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五版复习要点

现代汉语第五版复习要点
现代汉语第五版复习要点

现代汉语复习要点

语法部分

第一节概说

一、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

汉语语法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于虚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改变语序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例如:

发展迅速(主谓关系)—→迅速发展(偏正关系)

学习刻苦(主谓关系)—→刻苦学习(偏正关系)

转播中断(主谓关系)—→中断转播(述宾关系)

紧握(偏正关系)—→握紧(述补关系)

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的运用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例如:

小王这个孩子(复指关系)—→小王的这个孩子(偏正关系)

市场繁荣(主谓关系)—→市场的繁荣(偏正关系)

蒸馒头(述宾关系)—→蒸的馒头(偏正关系)

老师的学生(偏正关系)—→老师和学生(联合关系)

某些短语加入虚词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但语义却发生变化。例如

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

阿Q性格—→阿Q的性格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北京饭店”是专有名词,而“北京的饭店”则指地点设在北京的所有宾馆或饭店。

(二)词、短语、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1、短语与合成词的构造基本一致

例如:结构关系合成词短语

主谓关系气喘气息微弱

联合关系聪慧聪明能干

偏正关系小学小型设备

述宾关系美容美化校园

述补关系说明说得明白

2、短语与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从理论上说,汉语中的自由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单独成句。因此,短语和句子在结构上的一致性非常明显。

例1: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西藏南侧。(主谓关系)

例2:多么美妙的音乐啊!(偏正关系)

(三)词类与句法成分没有对应关系

印欧语中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名词只能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只能作谓语,形容词只能作定语和表语,副词只能作状语。

但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副词主要作状语(少数副词可以作补语)外,其他词类都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状语;动词主要作谓语,还可以作定语、主语、宾语和状语。

例1:五月一日‖劳动节。(名词作谓语)

例2: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动词作主语)

应该注意的是,汉语中名词作谓语、状语,动词作主语、宾语时,本身的词性并没有改

变,名词还是名词,动词还是动词。

(四)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数词和名词结合时,一般都需要在数词的后面加个量词。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也往往不同。如“一个人、一头牛、一张纸、一粒米”等。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如“是他吗?”、“是他吧?”、“是他呢。”

二、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P2

举例说明语法的民族性。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不同语言的语法有同有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特点之所在。例如俄语用词形变化(形态)表示词的句法功能,语序就比较自由;而汉语里的词没有表示句法功能的形态变化,词在句子里充当什么成分,主要靠语序来表示。同时重语序的语言,其表达形式也可能不同,汉语说“我写字”,藏语说成“我字写”;汉语说“两本书”,傣语说成“书两本”。词的组合手段,各种语言也有差异。现代汉语的“两本书”是名词和数词组合,其间要用相应的量词。而英语“two books”没有加量词这条规则,但是数词在前,名词在后这个语序,两种语言又是共同的。

第二、三节词类

一、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举例说明。P6-7

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承担句子成分的能力以及形态变化的特点等三方面。

(一)词类划分的一般标准

词类划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形态标准

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是屈折语,有丰富的形态标志或形态变化。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存在着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动词与谓语对应,名词与主语、宾语对应,形容词与定语对应,副词与状语对应,等等,因此可以根据词的形态变化来确定词类。

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只有少数词带有类似印欧语言的“形态标志”,例如,以“子、儿、头、家、们、性”等词缀结尾的一般是名词,以“化”结尾的一般是动词等。汉语的词充当不同成分时不会发生形态变化。例如,动词无论作谓语、述语,还是作主语、宾语或补语,都采用相同的语音形式,未发生任何形态上的变化。因此,根据形态标准只能给汉语中一小部分词归类,而无法确定不带形态成分的词的类属。汉语在形态方面表现出的这一特点,同样只能作为词类划分的参考。

2、意义标准

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判断词类主要看词的语法意义,适当参考词汇意义,一般不考虑色彩意义。

在词类划分中所参考的“词汇意义”主要是指抽象的“类别”意义,而不是具体的“词义”。例如,通常认为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等,就是“类别”意义。

语法意义是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所体现出的功能意义。语法意义是一种概括性更强、概括程度更高的类型,主要包括词类的类意义、词与词组合产生的关系意义等。形态、语序、重叠、虚词等语法形式所表现出的意义都是语法意义。

由此可见,语法意义比较复杂,而且存在不同层面上的语法意义,不是词类划分的唯一标准,而是词类划分的参考。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1.宗教观观念的内容 各种宗教都有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了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它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宗教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基础性的作用。各种宗教观念无论在内容上有何区别,必须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宗教观念一旦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超出了个人的体验,具有社会意义,就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成了宗教传道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宗教的信条、教义、教理都是不同的,但既然是宗教,就有共同的东西,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灵魂观: 灵魂观是宗教最重要最直接的观念,形灭灵魂不灭的观念几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个宗教中。“灵魂”观点是整个宗教的发端,是全部宗教的核心问题。 1.“灵魂不灭,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是基督教的核心。 2.伊斯兰教也大体相同。 3早期佛教不讲灵魂不灭,但是讲“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其结果则是承认了灵魂的存在,并且以灵魂作为因果轮回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神不灭”则成为中国佛教的坚定信仰。 不相信灵魂存在宗教是不存在的,因此宗教与迷信是分不开的。 (二)神灵观: 1.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观念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但在宗教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人是宗教信仰和崇拜的主体,神是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没有神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样宗教就无从谈起。所谓无神的宗教是不存在的。如果某个宗教宣扬自己没有神灵,那他就不是货真价实的宗教。 2.关于人与神的关系。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并不全面。原始民族信仰崇拜的神并未“人格化”。所以,神的人格化并不限于同形,更重要的神与人“同性”。这就是说神与人在思想、情感、意欲方面与人有相同或相似的性格,从这一点上讲,可以说一切宗教崇拜的对象都是与人“同性”的。无论是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还是伊斯兰教无任何具体形象的真主,他们在其崇拜者的心中,都是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意欲,都是按照人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的。一切宗教的神圣对象性能,本质上都是人性,只不过这种人性,在神圣对象身上被进一步神圣化了而已。这样来讲,人格化的神,实质是人性的神格化。 3.总之,一切宗教中神的神性就是人的人性,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灵观念之所以产生,是人通过想象力把人的人性和本质异化或对象化为一个神圣对象的结果。因此,宗教中的这种神灵、创始祖或上帝,所有的一切都并没有客观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新增3091词语

【A】【挨班儿】【矮化】【矮行星】【爱搭不理】【爱克斯刀】【爱理不理】【碍于】【安监】【安拉】【安慰剂】【安于】【氨纶】【暗地】【暗河】【暗下里】【黯然神伤】【凹镜】 【B】【八音】【霸王条款】【白板】【白道1】【白脸】【白名单】【白杆】【白寿】【白昼见鬼】【百搭】【百废待举】【百废俱兴】【百分百】【百战百胜】【百折不回】【摆渡车】【摆擂】【摆样子】【拜金主义】【拜票】【版权法】【板儿寸】【办结】【半决赛】【半路夫妻】【半日制】 【半数】 【扮靓】 【傍大款】 【保鲜膜】 【保险单】 【保险套】 【褓姆】 【报备】 【抱枕】 【保质期】 【豹子胆】 【暴堵】 【暴狱】 【暴走】 【爆仓】 【爆炒】1 【爆粗】 【爆粗口】 【卑鄙龌龊】 【背包客】 【背囊】 【背囊客】 【北京人】 【北漂】 【贝司】 【贝斯】 【背地】 【背投】 【被动吸烟】 【被告人】 【被叫】 【被迫】 【奔儿头】 【本邦菜】 【本着】 【绷弓】 【必将】 【逼供信】 【闭庭】 【闭眼】 【闭嘴】 【贲临】 【碧玺】 【觱栗】 【壁葬】 【边检】 【编委】 【编舞】 【鞭辟近里】 【变形金刚】 【便当】 【便宜从事】 【辩证施治】 【标本兼治】 【标间】 【标识】 【标准工资】 【标准间】 【标准像】 【飙高】 【飙歌】 【飙戏】 【别看】 【别说是】 【冰场】 【兵役制】 【饼屋】 【并称】 【并非】 【病急乱投医】 【病媒】 【病险】 【播客】 【播迁】 【舶来】 【博客】 【博文】 【博弈论】 【跛脚鸭】 【补编1】 【补编2】 【补气】 【补阙】 【捕快】 【不带】 【不得(de)】 【不敌】 【不点儿】 【不贰】 【不复】1 【不复】2 【不干胶】 【不敢】 【不攻自破】 【不关】 【不归路】 【不果】 【不教而诛】 【不觉】 【不开眼】 【不可或缺】 【不可胜数】 【不名一钱】 【不期而然】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不疼不痒】 【不痛不痒】 【不枉】 【不温不火】 【不瘟不火】 【不虚此行】 【不粘锅】 【步测】 【C】 【才赋】 【才俊】 【才貌】 【财产税】 【财神爷】 【彩点】 【彩调】 【彩铃】 【彩屏】 【采邑】 【菜鸟】 【菜籽】 【菜籽油】 【参事】 【餐券】 【餐叙】 【残奥会】 【残旧】 【残片】 【残渣】 【蚕蛹】 【灿灿】 【苍哑】 【草根】 【草就】 【插播1】 【茶道】 【茶寿】 【茶歇】 【茶叙】 【茶余酒后】 【查结】 【差一点儿】 【拆封】 【掺沙子】 【馋虫】 【产床】 【产能】 【产权证】 【产业链】 【颤颤巍巍】 【颤颤悠悠】 【颤悠悠】 【刬除】 【长存】 【长鸣】 【长三角】 【长蛇阵】 【长谈】 【长效】 【长痛不如短 痛】 【肠梗阻】 【常时】 【惝恍】 【唱多】 【唱空】 【唱衰】 【抄底】 【超尘出俗】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数词略语探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数词略语探析 【摘要】数词略语是现代汉语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数词略语分类、产生原因和其特点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探析所得的研究成果,旨在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数词略语。大学生校内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55799666.html,)【关键词】数词略语;现代汉语词典;分类;原因;特点 数词略语,它是不同于简称的另一种缩略语,它是为了使话语简短,使用数字对并列词语的语素或义素概括出来的略语1。之所以将缩略语分为数词略语与简称,是因为两者存在着一些差别,如“二战”与“二老”同是以“二”为词头的缩略语,但“二战”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简称。而“二老”指父亲和母亲,是数词略语。总之,数词略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缩略方式,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与生活。 通过商务印书馆对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从1978年12月第一版到如今2005年的第五版修订,这版词典是较具权威并与时代相紧密结合的词典。这版词典中数词略语的使用较为丰富,从一至百的数词略语都有完整的覆盖。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对这164个词语进行探析。 一、数词略语的分类

1.古书典籍一些数词略语的产生与古代文献的简缩密切,如: 1.二十四史: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2.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2.佛教用语一些数词略语的产生与宗教的传入有关,如: 1.三生有幸:客套话,表示难得的好运气(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 2.三藏: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总称三藏。 3.地名与方向位置一些数词略语用于地名,如: 1.两晋:西晋和东晋的合称。 2.三北:指我国东北、西北、华北。 3.四方:东、南、西、北,泛指各处。

社科院考古学考研经验

关于报考:看到很多人或者我也是一样,一个目标就是社科院。当然我不否认功夫不负有心人和一些天才或者机遇,但我在这里还是想劝说同学们慎重。我的本科学的是考古专业,而且是在考古的传统院校,复习虽不是头悬梁锥刺股,但也觉得很认真了。可最后还是名落孙山。社科院的判卷很严格,所以调剂起来也没有优势。现在冷静的想想,虽然不后悔,也有些遗憾,因为如果不考社科院的话,任何一所院校,我相信我考上的系数都是很大的。所以,我劝说那些在本科阶段没有打下很好的基础、没有做出突出成绩、没有和社科院的老师有学术联系的同学,慎重选择自己的学校,可以先报考其他不错的院校,再图进取。当然,这些学校的同学要冲刺社科院,那就没有异议了。我说的是普通院校和跨专业考生。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考研失利,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老师也好、同学也好,联系可能招不满的、自己也还喜欢的学校,不要依靠网上调剂系统,一定要亲自联系。 关于专业课:看到过一些同学,特别是跨专业的同学,八月份的时候还在问考研需要哪些书籍,我想这就有些迟了,我的建议是在大三的第一学期,也就是寒假的时候就应该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常用书籍。到八月份的时候,基本书籍应当准备妥当的。 我当时报考的时候是有些犹豫的,是在十一国庆的时候才真正定下心来考社科院的。但在此之前,我一直是按照社科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八月份暑假的时候,应该是把大百科通读了一遍了,而且应当作出标记了。(很多同学一直在求购大百科的原版,我个人认为真是没有必要,甚至是不应该的。我的建议是使用打印版,而且分成四本,每本不要太厚,看的时候可以直接在书上作出标记。像是自己的笔记一样。如果到了十月份还在问从哪里下载大百科的话,我看就不要通读了。)至于断代八本,应当是同步的,在八九月份的时候也应该看完一遍了。至于诸如《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之类的资料,自己应该适当取舍,有余力的同学应该看一看,毕竟是比较好的著作,虽然旧一些,但里面的研究方法之类是值得学习的。此外,还是应该注意一些新出的著作,保持资料的更新,比如通论就不要用张之恒的旧版啦,刘庆柱先生新出的那本书也应该翻一翻的。如果有社科院的笔记,善哉啊! 从九月份或者十月份开始,就应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了,应该目标明确,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十月份之前是自己的基础时期,应该完成参考书目的阅读和基本知识的通读。从十月份以后,就进入考试时期了,应该训练自己的考试能力,分时期分专题进行填充。在前一阶段,应该有自己的笔记,记录学习过程中不懂的地方,把不懂的地方当成名词解释来看。这个阶段就可以背一些总结性的东西了。建议的是,多去网上看看把历年的论述题总结起来,寻找与之有关的论文进行重点研究。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我想说三点:1、注意新的发现与研究。多看看文物报和新闻杂志,了解新的热点,例如某年考题名词解释“文化景观”。2、注意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最新成果,例如某年考题“先周文化述评”,和雷兴山老师的书不无关系。而且,寻找资料的时候,切记要“投社科院老师所好。”3、利用零碎的时间复习零碎的笔记、知识点。社科院的10道名词解释和4道论述题,有一半是比较常见的题目,而且很可能是重复考到的,这就需要扎实的基础,答出需要的,同时尽可能补充新发现的新研究的;另一半的题就要考大家平时的知识面了,论述题更侧重于知识的系统化。如果感觉自己基础薄弱心里没底的话,不妨去听一下新祥旭的专业课听说很不错。 关于英语:这次的英语分数我还是很满意的,68分,阅读的前两篇不到20分钟搞定,各错了一个,第4篇没看懂,也错了一个。(有点臭美了)当时做题的顺序,好像是先做了两篇阅读,然后头大了,血气供应不上,转而做小作文和大作文。如果听过一些讲座的话,作文应该是不难的。关于英语的学习,以后有可能的话,我会附上笔记。 我的建议是单词是基础,单词的唯一性就是反复背(有点废话了,可废话就是真理)。关于背单词我有几个建议:1、九月份的时候,你拿的单词书要背过一遍。2、九月份以后,背单词的时候应当是另一本或者是单词笔记。因为第一本你已经太熟了,顺序都记住了。3、看看网上的视频,了解一些单词的构造,对背单词还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汉字的部首一样,背多了真的有感觉,脱口而出的感觉。4、背单词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背单词一定要了解词性,特别是对句子没有语感的同学,要靠词性来断句的。 单词过关之后就是做题了,当然“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大家都知道,可真没觉得阅读有啥难的,单词会了,句子懂了,那就做题呗。建议大家一点就是学会快速定位,看文章要了解大意,要知道层次。学会将问题还原到文中,并且根据原文的意思来答题。(话是这样说,我也知道实践起来有点难。等以后有新得了再告诉大家。)关于作文的模板什么的,以及常用的句子什么的,大家要自己总结。我以后有机会的话贴一些出来。关于翻译,我的观点是,能写就写几句吧,我当时只写了一句。 关于研友:还是找一个吧,同性的也好,异性的也好,每天互相鼓劲加油、互相提问单词,那种感觉真的很好。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是专业课,还是英语,自己看懂了,记住了,不一定就是会了。只有自己写出来,或者是说

《现代汉语通论》四五章答案

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请不要当做绝对标准使用。另外,学习本课程应以读书为主,先把问题弄明白,精彩之处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练习参考答案 (略)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答: 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数词) 2、他去过三(次)上海。(量词,动量词) 3、我不(管)这种事。(动词) 4、青年们要到(山上)去。(名词) 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 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名词) 7、他刚刚走(过)山。(助词) 8、他会干这种事(吗)?(疑问语气词) 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指示代词) 10、这个人非常(坏)。(形容词) 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答: 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副词)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 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 答案——答应(名词——动词)气愤——气魄(动词——名词) 批语——批示(名词——名、动)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 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 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道歉——抱歉(动词——动词) 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 答: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动词,名词) 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动词,疑问代词) 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动词) 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名词,助动词) 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名词,动词) 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答: 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副词) 2、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研究潜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宗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世界宗教的基本知识。 2. 对宗教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和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和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清楚分析问题,具有较高宗教学知识素养和文字论述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名词、概念、人物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给出简要的解释。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宗教学名词5个,每个名词6分,总分30分。 II. 简答题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需回答3道简答题,每题20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宗教学理论和宗教思想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和个人的见解,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

该部分共有2道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宗教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首选词集锦 整理者:张华豹 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在1978年为初版,1983年和1996年曾出版过两部修订本,2002年出版增补本,2005年出版第5版,2012年出版第6版。由此看来,修订的时间间隔多则十几年,少则五六年。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历来都被传媒界奉为圭臬。鉴于此,本人利用大量业余时间整理出首选词部分,谨此以方便业界同人及研究者。 望转发的童靴注明出处和链接,谨此致谢!!! ※红色的部分是比第5版多出(或与第5版有出入)的词(组合字除外)。 ※蓝色的部分在本版不作为首选词处理,但在第5版时又作为首选词处理的词。 1.哀号(首选):悲哀地号哭。也作哀嚎。 2.艾窝窝(首选),也作爱窝窝。 3.爱答不理(首选),也作爱搭不理。 4.按捺(按纳)。 5.按语(案语)。 6.巴儿狗(首选),也作叭儿狗。 7.疤瘌(首选),也作疤拉。 8.疤瘌眼儿(首选),也作疤拉眼儿。 9.跋前疐后(首选),也作跋前踬后。 10.把式(首选),也作把势。 11.白茬儿(首选):未经油漆的(木制器 物):~大门。也作白槎儿、白碴儿。12.白茬(首选):未用布、绸等缝制面的(皮 衣):~老羊皮袄。也作白楂儿。 13.百废俱兴(百废具兴)。 14.百叶窗(百页窗)。 15.般配(首选),也作班配。 16.斑白(班白、颁白)。 17.斑驳(班驳)。 18.斑斓(首选),也作斒斓。 19.板型(首选),也作版型。 20.版筑(首选),也作板筑。 21.苞谷(首选),也作包谷。 22.苞米(首选),也作包米。 23.孢子(胞子)。 24.保镖(保镳)。 25.保姆(①保母②褓姆):①受雇为人照管 儿童、老人、病人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 的妇女。②保育员的旧称。 26.曝光(首选),也作暴光。 27.卑辞(首选),也作卑词。 28.贝多(首选),也作梖多。(“梖”用简体。)29.贝斯(首选),也作贝司。 30.备不住(首选),也作背不住。 31.背搭子(首选),也作被褡子。 32.背时(首选),也作悖时。 33.悖晦(首选),也作背晦。 34.悖理(首选),也作背理。 35.悖谬(首选),也作背谬。 36.比画(首选),也作比划。 37.笔画(笔划)。 38.笔芯(首选),也作笔心。 39.毕恭毕敬(必恭必敬)。 40.筚路蓝缕(首选),也作荜路蓝缕。 41.愊忆(首选),也作腷臆。 42.觱篥(首选),也作觱栗、( +觱[上下 结构])篥、筚篥。 43.编者按(编者案)。 44.扁豆(萹豆、稨豆、藊豆)。 45.辨正:辨明是非,改正错误。也作辩正。 46.辨证:辨别症候。也作辨症。 47.辩白(首选),也作辨白。 48.辩词(首选),也作辩辞。 49.辩证:辨析考证:反复~。也作辨证。 50.标志(标识)biāozhì。 51.鬓角(鬓脚)。 52.秉承(禀承)。 53.拨浪鼓(首选),也作波浪鼓。 54.波罗蜜(首选),也作菠萝蜜。 55.勃谿(首选),也作勃豀。 56.脖颈儿(首选),也作脖梗儿。 57.擘画(首选),也作擘划。 58.峬峭(首选),也作庯峭、逋峭。 59.补丁(补钉、补靪)。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外来词翻译探微庄义辉

Vol.9No.8 2012年8月 第9卷第8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Aug.2012外来词是词汇学中的奇特现象,作为异域语言和文化的使者,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更好了解外来词,本文将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下简称《现汉》)中收录所有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探究,以此管窥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一、外来词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语言学界对外来词历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以葛本仪为代表的学者主张从广义上定义外来词,认为“外来词是源于外语影响而产生的词”[1],语音或语义受到影响产生的词都应算作外来词,包含意译词和借形词;以邢福义和汪国胜为代表的学者却从狭义上理解,认为意译词“一般不属于外来词,因为它们用汉语的语言材料和构词法构成,用以表示外来的事物或概念”[2]P 217。 本文以《现汉》为语料来源,采用外来词的狭窄定义,认为外来词必须有译音的成分,排除意译词及日语借形词,所举例子多为英语外来词。通过对《现汉》中收录的648个外来词进行分析归类,我们发现外来词汉译采用三类方法七种技巧,即译音,细分为完全译音、译音字形意化、译音兼译意、译音加类标;半译音半译意;直接转写,细分为半译法和“零译法 ”。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外来词的汉译方法和技巧 (一)译音法 译音法指“用一种文字符号(如拉丁字母)来表示另一种文字系统的文字符号(如汉字)的过程或结果”[3]。根据音译程度的不同,细化为四种技巧: 完全译音,指“用同音近音的汉字来转写外来词”[2]P 215。统计结果显示,《现汉》中采用最多的翻译技巧是完全音译。在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初期,原语和译语的语义空白无法填补,意译难以传递信息,完全译音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英、法、德、拉丁、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诸语种甚至马来西亚语都有涉及。《现汉》所收录完全译音的外来词多为名词,如莱塞(laser )、蒙太奇(montage )、巴士(bus )等。 谐音字形意化遵循完全译音法则,选取读音相近的现成汉字翻译外来词,但在所选汉字前加上偏旁以明确外来词类别。该翻译技巧创造出许多汉语中原本没有的生词。由于带有中文偏旁,便于理解,是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实现了元素周期表、某些英语化合物及稀有物种名的翻译。在103位元素中,除金、银、铜、铁外,其余97种元素名称都使用了该技巧。如元素“镭(Radium )”,化学符号为“Ra ”,选择读音相近的汉字“雷”并加上偏旁“钅”来表明其为金属元素。又用“口”造出新词吖嗪(azine )、吡啶(pyridine )等;用“月”造出胍(guanidine )、胫(hydrazine )等;将“emu ”译为“鸸鹋”。 译音兼译意指“用同音近音的汉字来转写外来词,同时兼顾表意”[2]P 216,既融合外来词的读音和意义,又展示汉语表意上的优势,易于理解和接受,但翻译难度较大。《现汉》中收录的该类外来词数量有限,仅有“蹦极(bungy )、托福(TOFEL )、基因(gene )”等16个。 译音加类标指“在音译部分的后面加上表示类别的语素”[2]P 216,遵循汉语中类标的使用规则,“如果音译部分为单音节,则类标不可省,如果音译部分为多音节,在使用过程中类标可以省略或脱落”[4]P 129。《现汉》中仅有四个音译部分为单音节的外来词:“卡片”,“卡车”,“咪表”和“沙(鲨)鱼”。类标“车”,“表”和“鱼”不可省。“卡片”的类标“片”可以省去,是因为“card ”译作“卡”后,“卡”也成为类标。绝大多数词的音译部分为多音节,如:ballet (芭蕾舞),golf (高尔夫球),类标可省。 (二)半译音半译意 “半译音半译意是指把外来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译音,一部分译意”[2]P 216。该法多用于复合外来词翻译,如ice -cream 译为“冰淇(激)淋”,motorboat 译为“摩托艇”,neon lamp 译为“霓虹灯”。 (三)直接转写 直接转写指“外来词中有的直接使用外语单词的字母简称,这一类词可以称西文字母词”[2]P216。《现汉》在附录中列出了176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外来词翻译探微 庄义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15) 摘 要:本文旨在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收录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探究,通过统计分析该词典 中的所有外来词及其汉译,总结外来词汉译应遵循的原则,从中管窥现代汉语的规范化问题。 关键词:外来词;外来词的翻译原则;现代汉语规范化 132··

现代汉语词典

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一部工具书,具有极广的流传面和极高的权威性。它所收纳的词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汉语的词汇构成与概貌。但是,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为灵活的一个部分,它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作为一部收词具有全面性、选择性,编纂具有规范性的语文性辞典,《现汉》在规范词汇的同时,必须呈现出不断的变化,与时代和环境相契合,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语言文字。音译外来词作为其中一大板块,对整部词典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西方民族接触的增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汉语借用外来词呈现出新趋势”。①《现汉》作为目前影响最大的、读者覆盖面最广的、享有最高声誉的中型汉语语文词典,它在收录音译外来词方面的规范性、实用性和时代性不容置疑。尽管外来词问题早已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迄今也有了不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比较重要的论文有刘中富先生的《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收释外来词的几个问题》和许建中先生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音译外来词》,以及孙国秀的《05版<现代汉语词典>与02版<现代汉语词典>外来词对比分析》,针对5版的音译外来词问题的论著并不多见。 但是,对5版《现汉》中的音译外来词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和促进现代汉语音译外来词的规范化,进一步了解其收释外来词的基本原则,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使其在收释音译外来词方面更加趋于完善。为此我们对比了《现汉》第5版(下简称5版)与第4版(指《现汉》2002年增补版,下简称4版),以计量的方式从词条、释义、词源的增删和修改的角度探讨了《现汉》在音译外来词方面的修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本文研究的区域是《现汉》的第4、第5两个版本的A—Z部,“音译的外来语一般附注外文,如:【沙发】…[英sofa];【蒙太奇】…[法montage]。“英、法”等字,表示语别。【鶆】…[新拉Rhea],“新拉”表示是新拉丁文。从我国少数民族来的词只附注民族名称,如【萨其马】条附注[满]”。 ②本文所分析统计的外来词为词典中有标记的,即词条末附注语源的词条,得出的计量结果:5版共增加词条35个,删减词条25个,修改词条136个,另外还有“爱克斯射线”、“白金汉宫”、“贝塔粒子”、“伽马射线”、“互联网”、“来复枪”、“米制”、“拍档”、“檀越”等9个词条在4版中未标注语源,但在5版中进行了标注,以及“分贝”和“胲”两个词条在4版中标注了语源,但在5版中未进行标注。 一﹑词条的增减 ①韩淑红、吴远庆:《现代汉语词典》一、五版外来词语源对比考察[J].语文学刊.2008,第1期,第104页。 ②《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凡例第6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音高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音强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以上属语音的韵律特征,与音色相对 音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音色又分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结合以下元音、辅音的发音原理)1.3.语音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7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修订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修订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做过多次修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新面貌,体现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实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新规范。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为:全面落实2013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增收近几年涌现的新词语400多条,增补新义近100项,删除少量陈旧和见词明义的词语;根据读者和专家意见对700多条词语的释义、举例等做了修订。

重要字音总结 未变化: “血”还是原来的读法,没有改变; “下载”的“载”还是读去声(四声); “纪”在做姓氏的时候还是读上声(三声); “粳米”的“粳”还是统读为jīng; 连累lěi、累lěi及、硕果累léi累léi读音也不变;

应yīng届、应yīng名儿、应yīng许也不变; 血晕yùn、晕yùn车也不变; “心宽体胖”读音也不变,不读pàng; 除“作坊”读zuō外,其余都读zuò不变,包括“作死”、“作揖”、“作弄”; 已变化: 说服,改念shuō服; 芥统读jiè,不读gài了; “荫”不统读yìn了,“林荫道”读yīn,“福荫”读yìn; 大dài黄,改“大dà黄”; 拜,增加“bái”音,用于“拜拜”; 的,增加“dī”音,用于“打的”; 螫统读shì(但字后同时注有zhē)。 另外,“六”也只有liù一个读音,因此地名“六安”按规范应读作liù安,不读lù;“宁”做姓氏时读阳平(二声),区别姓氏“甯”,去声(四声)。 从总结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实这次修订的变化并不多,删改还是比较谨慎的,基本是增加了400多个新词及100多项新义等等,但目前官方并未给出到底增补了哪些内容。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比较)变化(整理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比较)变化(整理版) 一、字音变化 【拜拜】第5 版注音bài bài,第6版注音báibái。 【的士】的“的”,第5 版注音dí,第6版注音dī。 【戛纳】“戛”第5版中只有一个读音jiá,第6版增加ɡā,“戛纳”读音gānà 【啫】【啫喱】第5版未收条,第6版收条,“啫”注音为zhě,“啫喱”注音为zhě?lí 【粿】第5版未收条,第6版收条,“粿”注音为guǒ。 【连累】第5版注音lián·lěi,第6版注音lián·lei 【妥当】第5版注音tuǒ dang,第6版注音tuǒ dàng 【标识】第5版注音biāozhì(“标志”的异形词),第6版则有biāozhì(“标志”的异形词)和biāoshí(独立词条,有两个义项:①标示识别,②用来识别的记号。) 【神父】第5版注音shén fu,第6版注音shén fù 【枇杷】第5版注音pí?pá,第6版注音pí?pɑ 【琵琶】第5版注音pí?pá,第6版注音pí?pɑ 【正经】第5版注音zhèng jing,第6版注音zhèng jing(口语中也读zhèng jǐng) 【一本正经】第5版注音yīběnzhèngjīng,第6版注音yīběn—zhèngjīng(口语中也读yīběn —zhèngjǐng),成语分词连写,中间加短横。 【一会儿】第5版注音yī huì r,第6版注音yī huì r(口语中也读yī huǐ r)。 【二流子】第5版注音èr liú zi,第6版注音èr liú zi(口语中也读èr liū zi) 【主意】第5版注音zhǔ?yi,第6版注音zhǔ?yi(口语中也读zhú?yi) 【好好】第5版注音hǎo hāo r,第6版注音hǎo hǎo(口语中多儿化,读hǎo hāo r)。 【早早】第5版词条“早早儿”,注音为zǎozāor。第6版将“早早儿”更换为“早早”,注音为“zǎozǎo(口语中多儿化,读zǎozāor)”。 注意:根据音变规律,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儿化(aa儿)时,后面的a往往变读阴平。词典注音一般不注变调。《凡例》中指出,abb式形容词注音,一种情况是:bb注本调,在注音后面的括号内注明口语中变读阴平,如【热腾腾】rèténg téng(口语中也读rètēng tēng)。【跂】第5版注音qì,第6版注音qǐ 【倩】第5版收有两个“倩”,都读qiàn,“倩1”意为“美丽”,“倩2”意为“请”。第6版仍收两个“倩”,但读音不同,“美丽”义仍读qiàn,“请”义改读qìng。 【柷】第5版只有一个读音chù,古代乐器。第6版改为两个读音:一音chù,用于人名,李柷,唐哀帝;二音zhù,古代乐器。 【箪食壶浆】第5版注音dān sì hú jiāng ,第6版注音dān shí hú jiāng(旧读dān sì hú jiāng)。【唯唯诺诺】第5版注音wěi wěi nuò nuò,第6版注音wéi wéi nuò nuò (旧读wěi wěi n uò nuò)。【虎不拉】第5版注音hù?bu lǎ,指伯劳鸟,第6版删“虎不拉”,“虎”只有一个读音hǔ。【猫腰】第5版注音máo yāo,第6版“猫”只有一个读音māo,“猫腰”māo yāo,增加<方>标记表示方言词,删“毛腰”。 【屎壳郎】第5版注音shǐ?ke làng,第6版注音shǐ?ke láng(口语里多读shǐ?ke làng)”。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一、出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中国历史通论》的研究综述 王家范,1938年生,江苏昆山人。1957入华东师大历史系,1961年留校任教。80年代起,转向社会经济史研究,以明清江南为中心课题,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也多有兴趣。著有《中国历史通论》、《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及《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结构试析》、《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明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对社会历史认识的若干思考》等论文。其《中国历史通论》讨论的范围覆盖了直到今天为止全部的中国历史,全书分为前编、绪言、后编。我这里主要是对第五六讲做一简单介绍以及观点,我个人更侧重于与对农业的起源及对社会变革影响的研究。 三、分析与评价 (一)农业经济的内环境与外环境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中国向称以农立国,没有人会对农业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战国时期我国传统社会已经确定以多锄多肥、精耕细作为特色的劳动力高度密集类型的集约农业。不同学者对农业起源有不同的概括;1、考古学家认为人类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狩猎采集群体为脱离日益不利于狩猎的生态,开始走出山林寻找山麓地带谋生,初步形成高级采集经济乃至刀耕火种的农业;二,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由山前走向河谷阶段;三,循着气候,地形的规律走向江河平原,顺着水流流向,向适合农耕的更优良的地区发展。随着农业的进步给游牧民族的形成奠定的基础,各个部落的地区位置,气候,土壤的不同,收获不尽相同,慢慢人类差距就被拉开了,各个部落开始争夺生存空间二展开战争。2、农史专家认为中国不仅是农业起源的最早中心地之一,至少在六七年前农业发展水平已经不低,人们懂得因地制宜,形成北方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和南方以水稻为主的水作农业两大系统并行发展的格局,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农业具有起步早、扩展快的特征。王家范先生提出以前学者过分偏重自然适应一面,而对挑战与迎战一面有所忽视,由于南方较北方地区更适合种植,因此北方争地局面较严重,更显示出顽强的活力,这也是中国前期文明的中心

现代汉语词典词语汇总

现代汉语词典词语汇总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难读难写词语汇总1-300页【柯老师整理】1. 吖嗪ü qín是含有一个或几个氮原子的不饱和六节杂环化合物的总称。 2. 阿訇āhōng 今为清真寺经堂大学或经学院“穿衣”毕业,具有较高宗教学识的宗教人员的通称。 3. 腌臜ā za 是一种地方口语,意为不干净,肮脏的意思。用以形容环境、物件等的杂乱不堪、恶臭不洁净等。后引申可用为形容行为、动作等的龌龊,有悖道德良知的层面;也用于心理不爽快等的形容抒发。 4. 哀矜üij?n哀怜;怜悯 5. 娭毑üi jit 1、祖母;2、尊称老年妇女。 6. 欸乃ǎinǎi1.象声词。摇橹声。2.象声词。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 7. 嗳气ài qì指气从胃中上逆。胃出而作声,多见于饱食之后。 8. 嗳酸ǎi suün胃酸从胃里涌到嘴里,指吐酸水。 9.

僾尼ài ní部分哈尼族人的自称。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0叆叇àidài 指浓云遮日。11. 安厝ün cu?停放灵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正式安葬。12氨纶ün lún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13媕娿ün y亦作\媕阿\。亦作\媕妸\。亦作\媕婀\。不能决定的样子。14鹌鹑是雉科中体形较小的一种。野生鹌鹑尾短翅长而尖,上体有黑色和棕色斑相间杂,具有浅黄色羽干纹,下体灰白色,颊和喉部赤褐色,嘴沿灰色,谢淡黄色。15鮟鱇ün küng,俗称结巴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水域。我国有黄鮟鱇和黑1 鮟鱇两种,黄鮟鱇分布于黄渤海及东海北部,黑鮟鱇多见于东海和南海。16鞍韂ün chàn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17吧嗒büdü象声词,表示一种双音的声响18疤瘌bü la也叫疤拉,伤口或疮平复以后留下的痕迹:疮疤。19拔擢bázhu?:提拔、挑选

《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版复习笔记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性质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语言的属性 ?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 1.汉语的定位 ?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 (1)汉语的历史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 现代汉语(始自20世纪)——一般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 (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 (1)世界语言谱系: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的分类。这种分类法依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 世界语言的十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其他语系; [有些语言如日语、京语(越南语)、朝鲜语的谱系还待确定] (2)汉语的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指由同一原始基础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汉语的亲属语言包括壮侗、苗瑶、藏缅三个语族的语言。 二、现代汉语的变体 (一)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现代汉语的方言也就是它的地域变体。汉语的方言通常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闽、粤与普通话差距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相对较小。 (二)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 ?由于性别、年龄、地位、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每一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也叫社会方言。 ?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主要有性别变体、年龄变体、行业变体、阶层变体和社区变体。 (三)现代汉语的功能变体 功能变体,首先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大变体。 1.口语:灵活简短,变化多端,用词通俗易懂,多采用俚语俗词和方言词语,多省略句、独词句、非主谓句,多插入、移位、追补、省略、重复、修正等手段,生动活泼,短小精干,便于口头交际。口语变体有多种形式:独白、演说、讲解、对话、交 谈、辩论等。 2.书面语:在口语基础上加工而成,用文字记载下来,由于可以反复思考、斟酌修改,所以显得严谨规范,条理清晰结构比较复杂,句子比较完整。书面语还可以分为:政论变体、法律变体、文艺变体、科技变体等。

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 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

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 1 / 36 1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 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 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 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