族代表名额也不变。

这320名代表名额分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与十三届相同,包含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总数之中。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选少数民族代表14名,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律规定另行分配的少数民族代表名额26名。

这40名代表名额必须确保分配给少数民族而不特定分配给某少数民族。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草案)》及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审议。

选举法(2015年修正)

选举法(2015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若干规定的决议》第一次修正根据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04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选举机构第三章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第四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第五章各少数民族的选举第六章选区划分第七章选民登记第八章代表候选人的提出第九章选举程序第十章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辞职、补选第十一章对破坏选举的制裁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
【法规类别】选举法
【发布部门】201
【发布日期】1983.03.05
【实施日期】1983.03.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
(1983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
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有关规定和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情况,经与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协商,提出了这个方案草案。

一、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人口六千七百二十三万余人,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点七。

按照“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应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总名额的百分之十二左右”的规定,应选代表三百六十人左右。

二、分配方案草案对民族比较多、人口比较少的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区共增加四十五个代表名额,对人口少的三十个少数民族各分配一个代表名额,保
证了全国每个少数民族至少有一名代表。

三、分配方案草案直接分配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少数民族代表为三百一十九名,加上分配给中央机关提名的二十六名少数民族代表候选人,共三百四十五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百分之十一点五。

根据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情况,在统一分配的少数民族代表名额以外,还会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士被选为代表,因此实际选举结果还将大于上述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