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儿童自闭症
中医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中医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和治疗方法是什么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等。
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探索自闭症治疗的道路上,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自闭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认为,自闭症的发病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等多种因素有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自闭症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体内部的平衡被打破,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
先天禀赋不足是自闭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
如果父母的体质虚弱,或者在孕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感染外邪等,都可能导致胎儿肾精不足,从而影响其大脑的发育,增加自闭症的发病风险。
后天调养失宜也是导致自闭症的原因之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小儿饮食不规律、挑食、偏食,或者过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心神,也会影响其心智的发育。
此外,情志因素也对自闭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使心神失养。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自闭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比如,如果患者表现为肾精亏虚,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等,以补肾填精;如果患者脾胃虚弱,常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等,以健脾益气;如果患者肝气郁结,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白芍、郁金、佛手、香附等,以疏肝解郁。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中医五行理论结合推拿针灸治疗自闭症患儿的效果研究

中医五行理论结合推拿针灸治疗自闭症患儿的效果研究自闭症是一种由神经发育问题引起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和兴趣和感官统合障碍等。
目前,对于自闭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语言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综合手段。
而在中医五行理论结合推拿针灸治疗自闭症患儿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五行理论结合推拿针灸治疗自闭症患儿的效果研究。
一、中医五行理论与自闭症的关系中医五行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将自然界的万物划分为五行(木、火、土、金、水),并认为五行之间相互克制、相互生发。
而在中医看来,人体的躯体和心理疾病与五行之间的失衡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患者多表现出兴趣狭窄、社交障碍等,这与中医五行中心理疾病的火旺木焦、木不生土、土不生金、金不生水等现象有一定的联系。
针对自闭症患者的治疗可以结合五行理论,调节患者的体内五行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推拿针灸治疗自闭症的原理推拿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在于通过按摩、推拿或针灸等方式,调节和刺激人体经络、穴位,以改善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
对于自闭症患儿的治疗,推拿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社交交流、注意力、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自闭症患者,中医结合五行理论进行推拿针灸治疗,一方面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体内五行平衡;也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促进患者体内气血运行,调整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有一些研究表明,中医五行理论结合推拿针灸治疗自闭症患儿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通过推拿针灸疗法可以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通过按摩推拿患者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患者体内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他们的食欲和营养摄入,改善他们的消瘦和发育问题。
通过针灸疗法可以刺激患者的经络穴位,平衡患者的阴阳,从而调节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减轻他们的焦虑、易激惹等问题。
针灸治疗自闭症

针灸治疗自闭症关于《针灸治疗自闭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针炙疗法自闭症是一种十分合理的治疗法。
自闭症的3-6岁是最佳时机,耽搁了再训炼实际效果可能不太好!一般医生都不容易让你诊断的,由于要是训炼,小孩是会发展的!有时小孩自身也会发展趋势出去的。
假如诊断了再练,也许要6岁了,那时练,发展是多少不太好说!因此要立即医治。
1 扎针头部穴位在我国各代医学论文针对经脉与头的关联早有记述,如《灵枢·邪气藏脏病形篇》中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经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空窍就包含脑颅和脑组织,《针灸大成》中称“首为诸阳之气,百脉之窍……百脉皆归入头”,表明全身经脉与头的关联很紧密。
2 穴道封闭疗法如今,英国等欧美国家了解到自闭症康复的必要性。
根据大使用量运用维生素b26,可提高語言作用,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活动过多和应激性性,提升注意广度和对学习培训的兴趣爱好,降低攻击性行为和自残个人行为。
唐朝《本草拾遗》中,对紫河车即干躁胚胎的药效和药力均有详细描述。
《本草再新》中称“大补气补血、理血分、治神伤梦遗”。
由此可见,胚胎治亏虚劳积、失志恍惚之间、舒心益气养血、养血固精强肾有神效。
选用人胎盘组织液和维生素b26做风池穴位封闭式,能使患者在睡眠质量、語言、个人行为等层面有大大提高。
3 推拿按摩捏脊推拿按摩背部的华佗夹脊穴属督脉,督脉贯脊,属脑络肾,督率气血,统摄真元。
捏脊法可调式阳阴、理血气、和五脏六腑、疏通经络、培原气,具备增强体质的作用,是少儿推拿关键技巧之一。
此外,根据捏脊法可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还能使人的大脑释放出来“内啡肽”,提升人的大脑右半球的作用,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想像力。
医治自闭症患者需要留意什么标准1、改进小孩的刻板行为,防止反复姿势个人行为呆板是每一个自闭症孩子的阻碍之一,尽可能帮他寻找他很感兴趣的事情或是活动,要用别的的活动或小玩具来吸引住他的专注力,不必使他浑浑噩噩,以防他感觉太无聊了,一直反复一样姿势。
儿童康复针灸有用吗

儿童康复针灸有用吗在儿童康复领域,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常引发家长们的疑问:它到底有没有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针灸。
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身体仍在生长发育阶段,生理机能和免疫系统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针灸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需要更加谨慎和精准。
从临床实践来看,针灸在儿童康复中确实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对于小儿脑瘫这一常见的儿童康复问题,针灸可以帮助改善肌肉的紧张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
不少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的肢体协调性和运动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再比如,儿童多动症也是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平衡,帮助患儿集中注意力,减少多动和冲动的行为。
一些患儿在接受针灸治疗后,课堂表现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有了积极的变化。
另外,对于儿童自闭症的康复,针灸也能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它可以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社交互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地认为针灸是儿童康复的万能良药。
针灸治疗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一,针灸师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
一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针灸师能够准确地找到穴位,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而如果针灸师的技术不过关,不仅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其二,患儿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针灸的疗效。
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针灸的反应都不尽相同。
有些孩子可能对针灸治疗非常敏感,效果显著;而有些孩子可能反应较慢,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才能看到效果。
其三,治疗的时机和疗程也很关键。
对于一些疾病,如果能在早期及时进行针灸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针灸治疗通常需要一定的疗程,不能期望一两次治疗就能解决问题。
家长和患儿需要有耐心和坚持治疗的决心。
浅析针刺治疗自闭症从肝论治

2021,Vol.24No.1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自闭症是儿童神经系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三大核心症状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交障碍和行为异常,常见伴随症状有遗尿、睡眠障碍、不良饮食习惯、脾胃功能紊乱等[1]。
现代医学认为自闭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灵枢·脉度》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中医认为其属于“无慧”“语迟”“胎弱”等范畴,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2]。
自闭症的病因病机有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心失所养、肝失疏泄和阴阳失调等,其证型可分为心肝火旺、痰蒙心窍、肾精亏虚、肝郁气滞[3],其中肝郁气滞型与心肝火旺型最常见,约占65%,表明自闭症与肝关系密切[4]。
笔者发现针刺治疗自闭症从肝论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机理浅析如下。
1自闭症与“肝”的关系1.1自闭症的病因病机与“肝”的关系自闭症的病因病机与“肝”生理功能异常有关。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
”张氏云:“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发于肝。
”肝为元气萌芽之脏,是万物生命活力的体现,是元气强健的关键[5]。
自闭症发病的根源可能在“肝”,肝功能异常可使心、脾、肾等脏受累,最终损伤大脑[6]。
肝主升发,具有协助各脏生长发育的功能,若肝失条达、升发不利,五脏失于濡养,则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影响脑和神经的发育。
肝主疏泄,具有疏通畅达等功能,肝失疏泄或疏泄过度则会使脏腑机能紊乱,从而导致儿童身心发育异常。
“肝为生命之本”,是调节生命活动的纽带,自闭症可能与先天肝失疏泄有关[7]。
明代万全《育婴家秘》中提到“小儿肝常有余”,此“有余”于患儿来讲,即为肝升发、疏泄过度。
疏泄异常会导致气血运行紊乱,情志致病的主要机制是气机逆乱、气血失调,故肝疏泄过度的异常多表现在情志上,相当多的自闭症患儿婴幼儿期情绪变化大、多动和睡眠少,且情志的异常最容易引起的也是“肝”的病症[6]。
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中医证型疗效分析

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中医证型疗效分析前言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社交交往障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刻板和重复性行为、兴趣和活动范围狭窄等。
目前,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等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无法根治儿童自闭症。
因此,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其中,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分析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中,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差异。
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靳三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儿童自闭症。
靳三针是在三阴交穴、关元穴、气海穴处分别进行针刺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在靳三针的治疗中,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则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同中医证型分析气滞血瘀证型气滞血瘀证型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证型,主要表现为胸闷、烦躁不安、皮肤暗红等症状。
在儿童自闭症患者中,气滞血瘀证型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怒、易哭,并且伴随着一些身体症状,例如皮肤瘙痒、易过敏等。
靳三针治疗这种中医证型时,应该选择较为刺激性的针灸方法,如悬灸、少泽穴灸法等。
经过治疗后,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明显缓解。
肝郁脾虚证型肝郁脾虚证型是另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型,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压抑,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儿童自闭症患者中,肝郁脾虚证型表现为孤独、内向、不喜欢社交,并且食欲不振、消化功能较差。
靳三针治疗这种中医证型时,应该选择较为温和、柔和的针灸方法,如足三里针灸、关元穴灸法等。
经过治疗后,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
肝肾不足证型肝肾不足证型在中医中也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腰酸腰痛、四肢乏力等症状。
在儿童自闭症患者中,肝肾不足证型表现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较差、四肢乏力等。
靳三针治疗这种中医证型时,应该选择比较柔和的针灸方法,如百会穴针灸、神门穴针灸等。
经过治疗后,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明显缓解。
结语综上所述,靳三针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儿童自闭症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度儿童自闭症的临床观察

探讨 头穴丛刺 结合康 复训 练 的综 合方法对 中度儿 童 自 闭症
的疗效 。 1 研 究 对 象
l - 2 . 1 康复训 练: 由 自闭症 培训学校 的专业人员 对其进行康 复训 练 , 具体 内容包括 : 培训教育 、 行为矫正 、 感觉 统和训练 、
言语 训练 等综合 干预措施 。干预方 法和训 练课程 是根据 患 儿具 体情 况制定的 。 1 . 2 . 2 常规 头针 : 按标 准头 穴线划 分法 治疗 。智力 活动 , 记 忆能力 、 情感反 应等缺陷取额 中线 ; 语言 、 学 习记忆 障碍取颞
中度 自闭症 ; ③ 自闭症患儿 家长对治 疗知情 同意 , 能坚持 治
疗2 4 周; ④ 配合 治疗 者年龄 t >2 岁, ≤1 2 岁患儿 。
排除标准 : ①不符合 上述诊 断标 准者 ; ②年龄> 1 2 岁的 自
闭症儿 童 ; ③ 患有 儿童 精神 分裂 症 、 A s p e r g e r 综合征、 He l l e r 综合 征和 R e t t 综合征者 ; ④ 治疗期间采用其他治疗手段者 。
1 . 1 一般资料
研究 对象 为 2 0 0 9 年9 月一 2 0 1 1 年9 月 黑龙 江 中医药大
学附属第 二医 院康 复门诊及病房 收治的共 5 6 例 中度 自闭症 患儿 。将符合 入选标 准的患儿依 据数字 表法随机分 到针康
组、 常规头针结 合康复组 、 康复组 。康 复组仅接受康 复训练; 常规 头针 结合康 复组,每 日康 复训练结 束后 0 . 5 h 开始 常规
结论 : 针康法对 中度儿童 自闭症起效快 、 疗效显著 , 是一种更 为有 效的治疗方法 。 关键词 头 穴丛 刺 ; 儿童 自闭症 ; 康复训 练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1 2 4 2 ( 2 0 1 3 ) 一 0 3 — 0 2 5 1 - 0 3 复组 ( n = 1 8 ) : 男性 1 4 例, 女性4 例; 年龄 2 . 2 —6 . 5 岁; 平均 年 龄3 . 9 5 4±1 . 5 7 2 ; 3 组 患儿 的性别 、 年龄差异 均无显著性 意义
儿童自闭症的中医药干预策略及疗效评价

儿童自闭症的中医药干预策略及疗效评价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患者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儿童自闭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综合施治、辨证施治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特点和体质辨证施治。
例如,对于肝郁脾虚型的患儿,可采用活血舒肝、健脾益气的治疗方法,以调整患儿体内气血失调的状态。
而对于痰浊内扰型的患儿,则可以运用清热化痰、宽中化积的药物进行治疗,帮助患儿清除体内湿热痰浊之邪,恢复身体平衡。
其次,中医药强调整体调理,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施治。
针灸疗法可以调理患儿经络气血,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消除患儿体内郁滞之邪;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刺激患儿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患儿体质;中药疗法可以根据患儿辨证施治,选用具有安神、开窍、疏肝、健脾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以达到调和气血、安定神志的目的。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病因病机辨证,从根源上调理患儿体内失调之气血。
儿童自闭症虽然表现多样,但其病因大都与肝郁、脾虚、痰浊等因素有关,中医药在治疗上注重辨证施治,找出患儿具体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通过中医药药物的调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自闭症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儿童自闭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个
体化施治、整体调理、病因病机辨证等策略,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药治疗儿童自闭症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疗效评价标准,探索更多有效的干预策略,为患儿提供更好
的治疗方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儿童自闭症
治疗原则针药并施:现今医学对于儿童自闭症仍缺乏有效、针对性的治疗。
有中医专家表示,临床治疗发现,利用针灸治疗儿童自闭症,有提高患儿言语、认知能力、智力及稳定情绪等功效。
中医认为,儿童自闭症病位在脑,但与心、肝、脾、肾四脏相关,因为从中医角度看,心主神明,与神志有关疾病、或出现与人交流、语言障碍都责于心。
中医又认为,情志病变与肝失疏泄有关;及肾主先天,先天遗传因素或先天性脑损都会导致出现脑的病变。
此外,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如后天调养不当亦可导致发病。
故中医认为,儿童自闭症总病机为先天脑神惑乱或不足,亦与后天心、肝、脾、肾调理不足有关。
由于该病病因与情志因素、脑损有关,故临床治疗上要强调心理、情志治疗。
从临床治疗效果看,针灸治疗效果相当好,虽然针灸文献上没有整套的治疗儿童自闭症经验,但根据该病病因、病机特点制定出针灸治疗方法。
主穴及部位:
基本腧穴取“自闭十项”:
1. 四神针: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共4针) ,针向前后左右各平刺;
2. 智三针:神庭为第1针,左右本神为第2、第3针,针向后平刺;
3. 脑三针:脑户为第1针,左右脑空为第2、第3针,针均向下平刺;
4. 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为第1针,在第1针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2、第 3针,针均向下平刺;
5. 左颞上三针:左侧颞三针上1寸,针均向下平刺;
6. 定神针:印堂、阳白各上5分;
7. 醒神针:人中针斜刺、少商、隐白针直刺;
8. 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针直刺;
9. 足智针:涌泉斜刺、足趾关节与足跟连线中点之泉中、泉中向内旁开8分之泉中内,针直刺;
10. 舌三针:拇指间横纹平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1针,其左右各旁开1寸处为第2、第3针,针直刺。
随症配穴:肝郁气滞型加合谷、太冲;心肝火旺型加少府、行间;痰迷心窍型加丰隆、大陵;肾精亏虚型加太溪。
得气后采用捻转手法进行平补平泻。
合谷、太冲、少府、行间、丰隆、大陵穴针用泻法;太溪穴针用补法。
留针45min,每5~10min捻针1次,统一在每天上午针刺1次,每周6次,星期天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
主穴每次均使用,并按不同证型取相应配穴,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采用针刺治疗后,对自闭症儿童行为评定结果显示,多数项目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好转,且差异显著。
说明针刺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是全面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自闭症儿童大脑的影响又是整体水平的,而不是只对某一特定脑内结构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