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候导学案1

合集下载

天气与气候 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   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天气和气候和区别。

2、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阅读气温及降水分布图,并能说出气温及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重难点:世界的主要气候分布及气候的特点一、自主学习1、影响气候主要因素因素气温降水纬度低纬高、高纬①②多,两极地区少海陆夏季③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多,西岸少,温带地区④,内陆少地形山上低,⑤高迎风坡多,⑥少2、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⑦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分配均匀,在2000毫米以上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干湿季分明热带季风气候⑧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集中于夏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全年高温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终年干旱少雨,冬寒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地中海气候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终年温和湿润寒寒带气候极地附近全年寒冷少雨带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气温的垂直变化明显3、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__________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__________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在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__________可能差别很大。

4、卫星云图上__________表示海洋,__________表示陆地,__________表示云区。

5、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______,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_____,对人体健康有害。

6、日变化——一天中陆地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_______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前后。

7、气温的年变化气温最高月份气温最低月份陆地海洋陆地海洋北半球8月南半球8月二、合作交流1、东北风8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2、读世界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A、B在同一纬度的陆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B、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C、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低于B点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点的海拔低于B点3、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如图所示,图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图乙中与此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城市是()A、①B、③C、③D、④达标检测1、下列叙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山前桃花山后雪③轮台九月风夜吼④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⑤惠风和畅,艳阳高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A、温度的变化B、天气的变化C、气候的变化D、季节的变化3、“”表示()A、东北风3级B、东北风6级C、西南风3级D、西南风6级4、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A、正午12点整B、午后2点左右C、午后1点左右D、傍晚4点左右5、世界上七月最热的地方是()A、赤道地区B、非洲丛林C、深居大陆内部的吐鲁番盆地D、20°~30°N的沙漠地区6、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主要原因是由于()A、纬度的影响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影响C、海陆因素的影响D、历史文化的影响7、甲地气温为16℃,这时高出甲地1600米的乙地的气温大约是()A、9.6℃B、6.4℃C、10℃D、5.6℃8、下列四个地点中,如按气温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来看,冬季气温最高的是()A、20°S、120°WB、20°N、90°EC、60°N、90°WD、40°S、120°E9、畅畅在老师的指导下,实地测得某一天的气温,记录如下:8时5℃,14时15℃,20时10℃,2时2℃。

4.1_天气和气候导学案

4.1_天气和气候导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学习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2.综合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学习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李阿姨家的房屋年久失修,经常漏雨,但是为什么昨天漏雨今天却不漏雨?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7页第一、二两框天气、气候,解决以下问题:(一)对比分析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二)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三)阅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图,总结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之间有什么关系?三、合作探究:(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列出表格)(2)天气符号巧识记。

(分雨,雪,尘,风四类识记)(3)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成语或诗句?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终年炎热(4)读图4-5,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预报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

(5)教材P70活动第三题,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6)阅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图,总结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之间有什么关系?序号:16四、课堂达标测试:(一)填空题:1.天气是,时间,特点是,气候是,时间,特点是。

2.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

3.下列词语中:描述的是天气, 描述的是气候。

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终年寒冷4.卫星云图中的白色、绿色、蓝色各自含义:白色,绿色,蓝色。

(二)探究题:阅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图,总结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之间有什么关系?(三)现实生活中许多动物都能预报天气,想一想,连一连。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一、导入天气和气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词语,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关于天气和气候的知识。

二、进修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2.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进修内容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中的气象因素发生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降水等。

-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气象因素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向等。

- 区别:天气是短期内的气象变化,气候是长期内的气象统计。

2. 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所有气象现象的基础。

-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气层内的气流运动。

- 地形:地形对气候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山脉、海洋等。

3.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天气:天气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出行、生产等活动。

- 气候: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农业生产等方面。

四、进修方法1. 观察天气: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变化,了解天气的特点。

2. 阅读气象资料:阅读气象预报,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3. 实地考察:到不同地区实地考察气候差别,了解气候的影响。

五、进修评判1. 请用自己的话诠释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你觉得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3. 你认为进修气象知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拓展延伸1. 请调查一下你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写下你的观察和感受。

2. 了解一些气象知识,如气压、湿度等,看看它们是如何影响天气的。

3. 钻研一下气象预报的原理,了解预报员是如何预计天气的。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大家对天气和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气象知识,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一、引言天气是指指定时间和地点的大气现象和变化,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而气候则是长时间内的统计数据,描述某一地区的平均天气情况。

天气和气候是地球大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本导学案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概念解析1. 天气:指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各种气象要素的组合情况。

2. 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因素。

3. 天气要素:指构成天气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4. 气候要素:指构成气候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平均气压和气候区域特征等。

三、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天气和气候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天气是气候的瞬时表现,气候是天气的统计结果。

1. 天气与气候的时间尺度不同:天气是指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气象要素,变化较为短暂;而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平均天气情况,随时间变化较为缓慢。

2. 天气与气候的空间尺度不同:天气变化是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例如某一城市的天气变化;而气候变化是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例如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气候变化。

3. 天气与气候的变化规律不同:天气变化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海洋环流、地形地貌等;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受到长期的影响因素,如大气层温室效应、太阳辐射等。

四、天气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 生活影响:天气和气候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例如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户外活动,寒冷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穿着和居住条件。

2. 农业影响:天气和气候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例如干旱天气会导致水灾和减产,暴雨天气会导致洪灾和农作物受损。

3. 经济影响:天气和气候对经济活动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例如气候变化会影响能源需求和供应,影响农业、渔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3. 掌握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 能够正确运用气象学术语描述天气和气候。

二、导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观点及区别;2. 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3.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 气象学术语的运用。

三、导学过程:1. 导入:请同砚们观察今天的天气如何?是晴天、阴天还是下雨天?这种天气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2. 进修:-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状态的表现,如晴天、阴天、雨天等;而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气象条件统计平均值,如气温、降水量等。

- 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天气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而气候则受到纬度、海洋、陆地等因素的影响。

-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同的天气和气候条件会影响人们的穿着、饮食、出行等方面,比如炎热的天气会让人感到疲惫,寒冷的气候会影响农作物的发展等。

- 气象学术语的运用:了解一些常见的气象学术语,如气压、湿度、风向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天气和气候。

3. 拓展:请同砚们通过观察气象预报图,分析未来一周的天气走势,并思考这种天气对周围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4. 总结:天气和气候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珍爱自然资源。

四、作业:请同砚们整理一份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小结,包括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形成原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气象学术语的运用。

同时,选择一个气象学术语,写一篇短文描述它的意义和作用。

五、反馈:下节课将对同砚们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讨论,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鼓励同砚们多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参与气象观测和预报。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一、导入1. 让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扣问他们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气温是多少?风向是怎样的?2. 引入问题: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地方常年雨水充沛,而有的地方却干旱少雨?二、进修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认识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珍爱的认识,珍惜自然资源。

三、进修过程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如晴天、阴天、雨天等,是一种短期现象。

-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一定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是一种长期现象。

2.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影响着农业生产,例如干旱地区的农作物发展受限。

- 气候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北极地区的居民主要以渔猎为主。

- 气候还影响着动植物的分布,例如热带地区发展的植物种类更加丰富。

3.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可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 不同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等,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奇特的特点。

四、小结与拓展1. 复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以及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讨论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如举世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现象增多。

3.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关注气候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提倡环保认识。

五、作业安置1. 观察当地的天气变化,记录每天的气温、湿度和降水量,并比照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

2. 撰写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环境珍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环境珍爱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珍惜自然资源。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增进了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3. 能够提出珍爱环境、减少污染的建议。

导学内容:
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
2. 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3. 环境珍爱和减少污染的重要性。

导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天气是指短期内大气状况的变化,而气候是长期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

让学生回答天气和气候的联系。

二、进修: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森林砍伐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环境珍爱和减少污染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提出珍爱环境、减少污染的建议,如减少碳排放、勤俭能
源、植树造林等。

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环保认识,培养他们珍爱环境的责任感。

四、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以及环境珍爱和减少污染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安置作业,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写一篇关于环保的小短文,并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深入了解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干系,增强环保认识,为建设美丽故里贡献力量。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观点及其区别。

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导学内容:一、天气和气候的观点1.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区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降水等因素。

2.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向等因素。

二、天气和气候的区别1. 天气是短期的,变化较快,具有不确定性;气候是长期的,变化较缓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 天气是局部的,受地形、海洋等因素影响较大;气候是整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受纬度、海洋流等因素影响。

三、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所有天气和气候现象的基础。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水平不同,形成了地球的气候带。

3. 地形和海洋:地形和海洋对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如山地会形成地形雨,海洋会调节气候。

四、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因素1. 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气候越寒冷。

2. 海洋: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很大,海洋温暖会使得气候温和,海洋流也会影响气候。

3. 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别主要是由于陆地和海洋吸收和开释热量的速度不同。

导学任务:1. 请诠释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列举两个具体的例子。

2. 请说明太阳辐射对于天气和气候的作用。

3. 请分析地形和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4. 请比较纬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别。

导学作业:1. 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分析其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根据所学知识,诠释为什么南极洲比北极地区更冷。

3. 请描述你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拓展阅读:1. 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带及其特点。

2. 钻研举世变暖对气候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 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的导学案
姓名:班别:学号: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学习重点、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57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1)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的具体状态。

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2) 气候指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

2、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所表述的是(短、长) 时的大气状况,天气具有(多变、稳定) 的特点;
气候是对(短、长)时天气状况的概括,
气候所表述的特点是(多变、稳定) 的。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57-P59并结合P58图4-1、2、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1、看课本P58页图4-1“主要天气符号”,自己记忆。

2、看课本P58页图4-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或海洋),蓝色表示(陆地或海洋),白色表示,白色越浓,下雨的可能性(越大或越小)
学以致用:挑战主持人(小组形式,先讨论,后发言,看图预报天气情况)
二、达标训练
1.判断下列成语和诗句描述的是天气(A)还是气候(B)?
阳光明媚()鹅毛大雪()长夏无冬()
风和日丽()风雨交加()终年炎热干燥()
四季如春()冬寒夏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阴转多云()
• S S 2.下图中的符号,表示“晴转雷阵雨”的是 ( )
A B C D
3.天气预报中说今天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应该是( )
A 防寒保暖
B 少穿衣服
C 防晒
D 防潮
4.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的主要目的是( )
A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D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下列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 ) ( ) ( ) ( )
看右图,完成6-8题
6.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是 ( )
A 、晴天
B 、阴天
C 、多云转沙尘暴
D 、晴转多云
7.这一天的风向和风力是 ( )
A 、东北风2级
B 、西北风5级
C 、西南风2级
D 、西南风4级
8.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为 ( )
A 、5℃
B 、31℃
C 、7℃
D 、23℃
9.在卫星云图上,若珠江三角洲地区呈现白色,则表示该地区很可能出现
( )
A 、晴朗天气
B 、云雨天气
C 、沙尘暴天气
D 、寒潮天气
10.近年来,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沙尘暴现象,其天气原因之一是 ( )
A、低温多雨 B 、干燥多风 C、台风频繁 D 、高温多雨
11.顺德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用符号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