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

知识点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不具备的特点是() A.调节较缓慢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答案 C

解析体液调节的调节物主要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但也有一些化学物质如CO2等,不是由腺体产生的。

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答案 C

解析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比较持久。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知识点二人体体温调节

3.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答案 D

解析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机体产热,所以在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应减少。4.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到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增加

答案 A

解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冷觉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耗氧量增加。在寒冷环境中,排汗减少,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减少。

5.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①为25 ℃条件,则②可能为0 ℃环境

B.在时间②内人体耗氧量增加

C.在时间②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D.在时间②内体温的恒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的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人体的耗氧量增加,从而增加产热;人体内的温度是恒定的,酶活性不变;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受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共同维持。

知识点三水盐平衡的调节

6.某人因轻度食物中毒,引起呕吐、腹泻,但此人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对此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此人因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所以没造成脱水

D.失水几乎等于失盐的程度

答案 D

解析此人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说明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几乎不变,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但由于呕吐、腹泻,导致细胞外液减少,属于脱水。

7.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答案 D

解析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产生量增多,排出大量尿液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饮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尿液生成量不会迅速增加;3 h以后,通过尿量的调节,血浆渗透压及血浆总量最终恢复到初始值,尿量的曲线将重叠。

8.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去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答案 C

解析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饮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因而不会产生渴感。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就增强了。能力提升

9.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答案 C

解析遇到危险并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说明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10.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

B.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

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小部分变成热能散失,造成能量的浪费

D.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

答案 C

解析体温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部分,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使产热和散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产热过程是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变成热能散失,一小部分形成ATP。产热的器官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散热主要通过皮肤汗腺分泌汗液的方式进行。

11.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答案 A

解析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A项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热量增加,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则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B、D项都正确。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相应激素来调节体温,C项正确。

12.一般而言,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相对较大的动物较易散热。现有四种动物,图Ⅰ表示它们的体重,图Ⅱ表示不同环境温度下它们体温的变化。据图判断,其中最适宜在沙漠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C

解析体积小的动物相对表面积大,易散热,丙的体温随环境变化较小且体温相对较高。13.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化

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 C

解析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渗透压呈正相关,食物过咸时,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饮水过多时,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注射抗利尿激素时,尿量减少,尿液中尿素、K+、Na+浓度升高。

14.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科学考察。在南极,科考队员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 ℃左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恒定对于人体至关重要,因为体温的异常会直接影响________的活性,进而影响

正常的生命活动。

(2)在南极寒冷气候条件下,人体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体温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体温

调节中枢________,进行分析综合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发送信息,使皮肤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________,从而减少散热;同时,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产热增多,使体温回升。在这一调节过程中,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等激素浓度升高。

答案(1)酶(2)下丘脑收缩肌肉、肝脏(写出一种即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写出一种即可)

解析(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同时骨骼肌、肝脏等增加产热量,肾上腺、甲状腺等分泌的激素增多,提高了细胞的代谢水平,也引起机体产热增多。

15.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当健康人处于温度为38 ℃的环境时,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

此时,调节体内温度的主要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A的调节效应是________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

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下丘脑垂体(2)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此时出汗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垂体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水的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3)抑制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或系统或机体的相对稳定)

解析(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通过垂体释放的。(2)考查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的反射弧以及大量出汗后的水盐平衡调节过程。(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反馈地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减少。负反馈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

个性拓展

16.恒温动物保持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内的部分同学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位于脊髓。假设你是该小组的一员,请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实验。

准备: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若干、体温计、手术针。

步骤:(1)将小白鼠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标号甲、乙、丙、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四组小白鼠同时放在寒冷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四组小白鼠的体温。

结论:(请写出所有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并作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步骤:(2)甲组小白鼠不作任何处理,乙组只破坏下丘脑,丙组只破坏脊髓,丁组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结论:(1)甲、乙两组小白鼠体温恒定,丙、丁两组小白鼠体温不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脊髓

(2)甲、丙两组小白鼠体温恒定,乙、丁两组小白鼠体温不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下丘脑

(3)甲、乙、丙、丁四组小白鼠体温均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既不位于脊髓也不位于下

丘脑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D.体液调节可以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3.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到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4.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渗透压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B.饮水不足会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C.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1

D.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5.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c能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均会增加 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 6.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 的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B.在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C.第100分钟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 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 1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 一、选择题 1. 〔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2. 〔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3.〔2017?新课标Ⅱ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4. 〔2016?全国Ⅰ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2017?江苏卷.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6.〔2017?海南卷.1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7.〔2017?海南卷.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8.〔2017?海南卷.16〕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神经体液调节关系、免疫调节练习题(详解)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1、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暂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2、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 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 B.体表温度一定与体内温度相同 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人体散热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4、天气变冷时,维持体温所散失的热能增多,人体内下列哪些腺体的分泌量会增多( ) ①垂体②甲状腺③胰岛④肾上腺⑤卵巢 A.①②③ B. ①②④C.②④ D. ③④ 5.下列关于抗利尿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喝水多,抗利尿素分泌多 B.喝水少,抗利尿素分泌多 C. 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少 D.出汗多,抗利尿素分泌少 6、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甲--- 乙+-- 丙++- 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7.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8.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升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0.人体血液中各种激素的含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正常水平上,这是通过下列哪项实现的( ) A.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B.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C.神经---体液调节 D.反馈调节 1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B.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感冒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12.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成的淋巴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 13.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可能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14.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 15.关于对抗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属于免疫球蛋白B.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C.主要分布在血清中D.其参与的免疫是细胞免疫 16.参与过敏反应的是: A.抗体 B.淋巴因子 C.效应T细胞 D.干扰素 17.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 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 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 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 18.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

神经调节练习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3.根据下面的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 C.若①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母 D.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4.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中无递质 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 5.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6.下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D.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 7.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8.神经调节是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受器是指A处的感觉神经末梢及与之相连的皮肤 B.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B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 (打印版)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 一、选择题 1. (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2. (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3.(2017?新课标Ⅱ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4. (2016?全国Ⅰ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2017?江苏卷.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6.(2017?海南卷.1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7.(2017?海南卷.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8.(2017?海南卷.16)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9.(2016上海卷.7)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A. 灯光刺激+食物 B. 仅食物 C. 声音刺激+食物 D. 仅灯光刺激 10.(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

.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袇 蚃 <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膃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虿 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蚅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特别提醒】螃 等化学物质的调节。CO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1)薃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CO激素、2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莁 )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如水螅、珊瑚虫)只有体液调节,没有3(蚈神经调节。 2.神经调节的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螃 1)区别(螀 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比较项目袃蒇衿神经冲动、神经递薁激素、体液中物质信息分子膆膁质激素→特定的组织细罿调节方式反射薂芆胞 体液运输作用途径反射弧羃艿莆

. 较缓慢反应速度迅速蒆螁羈 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范围螇莄腿 作用时间比较长短暂袁蒁蒆 )联系(2薆 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薆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袂 ③动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但以神经调节为主。莈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薈 、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1蚆 (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节 体温的恒定取决于人体产热和散热量的多少,若产生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平衡,则体温恒定。肀①人体热量的来源:体内有机物不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莇 产热量最大,②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是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螆 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运动时——蚃 其③散热器官: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进行散热,蒈次是通过呼气、排尿和排便带走热量。 )体温调节模型:(2肆 袆 袀 芀 . . 袅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综合练习题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化学成分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为 A.尿素、抗利尿激素、维生素、血浆蛋白 B.抗体、载体、线粒体 C.尿酸、氨基酸、肌酸、胃液中的盐酸 D.白细胞、溶菌酶、呼吸氧化酶 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 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 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 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①血浆②淋巴③组织液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D.③②①③ 4.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的相关内容是(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 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 组织液细胞外液 5.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③可进入A、B、D B.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内 环境 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 D.B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③和④, 最终被排出体外 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 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7.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完整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下列现象是反射的是() A.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 B.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 C.被针刺感到了疼痛 D.手碰到火焰立即缩手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 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5.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 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 6.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A.K+、Na+B.H+、K+ C.Na+、K+D.Na+、H+ 7. 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 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应的 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 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 8.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汇报(神经调节)

考点11 神经调节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 1.(2017·高考·T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正外负变为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选D。图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流,膜电位由负外正变为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经②转运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某些离子(如Na+和K+)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方法规律】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类型及特点 2. (2017·高考·T29)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 Ca2+会以方式进入胞。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

神经调节练习试题有答案解析

1. 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完成此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兴奋到达效应器的形式分别是 A.反射弧;电信号 B.反射弧;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C.神经中枢;电信号 D.神经中枢;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2. 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处给以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3. 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②受损时,剌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4. 用一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浸润),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②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①、②、③点分别给予适宜的刺激,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刺激①处,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②处,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C.刺激③处,肌肉可以收缩D.刺激③处,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

5. 如图为一些细胞间的联系,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的膜外的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细胞E→细胞D→细胞C→细胞B→细胞A B.给皮肤细胞A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 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细胞b 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D.相同体积的细胞D和细胞E,后者的细胞膜面积和高尔基体的量通常小于前者 6. 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 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D.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7.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A.温度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 8.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9.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10.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结构涉及到3个神经元,2个突触B.如刺激c点,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C.与突触后膜结合的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若ab=bd,则兴奋在ab 段和bd 段的传导速度相等 11. 考场上,当你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高考神经调节经典习题(含解析)

神经调节经典习题 第一题 将枪乌贼的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B.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 C.静息时质膜对K+通透性变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D.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第二题 已知神经细胞膜、肌肉细胞膜两侧各种离子的分布不平衡。下表表示的是哺乳动物肌肉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大小( 单位:mmol/L) 。请回答: (1)从表格信息可以推测,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____维持的。 (2)研究发现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钾离子不再透过细胞膜,据此可推导出细胞内钾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 (3)静息状态下,该细胞内外离子浓度能维持上表水平,其主要的原因是细胞膜上______的种类和数量限制了离子的出入。 (4)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及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情况: ①.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 ②.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________。 第三题 (每空1分,共8分)下列表格为某肌肉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大小(单位:mmol/L),示意图为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 离子种类Na+K+其他阳离子其他阴离子 细胞内部10 140 a c 细胞外部150 4 b d 请分析回答:

神经体液调节测试题答案

○…………外…………○…………装…………○…………订学校: ___ ___ _ _ __ _姓名:___ _ __ ___ _ _班级:__ ___ _ ___ _ _考○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订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学校2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 .B 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 .B 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A . B . C . D . 2.下图为某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 .F 的存在, 导致兴奋在此反射弧中双向传导

…○…………订………装※※订※※线※※内※※答※※题…○…………订………B .当兴奋传到C 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C .刺激A 不一定能引起D 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 .图中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细胞共有3个 3.下列有关兴奋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静息状态下,K +外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将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C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需要消耗ATP D .某些氨基酸和动物激素可作为神经递质 4.如图所示神经元N 只接受来自两个独立神经末梢a 和c 释放的递质的作用,神经末梢b 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 相连。下列有关叙述最可能成立的 A .若a 、c 不释放递质,则N 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B .若a 释放递质,则N 内会检测到a 释放的神经递质 C .若c 释放递质,则b 处可记录到膜内外电位的反转 D .若a 、c 同时释放递质,N 的膜电位会变为外负内正 5.脊椎动物的大脑发送一个神经信号使血管壁的平滑肌松弛,是由平滑肌附近的神经释放信号分子乙酰胆碱,导致附近的上皮细胞产生NO ,由它来使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来增强血液流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大脑发送神经信号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 B .大脑发出信号使上皮细胞产生的NO 属于神经递质 C .接受乙酰胆碱的信号与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有关 D .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6.下图中a 、b 、c 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 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神经调节练习题--有答案

神经调节练习题--有答案

1. 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完成此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兴奋到达效应器的形式分别是 A.反射弧;电信号 B.反射弧;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C.神经中枢;电信号 D.神经中枢;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2. 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处给以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 3. 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 2

3

A.该图表示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细胞E→细胞D→细胞C→细胞B→细胞A B.给皮肤细胞A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 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细胞b 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D.相同体积的细胞D和细胞E,后者的细胞膜面积和高尔基体的量通常小于前者 6. 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 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D.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7.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A.温度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 4

8.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9.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10.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结构涉及到3个神经元,2个突触 B.如刺激c点,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 C.与突触后膜结合的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

神经调节的相关实验题

神经调节的相关实验题 1、用一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浸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②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①②③三点分别给予适宜的刺激,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刺激①处,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刺激②处,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C .刺激③处,肌肉可以收缩 D .刺激③处,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 2、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 .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 .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3、(06天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 、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 ,刺激B ,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 ,刺激A ,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 ,刺激B ,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 ,刺激A ,肌肉收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 、d 分别是放置在传 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 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 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 刺激神经会引起骨 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刺激 c 、a 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完好 B .如果用a 刺激神经,在b 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C .如果用a 刺激神经,在b 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 受损 D .如果用d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5、(08年全国卷I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Ⅱ.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 (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 (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 (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 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 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 (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 6、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1、2是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A 、B 、C 为突触,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果图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若刺激图中1处,图中伸肌________屈肌________。(收缩/舒张)。 神经纤维 灵敏电流计 腓肠肌 ① ②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二、教学中难点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课时安排 1学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好!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来看图片 图片1:玩过山车的图片 师: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 1、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2、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生:(回答。很有可能学生无法回答,或者回答得不科学,教师先不要对回答下对或错的结论。) 师: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 〖板书〗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方法引导】师:大家注意到了,板书上显示的是“体液调节”,关于体液调节之前我们没有接触过吧,什么是体液调节呢其实大家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生:激素调节。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2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师: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 生:这说明CO2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它的作用是促进呼吸运动。 师: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神经调节经典练习题

神经调节经典练习题 一、单选题 2.不符合人体体温及其调节实际情况的是 A .处于炎热环境中时,机体只通过神经调节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B .正常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在狭小范围内变动 C . 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D . 由垂体分泌的激素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4.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可 能在 A .细胞体 B .轴突 C .突触间隙 D .树突 5.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 .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6.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 .刺激b 处,不会引起a 和c 处发生电位变化 C .刺激c 处,a 和b 处都会发生兴奋 D .刺激a 处,b 、c 同时兴奋或抑制 7.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 →C →D ”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 .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 过程 C .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A →C → D ,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 .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 →C →D ,使手缩回 9.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 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10.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 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1.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2.损伤大脑皮层的S 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 区时,病人看不内外刺激 神经系统 内分泌腺 效应器或靶器官 激素 A B C D E F G H

神经调节的相关实验题

6 神经调节的相关实验题 1、用一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浸润),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实验,②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①②③三点分别给予 适宜的刺激,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刺激①处,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②处,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C.刺激③处,肌肉可以收缩 D.刺激③处,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 2、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 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 述错误 ..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3、(06天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 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 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 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 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 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如果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 经完好 B.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C.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 受损 D.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5、(08年全国卷I)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Ⅱ.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 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 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 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 (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 传导的是(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 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 (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6、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1、2是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A、B、C为突触,请据图回答问 题。 (1)由图可知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果图示动作为踢小腿, 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若刺激图中1处,图中伸肌________屈肌________。(收缩/舒张)。 (3)若某药物可以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而不 神经纤维 灵敏电流计 腓 肠 肌① 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