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语文错误练习(2016年版本含答案)
2016十大语文差错

2016十大语文差错
1. 名词错别:句子中出现的名词与实际意思不符。
2. 语法错误:句子的语法有误,如使用错误的时态、格式等。
3. 拼写错误:句子中出现的汉字或词语拼写错误。
4. 标点错误:句子中出现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5. 用词不当:句子中出现的单词使用错误,导致表达不准确。
6. 书写错误:句子中出现的汉字书写错误。
7. 语病:句子中出现的语言表述不恰当,令人难以理解。
8. 意思不通:句子中出现的意思无法表达出来。
9. 不当排版:句子中出现的字体大小、字体颜色等不符合排版要求。
10. 冗余:句子中出现的冗余信息,或者说句子中重复出现的信息。
语文错字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错字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中的词语没有错别字?A. 明查秋毫B. 一诺千斤C. 风声鹤唳D. 悬梁刺骨2. 下列句子中,哪个词语使用了正确的字?A. 他做事总是一丝不苟,非常认真。
B. 他总是喜欢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焦点。
C. 他对待工作的态度非常端正,从不马虎。
D. 他总是喜欢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焦距。
3. 以下哪个成语没有写错字?A. 画龙点精B. 刻舟求箭C. 破釜沉舟D. 破镜重圆二、填空题4. 请将正确的字填入括号中:()人忧天。
A. 杞B. 榛C. 桤D. 楸5. 请将正确的字填入括号中:()心积虑。
A. 缜B. 缄C. 缄默D. 缜密三、判断题6. “不屈不饶”中的“饶”字是否正确?()A. 正确B. 错误7. “一诺千金”中的“金”字是否正确?()A. 正确B. 错误四、改错题8. 请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他总是喜欢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焦距。
”9. 请找出并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刻舟求箭”、“画龙点精”。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 风声鹤唳2. 答案:A. 他做事总是一丝不苟,非常认真。
3. 答案:D. 破镜重圆二、填空题4. 答案:A. 杞5. 答案:A. 缜三、判断题6. 答案:B. 错误(应为“不屈不挠”)7. 答案:A. 正确四、改错题8. 答案:将“焦距”改为“焦点”。
9. 答案:将“刻舟求箭”改为“刻舟求剑”,“画龙点精”改为“画龙点睛”。
2006-201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B

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 年十大语文差错
• 一、电视中引用名言经常读错的字是:“有 电视中引用名言经常读错的字是: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此处应 该读lè,往往误读成yuè。不仅谈话节目中 该读 ,往往误读成 。 嘉宾读错,主持人也容易读错, 嘉宾读错,主持人也容易读错,连北京奥运 会开幕式上,也有主持人读成“ 会开幕式上,也有主持人读成“有朋自远方 不亦yuè乎”。 来,不亦 乎 • 二、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 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 2008年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使三聚氰胺 年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 年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氰胺”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氰胺”应读 qíng’àn,但不少人误读为 ,但不少人误读为qīng’ān。尤其是 。 多年来人们一直把“ “氰”字,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氰化 ”“氰化钠 氰化钠” 读成qīng,已经成 钾”“氰化钠”的“氰”读成 , 为一个习惯性误读。 为一个习惯性误读。
•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如: 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 “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 令世界为之侧目。 这里的“侧目” 令世界为之侧目。”这里的“侧目”应改为 瞩目” 所谓“侧目” 是指斜目而视, “瞩目”。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 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 六、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晝”是 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 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 “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 )。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 或“畫”(画)。 年中央电视台元宵 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 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 花市灯如书” “花市灯如书”。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 昼锦堂记》 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2016年语文十大查错_

2016年语文十大查错小编导语:2012年语文十大查错,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一些文字的用法和读音经常会被我们所搞混淆,会弄错,《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
很多涉及社会热点事件的语文差错,被专家们一一“揪”出。
更多写作基础尽在彩虹作文网。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
很多涉及社会热点事件的语文差错,被专家们一一“揪”出。
“酒驾”和“醉驾”分不清,女明星自称“贱内”,“酵”(jiào)误读为xiào 等入选,被几亿国人念错的“甄嬛”的“嬛”(huán)字(应读xuān),因其日常实用性不高最终躲过了“十大”榜单。
对于语文差错最应该在意的是媒体和公众人物,因为两者都具有传播者的身份,说白了就是“容易教坏小孩子”。
尤其是公众人物在媒体上毫不自知地读错某字的发音,很是令人脸红。
每每此时,总会有人说,看,明星就是这么没文化。
再有文化的人也认不全、记不住《康熙字典》里所有的字,所以,《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重点不是批评某一特定人群,而是强调我们面对语文差错时的态度。
一些冷僻字读错、写错在所难免,但作为常识的一些语文读法却应该得到纠正,因为这考量着我们是否尊重自己的母语。
在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中,“酵”(jiào)误读为xiào,“囹圄”一词被误用为“囫囵”,“酒驾”和“醉驾”分不清,“零”和“〇”常被弄混,严格来说都处于常识范围之内,稍加分辨或者多努力记忆几次,均可以避免用错。
至于女明星自称“贱内”,则是对常识的无知。
但《咬文嚼字》将其列入“十大”,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从侧面表明,娱乐明星对公众的影响的确很大。
只是,如同“甄嬛”一样,“贱内”的日常实用性也不高,除非出于卖弄,没多少人愿意用这个早已被淘汰的称呼来形容别人或自己。
《咬文嚼字》将其列入“十大”,恐怕更多还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作为明星平时转点洋词倒也罢了,传播古代称谓前最好先了解些传统文化。
2016年国人常犯十大语文差错

读作 z a i。
把 “ 脱 欧 ”解释 为 “ 脱 离 欧 洲” 。这 属 于 明 显 的概 念 错 误 。
二 、 经 济 新 闻 报 道 中 的
八 、 体 育 明 星 的 词 形 错 误 : “作 为 ” 误 为 “做 为” 。 一体 育 明 星 就 出轨 一 事
“ 绅 士 ”误 为 “ 绅 的货 币 需要 精 心 选 择 , 不 能“ 一 手足 无 措 ,即 手和 脚 都 没 地 方 用 字 错 误 : 安 放 , 比喻 不 知 所 从 、举 止 慌 仕 ” 。“ 绅 士 ”指 有 现 代 文 明修 揽子”放进来 。
三、 美 国 总 统 大 选 报 道 乱 。之 所 以会 出现 “ 举 足 无措 ”
凭借 ” 。 举决定 的,一次选举 即产 生一 “
黏性把东西互相贴合。④
0造 塞 垦
一
、
髅指 ” 。 “ 发 ”既 是 “ 鬟 ”( f a, 误 读为 z a I。 一 些 广 播 电 视 产 生 一任 总 统。据 美 国历 史 , 8届美 国 毛 发 ) 的 简 化 字 ,又 是 “ 霰” 媒体 的播 音 员把 “ 载 人 飞行 ” 特 朗普 当选 的是 第 5 ( f a,发 展 ) 的简 化 字。“ 令 是 多音 字 ,读 z a i 时 ,意 思 四、 英 国脱 欧 公 投 报 道 人 发 指 ” 的 意 思 是 ,让 人 头 发 是 装 乘 、 携 带 ;读 z a I, 意 中 的概 念 错 误 : “ 脱 离欧盟 ” 都 竖了起 来 ,形容愤 怒到 了极 脱 离 欧 洲” 。有 些 媒 体 点 。 其 “ 发 ” 指 头 发 ,应 该 使 思 是 记 载 、 刊登 。 “ 载人飞行 ” 误为 “ 指 用 飞 行 器 承 载 人 的飞 行 ,应 在报 道 英 国 “ 脱 欧 ”事件 时 , 用 繁体 字 “ 鬟” 。
06-1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赞美词“捍祖国强盛”错成了“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出品的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出现“光複”字样,其实都应作“光復”。
“復”,表示转回来、还原、恢复等义,“光复”的“复”指恢复,故对应的繁体字应为“復”;“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复,如“山重水複”“複印”。
三、建党九十周年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识差错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有关报道中说,大桥在施工中曾存在“过分强行合拢”的问题。
其中的“合拢”应作“合龙”。
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作“合龙”。
“合拢”只是靠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
五、普遍关注而又普遍读错的一个金属元素是:“铊”。
“铊”是一个冷僻字,因为社会事件中出现了“铊”,从而进入了公众视野。
这是一个多音字。
读tuó时,同秤砣的“砣”;读tā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不少人却把它误读成tuó。
铊的化合物有毒。
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六、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
《咬文嚼字》每年的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每年十大语文错误2006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3.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4.“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5.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6.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7.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8.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9.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10.“食色,性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
2007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1.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家父”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属于谦辞。
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一些电视访谈节目中曾出现此类错误。
2.“无间道”是常用错的佛教词语。
随着电影《无间道》的问世,原本冷僻的“无间道”频频见诸报纸标题,用来表示失败、痛苦或者灾难。
不过,佛教当中“无间道”只是信徒修炼的第二个阶段,并无磨难的含义。
“无间地狱”或者“阿鼻地狱”,才对应着“永受痛苦、无有间断”的处境。
3.“戴上紧箍咒”,这是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
紧箍咒只能念,不能戴。
4.将代表中国的“九州”,错写成了“九洲”。
“州”是行政区划名称,而“洲”的意思是水中陆地。
2016高考语文选择题典型错误回顾

2016高考语文选择题典型错误回顾2016年的高考语文选择题中,不乏一些典型的错误选项,这些选项误导了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导致了错误的答案。
对这些错误进行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文选择题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下面将列举一些2016年高考语文选择题的典型错误选项,针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和解读。
错误选项一:文字说明太过肤浅在2016年高考中,一些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在对文章情节或细节的解释上过于肤浅,只是简单地概括了原文的文字,没有深入挖掘作者的意图和修辞手法。
这种错误常常会影响考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判断。
解析:对于这类错误选项,考生要深入理解文章细节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从考点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要多关注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语言的隐喻意义,不要过于被表面的文字所迷惑。
错误选项二:篡改原文表述有些错误选项将原文的表述进行了改动,以达到迷惑考生的目的。
这些选项可能改变原文的词语顺序,替换关键词汇或者增加了一些无关的信息,使得考生误以为这个错误的选项是正确答案。
解析: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关键在于对原文的准确理解。
要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注意选项是否与原文的意思一致,如果有变动要注意其是否体现了原文的程度和说法。
此时,考生需要将问题的答案与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照,排除那些篡改原文表述的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三:断章取义和错误引用一些错误选项通过断章取义或者错误引用的方式,将原文的某一部分孤立出来,使得考生很难将其与文章整体联系起来,从而选择错误。
解析:要解答这类选择题,要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把握,要读懂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来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
同时,要注意选项的表述是否符合原文的思路和语气。
错误选项四:刁钻的错误引导有些错误选项采用了刁钻的方式来引导考生作出错误的选择。
这些选项可能是使用了类似于“绝对化”的词语,使得考生产生过度推测或者武断的错误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
1.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完成一系列载人飞行任务后,顺利返航着陆。
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是迄今为止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注音:)人飞行。
据《临安府志》记载(注音:),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现巨龙。
请选择合适的词组填空:
2.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简称SDR)的()
货币。
A、一篮子 B、一揽子
2008年中国政府为了应对经融危机,制定了()计划。
A、一篮子 B、一揽子
3.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他当选第58()美国总统,也是第45
()美国总统。
A、任 B、届
我们是常外2016()新生,我们也将是常外2019()毕业生。
A、级 B、届
4.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其结果是英国脱离了()。
A、欧洲
B、欧盟
5.2016年10月中旬,在韩国总统朴槿惠被曝出亲信干政丑闻后,朴槿惠执政团队()
A、举足无措
B、手足无措
6.2016年11月26日,冯小刚()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获“金马奖”的最佳导
演奖。
A、凭藉 B、凭借
7.2016年8月31日,相声演员郭德纲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了所谓《德云社家谱》,
全用繁体字书写。
郭德纲还专门附了一张简体版,内容为:“另有曾用云字艺名者二人,欺天灭祖悖逆人伦,逢难变节卖师求荣,恶言构陷意狠心毒,似此寡廉鲜耻令人发指,为警效尤,夺回艺名逐出师门。
”原文中发的繁体字应写为:()
A、髮(fà,毛发)
B、發(fā,发展)
8.2016年11月17日,林丹发微博就出轨一事向家人道歉,他说:“()一个男
人……”A、做为 B、作为
9.香港明星黄宗泽今年当选了某时尚杂志评选的“新()”。
A、绅仕 B、绅士
10.()是北方的一种传统点心,采用黄米、红豆等材料制作而成。
A、粘豆包 B、
黏豆包
阅读支持:
著名语文期刊《咬文嚼字》21日揭晓2016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载(zɑǐ)人飞行”“一揽子货币”等入选。
这一年国际国内风云激荡,不少语文差错源自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大事。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
一、航天新闻报道中的读音错误:“载人飞行”的“载”误读为zɑǐ。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完成一系列载人飞行任务后,顺利返航着陆。
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是迄今为止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一些广播电视媒体的播音员把“载人飞行”的“载”读作了zɑǐ。
“载”是多音字,读zɑì时,意思是装乘、携带;读zɑǐ,意思是记载、刊登。
“载人飞行”指用飞行器承载人的飞行,应读作zɑì。
二、经济新闻报道中的用词错误:“一篮子货币”误为“一揽子货币”。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简称SDR)的一篮子货币。
不少媒体在报道这则新闻时,将“一篮子货币”说成了“一揽子货币”。
货币篮子(Currency basket)或称一篮子货币,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设定汇率时作为参考而选择一组外币,由多种货币按不同的比重构成货币组合。
而“一揽子”则指对各种事物不加选择地包揽在一起,如一揽子计划、一揽子交易等等。
“一篮子货币”中的货币需要精心选择,不能“一揽子”放进来。
三、美国总统大选报道中的量词混淆:“任”误为“届”。
2016年11月,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然而新闻媒体的报道却混乱不堪。
有媒体说他当选美国第45届总统,也有媒体祝贺他当选美国第58届总统。
事实上,部分媒体混淆了量词“任”和“届”。
美国实行总统制,每四年举行一次总统选举,总统任满4年为一届。
如果总统在任期内因故由其他人接替,接替者仍被视为同一届总统。
如果同一人在不连续的数届总统选举中当选,每当选一次就算一任。
简而言之,“届”是由选举决定的,一次选举即产生一届总统;“任”是由总统的更换来定义的,每更换一次即产生一任总统。
据美国历史,特朗普当选的是第58届美国总统,也是第45任美国总统。
四、英国脱欧公投报道中的概念错误:“脱离欧盟”误为“脱离欧洲”。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其结果是英国“脱欧”。
有些媒体在报道这次事件时,把“脱欧”解释为“脱离欧洲”。
这属于明显的概念错误。
其实,英国脱离的不是欧洲,而是欧盟。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是一个推行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英国在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脱欧派在公投中胜出,英国脱离欧盟将成为事实。
而欧洲是一个地理概念,英国处在其中,不可能根据投票选择脱离这个地方。
五、韩国“亲信门”事件报道中的词形错误:“手足无措”误为“举足无措”。
2016年10
月中旬,韩国总统朴槿惠被曝出亲信干政丑闻,不少新闻媒体在报道此事时,用“举足无措”来形容朴槿惠执政团队的慌张和混乱。
汉语中没有“举足无措”,只有“手足无措”。
手足无措,即手和脚都没地方安放,比喻不知所从、举止慌乱。
之所以会出现“举足无措”这样的误用,可能是和“举足轻重”一词发生了混搭。
六、娱乐新闻报道中的用字错误:“凭借”误作“凭藉”。
2016年11月26日,冯小刚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获“金马奖”的最佳导演奖。
在报道新闻时,很多媒体都说:“冯小刚凭藉《我不是潘金莲》夺大奖……”“凭藉”是不规范的,正确的写法是“凭借”。
七、娱乐明星的用字错误:“令人髮指”误为“令人發指”。
2016年8月31日,相声演员郭德纲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了所谓《德云社家谱》,全用繁体字书写。
遗憾的是,出现了好几处错误,“令人髮指”误成“令人發指”就是一例。
“发”既是“髮”(fà,毛发)的简化字,又是“發”(fā,发展)的简化字。
“令人发指”的意思是,让人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其“发”指头发,应该使用繁体字“髮”。
八、体育明星的词形错误:“作为”误为“做为”。
2016年11月17日,林丹发微博就出轨一事向家人道歉。
这条道歉微博说:“做为一个男人……”“做为”应是“作为”之误。
“做”“作”两字在语用中常常纠缠难辨,有时甚至含混不清,但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运用规律可循:表示抽象语义多用“作”,表示具体语义多用“做”。
“作为”是介词,常用来介绍某种身份或某种性质。
九、广告宣传中常见的用字错误:“绅士”误为“绅仕”。
随着中产兴起,“绅士”一词大行其道,常现身广告中。
香港明星黄宗泽今年当选了某时尚杂志评选的“新绅仕”,广告随处可见,但“绅仕”其实是“绅士”之误。
“绅士”指有现代文明修养的男士,其“士”是对男子的美称,不能写作“仕”。
“士”古代指未婚男子,也可做成年男子的通称,或做男子的美称;“仕”则作动词用,通常指做官。
十、常见的食品名用字错误:“黏豆包”误为“粘豆包”。
“黏豆包”是北方的一种传统点心,采用黄米、红豆等材料制作而成,触手很黏。
店招、广告牌及食物包装袋上基本上误写成了“粘豆包”。
“黏”是形容词,表示糨糊、胶水等具有的使物相连的性质;“粘”是动词,指依靠黏性把东西互相贴合。
“黏”(nián)和“粘”(zhān)的误用有历史原因。
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颁布实施,“黏”作为“粘”的异体字被废除,“粘”于是身兼二职,既表“粘”的意义也表“黏”的意义。
但1988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又将“黏”恢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