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候专题学案

合集下载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①天气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5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5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5篇)《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天气与气候教案高中地理教案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五节天气与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分,气团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锋面的概念、形成。

2.使同学学会运用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学问,分析锋面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3.使同学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育同学不断探求新学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冷锋与天气。

教学难点锋面与天气。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世界气团分布图——复合片)、板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一节我们讲第五节,天气与气候。

它是在综合前四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并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全章的总结。

【板书】第五节天气与气候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已经记录了这几每天气预报。

【提出问题】我们每天在听天气预报,今日天气和昨天相同吗?谁来说明最近两天的天气状况?什么是天气?同学回答。

【老师总结】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同学回答。

【老师总结】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规律的,比较稳定的,而天气是瞬息万变的。

【转折过渡】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天气与气候呢?【板书】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1.气团介绍气团的概念。

同学阅读,画在书上。

【出示投影】“世界气团分布图”【提出问题】气团定义(概念)中的“广阔范围”有多大?【指图讲解】看图,整个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一个热带海洋气团。

【承转】这么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是怎么形成的?介绍气团的形成。

【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同学回答老师讲解】是地面辐射,即对流层大气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主要受地面影响。

【提出问题,同学争论】看投影片在陆地和洋面的交界处有没有气团形成?为什么?假如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立刻又移走了,是否形成气团?【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在陆地与洋面交界处不行能形成气团,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均一;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立刻又移走了,不会形成气团。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导天气和气候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屡屡遇到的话题,但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吗?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温顺?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干系,并深度了解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观点澄清1. 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某个时间段内大气中的气象因素在某一地区的瞬时状态,如气温、湿度、风力等。

通常状况下,天气是短期的,如一天内或者几天内的变化。

2. 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向等。

气候是长期的气象状态,反映了一个地区长期气象变化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三、活动探究1. 天气和气候之间有什么联系?天气和气候是有密切联系的,气候决定了天气的基本趋势。

比如在南方通常比北方气温更高是因为南方的气候更加暖和,而北方的气候更加寒冷。

气候是长期的统计值,所以它决定了某个地区在特守时间段内的天气特点。

2. 为什么要了解天气和气候?了解天气和气候有利于我们合理打算生活和工作。

通过猜测天气,我们可以提前实行应对措施,防止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

而对于气候的了解,则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合的居住地区或旅游目标地。

四、拓展延伸1. 你知道如何猜测天气吗?尝试收集不同天气预报源并比较它们的准确性。

2. 了解一些气象专家的工作内容,并沉思他们是如何探究天气和气候的。

3. 谈论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并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深度了解了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干系,学会了如何猜测天气和熟识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期望大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平时生活中,做一个更加懂气象的小专家!第二课时导学案主题:天气和气候一、进修目标: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观点及二者之间的差别。

2. 精通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3. 熟识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 能够简易描述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天气预报。

二、进修内容:1. 天气和气候的观点及差别。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一、导入天气和气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词语,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关于天气和气候的知识。

二、进修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2.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进修内容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中的气象因素发生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降水等。

-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气象因素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向等。

- 区别:天气是短期内的气象变化,气候是长期内的气象统计。

2. 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所有气象现象的基础。

-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气层内的气流运动。

- 地形:地形对气候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山脉、海洋等。

3.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天气:天气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出行、生产等活动。

- 气候: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农业生产等方面。

四、进修方法1. 观察天气: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变化,了解天气的特点。

2. 阅读气象资料:阅读气象预报,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3. 实地考察:到不同地区实地考察气候差别,了解气候的影响。

五、进修评判1. 请用自己的话诠释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你觉得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3. 你认为进修气象知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拓展延伸1. 请调查一下你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写下你的观察和感受。

2. 了解一些气象知识,如气压、湿度等,看看它们是如何影响天气的。

3. 钻研一下气象预报的原理,了解预报员是如何预计天气的。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大家对天气和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气象知识,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一、引言天气是指指定时间和地点的大气现象和变化,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而气候则是长时间内的统计数据,描述某一地区的平均天气情况。

天气和气候是地球大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本导学案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概念解析1. 天气:指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各种气象要素的组合情况。

2. 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因素。

3. 天气要素:指构成天气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4. 气候要素:指构成气候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平均气压和气候区域特征等。

三、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天气和气候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天气是气候的瞬时表现,气候是天气的统计结果。

1. 天气与气候的时间尺度不同:天气是指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气象要素,变化较为短暂;而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平均天气情况,随时间变化较为缓慢。

2. 天气与气候的空间尺度不同:天气变化是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例如某一城市的天气变化;而气候变化是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例如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气候变化。

3. 天气与气候的变化规律不同:天气变化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海洋环流、地形地貌等;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受到长期的影响因素,如大气层温室效应、太阳辐射等。

四、天气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 生活影响:天气和气候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例如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户外活动,寒冷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穿着和居住条件。

2. 农业影响:天气和气候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例如干旱天气会导致水灾和减产,暴雨天气会导致洪灾和农作物受损。

3. 经济影响:天气和气候对经济活动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例如气候变化会影响能源需求和供应,影响农业、渔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3. 掌握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 能够正确运用气象学术语描述天气和气候。

二、导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观点及区别;2. 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3.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 气象学术语的运用。

三、导学过程:1. 导入:请同砚们观察今天的天气如何?是晴天、阴天还是下雨天?这种天气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2. 进修:-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状态的表现,如晴天、阴天、雨天等;而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气象条件统计平均值,如气温、降水量等。

- 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天气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而气候则受到纬度、海洋、陆地等因素的影响。

-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同的天气和气候条件会影响人们的穿着、饮食、出行等方面,比如炎热的天气会让人感到疲惫,寒冷的气候会影响农作物的发展等。

- 气象学术语的运用:了解一些常见的气象学术语,如气压、湿度、风向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天气和气候。

3. 拓展:请同砚们通过观察气象预报图,分析未来一周的天气走势,并思考这种天气对周围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4. 总结:天气和气候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珍爱自然资源。

四、作业:请同砚们整理一份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小结,包括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形成原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气象学术语的运用。

同时,选择一个气象学术语,写一篇短文描述它的意义和作用。

五、反馈:下节课将对同砚们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讨论,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鼓励同砚们多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参与气象观测和预报。

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

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

天气和气候教案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气和气候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气和气候教案篇1学习指导语: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在各种气候下生存,初步学会了一点看天知识,到了奴隶社会,人类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发展了,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雨、雪、风、云、虹、晕等天气现象。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二十四个节气开始产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天气季节变化的总结,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气象科学已进入高科技现代化时代,但24节气知识在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规律,预测天气方面仍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有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顺应天时,敬畏自然,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情感。

同学们:你们知道24节气产生在哪个地区吗?学习重、难点:绘制、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熟练运用地图分析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运用综合比较的复习方法,归纳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实现知能、知情的迁移。

学习过程:一、24节气产生在哪个温度带?1.甲地最热月是月,月平均气温大约为,最冷月是月,月平均气温大约为。

甲、乙、丙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地,位于寒带的是地。

甲、乙两地中,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

2.连线:正确描述各地气温年变化特征甲终年严寒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丙全年高温或终年炎热3.24节气产生在哪个温度带?二、填图观察,24节气产生在哪种降水类型分布区?1.五地均位于半球(南、北)。

2.连线:正确描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北京全年多雨区伦敦夏季多雨区罗马全年湿润区开罗冬季多雨区3.24节气产生在哪种降水类型分布区?三、读图分析,24节气产生在谁的家乡?1.根据表格资料填绘牛牛家乡的气温降水柱状图。

月份56789气温1825262519降水5392200210702.完成表格:牛牛红红亮亮甜甜1月(℃)-12-17月(℃)2625气温年较差(℃)2617年降水量(毫米)将以下年降水量数值,填入相应的四个地区中:45、450、700、10003.观察气候差异,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需用地图: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一、导入1. 让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扣问他们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气温是多少?风向是怎样的?2. 引入问题: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地方常年雨水充沛,而有的地方却干旱少雨?二、进修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认识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珍爱的认识,珍惜自然资源。

三、进修过程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如晴天、阴天、雨天等,是一种短期现象。

-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一定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是一种长期现象。

2.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影响着农业生产,例如干旱地区的农作物发展受限。

- 气候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北极地区的居民主要以渔猎为主。

- 气候还影响着动植物的分布,例如热带地区发展的植物种类更加丰富。

3.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可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 不同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等,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奇特的特点。

四、小结与拓展1. 复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以及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讨论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如举世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现象增多。

3.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关注气候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提倡环保认识。

五、作业安置1. 观察当地的天气变化,记录每天的气温、湿度和降水量,并比照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

2. 撰写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环境珍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环境珍爱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珍惜自然资源。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增进了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天气和气候【中考点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举例说出海陆位、纬度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分布。

4.能根据给出的资料判别气候类型
【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
◆成功第一步:基础扫描、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点梳理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填表一:阅读教材47页气温和降水的定义,
知识点梳理二:总结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阅读教材56-57和60页,总结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完成表二)
综上总结气候的影响因素:、、◆成功第二步: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小组合作探究一:观察下列4副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分小组讨论,试判断各图分别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判断依据是什么(温度范围),气温各具有什么特征?总结不同温度带所分布的气候类型和数目(常见11种气候类型),并完成下列表格。

小组合作探究二:1、观察下列五个地方的降水量柱状图,分小组讨论,说出它们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全年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

2、根据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所学知识总结出不同降水类型分布情况,举例说出各降水柱量状图对应的典型气候类型及数目(常见11种气候类型)。

并完成下表
成功第三步:中考演练,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得分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各题
1.图中①、②、③三地气候差异的主
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
2.图中②、③、④、⑤四地降水季节
变化最大的是
A.②地 B.③地
C.④地D.⑤地
3.读a、b两地气候资料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地夏季高温少雨
B.两地都位于北半球
C.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的大
D.b地冬季无结冰现象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从左到右表示
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
季风气候、极地苔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
海气候极地冰原气候
二、综合题
⑴甲的降水型;甲为气候。

⑵乙的温度带;乙的降水型乙为;乙为气候。

6、.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甲地的气温特点是;降水特点
是;由此可判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
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乙地最高气温在月,最低气温在月,
由此可判断乙地位于(南、北)半球。

(3)乙地的气候类型为,气候特征
是。

(4)甲地的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乙地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