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评价及评价指标共52页
继续教育课件药物经济学评价

药物经济学在全世界的发展历程
1960s
起源于美国最 早是以疾病的 费用、疾病治 疗的费用-效果 分析和费用-效 益分析等作为
评价方式
1989年
美国创刊 《PE》 (Pharmacoec onomics)
1992年
《Pharmacoec onomics》杂 志的出版,标 志着药物经济 学作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已经
第二十一页,共122页。
成本分析
药物经济学中成本可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不同的分 类:根据与患者医疗服务是否直接相关,可以分为直 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根据与医疗业务服务量的关系,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 动成本;
按照责权划分,可分为可控制成本和不可控制成本; 根据服务量增加的趋势,可以分为边际成本和平均成
医学也和经济学一样,以假设检验为金标准,但多用 前瞻、随机、对照和盲法的临床试验,运用循证医学 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其研究结果主要应用于患者身上。
药物经济学综合了经济学和医学的优势,综合采用回 顾性和前瞻性方法,研究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稀缺的 医疗资源,评价干预措施(药物)的成本效果,为循 证医学与循证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在药物的使用环节中已有越来越多的有关人员尝试性地对各种 预防、诊治方案进行PE研究与评价
2003年,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被列入全国职业药师考试的内容 2006年,“中国医师协会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心”正式成立
也有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开始将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用于指导 药品的研发或促进药品的市场营销等
Pharmacoeco
nomics》
1990s初
药物经济学已逐 渐趋于成熟,形 成了一套基本理 论与分析方法, 并发展成为一门 新兴的药学分科, 在众多国家广泛
14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14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药物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近二三十年间,由于用药经济性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内容,这一学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在新药研制开发、药品生产经营决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临床药学等各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章主要介绍药物经济学的几种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步骤和评价标准。
14.1 药物经济学概述14.1.1 药物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药物经济学起源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的医疗药品消耗急剧上升,政府卫生保健经费投入增长而卫生保健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一状况引起经济学家、卫生决策者及临床医药工作者的关注。
为合理分配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研究者们开始探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BA)方法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卫生经济学者们的探索和研究中,CBA和CEA方法开始深入到医药卫生事业中的各个领域里。
20世纪70年代以后,CBA和CEA方法逐渐涉入药物治疗领域。
1978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Minnesota)的McGhan,Rowland,Bootman等人在美国医院药学杂志上首次介绍了成本-效益和成本-效果分析的概念,并在1979年发表了一篇用成本-效益分析评价个体化氨基苷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病人结果的早期药学研究文章。
1986年,Townsend在其一篇名为“上市后药品的研究与发展”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这一概念,并指出在这一新兴领域进行研究活动的必要性。
1989年,Van Eimerren 和Horrisberger 主编了《药物治疗的社会经济评价》(Socioeconomic Evaluation of Drug Therapy)一书,在书中收集了一系列欧美各国药物评价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方法学文章,并应用国际范例阐明了如何应用经济学手段,从社会和科学两个角度评价药物治疗的效益效果。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效益—成本比(Benefit 效益—成本比(Benefit—Cost Rate,B/C) (Benefit— Rate,
n n
B/C=∑bt/∑ct /
t=0 t=0
B/C—— 静态效益 成本比 / 静态效益—成本比 bt ——备选方案在第 年的效益 备选方案在第t年的效益 备选方案在第 ct ——备选方案在第 年的成本 备选方案在第t年的成本 备选方案在第 n——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
(万元 万元) 解:方案A的净现值为NPV=11.5 – 8.0= 3.5 (万元) 方案A的净现值为NPV=11.5 方案B的净现值为NPV=18.0 (万元 万元) 方案B的净现值为NPV=18.0 – 12.1=5.9 (万元) 方案C的净现值为NPV=17.5 (万元 万元) 方案C的净现值为NPV=17.5 – 13.4=4.1 (万元) A、B、C三个方案中,B方案的净现值最大,所以应选择 三个方案中, 方案的净现值最大, 方案。 B方案。
0 1 2 3 4 …… n-1 n
资金等值计算与贴现 把在某个时点发生的资金金额换算成另一个时点的 等值金额,这一过程叫资金等值计算。 等值金额,这一过程叫资金等值计算。 把将来某一时点的资金金额换算成现在时点或相对 于该未来时点的任何较早时点的等值金额, 于该未来时点的任何较早时点的等值金额,这一过程叫 折现或贴现。 折现或贴现。
计算公式:P=F/(1+i)n=F/(1+i)-n P—现值; F—将来值; i —贴现率; n—方案的时间周期数 时间单位与贴现率的相同,通常为年
某疾病治疗需3年时间,治疗成本:第一年2000元 某疾病治疗需3年时间,治疗成本:第一年2000元,第二 2000 2000元 第三年2000 2000元 贴现率为6% 6%。 年2000元,第三年2000元,贴现率为6%。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成本—效益分析的优势与不足
v 最大优势 v 备选方案之间的可比性强 v 最大不足 v 有些收益无法或不便于货币化及货币化的收益难于被接受
v 成本—效果分析的最大优势与不足恰好是成本—收益分析 的不足与优势。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成本—效果分析评价指标
方案N更经济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成本—效果分析定义
v 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的效果,是指健康效果, 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v 成本—效果分析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是 将备选方案的成本以货币形态计量,收益则以临 床效果指标来表示,进而对各备选方案的成本和 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的一种评价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成本—效果分析的适用范围
v 成本和效果的计量单位不同,因此成本—效果分析 对单一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因缺乏比较基准而 不具有经济意义,不适于对单一方案的经济性进行 评价。只适用于可获得同类临床效果并同时符合可 比条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间的评价与比较。
解:该疟防项目的收益和成本均以货币形态予以计量,其经济 性可用效益—成本比指标进行评价,即 B/C=437502/102519=4.27 B/C >1 表明该疟防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实施该项目是经济的。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v 互斥方案M、N均可治疗某疾病,具体的成本和收益数据 如下表。
v 价值型指标是指用来反映项目净收益绝对量大小的指标,反 映项目的获利能力,如净现值、费用年值等。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4
2.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s) 间接成本是因疾病、伤残或死亡导致的费用损失。 如因患病时工作日的丧失损失的工资,因早亡导致的经济损失。
3.隐性成本(intangible costs) 隐性成本又称无形成本,一般指因疾病引起的 疼痛,精神上的痛苦、紧张和不安,生活与行动的某些不便或因诊断治疗过程中带来 的担忧、痛苦等。这些代价很难确定,也极难用货币值计量,一般不计入药物经济学 评价的成本,但在药物经济学分析过程中,应注明是否包括,并说明为什么没有包括。
(四)结局(Outcomes) 在药物经济学中,结局指提供卫生服务(治疗方案)产生的结果。药物经济学评
价中有三种衡量结果的指标。 1.效果(effectiveness) 效果是指所关注的特定卫生服务(药物治疗方案)的
临床结果,即一项干预措施在一定人群实施后,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如寿命的延长, 疾病的治愈率等。
世界范围内的医药卫生系统改革,使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得到极大的应用与发 展。1990 年,美国俄勒冈州推行的医疗制度改革中,首次尝试将成本-效用分析 (cost-utility analysis,CUA)/CEA 大规模运用于政府卫生决策中,运用分析结果决 定何种医疗措施可以报销,以确保在有限的财政预算内取得最大健康效果。1993 年, 澳大利亚开始实行新的药品报销管理制度,其中要求申请列入全民医疗保险药物报销 名单的新药必须向药品指导委员会提交该药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1994 年底,加拿 大在全国统一实行的药品报销管理准则中,要求药厂应提供药物的经济学研究信息, 进行新药与现有治疗措施、最小治疗措施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用比较,以 决定是否给予报销[2~3]。
临床实验药物经济学指标

临床实验药物经济学指标临床实验药物经济学指标是评估新药物开发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这些指标包括了药物开发的成本、药物的疗效、药物治疗所需的资源以及药物使用带来的经济效果等多方面内容。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帮助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药物研发和医疗管理决策中做出更加科学和经济的选择。
一、药物开发成本药物开发的成本是决定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开发的成本包括了研发、临床试验、注册申请以及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
这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药物的定价,以及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使用成本。
因此,全面了解和评估药物开发成本对于药物经济学评估至关重要。
二、药物疗效药物的疗效是临床实验药物经济学指标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疗效的评估可以通过临床试验数据来进行,包括了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和临床价值等方面。
疗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药物的医疗效果和治疗成本。
优质的药物应该具备较高的疗效,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且带来较低的副作用和安全风险。
三、药物治疗资源需求药物治疗所需的资源是评估药物经济效益的重要要素。
这些资源包括了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医疗设备和药物的供应情况以及临床医生的实际应用经验等。
通过对药物治疗资源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合理规划药物的使用和供应,提高药物的经济效益。
四、药物使用的经济效果药物使用的经济效果是衡量药物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药物使用的经济效果包括了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医疗保险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情况等。
经济效果的评估可以通过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进行,从而判断药物使用对于社会和个体的经济影响。
综上所述,临床实验药物经济学指标是评估新药物开发和使用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从药物开发成本、药物疗效、药物治疗资源需求以及药物使用的经济效果等多个方面来评估药物经济效益,可以帮助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做出更加科学和经济的决策,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药物经济学评价

55.4
28.0 3597.7 44.4 36.7 6.4 10.9
54.7
28.4 3910.7 44.7 36.1 8.6 8.7
52.5
29.8 4284.8 43.7 36.6 9.1 9.6
52.0
29.8 4661.5 43.9 36.0 7.5 8.8
注:本表系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平均数,经费系当年价格。
23
药物经济学评价
Pharmaceutical Economic
药 物 经 济 学 简 介
成本 成本指在某项生产、服务等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 动和活劳动的货币价值。而医疗成本指医院在为社 会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 动的总和。 从社会角度出发,所有与治疗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治疗 成本; 从卫生服务者角度出发,只包括卫生系统内的成本; 从第三付费者(保险机构)角度出发,只关心与支付 有关的成本; 从患者角度出发,只关心直接医疗aceutical Economic
药 物 经 济 学 简 介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比较; 2.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比较; 3.药物治疗对生命质量或“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的影响; 4.药物治疗的社会经济学; 5.药物不良反应(ADRS); 6.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7.药物成本分析; 8.疾病成本分析; 9.临床药学服务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10.药物治疗成本控制措施; 11.药物价格制定的药物经济学依据; 12.新药临床试验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13.药物政策的药物经济学依据; 14.医疗保险的药物经济学依据; 15.药品资源开发、生产、分配和使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16.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规程等。
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涨幅情况
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

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是评估药物疗效和成本效益的定量指标,能够为医疗决策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三个方面对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进行深入探讨。
一、定义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比较并确定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它综合考虑了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患者生命质量改善、预防或延缓疾病进展的影响,以及药物治疗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和决策者在有限的资源下,选择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
二、发展历程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费用分析 (Cost Analysis)费用分析是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的起点,它只考虑药物治疗的直接成本。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药物费用,可以初步了解药物治疗的经济性。
2. 效果分析 (Effectiveness Analysis)效果分析衡量药物治疗的疗效,通常使用生命年或生命质量调整年作为指标。
这种分析方法考虑了药物治疗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但仍忽略了治疗费用。
3. 成本效益分析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成本效益分析是最常见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
它将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治疗效果相比较,以单位效果所需的成本来衡量药物治疗的经济性。
常用的度量指标有每一生命年的成本和每一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成本。
4. 成本效用分析 (Cost-Utility Analysis)成本效用分析考虑了药物治疗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
通过将生命质量调整年乘以患者对健康状态的偏好权重,可以计算出每一生命年的成本效益比。
三、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在医疗决策和资源分配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在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时,权衡治疗效果和费用。
同时,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也为政府、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提供决策依据,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
此外,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还广泛应用于医药研发和市场准入的决策。
通过评估新药的成本效益,可以判断其是否值得投入研发,并为政府审批机构提供上市准入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