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4)

复习目标:

1.能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知道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知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复习重点: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人类和气候的关系。 复习难点:气温变化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人类和气候的关系。 复习知识要点: 一、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指 ,它是 。我们经常用 、 、 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和天气相比,它具有

3.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 状况的图像。在云图上白色为 ,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4.常用的天气符号:

5.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如空气污染指数300以上,则空气质

量级别为 级,空气质量状况为 污染。 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比较:

日变化:以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或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 年变化:以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年变化大。 2.结合表中资料绘制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1)将表中各月的数据标注在坐标上时,要标注在每个月相应位置的中心。(2)将坐标图上标注的12个点用平滑的曲

3.气温的分布

(1)水平分布,通常用 图来表示。

(2)等温线:在地图上将 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3)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低的为 中心。反之为 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 (4)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纬度差异: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相反。 ③地形差异: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

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变化 形式有: 、 、 等;差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大陆西岸降水。

③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沿海地区降水。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气候类型:组成要素主要是和。五、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因素、因素、因素等。

2.观察图4.16“不同纬度的气候特征”,说出A、B两地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观差异,进一步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1)A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地处高纬,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集中在月份,是景观,B地位于马来群岛地区,位于上,全年,是景观。(2)因素是影响A、B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3.观察图

4.17“沿海和内陆气候差异”图,结合西安、东京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比较两城市气温和降水有何不同,进一步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组要原因。(1)西安夏季,冬季,年降水量偏;东京夏季比较,

冬季较为,年降水量。(2)西安位于亚欧大陆,东京位于同纬度的太平洋,据此归纳:是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指点迷津:同纬度地区,沿海由于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降水偏少;此外,海洋与陆地物理性质不同,吸热与散热情况不同,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则相反。

4.观察图4.18“气温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图4.19“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示意”图,分析两图中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各有怎样的变化,进一步分析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1)图4.18中四地气温各不相同,最高,最低,根据测算,海拔每升高米,气温下降约。(2)图4.19中A地(艾森港)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受西风影响,降水;B地(撒米恩托)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不到西风影响,降水。(3)地形因素影响气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海拔越低,气温越高;二是影响降水,迎风坡降水,北风坡降水。

六、人类活动与气候

1.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气候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它不但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如: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冰洋沿岸地区,乘雪橇,住雪屋,主要以为生。云南的,为了便于通风防潮而形成了“高脚”建筑风格,因气候以种植水稻为生。在沙漠地区是主要交通工具,因气候,主要发展绿洲农业。因此,一旦气候异常,常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危害。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对生活和生产带来有益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害气体的排放,森林的破坏等会导致气候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可以起到的作用。而工厂排出的废气,大量排放使大气中的增多,导致全球。

基础训练:

1.下列古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是()

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B.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C.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D.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读“陵县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陵县的天气为,最低气温为0C,最高

气温为0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

(2)此时陵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3)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A.空气质量 B.风向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

3.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4~5题5.A地气温特点是()

A.终年高温

B.夏季高温

C.四季如春

D.终年严寒

4.B地降水量最多月份是()

A.4月

B.6月 B.8月 D.12月

5.下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

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位于(南、北)半球,判断

的依据是。

(2)如果甲、乙位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那么甲应该

位于上,判断的依据是。

在一次国际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某学生这样介绍自己的

家乡:“我的家乡一年到头都很热,极少下雨,一年中有两

次太阳直射现象。”据此完成6~7题。

6.该中学生家乡最有可能是()

A.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B.地中海沿岸

C.中国的山东半岛

D.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7.该中学生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考点解析:

考点一:天气符号的认读

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

A.

考点二:气候类型的判读

20XX年第30届夏季奥运

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伦敦

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以下几点

(1)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可判定该气候所处的温度带。伦敦1月气温在00C以上,排除。(2)根据降水柱状图,判定该气候的全年降水分配特点。伦敦全年湿润多雨,排除。

考点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南部的海南岛终年如夏,而北部的黑龙江冬季漫长。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纬度因素

D.地势因素

考点四: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1.下列因果关系中,可以成立的是()

A.受降水的影响,中东地区夏季常常发生洪涝灾害

B.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C.受气温的影响,东南亚地区河流冬季都有结冰现象

D.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比西部地区少

2.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0时

B.12时

C.14时

D.16时

综合检测:

某中学研究

型学习活动

小组无名同

学,在进行亚

欧大陆气候

课题研究过

程中,发现一

些有价值的

问题,请发挥

你的智慧,积

极参与他们

的研究。

1.小芳发现

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A、B、C三地气候变化有以下规律:有A到B到C,气温年较差逐渐加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玲玲发现一奇特现象,D地区虽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同一个纬度,但两地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0C 的温差。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小明需要了解德州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你认为第二个图中图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一问题。请你尝试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德州的气候特点

4.小薇登录网站查阅资料时,一则意大利(E处)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她的注意,你认为这则报道可信吗?,理由是

蓓蓓负责研究“气候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这一子课题。她发现:人们日常生活深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进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请你结合她所提供的资料,给出合理的解释与建议:

5.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反映了当地怎样的气候特点?

6.1月份,家住海南的军军同学要到哈尔滨参观冰灯,你提醒他要注意什么?

7.上图中气候类型中全年降水最多的是。

8.戊地气候类型分布以哪个大洲最为典型()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大洋洲

9上图所示四类气候中,分布在热带的是。

10上图乙所表示的气候类型是,主要分布在洲。

优教:《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优教:《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等描述天气。天气是一个地区______的大气状况,它是_________。 气候是一个地区_______的________平均状况。一般_______。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的、、和等的情况。 3.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白色愈浓,表示___________。 4.常用天气符号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与有关,可以用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浊的空气。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_____ 影响,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影响更为显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 。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观测:仪器,单位。人工观测气温,一般每天要进行四次:时间为、、、。 2.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气温日较差=_________________ 3.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南半球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

最低,气温年较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通常用来表示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 2.等温线成闭合形状,,表示这里是;等温线成闭合形状,,表示这里是; 3.等温线的地方,,等温线的地方,。 4.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 2.降雨的等级: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等级。 3.降水的测量:基本仪器是________。 一、降水的变化 1.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写出右图各地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二、降水的分布 1.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用来表示,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____________。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篇一:湘教版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 气和气候【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 的天气图。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了解天气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②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习任务】回家后收看中央一台19:30分的天气预报,注意卫星云图及以下城市天气情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上海、海口。任务一:阅读教材p57前两框题,可以知道: (1)天气是指,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气候是指,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由此可看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及______两个方面。(2)完成教材p59上2 、3题。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三框题部分,完成以下各题: (1)天气预报是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2)读图4—1,描绘出常用天气符号(相近符号的区别;风向、风级的识别)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浮尘扬尘沙尘暴台风冷锋暖锋风(西风5级)(南风6级)(3)仔细观察p58图4-2“卫星云图”,思考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有什么不同?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________,白色越浓表示,的可能性越大。在卫星云图上可大致根据云雨区移动方向进行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1 (4)读图4—3,以下三城市的天气状况为:

七年级上册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复习导学案 沂新中学张永丰 一.复习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5.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6.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天气特征;气温的变化;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难点:看懂天气图;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原因;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导学问题 1.天气及其影响 (1).描述天气的主要因素是、、 (2).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是; (3).天气对生产、生活、交通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学会举例说明。 (4).天气预报一般从一天中的哪些方面描述?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读图3.4,理解下列概念:降水概率、气温、阴天、晴天、风向、风力以及风级的表示法 (2).读图3.5,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3).读图3.6,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阅读第一段正文: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清新的空气,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大,对人体

健康有害。 (2).读图3.9,空气的污染指数为51~100,则空气质量级别是,空气质量状况是 (3).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的影响。4.气温与我们 (1).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气温对我们生产、生活、交通、住房等方面的影响 5.气温的变化 (1).读正文及图3.12:气温的日变化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气温日较差是指。 (2).读正文及图3.13气温年变化是指:,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是指。 (3).回想绘制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基本步骤。 6.气温的分布 (1).读图3.15,低温中心是指,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3).阅读正文及图3.16、3.17,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分析: ①、; ②、; ③、;(4).归纳总结: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四.疑点突破(略) 五.归纳梳理(见课件) 六.当堂达标检测题 1.下列说法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昆明四季如春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D.秋高气爽 2.卫星云图上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A.晴朗天气B.阴雨天气C.阴转晴天气D.晴转阴天气

2013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学案

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区别天气与气候,掌握气候的要素,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了解气候的 地区差异,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并能判断气候类型,知道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通过阅读世界 气候分布图,掌握气候类型及分布。加强复习的横向纵向联系,纵向联系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人类相生相息的气候,加强应对和防范气候灾害、减缓和 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人与气候和谐发展。 二、知识结构梳理 (一)自主复习下列要点,构建复习知识网络。 要点一:天气与气候区别:天气是___时段的,多变的;气候是长时间的,___的。 要点二:气候的两大要素——____、降水 降水的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地形雨、锋面雨 要点三:气候的形成因素: 1.太阳辐射:是形成___的最基本因素。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不均,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节差异的主要成因,也是__________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2.大气环流: (1)低气压控制区,盛行_______气流,降水多;高气压控制区,盛行_______气流,降水少。 (2)一般说来,西风带_____雨;信风带、东风带______雨。 (3)季风环流: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形成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冬季则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形成低温干燥的气候特点。 3.海陆分布: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降水较丰富。 4.洋流:暖流_______增湿,寒流减温_______。 5.地形:山地比附近的平原气温低,变化小;山地迎风坡多____雨,背风坡____少。 6. 人类活动(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要点四: 1.主要的气候类型(将知识补充完整) 【资料补充】全球典型气候类型

天气导读学案

《科学探索者·天气与气候》导读学案 温馨提示: ●在你完成学案之前,请先完整地阅读完一章,然后再根据学案的提示,做重点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记录下来,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看看 这些疑问和困惑是否得到解答。 ●完成导读学案的过程中,对于比较肯定的答案,无需另外做标记,对于不太确定的问题, 可以做特殊标记,以备与同学一起讨论或者请老师解答。 我的得分: 第一章大气 一、选择最佳答案: 1.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 A.臭氧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大部分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粉尘和花粉 B.酸雨 C.火山喷发 D.矿物燃料的燃烧 3.气压计用来测量_____: A.温度 B.烟雾 C.气压 D.密度 4.大气分层的依据是_____: A.海拔高度 B.温度 C.气压 D.密度 5.被称为“天气层”的地球大气层是____:A.中间层 B.对流层 C.热层 D.平流层二、判断题(如果该陈述是对的,就写“T”;如果是错的,就标上F,并对标有下划线的词语进行修改。) 6.植物需要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食物”。 7.燃料的燃烧会增加大气中氮的含量。 8.当空气中的硫、氮的氧化物和水混合时,就产生烟雾。 9.如果一定体积内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就变小。 10.随着你从位于海平面的地面向山顶爬升,气压将增加。 三、简述题 11.说出两种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 12.解释为什么不能把水汽的含量列在空气成分表中。 13. 说出光化学烟雾和伦敦型烟雾的区别。 14.按从地球表面往上的顺序排列下列各个气层:热层、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 15.描述向上穿过对流层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范文 继续观看录像——中央一台的“天气预报节目”的片段,提问:你注意到在卫星云图以后,紧接着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图?(城市天气预报图)。教师指出要看懂它们,首先得认识天气符号。 (2)小组相互合作记忆天气符号,发现天气符号的特征,寻找最佳记忆的方法。教师必要时指出天气预报的符号表达的内容和天气状况具有一致性。 (3)游戏——红蓝大比拼第二轮:红队派出两名同学充当考官,一名同学通过展示台展示天气符号卡片,另一名同学任意点蓝队的同学起来回答,回答时间必需控制在三秒中内,否则就算蓝队同学失一分。反之亦然。 ⑷继续观察城市天气预报图。 师:同学们看看鼠标所指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它可以表示风向和风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5)通过课件,教师演示风符的构成(风杆和风尾),风符如何指示风向?(风杆与风尾一起指示风向),怎样表示风力的大小?(特别强调风尾永远都是顺时针转动)。教师再展示不同的风符号让同学来判断,从而进一步强化、加深印象。 (6)游戏——红蓝大比拼第四轮:红蓝队分别按要求演示不同风力与风向;举行小组之间的画风级、画风向的游戏竞赛。 ⑺游戏——红蓝大比拼第五轮;放映中央一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城市天气预报,然后两队分别派出队员来竞聘气象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教师担当考官。 过渡 同学们,我们学习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就是要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天气预报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

帮助 三、利用天气预报为人类服务 1、教师简要小结本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指出了解天气预报的宗旨就是利用天气预报为人类服务。 2、游戏——角色。各队抽签,根据所给某地的天气情况和虚拟身份,小组讨论设计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的行动指南。 (司机遇到了雨加雪的天气,导游遇上了雷阵雨的天气等等,他们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请你用最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大气状况。(包括洁净的和污浊的) 指导读书 师: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48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大气污染指数? 2、大气污染指数的大小与空气质量的有劣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读图3。9中我国各大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找出最好、最差和自己家乡的)。 教师讲述 大气质量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当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时,人们可以正常活动。 2、当大气污染指数达到100~200时,健康人群可出现刺激症状,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3、当大气污染指数达到200~300时,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 4、当大气污染指数大于300时,人也要避免室外活动。 课堂活动 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原告:人类,另一组为被告:大气。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Chapter 3 weather and climate teaching desig n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 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 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 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 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说明]: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的概念

1229.中图初中地理七上《3第3节 天气与气候》word教案 (2)

《第三节天气与气候(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根据我国干湿状况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四个地区,我们黄石属于___。 2、我国降水存在___变化和___变化。 二、设问导读 师:分小组讨论完成,师生评议。 1、天气是一个地区___的大气状况,它是___在变化的。 2、气候是一个地区___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___。 3、卫星云图上___或___表示陆地,蓝色表示___,___表示云团。云厚的地方一般是___。 三、自我检测 师:学生独立完成,点生公布答案,师生评议。 1、完成课本中87页“复习题”中的第二题。 2、卫星云图呈现蓝色,那么天气是___。

四、巩固练习 1、天气具有___(多变、稳定)的特点,天气所表述的是___(短、长)时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___(短、长)时天气状况的概括,气候所表述的特点是___(多变、稳定)的。 2、2012年9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 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 D.天气影响战争 2、对照课本80页D图进行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 ◆品学皆优◆ 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上课时你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每次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每次的值日工作你都能出色地完成。如果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将会是老师、家人、同学的骄傲! ◆朴实无华◆ 你是一个朴实的孩子。你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但是你也要知道学习不靠死记硬背,而要讲究方法。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多练习。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善良懂事◆ 善良的孩子最让人欣赏,恰好你就是;乐观的孩子最惹人喜爱,恰好你也是;懂事的孩

复习 精品导学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各自的特点与分布 课前预习案 一、天气和气候 1.天气是。 2.气候是。 3.常用天气符号: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一般把一天中 8时、14 时、20时、2时四个时刻气温值的平均数,叫做日平均气温,同理一个月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月平均气温,十二个月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年平均气温。 2.气温的日变化 (1)特点: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2)一天中,与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3.气温的年变化 (1)特点:北半球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南半球相反。 (2)表示: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4.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四、世界的气候类型(上右图) 下图中图例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 A 热带雨林气候刚果河、亚马孙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地 B 气候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典型 C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o至问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南美巴西等地区

D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大陆大部分和西部,如撒哈拉沙漠 E 气候和 气候 南北纬15o~35o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南季风区 F 气候南北纬 30o~40o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地区 G 气候南北纬州40o~60o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 H 气候南北纬40o~60o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北季风区 I 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地区的,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 J 寒带气候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工岛K 高原山地气候高大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 课内探究案 1.天气与气候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2.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海陆位置。海陆热力件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③地形地势。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哈气温约下降0.6℃。 ④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①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 ②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④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3)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3.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与成因示意图(北半球) 4.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判断 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o-40o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o -60o大陆西岸 【例题1】 下图所示的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A.甲地属地中海气候,乙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B.甲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C.甲地属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D.甲地属地中海气候,乙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新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能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知道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知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标要求 1.天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会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会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主要气候类型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量、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考点知识梳理 一、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符号:会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多云、阴天;风力风向等 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越白表示 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4、空气污染指数: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二、气温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气温的测定:百叶箱 一日4次(8 时、14时、20时、2时); 4、气温日较差 一天 气温年较差 —5.运用气温资料,学会气温曲线图的阅读与绘制,并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6、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 7、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9、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反之。 10、、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大陆;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 三、降水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测量降水的仪器:雨量器 3、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4、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5、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气候 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 气温(℃)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 21 232527293133 29.7 24.5 最高值 最低值 气温日较差 气温(℃)时刻(时) 5.2℃ 29.7℃14时 24.5℃ 日出前后 我会读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2.综合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寒假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2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7页第一、二两框天气、气候,解决以下问题: (1)对比分析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成语或诗句? 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 (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经典故事,是利用了当地有利的天气还是气候?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 【教师精讲点拨】从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入手,从各自反映的大气状况的时间长短及变化大小分析,联系日常生活中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句理解。 【探究结论】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在讲授了走进地理、地球概况与世界的居民后,安排学习世界的气候。气候是自然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也是学习的重点。天气与气候是本章第一节,分为“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三框内容。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本课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和铺垫。 二、学情分析 所教年级为七年级,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本课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动手、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学生在以前的自然课、语文课以及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本课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本课知识理解浅显,认知混淆,尤其是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辨析过程与实践练习。另外,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课堂形式不宜单调。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开展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直观感知,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分析天气预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与生产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区别“天气”与“气候”差异,认识简单简单的天气符号、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图。 五、教学难点:分析天气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六、教学过程

(1)播报城市的天气状况。 广州:______________。 长沙:____________。 (2)图中会有雷阵雨的 城市是________。 (3)播报下列海域 的风向风力状况。 A(东海附近海面) _____________。 B(南海附近海面) ___________。 教师出示内容提纲,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3.3《天气与气候》学案(第2课时)精选练习题

中图版初中地理 重点知识精选 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风景风俗各不相同,大家一起来学习地理知识吧! 中图版初中地理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学习过程 .气候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气候分布特点: 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_____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_________ 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气候;我国西北部地区分布着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_________气候。此外,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_________。 二、季风气候显著

1.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2.冬季风和夏季风: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而与其纬度相近的阿拉伯半岛却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达标检测】 1.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是因为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下图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量月分配图”,读图

.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那曲(西藏)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A.干旱 B.高寒 C.温和多雨 D.冬雨夏热 .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雪,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为什么呢? 1.保暖土壤,积水利田 冬季天气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不传热,这样就像给庄稼盖了一条棉被,外面天气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等到寒潮过去以后,天气渐渐回暖,雪慢慢融化,这样,不但保住了庄稼不受冻害,而且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多水,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2.为土壤增添肥料 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据观测,如果1升雨水中能含1.5毫克的氮化物,那么1升雪中所含的氮化物能达7.5毫克。在融雪时,这些氮化物被融雪水带到土壤中,成为最好的肥料。 3.冻死害虫 雪盖在土壤上起了保温作用,这对钻到地下过冬的害虫暂时有利=但化雪的时候,要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害虫就会冻死。 所以说冬季下几场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4) 复习目标: 1.能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知道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知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复习重点: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人类和气候的关系。 复习难点:气温变化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人类和气候的关系。 复习知识要点: 一、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指 ,它是 。我们经常用 、 、 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和天气相比,它具有 。 3.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 状况的图像。在云图上白色为 ,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4.常用的天气符号: 5.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如空气污染指数300以上,则空气质 量级别为 级,空气质量状况为 污染。 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比较: 日变化:以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或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 年变化:以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年变化大。 2.结合表中资料绘制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1)将表中各月的数据标注在坐标上时,要标注在每个月相应位置的中心。(2)将坐标图上标注的12个点用平滑的曲 3.气温的分布 (1)水平分布,通常用 图来表示。 (2)等温线:在地图上将 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3)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低的为 中心。反之为 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 (4)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纬度差异: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相反。 ③地形差异: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 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变化 形式有: 、 、 等;差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等新课程理念出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 是学习天气与气侯的基础, 学好本节内容对 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完整、很透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 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从自己所 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多种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勤于动脑, 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着力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表达能力, 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 从而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侯 ”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学 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侯。 2 、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使学生 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 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天气和气侯术语的正确使用; 2、学会看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读懂卫星云图;掌握预报天气技能。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创设问题情境 中央电视台做过调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天气预报》发,选择安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 天气及其影响,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和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收看

学案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大气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2.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及成因分析,并学会判读、绘制风向。 3.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把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 4.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提高利用地图把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及成因的能力。 5.关注天气与气候的变化,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并整理分析的能力,加深对大气环境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课堂生成】 第1课时 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 【探究1】将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和其对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作用用直线连接起来 氮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氧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CO2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O3 光合作用基本原料,调解地表温度。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典型例题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 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气层的名称 A B C ⑵A层 部热, 部冷, 气流以 运动为主。 ⑶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主要成分 微量成分 低层 大气 干洁空气 -50 -100 50 100 气温的垂直分布图

杂质 2、大气的垂直分布 垂直分层大气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 高层大气1、气压很 ,密度很 2、80~500KM有层 对无线电通信有 重要作用 平流层1、温度随高度增加 而; 2、以运动为主; 3、天气。 臭氧层是人类屏 障,天气晴朗,有 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1、温度随高度增加 而; 2、以运动为主; 3、天气。 与人类关系最密 切 的是层;现代飞机多在层飞行, 因为该层; 层中有人类生存的天然屏障; 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 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一种波,太阳辐射是一种 波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光部分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作用, 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 氧气和臭氧主要吸收;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 而可见光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典型例题2】读下图,完成下题。 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 性

天气和气候专题学案

专题复习:天气和气候【中考点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举例说出海陆位、纬度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分布。 4.能根据给出的资料判别气候类型 【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 ◆成功第一步:基础扫描、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点梳理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填表一:阅读教材47页气温和降水的定义, 知识点梳理二:总结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阅读教材56-57和60页,总结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完成表二) 综上总结气候的影响因素:、、◆成功第二步: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小组合作探究一:观察下列4副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分小组讨论,试判断各图分别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判断依据是什么(温度范围),气温各具有什么特征?总结不同温度带所分布的气候类型和数目(常见11种气候类型),并完成下列表格。 小组合作探究二:1、观察下列五个地方的降水量柱状图,分小组讨论,说出它们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全年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2、根据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所学知识总结出不同降水类型分布情况,举例说出各降水柱量状图对应的典型气候类型及数目(常见11种气候类型)。并完成下表

成功第三步:中考演练,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得分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各题 1.图中①、②、③三地气候差异的主 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 2.图中②、③、④、⑤四地降水季节 变化最大的是 A.②地 B.③地 C.④地D.⑤地 3.读a、b两地气候资料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地夏季高温少雨 B.两地都位于北半球 C.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的大 D.b地冬季无结冰现象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从左到右表示 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 季风气候、极地苔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 海气候极地冰原气候 二、综合题 ⑴甲的降水型;甲为气候。 ⑵乙的温度带;乙的降水型乙为;乙为气候。 6、.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甲地的气温特点是;降水特点 是;由此可判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 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乙地最高气温在月,最低气温在月, 由此可判断乙地位于(南、北)半球。 (3)乙地的气候类型为,气候特征 是。 (4)甲地的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乙地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剖析

天气与气候 【复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会分析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生产的关系 2、会看简单的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图 3、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4、会阅读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5、知道降水的形式及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6、会阅读并绘制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线图 【考点清单】 考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考点2 气温的变化 考点3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考点4 降水的变化 考点5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三多三少)考点6气候类型及特点 考点7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考点8 影响气候的因素 考点9人类活动与气候学生首先明确本章的主要考点,有目的有重点的去复习。 复习重点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降水的变化 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三多三少) 4、气候类型及特点 5、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主要复习模式:考-----改-----考 时间安排:1、知识清单提前下发; 2、检查清单完成情况5分钟; 归纳体系、图文导学、难点突破5-10分钟, 一考10分钟,改正巩固5--10分钟、二考10分钟 复习流程: 一、 考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符号:(P59) 区别天气气候 时间 变化 学 生 据 导 学 案, 完

知识 清单 考点3、空气质量:(P61)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最高出现在_______, 气温日变化最低出现在________ 1、气温变化? 北半球陆地:最高__月,最低____月 ?气温年变化 海洋:最高___月,最低____月 南半球陆地:最高月,最 低月 海洋:最 高月,最低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 — 个月平均气温之和 年平均气温= 12个月 2、等温线特点: ⑴世界各地气温存在着很大差别,通常用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⑵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不同,气温差异不同、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 异(大或小);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大或小)。 ⑶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 是 ;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高,表示 这里是。 3、气温分布规律: (1)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这是 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的多少不同。 (2)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同五 带中带的范围大体一致。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主要 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洲,最冷 成 知 识 清 单, 复 习 本 单 元 完 整 的 知 识 体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