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图像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与图像的关系

——影视网络会取代文学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苏轼论王维的诗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上面所引的这首诗,确是”诗中有画“的诗,甚至于我们能以诗画出一幅很美的画面。但这并不代表着诗(文学)和画(图像)就是能够等同的,文学和图像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别的,并且这些差别是无法被消除的。

文学审美与图像审美的不同。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一下审美的含义北京师范大学的童庆炳教授认为:“审美的‘审’,即是观照、感悟、判断,也就是说是主体的动作、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注意、感知、回忆、表象、联想、想象、理解等一切心理机制处在极端的状态。再者就是‘审’的对象就是指现实事物或文学中所呈现的事物。”

根据童教授的定义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两个情景一个是一幅古城春草图,另外一个则是“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两天……”。第一例我们可能想到的只是辽阔的情景。在没有其他的审美想像了。而第二例则不然,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学想象,我们读到后会联想到送别的情景。读这首诗先要我们有欣赏它的愿望、要求,进一步要全身心天投入,把我们的情感和联想调动起来,专注于这首诗歌提供的画面和诗意,我们就会进入这首诗歌的所吟诵的的感情世界。而这幅画面由于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平面的感性认识,而不能调动我们的审美主动性,因而不会有更多的含义被人们发觉,没有外界的帮助读者也很难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诗意和境界。

在从形象的角度看。文学和图像都涵有形象美,并且在形象中都注入了情感在里面。但在形象美方面,二者只能说是交集,不能等同。在形像的表象方面,图像更加直观,更加明确的。如一张风景照片,上面的山山水水是不会有变化的,永远固定的,这种直观给我们以视觉上的无差别的观感,但这种直观却又会翻过来限制我们的思维的扩展的。而文学的想象美却是有很大变化空间。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审美情趣。这就使得图像的直观变成了一种缺陷。一张图像不会也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审美观点。范冰冰是现在演艺界的巨星,但是对范冰冰的评价是不一的,有人说她不是很美,也有人说他美。这也恰巧说明了一个具象化的人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审美评价标准的。而文学的高明之处就恰恰在于他给读者留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王安石一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廷寿”(《明妃曲》),却万古长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句也写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美女,契合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美女形象,文学中的罗敷也是恒美的,这也正反证了具象化的缺陷。“空则万有,静则万动”不把一个东西说的表述的太形象反而是增加了这个东西本身的内涵。图像的具象是不能做到合乎众人的口味的。换言之,图像是直接的形象化,而文学的是抽象的需要解码的形象化。文学的形象化是需要加工的,而正是这多出的一个步骤需要运用人内心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根据审美者自身的条件等因素来创造的,这也使文学的形象化的内涵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所以,不用色彩而是用文字堆砌的人物形象反而更加美丽,并且这种美有更广的适应性。

另外,文学是具有音乐美的一种文化形式。这种美电影中的语言是无法达到的。电影中的音乐美只是人为添加的背景音乐。如果电影台词是韵文,那就成了舞台剧或者说是话剧、戏剧。电影在这一点的是有缺陷的,但这并不代表着电

影是不好的。电影也是可以增加一些音效作为情景渲染的,这可以使电影的情景变更显得更加直观,也使气氛更加动人。

而对于图片而言,这种音乐美事不存在的。在各种书面的或者说是平面的艺术创作,文学可能是仅有的一个有音韵的形式。这种音韵是来自于文学的构成要素——文字的,每个文字上都被赋予了一个音节,作者对这些音的应用使得这些文学作品有了音乐美。而图片则只是静态的无声的,有些图片,比如一架钢琴的素描,也许会给你音乐的享受,但这只是在我们看到钢琴后的联想生发而出的,不是其自身具备的,也非客观的。

文学与图像在音乐美这一特质上的差别是十分显著的。文学的音乐美是直接的,图像很少有音乐美的,即便是有也只是抽象的,是由我们读者在观赏时从内心生发的。

文学比之图像在音乐方面的优势,在抒情语言中更是显现无遗的。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诗歌都具有诉诸人耳朵的听觉美”,韵文,特别是诗歌,对韵律、节奏都是非常考究的,如:杜甫的《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这首诗的平仄是具有很强的规律性的,虽首句韵律欠佳,但后句有所补救,应该说韵律是很规整的。节奏上全诗俱为二三分句: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韵脚为下平五歌韵。

这些韵律、节奏和韵脚都是为什么文学作品会有音乐美的原因。而图像是

缺失这些的,因为图像是静止的,也是无声的。

文章开头,笔者阐述了在形象方面,文学的形象比之于图像是较为抽像的,是文学的一个优势,使文学的形象具有更广的内涵。这一种优势在对一些抽象的哲思的阐述上也是一样突出的。

在表达抽象的哲理时,文学(或者说是文字)的抽象表达能力有起到了很大作用。由于文学本身的抽象性是和哲理的抽象性是暗合的,所以文学可以从一种抽象角度去使哲理更加具象化。华兹华斯曾写过一首诗歌:

人世俗务过分繁重,起早摸黑

挣钱花钱,我们荒废了天赋。

我们在大自然中很少看到自己的东西

我们丢弃了自己的心灵,可怜的恩赐。

这首诗是由于诗人看到了工业社会和经济社会的洪流可能会摧毁人自身的价值,于是呼唤返回自然,回归人类自身的灵性。诗歌是抒情的工具,在表现理论上是有所欠缺的,但也足以说的明白的。

让我们在看一篇更有力度的议论文体的文章。马克思说:“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之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是生产出个人同自己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生产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这段文字详细的阐释了在生产进步的同时,人的异化和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关系。以及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和改善对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分裂这一现象的解决。这段文字更加适合去彰显文学对哲思的表现力。

而图像则基本上没有能力去直接阐释哲理的,我们只能通过图片中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