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善手法
精益生产现场改善的方法

现场改善可以理解为现场管理优化,运用现场管理的手法对生产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各生产要素进行持续的改善。
实行现场改善活动,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消除各个环节的浪费,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生产线平衡。
那么企业要怎样进行现场管理了,共益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几点现场改善的办法:1、现场评估、作业测量在生产现场改善前,应该对生产现场进行现场评估和作业测量,其中,包括后现场LAYOUT、人员配置与生产状况、工序能力调查、现状物与情报流等的人、机、物、法、环的评估。
只有对生产现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和测定,全面掌握和认识现况,才能对生产现场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改进。
2、5S活动的应用实施"5s"现场管理,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并逐步循环和提高。
整理就是要妥善处理现场的停滞物品,分离废弃物和保留物;整顿是将整理后需要的物品定点摆放,把有用物归类,各就各位,以期达到合理布置、方便使用,且提高安全性、实现目标管理;清扫就是要求全体人员自己动手清扫,创造一个干净、明快舒适的工作环境;清洁是对整理、整顿、清扫这3项工作的保持和坚持;素养是规范人的行为,养成自觉执行制度和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
3、生产现场的改善只有做好前期的作业测定、5s活动、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班组管理等各环节的基础上,才能谈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现场的改善。
因为只有真正把现场的实况完全掌握好,才能把现场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源头掌握住;只有把现场真正目视化了,问题才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当然,某些难以用肉眼、用感觉或凭经验就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借助于一些数学统计分析技术、工业工程技术等等,如X-R图、时间观察表、工程山积表、CT/TT分析等,以下为某企业的一条生产线利用该方法体系进行改善的应用。
4、残留问题点及后续改善方向通过前期的改善,无论品质、生产效率、还是在制品库存,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效果;但同时也找到了不足之处和残留问题点,这也为后续改善提供了方向。
现场改善手法

现场改善⼿法现场改善⼿法(⼀)定置管理五定管理,即定置、定位、定点、定容、定量。
1.什么叫定置定置管理⼜称定容管理,是根据物料特点制作专门的放置容器或设置专门的放置⽅法,使之取放⽅便,提⾼效率。
2.放置⽅法改善例⼦打破传统⼀个⼤风机外⾯加⼀个防护罩,这个防护罩是空间形状的,改善以前就是⼀个⽊地板,做完⼀个⼯件后往⽊的地台板上⾯放,因为它是个空间形状,放多了⼀不⼩⼼就会掉下来,⼜得把它放回去,这样很容易碰到,⼯件与⼯件之间就会碰凹,油漆也会脱落了,插到下⼀个⼯位,转运的过程中,⼜会掉下来,所以特别⿇烦。
后来员⼯做了改善,做了⼀个三⾓形的架⼦,⽤三根钢筋,加⼀个三⾓形的铁板,加上⼀个型钢把它焊起来,利⽤防护罩的中间圆孔来定位,做完后放⼀个上去,下⼀个跟上⼀个,稍微错开⼀个⾓度,就变成了⼀个空间形状,数量多时就像⼀朵花,很漂亮。
这样⼀个带着三根钢筋做成的架⼦,就可以称之为容器,它打破了传统的看法,认为⼀定要是凹型的才是容器,这样也可以是容器。
当然也可以称之为⼀种放置⽅法,⾮常⽅便,只要按这种⽅法,都可以做的⾮常好,不容易出现前⾯提到的问题。
依照⼯具形状特点设计⼋⽖规是⼀个⼯艺⽤的夹具,是⼋⽚塞规固定在像脖⼦形状的物体上⾯,它的塞规的厚度是有规定的,装上去后换⼀个型号,或者是坏了把它卸下来,再重新安装好放回去,⼋⽖规在⽣产过程⾥⾯不使⽤了,拿回来进⾏改善以前,它是⼀个平⾯的铁柜,在铁柜上把⼋⽖规⼀个个放上去,⼀不⼩⼼的很容易东倒西歪,有竖有横,⾮常杂乱。
做“6S”改善后,给它定置定位,最简单的⽅式就是划线,给每⼀排划好线,就容易对齐了,⼀排放⼀个。
可是有的⽤⼼的员⼯能放好,⽽不⽤⼼的员⼯⼼情好时能放好,⼼情不好⼜会乱放,后来员⼯⼜把它改善,不⽤平⾯,⽤⼀个不锈钢的钢管弯成⼀个形状,然后利⽤⼋⽖规的脖⼦来悬挂,把它推进去,⼀排⼏个就是⼏个,不管是谁,只要往⾥⾯推,⼀定是横平竖直,美观⼤⽅,不会因⼈⽽异。
所以这也叫定置。
现场改善的技巧

现场改善的技巧
现场改善是指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的改善工作,旨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等方面的综合改进。
以下是一些现场改善的技巧:
1. 制定明确的目标:在开始改善之前,需要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目标和预期结果。
这可以帮助团队在改善过程中保持聚焦,并衡量改善的成效。
2. 进行现场观察:在改善之前,对现有的工作场景进行现场观察和调研。
这样可以帮助发现问题、瓶颈和潜在的改进机会。
3. 采用持续改进的方法:现场改善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而不是一次性的改进活动。
可以采用Kaizen(改善)方法,通过持续小步改进来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4.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观察结果和团队的共识,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
计划应该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责任人和时间表。
5. 培养改进文化:现场改善需要全员参与和支持。
可以通过培训和认识活动来激发员工对改进的热情,并建立一个积极的改进文化。
6.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在改进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和方法,如5S整理、流程图、因果图、统计分析等,以帮助团队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和制定解决方案。
7. 进行试点和持续监控:在进行一项改进之前,可以选择一个小范围的试点项目来验证改进效果。
同时,要持续监控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调整。
8. 推广和分享成果:在成功实施改进之后,要及时向整个团队推广和分享改进成果。
通过分享案例和经验,可以激励其他团队成员进行类似的改进工作。
9. 持续学习和改进:现场改善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团队成员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并定期进行回顾和反思,以寻找进一步的改进机会。
现场七大基础改善手法

现场七大基础改善手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现场工作环境对于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效率,现场七大基础改善手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这七大基础改善手法,并探讨其在现场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工作站的布置优化工作站的布置优化是现场基础改善的核心手法之一。
一个合理布置的工作站能够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首先,工作站的高度应根据员工的身高和工作习惯进行调整,使其处于最佳工作姿势。
其次,工作站周围应保持整洁和宽敞,避免杂物堆积和过于拥挤的情况。
最后,工作站上的工具和设备应放置在员工易取得和使用的位置,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和弯腰。
二、材料和设备的标准化材料和设备的标准化是现场基础改善的另一个重要手法。
通过统一选用标准化的材料和设备,可以减少员工因为熟悉程度不同而导致的操作差异,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标准化的材料和设备也能够减少故障和维修频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停机时间。
三、人员培训和教育人员培训和教育是现场基础改善的关键手法之一。
通过不断培训和教育,员工可以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更好地适应现场工作环境的需求。
此外,培训和教育还可以帮助员工了解和掌握各种改善工具和方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效率。
四、现场标识和标注现场标识和标注是现场基础改善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清晰明确的标识和标注,可以帮助员工更快速地找到所需材料和设备,减少搜索和等待的时间。
此外,标识和标注也可以提醒员工注意安全事项,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五、工作流程的改进工作流程的改进是现场基础改善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改进工作流程还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瑕疵,降低生产成本和回报率。
六、现场安全和环境改善现场安全和环境改善是现场基础改善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例如提供充足的照明和通风设施,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精选IE现场改善手法mcm

改变分球器的次序,减少游隙位瓶颈。
改用其它方法
以手工装钢球改用自动机器装。
改用其它材料,工具
用铁质的容器改用塑料的,以免破坏钢球的外观。
简化 Simplify
连接更合理
改变布局,使动作连接更顺畅
更加简单
不用思考.制定.采用Sample检查外观
去除多余的动作
一次性取更多合适的物料,减少取放次数。
生产设备的维护改善
5.2.6 给油口盖子通气孔是否阻塞?5.3 用鼻子闻 5.3.1 气门阀运作时,是否有异味?5.4 用手摸 5.4.1 马达外表是否有异常的发热? 5.4.2 马达是否有异常的振动,转动是否异常? 5.4.3 各部的螺丝是否有松动现象? 5.4.4 各处配管是否有交叉接触? 5.4.5 各部配管是否有磨损的状况? 5.4.6 设备各部是否有漏水,漏油的现象? 5.4.7 若有漏水,漏油擦干净看看状况是否严重?
六.快速切换(换型号)的改善
6.1 快速切换的两种方法 6.1.1 减少切换次数?(如: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包括型号,设备,人员的熟练度) 6.1.2 减少单次切换时间6.2 改善步骤 6.2.1 内作业:必须在机器停止状态下才能进行的作业。 6.2.2 外作业:机器运转时也可能进行的作业。 6.2.3 将内作业转换成外作业。 6.2.4 缩短内作业和外作业的时间。
Most(梅纳德)动作分析
7.3 工具使用动作 ABG ABP U ABP A 取工具 置工具 用何工具 整理工具 返回 八.动作经济原则8.1 肢体使用原则 8.1.1 双手开始结束动作或手脚并用。 8.1.2 双手动作对称方向(蛙泳式双手工作) 8.1.3 身体的动作应在最低等级的动作来进行(身体动作幅度越小越好,时间越短越好) 。 8.1.4 动作姿势稳定。
现场工作改善技巧

现场工作改善技巧概述现场工作是指在现场进行的具体任务和操作,如制造产品、提供服务等。
在现场工作中,提高效率、减少错误是提升生产力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场工作改善技巧,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核心技巧1. 现场组织与布局•合理布置现场工作环境,将必要的工具、设备和材料放置在合适位置,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和搜索时间。
•利用标识和标识牌等工具,标明各种设备、工具和物料的放置位置,便于查找和归还。
•为不同的工作区域设置专门的工作台和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
•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减少重复步骤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2. 现场标准化•建立明确的现场工作标准和要求,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标准化。
•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导书或操作流程图,使每个操作人员都能清楚执行各自的工作任务。
•定期对现场操作流程进行审核和改进,及时修订工作指导书。
3. 现场问题解决•建立一个问题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设置一个问题解决小组,负责处理现场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方案。
•追踪和记录问题解决的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4. 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针对常见的现场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并尽快恢复工作。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建立一套事故和故障报告系统,详细记录事故和故障的原因和过程,以便进行事后分析和改进。
其他技巧1. 现场沟通与协作•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各个岗位间的信息流畅和合作紧密。
•定期组织现场会议,交流工作进展和问题,协调解决方案。
2. 现场管理与监控•使用现场管理软件或应用程序,对现场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建立关键指标和绩效评估体系,对现场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3. 现场培训与技能提升•定期组织现场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鼓励员工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证书考试,提升自身竞争力。
4. 现场量化分析与改进•收集和分析现场工作相关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
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

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第一篇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这可都是超级实用的宝贝哦!先说第一个手法,那就是流程分析法。
这就像是给现场管理做个“全身扫描”,把每一个步骤都看得清清楚楚,找出那些拖后腿的环节,然后加以改进。
比如说,生产线上某个工序总是慢吞吞的,咱们就可以好好分析一下,是机器的问题,还是人的操作不当呢?还有 5W2H 分析法,这简直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神器!不断地问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做(Who)、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怎么做(How)以及要花多少钱(How much)。
就像一个侦探一样,把问题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呀!然后呢,是防错法。
哎呀,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咱们可以想办法让错误少发生或者不发生。
比如说,设计一些小装置,让工人没办法装错零件,是不是很聪明?再说说目视管理法。
把各种信息都清楚地展示出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
就像在车间里挂上大大的进度表,谁都知道自己该干啥,干得怎么样,多省心!还有快速切换法,能让设备或者生产线快速地从一种产品切换到另一种产品,节省时间,提高生产的灵活性。
是价值流分析法,看看整个生产过程中,哪些是真正创造价值的,哪些是浪费,把浪费的部分砍掉,企业就能赚更多钱啦!小伙伴们,这七大手法学会了,现场管理就能变得井井有条,咱们一起加油吧!第二篇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这可都是能让工作变得更轻松、更高效的妙招哦!先来讲讲流程优化法。
想象一下,咱们的工作就像一条河流,如果河道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水流能顺畅吗?所以得把流程梳理得顺顺溜溜的,把那些阻碍的石头搬走,让工作像欢快的小溪一样流畅。
还有动作分析法,观察员工的动作,看看有没有多余的、浪费力气的动作,把这些改掉,工作就能又轻松又快啦。
头脑风暴法也很棒哦!大家坐在一起,天马行空,畅所欲言,说不定就能想出超级棒的点子来解决问题。
现场改善及ie手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时间研究
通过观察和测量作业人员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制定合理的时 间标准。
作业标准化
将最优的作业方法和流程标准化,确保所有作业人员都能按照统一 的标准进行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标准作业程序(SOP)制定
编写详细的标准作业程序,明确每一步骤的操作规范和要求,为作 业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
生产线平衡与布局优化
运用各种计划和控制手段,确 保生产系统按照预定目标高效 运行。
IE手法在现场改善中的应用
流程优化
通过分析和改进工作流程,消除浪费、提高效率 。例如,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步骤、简化工作流程 等。
设备改善
对生产设备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设备效率和可 靠性。例如,采用自动化设备、改进设备维护计 划等。
物料管理
意义
现场改善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现场改善,企业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 高生产效率、增强员工士气,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信 任。
现场改善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现场改善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员工士气等,以
实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现场改善及IE手法
目
CONTENCT
录Hale Waihona Puke • 现场改善概述 • IE手法简介 • 现场改善的步骤与方法 • IE手法在现场改善中的具体应用 • 现场改善的实践案例 • 现场改善的挑战与对策
01
现场改善概述
现场改善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现场改善是一种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 成本等方法,对生产现场进行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搬运浪费
工 8 不良浪费
厂 大 动作浪费
浪 常
见
加工浪费
的 费 库存浪费
地下工厂
企业每生产一件产品就在制 造一份浪费。伴随企业运营中各 业务环节不被察觉或不被重视的 浪费,日本企业管理界将之形象 地比喻为“地下工厂”。
制造过多(过早)浪费
缺货损失
等待 浪费
等待不创造价值
常见的等待现象: ☆ 物料供应或前工序能力不足造成待料
· 检测仪器 · 检测频率 · 检测人员
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是进行标准作业的基本规范,其主要作用有:
员工培训 保证质量 保证效率 判断基准 成本管理 熟练度 安全保证 改善依据 稳定管理
作业标准书
《作业标准书》是作业标准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复杂的 作业可编制其它辅助文书,如《作业条件一览表》、《机型 技术规格一览表》、《机型切换表》等。
少人 化
人—装料、卸料
最适合作业区域
适合作业区域
手臂运动范围
动作经济的四个基本原则 ☆ 两手同时使用
☆ 动作单元力最少 ☆ 动作距离最短 ☆ 动作轻松、容易
(3)三角形原理
作业点
手持工具
小零件
作业过程中,作业点、 工具和零部件三个位置构成 三角形关系。此三角形越小, 作业效率越高。
S O tandard peration 标准作业
内倒角异物
T面打痕
容4 1
作2 3
业4 5
步6
骤7 8 * 1
工2 作 条 件3
* 劳保用品
组装曲轴和活塞。 清洁并校正夹具,将活塞放在测量夹具上。 将活塞旋转360°,读取浮标的最低值即Tp值。 从测量夹具取出活塞,在研磨石研磨上下H面并清洁之。 检查活塞外观,如有打痕、砂孔等缺陷应修理活退库。 根据Tp值选取相应的曲轴。
顺畅
☆ 前后生产线尽量靠拢
物留
中间停滞 隐藏问题
物流
顺畅流动 没有停滞
③. 信息
考虑信息流动—— 生产指示明确
流畅
便于信息传递
☆ 后补式/前后式生产指示 ☆ 生产实绩显现化 ☆ 便于批量区分
④.少人化生产—— 人多人少都能生产
☆ 警示灯及线体控制
☆ U形布置方式
☆ 逆时针摆放 ☆ 设备间无阻隔 ☆人与设备分工:
标准是作业是确保品质、减 少浪费、降低成本的基础。
同时,在实施标准作业的 过程中,将成功经验和失败事例 通过标准化工作,反映到作业标 准之中——所以,标准作业是一 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标准作业图表
☆ 作业顺序 ☆ 循环时间
SOP
标准作业程序
总加工时间=人— 机作业时间+作业者行走时间
☆ 作业顺序 ☆ 循环时间 ☆ WIP ☆ 其它信息
④ 动作幅度过大 ⑩ 伸背动作
⑤ 左右手交换 ⑾ 弯腰动作
⑥ 步行多
⑿ 重复/不必要动作
加工 浪费
过剩的加工造成浪费
常见的加工浪费: ☆ 加工余量
☆ 过高的精度 ☆ 不必要的加工
过剩加工造成的浪费: ☆ 设备折旧 ☆ 人工损失
☆ 辅助材料损失 ☆ 能源消耗
库存 浪 费 库存造成额外成本
常见的库存: ☆ 原材料、零部件
人 数 11111
正常作业时间 20 18 29 25 19
正常作业时间 人数
20
18
29
25
19
合计 5
111
111
Training Within Industry
例 某生产线的线平衡分析与瓶颈改善-2
循环时间CT=29s 各工序时间总和
线平衡率= ———————— ×100% 人数×循环时间
= 76.55% 平衡损失率= 1 - 线平衡率
通过有目的地变换质量要因,观察 实验结果,分析各要因对质量特性的影 响程度,达到排除原因、再现原因和条 件优化的目的。
2、改善工具全貌 专业技术
QC七工具
IE
O
PDCA
SPC
六西格玛工具
3、大脑风暴法
大脑风暴法
一种通过集思广益,寻找 新思维、新观点的管理方法。
大脑风暴法
实施步骤
Step1
Step2 Step3
☆ 监视设备作业造成员工作业停顿 ☆ 设备故障造成生产停滞 ☆ 质量问题造成停工 ☆ 型号切换造成生产停顿
造成等待的常见原因: ☆ 线能力不平衡
☆ 计划不合理 ☆ 设备维护不到位 ☆ 物料供应不及时
Training Within Industry
搬运浪 费
移动费时费力
空间、时间、人力和工具浪费 搬运过程中的放置、堆积、移
要素齐全
要点清晰
文字简洁
图文并茂 多用数字
例
作业标准书
版本号:V2.0
部门名
标准书编号 工序名称
适用机型
循环时间
制定日期
批准
审核
校对
编制
总装课泵体线 CSZ-M31-050 T配合
P、K、HK
7.5s
2003年9月16日
作 1 活塞外观检查。 业 2 检查活塞厚度,选配曲轴。 内 3 曲轴外观检查。
现场改善
企业是否曾经存在 或者如今依旧存在以下现象
订单批量越来越少; 品种数量越来越多; 交货周期越来越短; 销售单价越来越低; .......
导致生产出现以下状况:
催料、赶货,干部们整天到处“救火”,忙得一团糟; 不良率就象水中的葫芦此起彼伏,上次质量 事故刚处理完,相同的事故又发生了! 现场材料堆放混乱,明明领出来的料却不知到哪去 找? 半成品铺天盖地,难以插脚 ……….
标准作业单
用于员工培训的基础文件
Training Within Industry
7、IE之线平衡分析与瓶颈改善
L B ine alancing 线平衡
线平衡是对生产线的全部工序进行负荷分析,通过调 整工序间的负荷分配使之达到能力平衡,最终提高生产线 的整体效率。这种改善工序间能力平衡的方法又称为瓶颈 改善。
标准化
今后打算
D C
巩固措施
A
6、IE之动作分解与标准化作业
O S peration tandard 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是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标准工时 内完成作业的标准作业方法,其内容包括:
· 作业内容 · 作业步骤 · 作业方法 · 质量标准
· 标准工时 · 工艺条件 · 注意事项
· 所用材料 · 加工设备 · 工装夹具 · 检测方法
无价值的搬运动作有: · 搬运
· 倒退让路 · 排除路障 · 堆码、清点、整理、寻找 · 停顿与返回
(1)有弹性的生产线布置
3 2 1
4 5 6
3 2 1
4 5 6
Input
Output
需求1000件/天时 3人作业
Input
Output
需求600件/天时 2人作业
考虑弹性生产线布置时追求的目标: (1)及时发现浪费 (2)灵活调整生产量 (3)考虑相关部门的浪费
斜套入 NG 垂直套入 OK
C轴打痕
外圆打痕
油槽偏位否
失败事例………………………………… ……………………………………………
在研磨石上研磨曲轴T面,检查其外观,如有毛刺、打痕、
油槽偏、油叶油塞安装不良等缺陷应修理或退库。
管1
管理及检查项目 气动测微仪校对
将活塞垂直顺畅地套进曲轴的C部。 将组装放入工件托盘上送至下工序。
分担转移
作业改善
增加人员
拆解去除
重新分配
改善合并
L B ine alancing 线平衡
线平衡与瓶颈改善同样应在各工段之间进行,这样才 能真正提高生产能力平衡,最大限度地降低中间在库、提 高效率。
8、JIT之现场物流改善
Layout 生产布局
合理的生产布局能够保证物料顺畅流动,减少无价值 的搬运动作,提高现场的管理透明度和生产效率。
☆ 半成品 ☆ 成品 ☆ 在制品 ☆ 辅助材料 ☆ 在途品
库存的危害: ☆ 额外的搬运储存成本
☆ 造成空间浪费 ☆ 资金占用(利息及回报损失) ☆ 物料价值衰减 ☆ 造成呆料废料 ☆ 造成先进先出作业困难 ☆ 掩盖问题,造成假象
制造过多/过早
浪费
违背JIT原则
制造过多/过早造成浪费: ☆ 造成在库
收集信息—— (遵守以下原则) 有意识的观点的数量,而非考虑质量; 不批评、不取笑; 畅所欲言,越多、越怪越好; 不强调个人成绩,以整体利益为重 一起从中找出最重要的原因 将重点列出,
逐条解释或一起提出解决之道
4、PDCA运用
选择课题
现状调查
P 设定目标
分析原因
确定主因
实施对策
NG 确认 效果 OK
①. 标准
保证标准作业—— 避免:制造过多的浪费
作业
步行距离的浪费
手动作业的浪费
☆ 作业顺序一致化
☆ 逆时针方向操作 ☆ 进行适当的作业组合 ☆ 明确作业循环时间
②.避免物流浪费—— 先进先出,快速流动
☆ 明确在制品数量
☆ 一头一尾存货,
中间均衡快速流动 ☆ 考虑线与线之间的
物流
库存放置、搬运方法 和搬运路径
☆ 计划外/提早消耗 ☆ 有变成滞留在库的风险 ☆ 降低应对变化的能力
缺货 损失
缺货造成机会损失
由于各种浪费消耗了企业资源, 降低了经营效率,反过来制约企业 的订单履行,造成缺货损失:
☆ 紧急订单造成额外成本 ☆ 延迟订单造成额外成本 ☆ 订单取消造成利润损失 ☆ 客户流失造成市场机会损失
(2)动作经济原则
理2
活塞厚度Tp值
机型切换时按《机型切换表》作业 用与机型对应的校对规对气动测微仪进行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