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美术,文学]谈美术与文学的关系

[美术,文学]谈美术与文学的关系

谈美术与文学的关系自古以来,无论中外,文学与美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蚊子还没出现的远古时期,人们就使用岩画的方式把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下来。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有个共同的主题,即维纳斯的形象。

画家波提切利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与《春》,英国诗人斯宾塞笔下的《爱情小诗》与《祝婚曲》,都通过维纳斯这神圣与世俗之爱的爱神与美神的象征表达了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思想。

可见二者具有相通性。

即使美术与文学已经发展为两个独立的学科,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文学中的美术感绘画文学等说法。

一、含义(一) 美术的含义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是思想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准,它还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 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 世纪中叶。

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

它的划分有很多种,一般的包括四大门类:雕塑、绘画、设计、建筑。

现在有些学者把书法、摄影等归纳入这个门类。

其理念就是: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下。

美术是艺术门类之一,即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头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

(二) 文学的含义文学是承载语言的图形或符号,它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

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论绘画与文学的关系

论绘画与文学的关系

聊城大学美术学院西方美术理论简史论文题目论绘画与文学的关系作者姓名谢可瑶指导教师姓名郝春燕学科专业美术学提交论文日期二 0 一五年五月论文编号 2012206824目录前言 (1)正文 (1)1.画家们与文学的关系 (1)1.1美术作品的灵感来源 (1)1.2文学与美术的相互影响 (1)2.绘画与文学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关系 (2)2.1现代主义观念下的绘画与文学 (2)2.2现代主义观念对绘画与文学的影响 (2)3.文学语言与绘画语言的联系 (2)3.1文学与语言 (2)3.2绘画与文学的不同 (3)4.绘画和文学意境相通 (3)4.1艺术的意境 (3)4.2创作中绘画与文学的联系 (3)5.绘画和文学的表现形式 (5)5.1绘画的表现形式 (5)5.2文学的表现形式 (5)6. 结论 (5)7. 参考文献 (6)摘要艺术是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形象、传达感情的。

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和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都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在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的形式上,既存在差异,又相互融合,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艺术语言的关联、表现手法的借鉴、诗画意境的相通三个方面。

关键词:绘画;文学;艺术语言;画家;表现形式;意境;AbstractArt is a certain means of showing the image, convey feelings. As the plastic arts of painting and literature as an artistic language, are derived to social reality, reflect and represent the form of real life, there are not only differences i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deep inner link,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in Language Arts Associ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method of reference, poetic conception three aspects of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Key words :Painting; literature; artistic language; painter; expression form; artistic conception;论绘画与文学的关系前言自古以来,无论中外,文学与艺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宋代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宋代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宋代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的关系》1. 引言1.1 概述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发展辉煌的时期,绘画艺术和文学创作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宋代的绘画艺术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与借鉴。

本文旨在探讨宋代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彼此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宋代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介绍背景信息,包括宋代社会背景和绘画、文学的发展情况。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绘画艺术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着重分析不同题材和技法对诗词、小说等文学形式所带来的启示。

接着,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绘画题材对诗词创作的影响、绘画技法在小说描写中的运用以及文学作品中融入绘画意象等方面的情况。

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将评估这种相互影响关系的影响力以及社会反响与评价,同时也会探讨宋代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今日的意义。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本文主要观点和发现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宋代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关系的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借鉴,并深入分析不同方面的具体案例。

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出宋代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到绘画艺术对文学创作以及文学创作对绘画艺术的重要影响。

通过这种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绘画和文学创作成就,同时也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2. 宋代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的关系2.1 背景介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繁荣时期,不仅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同时也见证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在这个时期,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之间形成了密切而复杂的互动关系。

2.2 绘画艺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绘画艺术对宋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绘画给予了文人诗词以丰富的题材和意象,使得他们能够借用图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绘画中的山水、花鸟等元素被赋予了象征性意义,成为诗人们描写自然、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素材。

文学是绘画的土壤——论绘画中的文学性

文学是绘画的土壤——论绘画中的文学性

餐》 《 创世纪》 《 圣母 的婚礼》 《 鞭 打基督》等著 名的美
术作 品都取材于 文学 ,这些作 品有非常高 的艺术成 就, 这与这些作品中的文学性是分 不开的。 这里 以著名的《 伊 苏斯之战》 为例对 欧洲古典绘 画的文学性进行详细地分析 和概括 。《 伊苏斯 之战》 相传是根 据古希腊画家 菲罗克西诺斯 的同名壁 画复 制 而成 的。这是一幅讲述 亚历 山大大 帝打败大流 士 三世 的历史画 ,画面上描绘 了希腊联军 击溃大流 士 三世军 队的场面 。画面 中亚历 山大骑着骏马 、 戴 着徽 章乘胜追击 。大流士则站在战车之上 , 旁边一位将 官 正在掩 护他 撤退。画家在 千军万马 的混 乱 中突 出这 三个人 的形 象 , 背后 是灰 白的枯树 , 大量 的士兵拖 着 长 矛重 叠式地交错在一起 ,人和 马的轮 廓及 明暗 层 次都重 叠在一起。整幅 画富有纵深感 的同时又 有强 烈的戏剧 冲突和战争氛 围 , 它既是一幅画 , 又像 一部 内容 丰 富 的小 说 。 和西 方的古典绘 画一 样 ,中国传 统的绘 画也 走 过 了一个“ 文学 性” 的发展 过程。从 传说 中的三 皇五 帝开始 , 中国就 有了绘 画。仓颉创造 的文字 和史 皇创 作 的图画, 就可 以看成是最古老的绘画。中国汉字大 多是 象形文字 , 早期 的 甲骨文可 以说 有很 多都是“ 图 画文字 ” , 有很多字直接依 据客观事物 的形态进 行描 摹 。如“ 月” 像一个 月亮 , “ 雨” 就像 是天 空下 雨 的形 状 。这些汉字如果也可 以理解 为一种早期 的绘 画 , 那 么它和 文学 的联 系就显得十分 紧密。 夏 商周时期的绘 画多以狩猎 、 耕牧 、 巫术祈 祷为 内容 。春秋战 国时期 , 楚国王公的庙里 就有着各种各 样 的绘 画, 多 以天地山川古圣贤怪 为表现内容。长沙 出土过 一幅著名 的帛画 ,这是 已知 的战国 时期 最早 的绘 画作品。画 中一个 美丽善 良的女性正在祈 求象 征 正 义 的 凤 鸟 在 战 斗 中 获 胜 。 画面 中 既 表 现 天 上 两 只神兽 之间的斗争 ,又有 地上人 的动 作和神态 的描 绘 。这幅 画本身就像文学作 品, 是 一个 寄托 人们美好 愿望 的神 话 ,可 以说 绘 画本 身就 有 着强 烈 的文 学

浅析中国古代绘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浅析中国古代绘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H MOTHERLAND hS o c i e t y社I会热点浅析中国古代绘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文/叶培成中国古代绘画与文学,是隶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类别,因而,人们会习惯性地认为这二者之间是毫无联系的。

但是,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会发现古往今来中国绘画与文学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许多颇有成就的画家,不仅拥有超于常人的非凡绘画技巧,同时还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实际上,中国画与文学在题材、手法、审美追求等方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题材上如出一辙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一门重要的视 觉艺术,决定了其题材选择上须从现实 生活觅得依据,因此不管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必须是以现实生 活中真实存在的东西,来作为其绘画艺 术的表现内容。

这一点与文学创作有着 极为相似的地方,在中国有许多优秀的 古代绘画大都是以文学作品为创作蓝 本,以绘画的艺术创作形式来还原文学 作品中的题材内容。

我国较早的绘画作 品多取材于佛教典籍中的一些故事,还 有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以及从儒 家经典中汲取的创作素材进行加工、提 炼进而创作的。

早在神话传说中的三皇 五帝时期,我国就有了绘画的存在。

而 到了“文祖仓颉”开始创造了人类发展 史上最早的象形文字,从某种程度上来 说,这就可以视为我国古代最早的绘画 了。

汉字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象形文字,大多的甲骨文字就可管窥一斑。

因为它们都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来解说,有些字甚至都是直接依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客观事物的基本形态,通过描摹的方式而衍生出来的文字。

东晋时期的顾恺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还博学多才、擅长诗赋和书法。

他的绘画代表作《洛神赋图》,就是从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中取材而创作出来的画作。

他的画作意在于传神,在《洛神赋图》中他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充分发挥出艺术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将《洛神赋》中所塑造的文学情感形象,通过视觉的表现方式呈现于绘画之上,使之成为一种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继而别开生面地表现出《洛神赋》中极富诗意的唯美意境。

试论绘画与文学的关系

试论绘画与文学的关系

试论绘画与文学的关系作者:李小鹿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4期摘要:艺术是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形象、传达感情的。

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和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都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在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的形式上,既存在差异,又相互融合,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艺术语言的关联、表现手法的借鉴、诗画意境的相通三个方面。

关键词:绘画;文学;艺术语言;表现手法;意境1 文学语言和绘画语言的联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相互交流感情的手段。

为了表达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人类把语言作为工具,不但创造出了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还创造出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语言。

”[1]文学语言是文字语言、口头语言,而绘画语言(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则可归类为艺术语言。

美学理论认为文学语言具有间接性和广阔性,而绘画语言具有形象性和确定性。

文学与绘画各自的语言特征,使得两者的相互借鉴和结合成为可能。

文学形象不能通过感官进行直接把握,需要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呈现出具体的画面,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

例如,通过阅读联想,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国演义》描绘的宏伟战争场面,《西游记》刻画的性格各异的师徒四人形象。

此外,文学作品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全面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这就使得文学语言具有广阔性。

例如《战争与和平》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与人们的精神面貌。

文学的广阔性还表现在其能够描绘出各种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文学家司汤达在《红与黑》中生动地描绘出了于连既狂热,又心存畏惧的复杂感情。

“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的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1]绘画塑造出具体的艺术形象,其表现内容具有形象性和确定性。

例如齐白石的《虾》生动地描绘出虾在水中泛游的姿态。

又如在阅读《红楼梦》时,由于不同读者的生活经历不同,对宝玉这个人物形象的认知也会不一样。

绘画语文知识点总结

绘画语文知识点总结

绘画语文知识点总结绘画是一门通过图像和色彩表达情感、表达观点和文化的艺术。

在绘画中,我们不仅需要用笔、颜料以及其他工具来落实形状和色彩,还需要用语言来传达作品内涵和表达作者的意图。

绘画和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绘画不仅需要艺术技巧,还需要有语言的表达和沟通,这也成为了绘画语文知识点的重要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地总结和探讨绘画和语文之间的关系,从中深化对绘画和语文知识的理解。

一、绘画基础知识1. 美学基础美学是关于美的原理和规律的哲学分支,是对美的内在规律和本质产生的理论反思。

在绘画中,美学的基础知识对于营造作品的美感和审美效果非常重要。

美学包括审美、美的表现形式、美的特征和美的规律等各种理论知识。

2. 艺术理论艺术理论是对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的规律和原则进行总结和理论化。

包括色彩理论、构图原理、线条表现等方面。

通过艺术理论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3. 艺术史知识艺术史知识对于理解和把握艺术发展的历程和风格变迁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艺术史,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对于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法有很大帮助。

4. 素描、速写、写生这些都是绘画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包括对于写实绘画技巧、速写能力的培养和写生素描等技法的学习。

这些基础技能的掌握对于日常绘画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知识点1. 形象描写形象描写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包括了对人物、风景等事物形象的逼真描述和描绘。

在绘画中,形象描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于绘画对象的形象描写,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2. 文字表达文字表达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了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等。

在绘画中,文字表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包括了对于作品的标题、说明和介绍等方面的文字表达。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的特定方式和手法来增加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在绘画中,也可以通过修辞手法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概述苏轼《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中的绘画美学思想

概述苏轼《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中的绘画美学思想

概述苏轼《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中的绘画美学思想【摘要】苏轼《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是苏轼在南宋时期的一篇文论作品,其中探讨了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强调了二者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苏轼认为绘画与文学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在审美标准上,苏轼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倡自然与真实的描绘。

他认为艺术创作应当有灵感和自由,反对过度的规范和约束。

苏轼在文字中通过细腻的笔墨表达绘画的意境,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见解。

其绘画美学思想影响了后世文学与绘画创作,对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的绘画美学思想强调了艺术的自由和灵感,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促进了文学与绘画的跨界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苏轼、文与可画、谷偃竹记、绘画美学思想、文学与绘画交融、审美标准、艺术创作、意境、影响、当代艺术创作、跨界影响。

1. 引言1.1 介绍苏轼《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的背景苏轼《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是一部以谈论绘画美学为主要内容的随笔文集,通过对绘画艺术的探讨展示了苏轼在艺术领域的独特见解和深厚造诣。

苏轼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对绘画美学的思考和理解极具深度和广度,对后世文学与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中,苏轼将文学与绘画并列,探讨二者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他认为文学和绘画都是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艺术形式,具有相似的创作性和表现手法。

苏轼深信“文字可画,画亦可文”,强调了文字和绘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倡导了文学与绘画的交融。

苏轼在《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中对绘画美学的审美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独特的艺术观点和审美理念。

他强调了艺术作品应具有情感共鸣、传达情感和意境的能力,追求自然真实和情感真挚,注重艺术作品所蕴含的细腻情感和深刻思想。

1.2 探讨苏轼的绘画美学思想在文学与绘画交融中的重要性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着深厚绘画造诣的文人。

他的作品《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中探讨了他对绘画美学思想的独特见解,这些观念对文学与绘画的交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和绘画,作为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 们有一个共同的领域:“诗”的领域,也就是抒 情的领域。抒情本来就是绘画和文学都具有的特 质。这些意味深长的肖像、静物、风景作品,颇 具文学意味。虽然不象叙事性绘画那样从文学作 品中借来要描绘的内容,但它直接描绘自然并超 越自然,通过对画面的经营使之产生诗意,产生 “文学性”意蕴,其意蕴来源于绘画写实主义的 表现手法。
绘画写实性的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绘画混合白色和黑色、黄 色和红色的颜料,描绘出酷似原物的形象。”至此,第一次提 出“艺术模仿自然”的说法。
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塑造”一词用于雕刻,提出了“传神” 论;柏拉图要求绘画“模仿事物的本质”,提出了“形式美” 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则主张绘画不应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 仿,而要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
直到东晋的顾恺之开始,才出现了直接反映人的主题的绘 画作品,而且绘画作品如《洛神赋图》就直接取材于文字 作品。但《洛神赋图》仍然以飘忽不定的洛神形象把人的 感情寄托在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的身上。
中国画一直沿着以形 写神、形神兼备的方 向发展,不以美为最 高标准,而以善为最 高境界,追求尽善尽 美。而古希腊则以美 为造型艺术的最高准 则,一切都要为美让 路。中国画富装饰性、 表现性,不强调表现 三维空间效果,不追 求外表的逼真肖似。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力图 复兴古典文化,并通过学习古典的途径 创造了新文化,从古典艺术中领悟到现 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强调人性崇高与身 心的全面完美,创作了真实完美的人物 形象和生动丰富的现实情景。在造型艺 术方面,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 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 人体解剖和透视法等,从而使它得以达 到古典艺术之后一个新的高峰。
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从绘画的发展看
小组成员
资料收集与整理组:陈琦、丁星、洪建平 策划组:任晓燕、陈娜
制作组:夏磊、朱磊
远古时期 文学与绘 画的关系
中古时期 文学与绘 画的关系
现代时期 文学与绘 画的关系
目 录
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类,
远古时期的绘画
当时文学还没有出现,人类 生活的各个方面就通过岩画
的方式被记录下来。
现代时期的绘画
随着现代艺术在西方
的崛起,一反以往极度推 崇而变成极度贬低写实主 义,否定绘画中“文学性” 而追求抛弃物象的绘画语 言自身的独立。现代派的 出现表明写实主义并不是 唯一的表现方式,而是一 种有效且有限的表现方式, 绘画中的“文学性”是可 以而且应该要超越的。
“自印象派以来,艺术家 的思想不断环绕着艺术手段 的自由,特殊规律性及纯结 性等问题,它们要其作品从 叙述性,思想性、寓意性的 一切预先安排好的意义内容 中解脱出来。最后,也从对 立的自然界的描述中解脱出 来,对于色彩的纯粹画意的 使用,摆脱了物质的材料性, 把画面从它和立体及透视表 现的纠缠中分割出来……”
现代绘画 自律性
绘画的关系和色彩本身就有独
受到模仿论的影响,人们开始注意到了物象上的明暗光影 的存在。随着人们对光影的认识,以及维泰洛透视学理论的出 现,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对色彩、线条、光影的运用。
至此,历经几个世纪的演变,写 实主义表现方法和对情节性叙事题材 的经营,使绘画中的“文学性”逐步 发达起来,并走向成熟。
同西方绘画的 发展历程一样,中 国绘画也经历了一 个“文学性”的发 展过程。早期,在 中国,绘画内容多 带神秘色彩,取材 于各种神话故事, 描绘天地、山川之 神,古代圣贤之像。 带有明显的叙事性。
当时的岩画按
其社会功能可分 为:
1、传授知识的记 事图画。
2、表达宗教感情 。
4、宣泄娱乐精神 的舞蹈图画。
在尚未出现文学的情况下,造型艺术特别是绘画,以其
生动的形象性,成为人们交往的有效手段。它记录了原始人 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寄托了他们对生殖的崇拜,对大自然 风雨雷电的不解,对疾病、死亡的困惑。在没有文字的时期, 它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文字的代用品,用绘画的手段,用 “形象”完成“叙事”的功能。此时的绘画本身就具备有绘 画和文学的双重性。
在唐代,就出现了文学与绘画的审美性的结合——文人诗。唐 代绘画上以山水画为主要题材,追求一种“画巾有诗”的意境。大 诗人王维以诗人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苏东坡评论王维的 作品:“味摩洁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文人画“抒情寄兴,状物言态,
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法,多数水墨 写意,爱画梅竹,以表现高洁品格。 中国绘画由此踏入新的历程。文人 学士的绘画,表现对象一般是崇高 的,技法用笔熟练,追求主观意趣, 崇尚笔墨、形式的趣味,苏东坡评 论王维的作品:“味摩洁诗,诗中 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此时的画中诗已不是客观现实的真 实再现或是对诗的演绎,如果说其 中有诗意,那是绘画自身流露出来 的,它有点象诗,但到底是绘画。 文人画的兴盛,因写意逐步发展, 形成了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
中古时期绘画
西方早期绘画的盛期可从公元
前5世纪古代希腊美术开始。由于 战争与自然原因,没有留下纯粹 的希腊绘画,唯一的材料来自于 “希腊瓶画”,在那个时期绘画 的题材无疑被古代神话故事所占 据。希腊艺术的两种追求,一是 真实再现,一是优雅和谐。
中世纪(476—15世纪)的 漫长时期,处于古典文明的结束 与复兴之间。很多人认为中世纪 艺术怪诞、迷惑,甚至贬为丑恶, 也有人认为此间艺术丰富,反映 出了东方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 蛮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纪基督教 占主要地位,于是图画也为之服 务。
绘画中的 “文学性”
1、对文学性叙事题材的青睐。无 论东西方,早期绘画多取材于文 学作品。从古希腊神话故事到基 督教圣经故事,从《荷马史诗》 到但丁、歌德等人的文学作品, 画家们从中找到了无尽的素材, 即便是表现现实生活社会事件的 作品,也有着很强的情节性。
2、以写实手法为主的绘画形式。 传统的写实主义从最初的“追随 自然”到盛期的精确表现自然, 都类似于文学中的“叙事状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