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本概念

民警任职(晋升)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之三——执法规范化应用第二部分
执法规范化应用第二部分
(法律基本概念)


一、判断题
1.法作为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调整人的行为。( × )
2.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之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法律调整人的行为。( √ )
3.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消防条例》,关于该地方性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可以由该省政府以规章形式作出规定。( √ )
4.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可以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法律。( √ )
5.当代中国法的形式,除法律、法规外,还包括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和国际条约等。( √ )
6.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涉及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 )
7.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
8.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 × )

二、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法学原理,下列( D )是正确的。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2.法律规范属于( B )。
A.技术规范 B.社会规范 C.道德规范 D.团体规范
3.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 C )是不正确的。
A.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B.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
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4.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选项( A )是正确的。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 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5.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 A )。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6.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下列说法中( D )是正确的。
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应当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需由规章规定
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
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7.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 B )表述是正确。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 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8.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C )。
A.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
B.全国人大和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9.下列( B )法律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A.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
B.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C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
D,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10.2008年l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消防法》进行了修订,2009年4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对实施《消防法》做出了具体规定 关于该《办法》,下列( B )选项可以成立。
A.《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立法解释
B.《办法》属于《消防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
C.《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D.《办法》对《消防法》进行了体系解释
11.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 D )。
A.适用范围不同 B.制定和表达方式不同
C 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不同 D.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12.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法律责任的归结要讲求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
B.法律责任的免除即无责任
C.法律责任体现了国家的强制力
D.法律责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违法与违约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对“法”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有( ACD )。
A.当代中国正式的法律包括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B. 当代中国正式的法律包括地方各级政府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C.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是衡量一项规则是否是法的决定性标准
D.某些犯罪的成立,需以

具有特定目的为必要条件,这表明法律不仅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也规范和约束人的思想
2.下列有关法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有( BD )。
A 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3.下列关于法的特征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有( AD )。
A.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法具有规范性,这种规范是一种技术规范和自然法则
B.法是由公共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形成机关的不同是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
C.法律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来实现.这是法律的强制性
D.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效力,即法律具有普遍性。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发展和延伸
4.下列( ABCD )条文直接体现了法的普遍性特征。
A.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B.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男有规定的除外 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D.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5.以下关于法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ABD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法是经严格的程序制定的,具有程序性
6.下列选项中( ABD )属于遵守我国法律的行为或事项。
A.某市仲裁委员会的仲裁 B.某县公安局的治安处罚决定
C.习惯法 D.《某省经济特区条例》
7.下列( ABC )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
B.在我国,宪法、法律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均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
D.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
8.下列有关法的渊源与分类的表述,正确的有( AB )。
A.法的渊源指法的源头,通常的认识有历史渊源、本质渊源、思想理论渊源、效力渊源,文件渊源、形式渊源等
B.仅在部分地区适用的

分类,称为法的特殊分类
C.根据法的渊源的载体形式的不同,可将法的渊源分为直接渊源与间接渊源
D.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法律的立法主体是确定的,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法律分为两种,即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它们的效力等级是不同的
D.行政法规只能由国务皖及地方政府制定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
A.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B.在权利受到妨碍以及违反法定义务时,法律责任是救济权利
C.法律责任通过设定否定的法律后果成为对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保证
D.法律责任规范着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的界限
11.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 ABC )可以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6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40里外的乡派出所
B.蔡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l0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3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12.下列( AD )情况会导致法律责任。
A.保安员曲某收5元自行车停车费,并不给收据
B.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
C.冯某经公共汽车售货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拥挤受伤
D.塑胶五金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l5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1.5元
13.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 ACD )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14.某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与某部委规章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BC )。
A. 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部门规章
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规定
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四、简答题
(一)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案要点: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3、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二)如何理解法律责任人含义?
答案要点: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