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短评的写作ppt1
合集下载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 教育PPT课件

精叙详议。
五、文学短评的写作模式
开头:
1.复述梗概。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 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2.引出观点:用一个肯定的陈述句。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 中间: 1.分析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适当引申发挥。可以从:主题的社会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等。 结尾: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评析点: 渲染气氛 塑造形象 抒发情感 结构作品
开掘深
(3)“叙”和“议”有机结合。
叙 根据评论中心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 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
叙议结合
以议为主 分析:对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技
议 分析和 巧的有关特色逐步揭示的过程。 先叙后议
评价
以叙带议
评价:分析后得到的结论,
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
请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 “周郎何以,羽扇纶巾,——评《念奴娇·赤壁 怀古》中的周郎形象”为题,写一段150字左右 的文学短评。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 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年少有为, 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
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 似闲笔,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 “羽扇纶巾”三 句写周瑜羽扇便服,谈笔风生。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 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 的风采和才能。
• 例题展示一 结合李清照《声声慢》中开篇三句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的表达效果,写一则文学短评。300字左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句连用七组叠词,令 人震撼。
“寻寻觅觅”叠词连用,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苦苦追寻的情态, 但寻觅的结果却是“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叠词连用,展现出一幅 冷清凄凉的景象。这些叠字,不是词语的堆砌,它是作者胸中无尽的苦 水绵流不断的表现,极度的忧愁和哀痛之情,自肺腑中绵延而出。
《怎样写好文学短评》PPT优质课件 (共42张)

二、文学短评的写作角度与内容
1. 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⑴ 主题思想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⑵ 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 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直抒胸臆 、开门见山 、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⑶这个主题表现的怎么样,正不正确,深不深刻,给人的启 示大不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 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总、分—分;
《怎样写好文学短评》PPT优质课件 (共42张)
《怎样写好文学短评》PPT优质课件 (共42张)
(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 错式结构等;
(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 切等;
(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 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 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2. 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 和性格特征。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即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反映出怎样 的社会现实。 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怎样写好文学短评》PPT优质课件 (共42张)
《怎样写好文学短评》PPT优质课件 (共42张)
《怎样写、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 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等;
(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反问、 设问等修辞格(积极修辞)和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讽刺幽默、朴素自 然、含蓄委婉、生动活泼、诗意美、立体感强(消极修辞)等语言特色。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学写文学短评》教学PPT课件

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 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有统帅,没有灵魂。
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视角要新颖,要能有独到的、恰当的 见地与发现。 如:评《登高》“无边落木”一联 可解读出“杜甫绵长的心思如江水流动无法停止”的蕴意; 也可解读出“落叶归根,长江东去”,诗人在寻找归处,由 景及人,表达了无尽的哀愁。
其他选题较为宽泛,评论方向不够明确,可能流于读后感、漫谈等。
①浅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环境描写(叶宝晴) ②浅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何晓伦) ③《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浪漫主义(汤颖欣) ④ 评《梦游天姥吟留别》——极致的浪漫主义(冷可欣) ⑤ 浅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郑粤菊) ⑥ 浅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以想象表现梦境(苏家睿) ⑦ 瑰丽的想象——《梦游天魔吟留别》(宁紫淇) ⑧浅释《短歌行》中的用典手法(曾俊杰) ⑨浅析《声声慢》的叠韵(王佳欣) ⑩浅析《声声慢》的“愁”(王晶) ⑪黄州突围——评《念奴娇·赤壁怀古》(金志豪) ⑫浅析《声声慢》的“愁绪”(罗欣彤) ⑬浅析《琵琶行》的景物描写(冼晓彤)
嘈如急雨”及后面的三句,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这样的喻体, 把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变化、音色的清脆圆润都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灵活翻译诗句大意——简要叙述)//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 人不仅得到听觉的享受,而且得到视觉的美感。(自己的分析评论)
(观点+叙述分析+评价)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观点鲜明,视角新颖
从 形象 角度评《归园田居》
例2:《归园田居》是一首田园诗,其语言表达被称为“田家语”。而这种 “田家语”不仅体现在表达的平铺直叙、内容的通俗易懂上,也体现在他别 致的用词上。
在对于田园生活的描写上,作者的语言风格轻松质朴、平淡舒缓,恰恰 与这首山水田园诗的内容与中心相匹配,他没有太过华丽的辞藻,只是用白 描的手法平淡地写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但一幅“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的场景却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
高考文学短评的写作ppt1

误例二:
“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本文是一篇描写主人公肖像很成功的记叙文,他 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 脸说明了几经磨难。火一样的头发,深邃的眼睛,说明 了作者与世人隔绝凝重不可敌视的眼光,长而笨重的鼻 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描绘出主人 公无比坚韧的意志。 点评:这篇文章抓住了要领,分析非常中肯,“几 经磨难”“无比坚韧的意志”突出了肖像描写的作用, 但字数不够(只有125个字),非常可惜,其实只要在 原文中还找出几处肖像描写,并直接引用,不但言之有 警示: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要善于引用原文分 据,字数也可达到要求,何乐而不为呢?可见考场是需 析,使短评内容丰富、言之有据,。 要临场机智的。
复述内容――无评。 只对原词句作简单翻译,没有观点,没有评论。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代,国家山河破碎,风雨 飘摇。而作者却躲在乡下,和村夫野老打成一片, 淡忘了国仇家恨,松懈了斗争意志。描写自然风 光的美好,也是在粉饰太平。 曲解作品――错评。 作者晚年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只 得在乡村闲居。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在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 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也可以说 乡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更激起了他抗 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清平乐· 村居堂教学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 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 温柔又美好,那是满头白发的一对老人, 在相互逗乐取笑。大儿在河东豆地锄草, 二儿正忙于把鸡笼编好。最令人欢喜的 是小儿调皮的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文学鉴赏及短评写作张PPT精品课件

文学鉴赏及短评写作 (课件28张)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 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托物 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 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 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 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 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独特的语言风 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 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夸张、通感等)
特别提醒1 1.短评的结构要小巧完整,语言要精炼简明
严谨。 2.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4.要有文学评论味,使用一些文学评论术语.
特别提醒2
从写作原理来说,不管什么文体,都要考虑以下方面:
1、观点正确,主题鲜明,中心突出;
2、材料典型,内容具体,详略得当;
3、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文学鉴赏及短评写作 (课件28张)
文学鉴赏及短评写作
文学鉴赏及短评写作 (课件28张)
解读考纲考点
鉴赏评价是文学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对 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 技巧进行初步赏析。能力层级E级。它包括以下两方面 的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文学鉴赏及短评写作 (课件28张)
文学鉴赏及短评写作 (课件28张)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考生写赏析短文,字数是300字左右。这样将多 年采用的客观多选题改为主观表达,并形成文字,做到 了读写结合,较好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题型的改变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 文。(15分)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高考语文复习学写文学短评课件37张

浓缩人生的艺术 ——《半张纸》的文本分析
另一种空白是语言的浓缩,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多的意义,甚至在一字 一词上体现出极其复杂的多层次的意义,空白表现在能指上,能指的相对不 足使得仅有的语词需要具有一词多义的功能。第三种空白是对事件某些部分 的故意隐匿和中断,这也是所指的缺席,即两个出席的所指之间的断裂部分。 这是一种有意为之的空白。
评论、说理是短评的重头戏,决定着一篇短评的价值高低和分量轻重。 要写好短评的评论、说理部分,除了注意议论文的三要素和运用各种逻辑推 理之外,关键是要说新理——要有新的作品的评价视角要新颖,要能 有独到的、恰当的见地与发现。
4.安排结构,注重写法
汇报教师:山间明月 时间:
【】 【】
【】 【】
目
贰
肆
录壹
叁
高
考
真
题
分
析
不同文学体式的评论着眼点各不相同,在 对其作短评时应该“因体而论”。比如诗 歌是一种内容高度概括、感情强烈、语言 精练的文学体裁。鉴赏古诗词时,则要注 意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写作背景, 把握作品主题;分析作品意象,领悟作品 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分析、品味赋比兴、 联想想象、象征、夸张、对比、用典、托 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的作用,这是由 诗歌特质所决定的。 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为评 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它既有议论性,又 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写作文 学短评,大致有“阅读——定题——评 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 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通常情 况下,一般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 容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 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 析。 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文学短评》优秀课件

①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因为它那飘忽即逝 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捉和表现的。其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 十分抽象、难于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 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 易的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
5.鉴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①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 质朴等; ②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 含蓄、深沉等; ③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 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范文鉴赏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
4.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③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⑤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 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亮点四: 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适当引用了原文精彩的语句。
高考真题
1.(2023新课标Ⅰ卷第9题)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 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 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⑤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 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天涯的 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人萍水相逢的艺术家才可能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 六句更是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 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已的一幕。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 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尽情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 中被推向高潮,戛然收束。
5.鉴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①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 质朴等; ②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 含蓄、深沉等; ③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 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范文鉴赏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
4.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③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⑤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 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亮点四: 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适当引用了原文精彩的语句。
高考真题
1.(2023新课标Ⅰ卷第9题)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 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 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⑤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 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天涯的 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人萍水相逢的艺术家才可能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 六句更是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 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已的一幕。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 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尽情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 中被推向高潮,戛然收束。
第三单元 学写文学短评 课件 (共4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要求围绕给定的关键词写一则文学短评的思路。这一新题型源自统编教材高中必修 上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该任务的说明,为初学者提供了切实可 行的指导,如抓住感触最深的地方展开评论,善于聚焦、抓住小切口等。
题干中给出的甲、乙两组不同的关键词,也正契合了这样的指导方向。甲组关键词 中,“未来”和“回忆”提”的想象、又是往事的“回忆”这一点展开思考,延伸至对“成长”主题 的认识。乙组关键词“河流”作为文中最重要的意象,也是一个很好的小切口,由 此深入,发现文中“河流”的无处不在,体会它的重要性,进而思考它的意义。
3.高中生写作文学短评,一般只要求学生对具 体的作品进行评论,评论的重点是作品的思想 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等。
衔接高考
2023年新课标I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 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 思路。(6分)
二、如何选好评价角度?
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精心选择自己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
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切题要小,不可面面俱到。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常用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赅、含蓄蕴
藉、深化主题等,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明确:
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 特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特征。
3.赏析作品的 艺术手法
一.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说明;
二.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 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 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题干中给出的甲、乙两组不同的关键词,也正契合了这样的指导方向。甲组关键词 中,“未来”和“回忆”提”的想象、又是往事的“回忆”这一点展开思考,延伸至对“成长”主题 的认识。乙组关键词“河流”作为文中最重要的意象,也是一个很好的小切口,由 此深入,发现文中“河流”的无处不在,体会它的重要性,进而思考它的意义。
3.高中生写作文学短评,一般只要求学生对具 体的作品进行评论,评论的重点是作品的思想 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等。
衔接高考
2023年新课标I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 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 思路。(6分)
二、如何选好评价角度?
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精心选择自己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
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切题要小,不可面面俱到。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常用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赅、含蓄蕴
藉、深化主题等,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明确:
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 特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特征。
3.赏析作品的 艺术手法
一.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说明;
二.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 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 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面俱到――散评。
文学短论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 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 泛泛而谈。可以就上文的某一方面,精雕细刻。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在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上面,金圣叹批道: “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 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 得阔绰。”
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
的一连串的发问,贝多芬见到客人,表现出不 评 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 议
。
分论点二
真心言语,坚韧意志展现。“我是个聋 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一个音乐家 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从贝多芬发自内心 的话,可以看出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 分生论活点。三这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借人物动作评人物性格。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写宋江在浔阳江遇险,金圣叹有一段批语: “此篇节节生奇,层层追险。节节生奇, 奇不尽不止;层层追险,险不绝必追。”
评点情节的惊险性和传奇性。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文有正衬反衬。 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是反衬也。 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 衬也。”
这首词描写了一家人的形象,夫妻二人都 上了年纪,不能劳作了,只能喝点酒,谈 谈心。而大儿、中儿十分勤劳,一个在锄 豆,一个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还不懂事, 在溪边玩耍。
蜻蜓点水――浅评。
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浅表性地进行评论。深 入体会,我们就能感受到诗中的妙趣 ――“醉里吴音相媚好”,体现出老年夫妻 之间的和谐、温暖、惬意;“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 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一个“卧”字, 使全词生辉。
有一天,刘局长想去鉴定一下石头的价值。于是, 他来到一家奇石店。戴老花镜的干练老头看了看石头, 头也没抬地说:“这块石头很普通,但比较好看,能值 五六块钱吧。”“我的朋友都说能值五六万,你……” 还没等刘局长说完,老头抬起头打断了他的话:“您当 的官不小吧?”刘局长哑然。
请你再重新审视一下文学短评写作 中的几个关键点。
这是短评的主要部分,也需要讲究层次。 结尾:
呼应开头,简洁明了的进一步明确、深化论 点或发出感慨。
文学短评可以从哪些角度对作品进 行评价?
(1)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分析作品的形象,把握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揭
示形象的典型意义。
(3)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侧重分析表现手法,如想 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 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评点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技巧。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鲁迅:“《水浒》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 紧’,就是接近现在大众语的说法,比 ‘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 好得远了。”
评点小说中传神的环境描写和炼字的艺术。
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写出几 个评论要点。
奇石 工商局的刘局长,从青岛海滩拣回一块石头,带花 纹,挺美。 拜访刘局长的客人很多,看到这块石头都啧啧称奇, 对刘局长说:“这可是块奇石,少说也值五六万。”刘 局长听了非常高兴,对这块石头更是珍爱有加。
•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懂作品,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要多角度地审视作品,选择最佳的评论角度。
• 3.“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写 出你独到的认识,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 4.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要确 定中心观点,围绕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论。
• 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要以作品材料 支撑观点,述评结合。
示例一:
总起点题
“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
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尤其是语言描
写分起论到点了一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
叙
语言简洁,孤独形象突出。“什么?又是
怎么?”“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
P76
• 1.你认为文学短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 2.请你说说文学短评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内容:以议为主,夹叙夹议 • 3.文学语短言评:可语以从言哪简些练角,度流对畅作优品美进行评价?
结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结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开头: 一般要总起全文,即开篇提纲挈领,点明自
己将要评论的角度。语言要求简明扼要,最 好用一二句话归纳概括出自己的见解或观点。,没有评论。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代,国家山河破碎,风雨 飘摇。而作者却躲在乡下,和村夫野老打成一片, 淡忘了国仇家恨,松懈了斗争意志。描写自然风 光的美好,也是在粉饰太平。
曲解作品――错评。
作者晚年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只 得在乡村闲居。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在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 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也可以说 乡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更激起了他抗 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4)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比如写作思路、结构方式、 选材特点、行文线索等。
(5)分析作品的语言,包括语言特点、语言风格等。
清平乐·村居堂教学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 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 温柔又美好,那是满头白发的一对老人, 在相互逗乐取笑。大儿在河东豆地锄草, 二儿正忙于把鸡笼编好。最令人欢喜的 是小儿调皮的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这首词有环境描写,‘茅檐’、‘溪上’、 ‘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了江南农 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场安排了广阔的背景。这 首词人物形象鲜明,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 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两个大孩 子勤劳而朴实,而小儿子却天真可爱。这首词语 言简洁,没有浓墨重彩,只是用白描手法,写农 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一家老小五口人的生活画面。 这首词还表达了作者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审 美观点。
文学短论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 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 泛泛而谈。可以就上文的某一方面,精雕细刻。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在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上面,金圣叹批道: “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 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 得阔绰。”
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
的一连串的发问,贝多芬见到客人,表现出不 评 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 议
。
分论点二
真心言语,坚韧意志展现。“我是个聋 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一个音乐家 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从贝多芬发自内心 的话,可以看出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 分生论活点。三这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借人物动作评人物性格。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写宋江在浔阳江遇险,金圣叹有一段批语: “此篇节节生奇,层层追险。节节生奇, 奇不尽不止;层层追险,险不绝必追。”
评点情节的惊险性和传奇性。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文有正衬反衬。 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是反衬也。 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 衬也。”
这首词描写了一家人的形象,夫妻二人都 上了年纪,不能劳作了,只能喝点酒,谈 谈心。而大儿、中儿十分勤劳,一个在锄 豆,一个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还不懂事, 在溪边玩耍。
蜻蜓点水――浅评。
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浅表性地进行评论。深 入体会,我们就能感受到诗中的妙趣 ――“醉里吴音相媚好”,体现出老年夫妻 之间的和谐、温暖、惬意;“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 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一个“卧”字, 使全词生辉。
有一天,刘局长想去鉴定一下石头的价值。于是, 他来到一家奇石店。戴老花镜的干练老头看了看石头, 头也没抬地说:“这块石头很普通,但比较好看,能值 五六块钱吧。”“我的朋友都说能值五六万,你……” 还没等刘局长说完,老头抬起头打断了他的话:“您当 的官不小吧?”刘局长哑然。
请你再重新审视一下文学短评写作 中的几个关键点。
这是短评的主要部分,也需要讲究层次。 结尾:
呼应开头,简洁明了的进一步明确、深化论 点或发出感慨。
文学短评可以从哪些角度对作品进 行评价?
(1)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分析作品的形象,把握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揭
示形象的典型意义。
(3)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侧重分析表现手法,如想 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 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评点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技巧。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鲁迅:“《水浒》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 紧’,就是接近现在大众语的说法,比 ‘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 好得远了。”
评点小说中传神的环境描写和炼字的艺术。
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写出几 个评论要点。
奇石 工商局的刘局长,从青岛海滩拣回一块石头,带花 纹,挺美。 拜访刘局长的客人很多,看到这块石头都啧啧称奇, 对刘局长说:“这可是块奇石,少说也值五六万。”刘 局长听了非常高兴,对这块石头更是珍爱有加。
•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懂作品,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要多角度地审视作品,选择最佳的评论角度。
• 3.“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写 出你独到的认识,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 4.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要确 定中心观点,围绕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论。
• 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要以作品材料 支撑观点,述评结合。
示例一:
总起点题
“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
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尤其是语言描
写分起论到点了一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
叙
语言简洁,孤独形象突出。“什么?又是
怎么?”“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
P76
• 1.你认为文学短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 2.请你说说文学短评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内容:以议为主,夹叙夹议 • 3.文学语短言评:可语以从言哪简些练角,度流对畅作优品美进行评价?
结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结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开头: 一般要总起全文,即开篇提纲挈领,点明自
己将要评论的角度。语言要求简明扼要,最 好用一二句话归纳概括出自己的见解或观点。,没有评论。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代,国家山河破碎,风雨 飘摇。而作者却躲在乡下,和村夫野老打成一片, 淡忘了国仇家恨,松懈了斗争意志。描写自然风 光的美好,也是在粉饰太平。
曲解作品――错评。
作者晚年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只 得在乡村闲居。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在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 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也可以说 乡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更激起了他抗 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4)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比如写作思路、结构方式、 选材特点、行文线索等。
(5)分析作品的语言,包括语言特点、语言风格等。
清平乐·村居堂教学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 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 温柔又美好,那是满头白发的一对老人, 在相互逗乐取笑。大儿在河东豆地锄草, 二儿正忙于把鸡笼编好。最令人欢喜的 是小儿调皮的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这首词有环境描写,‘茅檐’、‘溪上’、 ‘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了江南农 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场安排了广阔的背景。这 首词人物形象鲜明,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 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两个大孩 子勤劳而朴实,而小儿子却天真可爱。这首词语 言简洁,没有浓墨重彩,只是用白描手法,写农 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一家老小五口人的生活画面。 这首词还表达了作者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审 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