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与妻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20200502128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与妻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20200502128

第17课与妻书[学生用书P69]◎诗海拾贝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赏析】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从侧面描写落花的飘零之感,萎靡之相,惨淡之色,无奈之势,连同庭院的冷旷,时光的清凄,诗人的怨悱,无不具现,令人目乱神迷。

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两句,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

“眼穿仍欲稀”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

尾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语林撷英课内名句1.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2.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3.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爱情名言1.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

——但丁2.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教我们重新做人。

——莫里哀3.真正的爱情像美丽的花朵,它开放的地面越是贫瘠,看来越格外的悦眼。

——巴尔扎克4.真正的爱,在放弃个人的幸福之后才能产生。

——列夫·托尔斯泰5.真诚的爱情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纯洁的。

——卢梭6.爱叫懦夫变得大胆,却叫勇士变成懦夫。

——莎士比亚, [学生用书P69])◎作者卡片 姓 名林觉民生卒年1887-1911 字号称谓字意洞,号抖飞 籍 贯福建福州 相关资料广州辛亥革命七十二烈士之一,遗有《与妻书》 ◎背景呈现清代末年,政治腐败,国势衰弱,列强入侵,激起民众激烈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17与妻书学案粤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17与妻书学案粤教版必修2

17 与妻书一、读准字音眷.属( ) 吾尝语.曰( ) 依依旁.汝( )的.的非吾所思( ) 如晤.( ) 能彀.( )婉.解( ) 使之肖.我( ) 搁.笔( )称.心( ) 双栖.( ) 情不自禁.( )恸.哭( )[答案] juàn yù bànɡ dí wù ɡòu wǎn xiào ɡē chènqī jīn tònɡ二、辨识通假(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答案] (1)“彀”同“够”,能够 (2)“念”通“廿”,二十三、一词多义(1)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3)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4)余⎩⎪⎨⎪⎧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前十余.日回家(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今死无余.憾( )(5)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6)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旦日飨士卒.( )鲁肃闻刘表卒.( )五万兵难卒.合( )(7)其⎩⎪⎪⎨⎪⎪⎧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卒不忍独善其.身(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吾亦望其.言是实(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汝其.勿悲(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 [答案] (1)动词,完毕,终了 副词,全,整,终 (2)名词,自身,自己 名词,身孕 (3)动词,推广到 介词,等到 (4)副词,以外,以后 动词,剩下 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 代词,我的 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 (5)名词,信 动词,写 (6)副词,最终 名词,兵 动词,死 副词,读cù,通“猝”,仓猝 (7)代词,他们 代词,自己 代词,代腹中之物 代词,代鬼 代词,那些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 副词,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四、词类活用(1)瓜.分之日可以死.( )____________ (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 )____________ (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 )____________ (4)意洞手.书 ( )____________ (5)汝幸而偶.我 ( )____________ (6)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 )____________ (7)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 )____________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____________ (9)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____________ (10)称心快.意 ( )____________ (1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 )____________ (12)卒不忍独善.其身 ( )____________ (13)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____________ (14)当尽.吾意为幸. ( )____________[答案] (1)瓜,名词作状语;死,动词的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之” 像切瓜一样;使……死 (2)名词活用为动词 追求 (3)名词作状语 用数字 (4)名词作状语 用手,亲手 (5)名词作动词 配偶,嫁 (6)动词作状语 小声哭着 (7)动词活用为名词 远行的事情 (8)第一个“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尊敬;后两个“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老人(9)第一个“幼”,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爱护;后两个“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孩(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13)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写尽;万千,数词作名词指很多的话(14)尽,形容词作动词领会尽,领会透;幸,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幸事五、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4单元 17 与妻书 含解析

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4单元 17 与妻书 含解析

17与妻书本课话题——以天下为己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对国的热爱与对家的眷恋,相互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

虽然已时隔百年,但文句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于方舟,原名于兰渚(1900~1928年),1900年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表口村一个农民家庭里(现为天津宁河县),在兄弟五人中,他是最小的一个。

1916年,于方舟考入直隶官立中学,他是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

在中学时期,于方舟面对神州破碎,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况,自警道:“狂澜四面严相逼,群生彼岸须舟亟。

方舟负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

”激励自己“努力壮尔神,努力执尔柁,战胜眼前魔,何愁沧海阔”遂以“方舟”为名,自期自奋,愿做“渡人之舟”,把祖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北方爆发了震惊全国的玉田农民武装暴动,以玉田县为中心,周围遵化、丰润、迁安、蓟县均有农民参加。

于方舟以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身份领导了这次暴动,后在丰润县河流沙附近的大张屯不幸被捕,押解到玉田,在狱中坚贞不屈,1927年12月30日于玉田县城南门外被杀害。

《玉田县志》中有记载。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唐)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案导学】2022秋语文粤教版必修2素材:文本助读 第17课 与妻书 Word版含答案

【学案导学】2022秋语文粤教版必修2素材:文本助读 第17课 与妻书 Word版含答案

第17课与妻书“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一曲如泣如诉的《诀别》,感动了多少热血男儿。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英雄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渐渐发黄,但先烈们的浩然正气照旧感天撼地,激励后人。

学问链接1.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字意洞,号抖飞,福建福州人。

14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

1907年赴日本庆应高校留学,加入同盟会。

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与起义。

起义时,领先攻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

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扬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25岁。

2.背景探寻本文写于赴广州参与起义前三天,林觉民挑灯写下了两封绝笔书,其中一封就是《与妻书》。

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3.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4.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悲爱交织,豪情冲天——《与妻书》主题思想赏析《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信,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或者说更是一首布满着悲情、亲情、豪情的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的革命情歌。

信中作者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志士宁愿牺牲一己,而“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催人泪下,令人感奋。

信中为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简单情感,紧扣“忍舍汝而死”和明知“汝之不欲吾死”而“竟就死”的主线,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汪洋恣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与妻书》学案含答案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与妻书》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与妻书》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3.感悟文章情感,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学习重点: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与落实。

2、感悟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学习过程:预习﹒交流﹒评价1、通假字:(1)、几家能彀.(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2、古今异义词:(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吾充.吾爱汝之心(3)第.以今日事势观之(4)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是.吾不是处3、词类活用:(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2)瓜.分之日可以死(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汝幸而偶.我(5)卒不忍独善.其身(6)意洞手.书训练﹒拓展﹒提高一、梳理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1)作者的衷情是什么?(2)作者是围绕什么来表达衷情的?(3)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4)想一想,这篇绝笔为什么会感人至深?三、写作技巧小结。

归纳﹒整理一、文言实词释义1、一词多义与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吾与(汝)并肩携手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余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前十余日回家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今死无余憾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当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家后日当甚贫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旦日飨士卒鲁肃闻刘表卒五万兵难卒合二、文言虚词释义其: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卒不忍独善其身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吾亦望其言是实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汝其勿悲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所: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所以: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吾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为: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当尽吾意为幸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盖: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汝不必以无侣悲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则: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而: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三、词类活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称心快意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瓜分之日可以死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意洞手书四、文言句式固定结构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1、省略句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省略介词宾语)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省略介词“于”)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天灾可以死(人) (省略宾语)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省略介词“于”。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课后训练:17 与妻书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课后训练:17 与妻书 Word版含答案.doc

17 与妻书练习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会晤./唔.言眷.属/誊.写称.心如意/称.呼B.啼.泣/缔.结婉.解/手腕.蓦.然回首/模.拟C.禁.受/禁.锢悲恸./痛.心妻离子散./散.漫D.虐.待/戏谑.毋宁./宁.静不肖.子孙/肖.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冬之望日前后适:正,恰逢B.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仅,但C.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抑:难道D.使之肖.我肖:相像,类似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作此书.时不能竟书.而欲搁笔B.吾尝语.曰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D.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4.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意洞手.书B.不可数.计C.瓜.分之日可以死D.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汝不必以.无侣悲B.或.又是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C.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且以汝之.有身也D.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吾与汝双栖之所.6.下列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句:仁慈的人“尊敬我家的长辈以及别人的长辈;爱护我家的晚辈以及别人的晚辈”。

B.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译句:试问从古以来什么时候见过破镜能重圆?那就是比死还要苦呀,怎么对待这种逆境呢?C.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句: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

D.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译句:即使可以不死,但是彼此离散不相见,只能使两地望眼成穿,身子变成空望对方的石头。

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文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高一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17 与妻书 Word版含答案 (1).doc

高一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17 与妻书 Word版含答案 (1).doc

17与妻书禀父书方声洞父亲大人膝下:跪禀者: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人世者久矣。

儿死不足惜,第此次之事,未曾禀告大人,实为大罪。

故临死特将其就死之原因为大人陈之。

窃自满洲入关以来,凌虐我汉人无所不至。

迄于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祸,已在目前。

满洲政府犹不愿实心改良政治,以图强盛;仅以预备立宪之空名,炫惑内外之视听,必欲断送汉人之土地于外人,然后始大快于其心。

是以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于危亡。

故欲保全国土,必看碟驱满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

儿蓄此志已久,只以时未至,故隐忍未发。

迩者海内外诸同志共谋起义,以扑满政府,以救祖国。

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

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

只以大人爱儿切,故临死不敢不为禀告,但望大人以国事为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

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儿刻已廿有六岁矣,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

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

儿今日极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

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惟从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为大人分忧,甚为抱憾!幸有涛兄及诸孙在,则儿或可稍安于地下也。

惟祈大人得信后,切不可过于伤心,以碍福体,则儿罪更大矣。

幸谅之!兹附上致颖媳信一通,俟其到汉时面交,并祈得书时即遣人赴日本接其归国。

因彼一人往东,无人照料,种种不妥也。

如能早归,以尽子媳之职,或能轻儿不孝之罪。

临死,不尽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体,以慰儿于地下,旭孙将来长成,乞善导其爱国之精神,以为将来为国报仇也。

临书不尽企祷之至。

敬请万福金安儿声洞赴义前一日禀于广州城家中诸大人,及诸兄弟姊妹、诸嫂、诸侄儿女、诸亲戚统此告别。

1.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意洞,号抖飞,福建福州人。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17与妻书学案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17与妻书学案粤教版必修2

17 与妻书一、读准字音眷.属( ) 吾尝语.曰( ) 依依旁.汝( )的.的非吾所思( ) 如晤.( ) 能彀.( )婉.解( ) 使之肖.我( ) 搁.笔( )称.心( ) 双栖.( ) 情不自禁.( )恸.哭( )[答案] juàn yù bànɡ dí wù ɡòu wǎn xiào ɡē chènqī jīn tònɡ二、辨识通假(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答案] (1)“彀”同“够”,能够 (2)“念”通“廿”,二十三、一词多义(1)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3)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4)余⎩⎪⎨⎪⎧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前十余.日回家(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今死无余.憾( )(5)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6)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旦日飨士卒.( )鲁肃闻刘表卒.( )五万兵难卒.合( )(7)其⎩⎪⎪⎨⎪⎪⎧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卒不忍独善其.身(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吾亦望其.言是实(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汝其.勿悲(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 [答案] (1)动词,完毕,终了 副词,全,整,终 (2)名词,自身,自己 名词,身孕 (3)动词,推广到 介词,等到 (4)副词,以外,以后 动词,剩下 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 代词,我的 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 (5)名词,信 动词,写 (6)副词,最终 名词,兵 动词,死 副词,读cù,通“猝”,仓猝 (7)代词,他们 代词,自己 代词,代腹中之物 代词,代鬼 代词,那些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 副词,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四、词类活用(1)瓜.分之日可以死.( )____________ (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 )____________ (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 )____________ (4)意洞手.书 ( )____________ (5)汝幸而偶.我 ( )____________ (6)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 )____________ (7)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 )____________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____________ (9)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____________ (10)称心快.意 ( )____________ (1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 )____________ (12)卒不忍独善.其身 ( )____________ (13)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____________ (14)当尽.吾意为幸. ( )____________[答案] (1)瓜,名词作状语;死,动词的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之” 像切瓜一样;使……死 (2)名词活用为动词 追求 (3)名词作状语 用数字 (4)名词作状语 用手,亲手 (5)名词作动词 配偶,嫁 (6)动词作状语 小声哭着 (7)动词活用为名词 远行的事情 (8)第一个“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尊敬;后两个“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老人(9)第一个“幼”,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爱护;后两个“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孩(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13)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写尽;万千,数词作名词指很多的话(14)尽,形容词作动词领会尽,领会透;幸,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幸事五、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钟情如我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名言警句课内名句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4.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一、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福州人。

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牺牲时仅二十五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著有《禀父书》、《与妻书》。

二、背景展示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体上看,是一封写给妻子的书信,表面上写的是对妻子的眷顾,实际上是写自己慷慨赴义的决心。

B.作者在第3、4段回忆了与妻子共同生活中的三件小事,这些事虽然都是只言片语,却都能表现作者对妻子的爱。

C.作者回忆婚后生活,夫妻恩爱,携手并肩,窃窃私语,这更加增加了作者离别妻子时的万分悲痛。

D.作者回忆的第三件小事是作者在赴义之前回家面对妻子的情景,这种欲言又止、呼酒买醉的悲痛心情,实则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

1.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请根据文意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文章第3、4段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夫妻间的往事?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其中“司马青衫”、“骨化石”、“独善其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论话题有人认为,林觉民明知“此举必败”,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光复事业,是为天下人谋福;但也有人认为,他置父亲的期望于不顾,抛下妻儿,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感受幸福,何谈天下!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时,他“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

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运用示例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生命,与心爱的人洒泪相别,是因为他心中装有天下人。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人生于世,当“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为天下人而死,虽死犹生;只为自身利益而祸害他人,虽生犹死。

无数革命烈士、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安宁,抛头颅、洒热血,浩浩的历史长河中,镌刻着他们鲜活的形象,传颂着他们不屈的精神。

二、课外素材消防员抗震救灾过家门而不入20xx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市××县发生7.0级地震。

在得知家乡发生大地震后,××市消防大队金河路中队战士何伟十分牵挂,特别是在接到总队赴雅安增援抗震救援命令后,他主动请缨,要求前往灾区一线与家乡父老并肩战斗。

就这样,他怀着对家乡父老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挂念,含泪踏上了返乡抗震救灾之路。

尽管心忧父母、亲人的安全,但是何伟并未向部队提出回家看看的想法,毅然与战友马不停蹄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到达救援现场后,何伟顾不上休息、二话不说地便投入到抢险救援战斗中。

4月21日上午,何伟在忙碌的抢险救援中接到了家中父亲的一条短信:“小伟啊,我是爸爸,你现在在雅安吗?我在收音机内听到德阳消防部队在雅安救援的新闻了,如果你在你不必担心我们,我和妈妈、爷爷、奶奶一切安好,只有部分擦伤,无生命危险,你要好好听部队领导的话,安心去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吧!”战友们得知何伟家人受伤的消息后,都劝他向带队领导说说,回家去看看,但何伟说:“我知道家中父母、亲人安全就可以了,我在这里参加救援也是一样的,家那边肯定有其他战友在帮助他们。

”选材感言何伟“过家门而不入”不是因为不想家,不挂念家里的亲人,而是作为人民子弟兵,他深知,在地震灾情面前,时间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让时间与死神赛跑,无疑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作为奋战在灾区的千千万万消防官兵中的一员,何伟只是反映这支抢险救援部队的一个缩影。

每当祖国有需要,每当人民有召唤,我们的子弟兵总是冲锋在最前线。

他们舍小我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如此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境界,彰显出当代军人的英雄本色。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亮点:写法、语言(四)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他的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