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熔沸点的比较Word版

合集下载

常用物质沸点、熔点、密度汇总表

常用物质沸点、熔点、密度汇总表

•号名称K(热力学温标) °C(摄氏温标) °F(华氏温标) 2 氦0004.224.22 -268.93 -452.07 1 氢0020.28 20.28 -252.87 -423.17 10 氖0027.07 27.07 -246.08 -410.94 ...号名称K(热力学温标)°C(摄氏温标)°F(华氏温标)熔点列表元素名称符号熔点(°C和K)2 氦He 00000000 常压下不凝固,极端情况下其凝固点为0.0213K 1 氢H 00014175 −258.975 °C (14.2 K) 10 氖Ne 00024703 − ...号元素名称符号熔点(°C和K)常用物质密度表常用物质密度表(1g/cm3=1000kg/m3=1吨/立方米)材料名称密度(g/cm3) 材料名称密度(g/cm3)水1.00 玻璃2.60冰0.92 铅11.40 黄金19.32银10.50 酒精0.79水银(汞) 13.60 汽油0.75灰口铸铁6.60-7.40 软木0.25白口铸铁7.40-7.70 锌7.10可锻铸铁7.20-7.40 纯铜材8.90铜8.90 59、62、65、68黄铜8.50铁7.86 80、85、90黄铜8.70铸钢7.80 96黄铜8.80工业纯铁7.87 59-1、63-3铅黄铜8.50普通碳素钢7.85 74-3铅黄铜8.70优质碳素钢7.85 90-1锡黄铜8.80碳素工具钢7.85 70-1锡黄铜8.54易切钢7.85 60-1和62-1锡黄铜8.50锰钢7.81 77-2 铝黄铜8.6015CrA铬钢7.74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020Cr、30Cr、40Cr铬钢7.82 镍黄铜8.5038CrA铬钢7.80 锰黄铜8.50铬、钒、镍、钼、锰、硅钢7.85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0纯铝2.70 5-5-5铸锡青铜8.80铬镍钨钢7.80 3-12-5铸锡青铜8.69铬钼铝钢7.65 铸镁1.80含钨9高速工具钢8.30 工业纯钛(TA1、TA2、TA3)4.50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0 超硬铝2.850.5镉青铜8.90 LT1特殊铝2.750.5铬青铜8.90 工业纯镁1.7419-2铝青铜7.60 6-6-3铸锡青铜8.829-4、10-3-1.5铝青铜7.50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010-4-4铝青铜7.46 纯镍、阳极镍、电真空镍8.85高强度合金钢` 7.82 镍铜、镍镁、镍硅合金8.85轴承钢7.81 镍铬合金8.727铝青铜7.80 锌锭(Zn0.1、Zn1、Zn2、Zn3)7.15铍青铜8.30 铸锌6.863-1硅青铜8.47 4-1铸造锌铝合金6.901-3硅青铜8.60 4-0.5铸造锌铝合金6.751铍青铜8.80 铅和铅锑合金11.371.5锰青铜8.80 铅阳极板11.335锰青铜8.60 4-4-2.5 锡青铜8.75金19.30 5铝青铜8.204-0.3、4-4-4锡青铜8.90 变形镁MB1 1.76不锈钢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 、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7.75MB2、MB8 1.78Cr14、Cr17 7.70 MB3 1.790Cr18Ni9、1Cr18Ni9、1Cr18Ni9Ti、2Cr18Ni9 7.85 MB5、MB6、MB7、MB15 1.801Cr18Ni11Si4A1Ti 7.52 锻铝LD8 2.77不锈钢1Crl8NillNb、Cr23Ni18 7.90 LD7、LD9、LD10 2.802Cr13Ni4Mn9 8.50 钛合金TA4、TA5、TC6 4.453Cr13Ni7Si2 8.00 TA6 4.40白铜B5、B19、B30、BMn40-1.5 8.90 TA7、TC5 4.46BMn3-12 8.40 TA8 4.56BZN15-20 8.60 TB1、TB2 4.89BA16-1.5 8.70 TC1、TC2 4.55BA113-3 8.50 TC3、TC4 4.43锻铝LD2、LD30 2.70 TC7 4.40LD4 2.65 TC8 4.48LD5 2.75 TC9 4.52防锈铝LF2、LF43 2.68 TC10 4.53LF3 2.67硬铝LY1、LY2、LY4、LY6 2.76LF5、LF10、LF11 2.65 LY3 2.73LF6 2.64 LY7、LY8、LY10、LY11、LY14 2.80LF21 2.73 LY9、LY12 2.78LY16、LY17 2.84气体的密度(单位:103千克/米3)氢气0. 00009 氦气0. 00018 氖气0. 00090 氮气0. 00125氧气0. 00143 氟气0. 001696 氩气0. 00178 臭氧(O3)0. 00214 氨气0. 00077 氙气0. 00589 氡气0. 00973 煤气0. 00060一氧化碳0. 00125 氯气0. 00321 溴0. 00714 空气0. 00129氯化氢0. 00164 甲烷0. 00078 氧化氮0. 00134 硫化氢0. 00154 乙炔0. 00117 乙烷0. 00136 二氧化碳0. 00198。

第三章 第二节 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 第二节 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原子晶体[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晶体的概念,能够从原子晶体的结构特点理解其物理特性。

2.学会晶体熔、沸点比较的方法。

一、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及其性质1.概念及组成(1)概念: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的具有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称为原子晶体。

(2)构成微粒:原子晶体中的微粒是原子,原子与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

2.两种典型原子晶体的结构(1)金刚石的晶体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①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以4个共价单键对称地与相邻的4个碳原子相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这些正四面体向空间发展,构成彼此联结的立体网状结构。

②晶体中相邻碳碳键的夹角为109°28′,碳原子采取了sp3杂化。

③最小环上有6个碳原子,晶体中C原子与C—C键个数之比为1∶2。

④晶体中C—C键键长很短,键能很大,故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2)二氧化硅晶体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①每个硅原子都采取sp3杂化,以4个共价单键与4个氧原子结合,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结合,向空间扩展,构成空间网状结构。

②晶体中最小的环为6个硅原子、6个氧原子组成的12元环,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

3.特性由于原子晶体中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故原子晶体:①熔、沸点很高,②硬度大,③一般不导电,④难溶于溶剂。

4.常见的原子晶体: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C)、硼(B)、晶体硅(Si)等;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如碳化硅(SiC)、氮化硼(BN)、二氧化硅(SiO2)等。

原子晶体的结构特点(1)构成原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其相互作用力是共价键。

(2)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仅仅表示的是物质中的原子个数比关系,不是分子式。

例1下列物质的晶体直接由原子构成的一组是()①CO2②SiO2③晶体Si④白磷⑤氨基乙酸⑥固态He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C.②③⑥D.①②⑤⑥【考点】原子晶体【题点】原子晶体的一般性质及判断答案C解析CO2、白磷、氨基乙酸、固态He是分子晶体,其晶体由分子构成,稀有气体He由单原子分子构成;SiO2、晶体Si属于原子晶体,其晶体直接由原子构成。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习题附答案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习题附答案

(word完整版)⾼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习题附答案《物质结构与性质》同步复习第1讲原⼦结构1题⾯(1)34.969是表⽰__________;(2)35.453是表⽰__________;(3)35是表⽰_______________;(4)35.485是表⽰__________;(5)24.23%是表⽰__________;答案:(1)34.969是表⽰同位素35Cl 的相对原⼦质量;(2)35.453是表⽰氯元素的相对原⼦质量;(3)35是表⽰35Cl 原⼦的质量数;(4)35.485是表⽰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质量;(5)24.23%是表⽰同位素37Cl 在⾃然界存在的氯元素中所占的原⼦个数百分⽐。

5题⾯已知A 、B 、C 、D 和E 5种分⼦所含原⼦数⽬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

⼜知B 、C 和D 是由两种元素的原⼦组成。

请回答:(1)组成A 分⼦的原⼦的核外电⼦排布式是;(2)B 和C 的分⼦式分别是和;C 分⼦的⽴体结构呈型,该分⼦属于分⼦(填“极性”或“⾮极性”);(3)若向D 的稀溶液中加⼊少量⼆氧化锰,有⽆⾊⽓体⽣成。

则D 的分⼦式是,该反应的化学⽅程式为;(4)若将1mol E 在氧⽓中完全燃烧,只⽣成1mol CO 2和2molH 2O ,则E 的分⼦式是。

答案:(1)1s 22s 22p 63s 23p 6 (2)HCl H 2S V 极性(3)H 2O 2 2H 2O22H 2O+O 2↑(4)CH 4O1题⾯答案:①1s 22s 22p 63s 23p 5 ②3s 23p 5 ③3 ④ⅦA ⑤10 ⑥2s 22p 6 ⑦2 ⑧0 ⑨24 ⑩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 ⑾4 2题⾯(1)砷原⼦的最外层电⼦排布式是4s 24p 3,在元素周期表中,砷元素位于_______周期族;最⾼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砷酸钠的化学式是。

(完整word版)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大全)

(完整word版)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大全)

MSDS大全目录表1-001 乙炔气 (1)表1-002 氧气 (2)表1-003 二氧化碳 (4)表1-004 氢气 (5)表1-005 氩气 (6)表1-006 甲烷 (7)表1-007 四氢噻吩 (8)表1-008 活性炭 (10)表1-009 三乙胺 (10)表1-010 硫代磷酰氯 (11)表1-011 硫黄 (13)表1-012 甲胺磷 (14)表1-013 多聚甲醛 (15)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16)表1-015 黄磷 (17)表1-016 氯 (18)表1-017 三氯化磷 (20)表1-018 甲醇 (21)表1-019 液碱 (22)表1-020 氨水 (24)表1-021 硫酸二甲酯 (25)表1-023 液氨 (27)表1-024 氯仿 (28)表1-025 二氯乙烷 (29)表1-026 二硫化碳 (30)表1-027 甲苯 (32)表1-028 盐酸 (33)表1-029 氯甲烷 (34)表1-030 硫酸 (35)表1-031 二甲苯 (36)表1-032 醋酸酐 (37)表1-033 多聚甲醛 (39)表1-034 草甘膦 (40)表1-035 稻瘟灵 (41)表1-036 异丙胺 (42)表1-037 漂白粉 (43)表1-038 氯化氢 (44)表1-039 氰化氢 (45)表1-040 氰化钠 (46)表1-041 氯乙酸 (47)表1-042 甲缩醛 (48)表1-043 丙烯腈 (49)表1-044 氧化亚铜 (50)表1-046 四氧化三铅 (53)表1-047 三氯化铝(无水) (54)表1-048 松香水 (55)表1-049红丹油性防锈漆 (56)表1-050 酚醛树脂 (57)表1-051 硫磺粉(补充) (58)表1-052 一乙胺 (59)表1-053三聚氯氰 (60)表1-054 三氯乙烯 (62)表1-055 磷酸 (63)表1-056 四丁基锡 (64)表1-057 柴油 (65)表1-058 对氨基苯酚 (66)表1-059 醋酸乙酯 (68)表1-060 对氯硝基苯 (69)表1-061 氮气 (70)表1-062莠去津 (71)表1-063 扑草净 (72)表1-064 八氯二丙醚 (73)表1-065 硫化钠 (74)表1-066 异丙醇 (75)表1-067 丙酮 (76)表1-069 环己酮 (79)表1-070 乙酸异戊酯 (80)表1-071 锌粉 (81)表1-072 乙醇 (82)表1-073 次氯酸钠溶液 (83)表1-074 石脑油 (84)表1-075 双环戊二烯 (85)表1-076 乙酸丁酯 (86)表1-077 双氧水 (87)表1-078 丙烯酸丁酯 (88)表1-079 丙烯酸 (89)表1-080 苯乙烯 (90)表1-081 过硫酸铵 (91)表1-082 过硫酸钾 (92)表1-083 丙烯酰胺 (93)表1-084 甲醛 (94)表1-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95)表1-086 甲基丙烯酸 (96)表1-087 汽油 (98)表1-088 乙酸 (99)表1-089 丙烯酸树脂 (100)表1-090 丙烯酸清漆 (101)表1-091 丙烯酸漆稀释剂 (102)表1-092 丙烯酸磁漆 (103)表1-093 二乙醇胺 (104)表1-094 煤油 (105)表1-095 漂白粉 (106)表1-096 漂粉精 (107)表1-097 三氯异氰尿酸 (108)表1-098 松香 (109)表1-099 松节油 (110)表1-100 硫化钠 (111)表1-101 保险粉 (112)表1-102 7385聚氨酯清漆(分装) (113)表1-103 甲酸 (114)表1-104 乙酸乙二醇乙醚 (115)表1-105 H-3聚氨酯漆固化剂 (116)表1-106 聚氨酯漆稀释剂 (118)表1-107 263醇酸树脂 (119)表1-108 异噻唑啉酮 (120)表1-109 N-乙基苯胺 (121)表1-110苯胺 (122)表1-111 乙酰甲胺磷 (123)表1-112 亚磷酸 (124)表1-113 亚磷酸二甲酯 (125)表1-115 乙醚 (127)表1-116 丙烯酸甲酯 (128)表1-117 一甲胺 (129)表1-118 硝酸镁 (131)表1-119 硫化氢 (132)表1-120 硫化铵 (133)表1-121 一甲胺水溶液 (134)表1-122 兔宝宝面漆 (134)表1-123 兔宝宝稀释剂 (135)表1-124 硫氢化钠 (136)表1-125丙酸 (137)表1-126乙酰氯 (138)表1-127丙酰氯 (139)表1-128 丁醇 (140)表1-129 醇酸调合漆(未列名) (141)表1-129 碳化钙、电石 (142)表1-130 硝酸钠 (143)表1-131 溴甲烷 (144)表1-132 磷化铝 (146)表1-133 正丁醇 (147)表1-134 硝基木器漆 (148)表1-135 硝化棉(含氮≤12.6%) (149)表1-137 砷 (151)表1-138 碘化汞 (152)表1-139 氯化汞 (153)表1-140 叠氮化钠 (154)表1-141 重铬酸钠 (155)表1-142 高锰酸钾 (156)表1-143 氰化金钾 (157)表1-144丙烯酸 (158)表1-145甲基丙烯酸甲酯 (159)表1-146苯乙烯 (160)表1-147丙烯酸丁酯 (161)表1-148丁醇 (162)表1-149偶氮二异丁腈 (163)表1-150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165)表1-151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166)表1-152 乙酰丙酮 (167)表1-153 2-丁酮 (168)表1-154 生松香 (169)表1-155 硫酸铜 (170)表1-155 硝酸 (171)表1-155 氰化钾 (172)表1-156硝基苯 (173)表1-158 氢氟酸 (175)表1-159蓄电池(注有酸液) (176)表1-160 环氧树脂 (177)表1-161 氯苯 (178)表1-162 乙苯 (179)表1-163 樟脑 (180)表1-164 赛璐珞 (182)表1-165 氢氧化钾 (183)表1-166 乙酸丁酯 (184)乙炔气MSDS表1-002 氧气表1-003 二氧化碳表1-004 氢气表1-005 氩气表1-006 甲烷表1-007 四氢噻吩表1-008 活性炭活性炭C 12.0Active carbon别名:Activated chlarcoal危规分类及编号:自燃物品。

物质熔沸点高低判断及其规律

物质熔沸点高低判断及其规律

物质熔沸点高低判断及其规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物质熔沸点高低判断及其规律一、引言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是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它们反映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比较及应用一、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一般来说,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除少数外)>分子晶体。

例如:SiO2>NaCL>CO2(干冰)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的很高,如钨、铂等;有的则很低,如汞、镓、铯等。

二、同类型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同一晶体类型的物质,需要比较晶体内部结构粒子间的作用力,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的是晶体分子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1.同属分子晶体①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一般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

例如:I2>Br2>Cl2>F2。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如果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则分子之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出现反常。

有氢键的熔沸点较高。

例如,熔点:HI>HBr>HF>HCl;沸点:HF>HI>HBr>HCl。

③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同分异构体,一般是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例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其熔沸点高低的顺序是邻>间>对位化合物。

④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的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

例如:CO>N2。

⑤还可以根据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状态的不同,熔沸点:固体>液体>气体。

例如:S>Hg>O2。

2.同属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与共价键的强弱有关。

一般来说,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就越大,晶体的熔沸点也就越高。

例如:金刚石(C-C)>二氧化硅(Si-O)>碳化硅(Si-C)晶体硅(Si-Si)。

3.同属离子晶体离子的半径越小,所带的电荷越多,则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例如:MgO>MgCl2,NaCl>CsCl。

4.同属金属晶体金属阳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金属键越强,高沸点越高。

例如:Al>Mg>Na。

三、例题分析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熔点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A. 晶体硅>金刚石>碳化硅B. CsCl>KCl>NaClC. SiO2>CO2>HeD. I2>Br2>He解析:A中三种物质都是原子晶体半径C<Si,则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B中应为:NaCl>KCl>CsCl,因为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就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熔沸点的比较1、不同晶体类型的物体的熔沸点高低的一般顺序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跨度大)同一晶体类型的物质,晶体内部结构粒子间的作用越强,熔沸点越高。

2、原子晶体要比较其共价键的强弱,一般地说,原子半径越小,形成的共价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3、离子晶体要比较离子键的强弱,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如:MgO >Mgd2>Nad>Csd。

4、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O 2>N2,HI>HBr>Hd;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在同分异构件,一般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如沸点,正成烷>异成烷>新戌烷洁香烃及其衔生物的同分异构件,其熔沸点,高低顺序为:邻位>间位>对位化容物。

5、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

6、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金属元素单质(金属晶体)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第VIA族卤素单质(分子晶体)的溶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

1、HNO3→AgNO3溶液法①检验方法:表明存在cl表明存在Br表明存在I②反应原理反应①:Ag+d-=Agd↓反应②:Ag+Br-=AgBr↓反应③:Ag+I-=AgI↓2、氯水—CdH法①检验方法加适量新朱子饱和氯水加CllH未知液混合液分层振荡振荡橙红色表明有Br-有机层紫红色表明有I-②原理:D 2+2Br-=Br2+2a-d 2+2I-=I2+2d-,因Br2、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3、检验食盐是否加碘(1:Io3)的方法①检验方法变蓝:加碘盐食盐未变蓝:无碘盐②反应原理:IO3-+SI-+6H+=3I2+3H2O(淀粉遇I2变蓝色)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一、放热反应(1)燃烧都是放热反应;(2)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3)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4)置换风应多为放热反应;(5)生石灰与水的反应、铝热反应等。

二、吸热反应(1)盐类的水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2)弱电*质的电荷一般是吸热反应;(3)大多数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4)需要持续加热的反应,如:NH4d与CaCoA2,制NA3,A2还原CaO,配制C2H4。

注意区别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的条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和吸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

反应开始时需要持续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反应的热量变化与反应发生是否需要加热,没有必然的联系。

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判断晶体类型的方法:金属氧化物(如:2O,Na2O2等)强碱(如:NadH、Li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是离子晶体,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外)、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氯化物(除Sio2外),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是分子晶体,常见的原子晶体单质有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常见的原子晶体化合物有碳化硅、二氧化硅等金属单质(除汞外)与合金是金属晶体。

物质溶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2)卤素类推规律中的若干“例外”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性质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结构的差异性,在某些方面有一些“例外”,如:①AgX难溶于水,但AgF易溶于水;Ca X2易溶于水,但CaF2(俗名萤石)不溶于水。

②AgX一般为浅黄色或黄色,但AgC1为白色(AgF黄色,AgBr浅黄色,Ag1黄色);AgX有感光性;2AgX2,但AgF无感光性。

③X2跟水反应:X2+H2O HX+HXO,但F2例外:2F2 +H2O=4HF+O2(水作还原剂)④在卤素的化合物中,只有氟无正价,无含氧酸。

在氯的含氧酸中,高价的酸性强,低价的氧化性强,即:酸性:HCIO4>HCIO3>HCIO2>HCIO;氧化性:HCIO>HCIO2>HCIO3>HCIO4。

⑤HX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但HF的熔、沸点反常(HF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⑥在CI2、Br2、I2中,前都可把后者从它的非含氧酸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F 2例外,F2与CI2、Br2、I2的非含氧酸盐溶液作用时,会先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⑦X2跟强碱反应:X2+2OH- X-+XO-+H2O,但F2例外;2F2+2OH-2F-+OF2 +H2O。

⑧HX为强酸,且酸性:HI>HBr>HCI>HF,但HF是弱酸。

⑨X 2及对应的氢卤酸不能与玻璃发生化学反应,但F 2和氢氟酸例外,以腐蚀玻璃,因此制F 2、HF 时要在铅制器皿中进行,氢氟酸只能装在铅瓶或塑料瓶中。

⑩X 2可用对应的浓的氢卤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但F 2只能用电解法制取,F 2。

MnO 22+X 2 +2H2O(X=CI 、Br 、I)2KHF 22 +F 2制HCI :NaCI(s)+H 2SO 4(浓4+HCI制HBr 、HI 不能用浓H 2SO 4,因HBr 、HI 皆易被浓硫酸氧化,故只能用非氧化性的浓磷酸与NaBr 或NaI 作用。

NaI+H 3PO 4(浓)2PO 4+HI制:HF :CaF 2+H 2SO 4(浓4+2HF (必须在铅制器皿中进行)为什么制CO 2时不能用稀H 2SO 4与CaCO 3,制HF 时却可用CaF2与浓H2SO4?两个反应均生成了微溶的CaSO 4,为什么前者可阻止反应进行,后者却可以使反应进行呢?这是因为CaSO 4溶于浓H 2SO 4生成Ca(HSO 4)2,[CaSO 4+ H 2SO 4(浓) Ca(HSO 4)2]可使CaF 2与浓H 2SO 4的反应继续进行。

CaSO 4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aSO 4会覆盖在CaCO 3表面,使反应停止。

⑿CI 2、Br 2分别在对应的可溶性氯化物和溴化物溶液中的溶解度因同离子效应而变小(因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收集氯气)。

但碘例外,碘在碘化物中溶解度变大,这是因为有反应:I 2+I - I 3-(配制碘酒时加入KI 以提高碘的溶解度)。

⒀卤素单质中,只有碘遇淀粉溶液变蓝。

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遇淀粉并不变蓝。

这是因为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在水中溶解度小,四氯化碳中的碘不能被提取到淀粉溶液中,故不变蓝色。

⒁X 2与变价金属铁反应生成FeX 3,但I 2例外:Fe+I 2 FeI 2。

从反应:2 Fe 3+ +21- 2 Fe 2+知,氧化性Fe 3+>I 2FeI 3。

⒂NH 4 +HCI ,但NH 4I 例外:2 NH 4 3 + H 2 +I 2 。

这是因为先生成的HI 不稳定,继续分解所致。

例:比较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的大小关系。

A.S(s)+O 2(g) SO 2(g) △H 1 S(g)+O 2(g) SO 2(g) △H 2 △H 1 △H 2B.CH4(g)+2O2(g) CO2(g)+2H2O(1) △H1CH4(g)+2O2(g) CO2(g)+2H2O(g) △H2△H1 △H2C.4AI(s)+3O2(g) 2AI2O3(s) △H14Fe(s)+3O2(g) 2Fe2O3(s) △H2△H1 △H2D.煤作为燃料有2种途径:途径1——直接燃烧:C(s)+O2(g) CO2(g) △H1<0途径2——先制水煤气:C(s)+H2O (g) CO (g)+H2(g) △H2>0再燃烧水煤气:2CO(g)+O2(g) 2CO2(g) △H3<02H2(g)+O2(g) 2H2O (g) △H4<0△H1、△H2、△H3、△H4的关系式是。

解析:A项中两式相减得:S(s) S(g);△H=△H1-△H2>0(固态硫变为硫蒸气是吸热过程),所以△H1>△H2(气态硫比固体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B项中两式相减得:2H2O(g) 2H2O(1);△H=△H1-△H2<0(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是放热过程),所以△H1<△H2(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多);C项中两式相减得:4AI(s)+2Fe2O3(s) 2AI2O3(s)+4Fe(s);△H=△H1-△H2<0(铝热反应很剧烈,是典型而熟悉的放热反应),所以△H1<△H2:D项中将途径2的后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乘以1/2后与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得:C(s)+O2(g) CO2(g),△H2=1/2(△H3+△H4),即△H1=△H2+1/2(△H3+△H4),(两种途径的△H完全相同)。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