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诗歌中重章叠句
初中语文八年级12《蒹葭》《重章叠句传佳话秋水伊人咏芳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12《蒹葭》《重章叠句传佳话秋水伊人咏芳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蒹葭》《重章叠句传佳话秋水伊人咏芳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的意境。
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4.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三、教学方法与工具1.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合作探究法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课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背景介绍:如果说《关雎》是一支爱情进行曲,那么《蒹葭》就是一场爱情马拉松,它描写了主人公对“伊人"不懈的追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蒹葭》,来重走这一段经典的爱情马拉松之路吧。
(二)自主学习体验朗读1.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捕捉内心感受。
2.用一个词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合作探究描述画面播放《蒹葭》示范朗读,学生根据朗读情景描述诗歌画面,体会意境。
问题参考:1.我发现的不同之处_________ 。
2.最打动我的是____________ 。
(四)展示交流明确手法1.全诗三章结构大体一致,不同的地方只是个别字的调换,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2.“重章叠句"手法,使诗歌富有音乐美,在现代歌曲中仍被广泛使用。
3.播放背景音乐《我的祖国》,体会歌词中的“重章叠句”。
屏显: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五)精讲点拨理解“伊人"1.思考:追求者炽热追寻的“伊人”仅仅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吗,还能不能有其他的理解?“伊人"到底是谁,而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伊人——是她?是他?是知音?是恋人?是贤者?是隐士?是理想、功业、前途等,不一而足。
《无衣》教学设计

《无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章叠句”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章叠句”手法的特色与作用分析,感悟诗中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爱国豪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刻苦学习致敬英雄、报效祖国之情,树立为祖国流血流汗、献力献智之志。
教学过程:一、发现——了解“重章叠句”的含义和作用美国作家德里克•汤普森,在创作《引爆流行》一书时,曾采访了一些著名的流行歌曲制作人,向他们讨教歌曲得以风靡的秘诀。
巧合的是,这些制作人都给出了同一个答案。
他们说,流行歌曲看似自由,但实则需要有如数学般精确的节奏。
而这一节奏,就来源于一种结构技巧。
你们知道这种技巧是什么吗?揭晓答案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我们长沙县七中的学长创作的歌曲——《七中的你》,边听边思考歌词中运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手法。
七中的你楚奕明天我一定会想起七中的点点滴滴;明天我一定还惦记校商店也会拥挤老师们也许会想起上课时分心的你;你也是偶尔翻笔记才发现没有努力谁帮了没背单词的你谁安慰伤心的你谁提醒总是迷糊的你谁帮你解除难题那时候你总很小心理想永不放弃有时候你也会顽皮常常对我们淘气老师们也许会想起上课时分心的你我也是偶尔看日记才想到七中的你明确:重章叠句或重章叠唱。
《七中的你》的副歌部分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
二、实现——分析《无衣》“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和作用1.出示《无衣》,了解重章叠句的定义。
重章:章节句式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对应的几个字。
叠句:重复使用的句子。
重章叠句: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手法。
2.回顾运用重章叠句手法的课文——《关雎》《芣苢》。
3.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4.全班齐读,读出“战前集结号”应有的气势。
5.与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6.观看本班同学录制的《无衣》朗诵视频,并进行点评。
7.对接高考。
(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群文阅读——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三日”的感受,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 术魅力。
6
四、总结归纳 (1)各章句法基本相同 结构特点 (2)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
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3)反复咏唱
(1)诗歌结构 表达效果(作用)(2)故事层次
(3)抒发情感
7
五、小组合作探究
篇目
重章叠句 表达效果
《子衿》
青青子…….,悠悠 我…… 。纵我不往, 子宁不…… ?
4
三、学习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即重章叠唱、重章叠咏又叫复沓。
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 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 方法。 重章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 的几个字,反复咏唱。 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5
重章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
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 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它常常用 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
1
群文阅读篇目:
(一)《芣苢》《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2
一、配乐诵读
3
二、品读语言特色:
这首诗在形式、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 点呢?
答题格式:本诗句子之间大多数句子 相同,少数字词 不同 (这种手法的特点), 使用了 重章叠句手法,这样反复 咏唱,作用是 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 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不管经历怎样的挫折、失 意、迷茫。坚信心中的梦 想,最亮的星,会照亮我 前行的方向。(励8志歌曲)
六、运用拓展(重章叠句在现代文中的运用)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是谁让我领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恬淡闲适?
群文阅读——诗歌中的重章叠句教学提纲

群文阅读篇目:
(一)《芣苢》《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一、配乐诵读
二、品读语言特色:
这首诗在形式、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 点呢?
答题格式:本诗句子之间大多数句子 相同,少数字词 不同 (这种手法的特点), 使用了 重章叠句手法,这样反复 咏唱,作用是 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 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 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 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 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 袅,忽断忽续。”(《〈诗经〉原始》)这么说也许多了一 些想象,但叠章重句的美感,确实是很动人的。
三、学习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即重章叠唱、重章叠咏又叫复沓。
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 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 方法。 重章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 的几个字,反复咏唱。 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重章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
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 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它常常用 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
是语文!是我心中一泓清泉,让我徜徉于 文学的殿堂,让我如痴如醉。
(2)《诚信》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蒹葭》教学设计

(驻马店市第十中学李月玲)令人遐想,美不胜收——《诗经·蒹葭》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首诗借景起兴,描述追寻意中人而不得的感受。
此诗描写意中人——“秋水伊人”行踪飘忽不定,而追寻者执着不变,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意象。
诗歌的意境朦胧,幻想迷离,引人遐想。
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委婉动人。
《蒹葭》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说:“《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并称赞它的风格“洒落”。
《蒹葭》出自《秦风》,最令人不可捉摸的还是主题的多义性。
“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爱情、隐士、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等等。
无论怎样,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的、热爱的人则是不错的,追求的精神却是不变的。
但是一般将“伊人”视作恋人的较多,并且“伊人”为美丽的姑娘。
因为似乎只有男女青年的爱才如此浓烈真挚。
我把这一课的主题定位在爱情诗歌的赏析上,因为将爱情作品编入高中教材的不在少数,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纯洁真挚健康的爱情观,并且将《诗经》中的开篇《关雎》进行比较阅读。
这首诗歌看起来很简单,是一首爱情歌谣,可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即意境美,含蓄美,朦胧美。
因此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把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定为:自读感悟——品读背诵——点拨引导——拓展赏析。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
把握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习诗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3、把握“追求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形式特点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参考。
《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诗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中的一首必学诗歌,并且为语文抽考口语表达考试题目之一。
单元教学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或高声吟哦,或评点批注,或比较鉴别,进行个性化阅读赏析,并且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带着现代人的眼光进行感悟,从而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
【教学对象】:三中联办二·二班【教学内容】:《静女》(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想象三次约会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少年的纯真和痴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纯真、热烈的爱情,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提问引导法、比较法课前准备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
(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
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有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语文《诗经》两首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积累词汇: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
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群文阅读——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结束语:
希望每位同学能把今天学到的 知识运用在平常的写作中、学有所 获,最后正确认识青春期的觉醒、 爱情的萌动。真正懂得美、懂得爱, 获得幸福的人生。
群文阅读篇目:
(一)《芣苢》《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一、配乐诵读
二、品读语言特色:
这首诗在形式、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 点呢?
答题格式:本诗句子之间大多数句子 相同,少数字词 不同 (这种手法的特点), 使用了 重章叠句 手法,这样反复 咏唱,作用是 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 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夜空中最亮的星》 ……
不管经历怎样的挫折、失 意、迷茫。坚信心中的梦 想,最亮的星,会照亮我 前行的方向。(励志歌曲)
六、运用拓展(重章叠句在现代文中的运用)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是谁让我领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恬淡闲适?
是谁让我欣赏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的深远意境?
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 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 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 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 袅,忽断忽续。”(《〈诗经〉原始》)这么说也许多了一 些想象,但叠章重句的美感,确实是很动人的。
我…… 。纵我不往, 子宁不…… ?
回环复沓,清晰明快,朗 朗上口,极富音律美。 女子等待心上人的焦急, 烦闷,无限的思慕之情。
两组反义词,对比
《只爱一点点》 不爱那么多,只 反复吟唱,蕴藏感情变化
爱一点点…… 含蓄、委婉,意蕴深远。
《感谢》
我原想……你却 给了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重章叠唱情意悠长一、议题分析
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
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以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为议题,结合现代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运用,感受其魅力。
二、选文分析
选文是在八年级下册12课《诗经》二首学习的基础之上,拓展《诗经》中的《子衿》及3首现代诗歌李敖《只爱一点点》、汪国真《感谢》、《夜空中最亮的星》中重章叠句的运用。
课内外结合,古诗与现代诗、歌词相结合。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诗歌具备了一定理解能力,能通过工具书、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品背景及内容。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小组合作质疑的基础下,总结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的结构特点,并尝试运用这种手法在课堂上创作。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2.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表达效果,感悟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群文阅读篇目体会重章叠句在现代诗及现代文中的运用
4.学生尝试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品读表达效果
2、在写作中运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群文阅读篇目:
(一)《关雎》《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
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齐读《群文阅读篇目》
二、通过朗读《诗经》中《关雎》,初步感知重章叠句(1)配乐朗诵,回顾诗歌的相关内容
(2)自读,找出诗歌中的语言特色
(3)跳读重章叠句,分析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学习重章叠句的定义与作用
四、总结、归纳
五、小组合作探究,自学群文阅读其余四篇,完成表格。
七、课堂小练笔
尝试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仿写或创作几句诗歌,课堂展示
八、结束语:希望每位同学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平常的写作中、学有所获,最后正确认识青春期的觉醒、爱情的萌动。
真正懂得美、懂得爱,获得幸福的人生。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
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表达效果(作用 下两中学:赖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