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5•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6.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7.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8.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9.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4.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首先请同学们细读课标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大约2分钟时间):X区分“天气"和“气挨”的概念,井能正确运用。

2一识别总用的天代符号,能看懂简甲的天%图,.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星的鏗响./阅读世畀年平均和1月、了月爭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5一阅读世畀年降水呈分布图,归纳世畀降水分布牯点。

&一运舄气富、降水呈资料,望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温与降水嵐随时问的变化特点。

7.运H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娈气倏类型的分布.乱举例说明烧度任置、海畦分布、地形尊因索对气候的影接下来,这节课将围绕以上九条课标逐条展开,就像是“闯关游戏”一样,我们读图归纳世界吒温分布特点、影晌丙索要把这部分重难点各个击破,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鼓舞士气,调动学生积极性)好,现在开始吧!(男生、女生各为一组,在课堂展开竞赛,看哪一组表现 更积极、回答更准确、反应更迅速)1.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初中地理_《天气与气候》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天气与气候》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2.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

【教学重点】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表【教学过程】导入:第三章是初中地理的基础,也是重点集中的一章。

这节课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指导同学们把握好重点,理清气候的学习思路,更好的掌握本章知识体系。

1.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解释:区别在于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变化快慢。

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与之相反。

强调:重点掌握风、风向,据图掌握常见天气的符号,这些是考察的重点。

(练习:天气符号、风向风力符号识别练习)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提问: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日变化:气温值——最高14时,最低日出前后、日较差?年变化(北半球):气温值——最高7月,最低1月、年较差?气温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补充:要会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等温线分布图,能够在图上找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计算出气温年较差;分析影响气温的原因。

精心设计:巩固练习(略)——学以致用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时间)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全年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雨。

降水的分布:赤道多,两极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西岸少;中纬度(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知道世界各地的降水季节分布特点,能够分析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会简单总结影响降水的原因。

精心设计:巩固练习(略)——学以致用4.世界的气候。

据图指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和主要气候特征。

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精心设计:巩固练习(略)——学以致用强调:判断气候类型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出气候类型的名称,据此分析其主要气候特征和典型的分布地区,这是观察的重点,要熟练掌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天气与气候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天气与气候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章天气与气候章末复习一、教学目标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4、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5、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6、能绘制出降水量柱状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7、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8、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4、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5、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第三章学完了。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4、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5、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考点一】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区别师: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

(图片展示)从身边的事情谈起,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学生交流发言。

师: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时间短,变化快。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

气候与天气恰恰是相反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生:学生描述我们当地的气候: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这样。

课件展示:师:老师多媒体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点拨提升。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等)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学会分析天气预报,能根据天气系统判断未来天气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的特征。

(2)利用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3)运用天气预报方法,预测未来天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自然、了解天气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气候的形成因素。

3. 天气预报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

(3)学会分析天气预报。

2. 难点:(1)天气系统的识别与判断。

(2)气候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天气系统、气候形成和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图表、气象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分析天气预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通过展示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

2. 讲解:(1)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等)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讲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讲解天气预报的方法,如气象资料分析、天气图识别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观察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

(2)利用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3)进行天气预报实践,让学生学会分析并预测未来天气。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天气系统对生活的影响,如出行、穿衣等。

中考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复习课 天气与气候教案

复习课 天气与气候教案

复习课天气与气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气候分布规律2、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3、对比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与差异4、学会根据气候图判断各种气候类型教学内容与步骤:二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天气状况,是多变的(天气预报、卫星云图、常用的天气符号、关注空气质量)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是相对稳定的二、气温与降水1、气温(1)概念: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为气温,一般用0C表示,读作“摄氏度”(2)气温的变化A、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B、气温的年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情况相反。

(3)气温分布A、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反之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2、降水(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的主要类型、雨量的等级(2)主要的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等(3)降水的变化:A、季节变化:各月降水柱状图(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B、年级变化(4)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基本规律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北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C、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三、世界的气候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的划分——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来划分,以“温”定带,以“水”定型(2)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200C: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3)亚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00C:亚热带季风、地中海(4)温带气候:最冷月均温一般<00C:温带海洋(最冷月>00C)、温带大陆、温带季风(5)寒带气候:大部分月均温<00C:冰原气候、苔原气候(6)特殊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低纬多,高纬少B、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C、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

2.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 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对天气与气候的体验。

2. 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

3. 通过实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4. 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

2. 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气候类型及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 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学内容:1. 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 讲解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3. 通过地图展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4.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

2. 绘制气候类型分布图。

第三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2. 掌握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变化的原因。

2.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

2. 讲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3. 分析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4. 讨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

第四章: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

2. 掌握气候预测的方法。

教学内容:1. 天气预报的原理。

2. 气候预测的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性。

2. 讲解天气预报的原理。

3. 介绍气候预测的方法。

4. 分析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性。

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

2. 收集一周内的天气预报,分析其准确性。

第五章:天气与气候灾害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天气与气候灾害。

2. 掌握防范和应对天气与气候灾害的方法。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①天气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准确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2.理解气温、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等概念,记住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记住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季节变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4.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影响因素。

知识梳理
1.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

2.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一般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

3.一般说来,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这主要是受因素影响;山上气温低,山下气温高,这主要是受因素的影响。

4.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5.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

在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在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大陆内部降水少。

在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多、少)
6.世界“雨极”是,世界“干极”是。

7.气候是一个地方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一般变化。

天气是经常的。

8.影响气候的主要要素是、和。

9.世界上的三种季风气候类型是、、。

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
的和。

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是气候,大陆内部是气候,大陆西岸是气候。

10.非洲的气候以带气候类型为主,以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11.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非洲北部主要是气候。

12.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冬季。

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气温从()向()逐渐降低。

(2)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以上。

(3)世界上最热的大洲是()洲,最冷的大洲是()
洲。

(4)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以下,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地10℃,主要原因是()。

(5)南半球同北半球相比,()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

2.读图,完成下题。

(1)该地在半球(南、北),判断
依据是。

(2)A地对应的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为图(甲、乙)。

(3)乙地降水稀少的原因是,这说明,沿海地区降水不仅仅跟离海远近有关,还与等因素有关。

三、拓展提高
1.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风和日丽B.长夏无冬C.四季如春D.常年湿润
2.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A.西北风六级B.西南风八级C.东北风六级D.东南风八级
3.台风在我国登陆时,常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有时也对农业生产产生有利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A.带来狂风B.形成大量降水C.形成闷热天气 D.沿海地区形成巨浪
4.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诗句。

以下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吹来舶棹风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

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点。

A.10 B.12 C.14 D.16
6.卫星云图上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A.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阴转晴天气 D.晴转阴天气
7.与图中所示天气相符的天气符号是(D)
8.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A.地形B.气温C.肥力D.抗病
9.图中的天气符号表示阴转晴的天气是()
10.下面是泰安市6月初四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写出6月4日的天气状
况。

(2)家住泰城的小明约小亮于星期二下午2点到山东科技大学操场上打篮球,小亮的妈妈认为该天气此时不适宜打球,并打电话告诉小明不能应约,这是为什么?
11.某山山脚下温度为16℃,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
A.2000米
B.1000米
C.600米
D.200米
12.小亮测得5月7日最高气温是24℃,最低气温是14℃,那么这天的日较差是()
A.38℃
B.10℃
C.19℃
D.5℃
13.读株洲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1)~(3)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正午12点B.约14时C.日出以前D.子夜
(2)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这一天,株洲的气温日较差是()
A.10.5℃B.9℃C.11.5℃D.67.5℃
(3)下列对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描述,与这一天株洲所处的季节不相符合的是()
A.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B.学校放暑假C.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D.农民采摘春茶
14.图中表示的是四个地点的气温曲线图,其中位于热带的是()
15.小明有一位意大利网友,这位网友向他介绍当地的气候特征时说: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这种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
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

1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五名同学,在进行亚欧大陆性气候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智慧,积极参与他们的研究。

四、问题探究
(1)小芳发现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A、B、E三地气候变化有以下规律:由A到B到E,气温年较差逐渐加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

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玲玲发现一奇特现象,F地区虽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同一个纬度,但两地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的温差。

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小明需要了解德州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你认为乙图中图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一问题。

请你尝试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德州的气候特点。

(4)小伟登录网站查阅资料时,一则意大利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认为这一报道可信吗?,理由是。

五、拓展应用
蓓蓓负责研究“气候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这一子课题。

她发现: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进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请你结合她所提供的资料,给出合理的解释与建议。

(1)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反映了当地怎样的气候特点?
(2)1月份,家住海南的军军同学要到哈尔滨参观冰灯,你提醒他要注意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