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中考真题(2)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山水田园1.[2019·菏泽]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柳桥晚眺①陆游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释] ①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2.[2019·泰州]读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①》一诗,完成问题。
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释] 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
②簪:插戴。
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分)(2)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4分)①醉归的情景:(2分)②“醉”中蕴含的情感:(2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 ①此诗是王维辞官从长安回嵩山时所作。
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
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2分)(2)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归”的理解。
(4分)竹里馆①[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
4.[2019·镇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过李处士山居姚合①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释] 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
②萧洒:同“潇洒”。
(1)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1分)(2)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
(3分)(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5.诗歌赏析。
6.部编七上古诗词曲鉴赏中考真题

部编七上古诗词曲鉴赏中考真题1.观沧海东汉末·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019徐州)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
(2分)(3)(补充设问)作为一首写景诗,诗中选取的景物有何特点?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020海南)诗的前两句中“”和“”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2分) (2)(2020海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3分)(3)“落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极易引发人们感慨的意象。
诗人借“落花”或表达伤春惜时,或表达离别愁苦……下列诗句中,与“杨花落尽子规啼”一样,借落花来表达离别之苦的一项是(2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中考语文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

中考语文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中考语文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2015四川宜宾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13.“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3分)【参考答案】:12.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2分,意近即可)13.(3分)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1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
若学生没有分类概括而仅罗列原词句笼统作答给1分)2015四川南充诗词鉴赏。
(5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3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参考答案】:12(1)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通顺写出大意2分。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2015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分)【参考答案】:19.思乡(意思对即可。
1分)20.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五年中考A(北京中考)二 古代诗歌赏析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五年中考A(北京中考)二古代诗歌赏析1.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的自然之景,抒发了② 之情。
(2) 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2.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下列两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 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答:3.“燕”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借“燕”或表现春光美好,或感慨世事变迁……下列诗句中,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样,借“燕”来表现春光美好的一项是甲: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4.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各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广西)中考语文总复习 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十八讲 古诗词赏析

2.从题材上把握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我们应该把握住不同题材的诗词相对较为固 定的内容和情感。 (1)送别诗:或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或劝慰和祝愿,表现旷达刚 健、乐观向上的志趣。 (2)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托物言志,借所咏 之物或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心愿,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咏史诗:往往将史实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4)写景诗:以山水田园诗居多,这类诗主要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 的隐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或表达作者自己决不 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5)行旅诗:主要以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6)战争诗:以边塞诗居多,主要写边塞的苦寒和寂寞的生活,或表达渴望国家安 宁和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第2题考查对诗歌的语言特色的把握,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 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 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学生作 答这道题,要求并不高,只需要说出其中一种语言特色,并能用诗句做简单的 分析即可。
二、第1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首先了解这两个典故的大概内容及其蕴 含的情感,再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 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 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推敲字词 1.考查题型 (1)某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字能否改为另一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2.字词类型 (1)动词 在欣赏诗词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韵味。如“几处早莺争暖 树”中的“争”字很有表现力,传神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鸟类 争相占领向阳树木的情态。 (2)表示修饰的形容词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写出了春天来临,百 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景象;“浅”字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枯藤老树昏鸦 ”中的“枯”“老”“昏”等词语,渲染了深秋悲凉的气氛,蕴含着诗人悲苦 的秋思。
中考语文阅读:类型2 课外古代诗歌鉴赏

1.[2021·嘉兴、舟山]阅读两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鸳鸯湖棹歌清·张燕昌满湖烟雨湿莺声,庭院飞飞散落英。
目断长虹睛亦雨,舂来难得是多睛。
【注释】①张燕昌:清代嘉兴学者。
偶阅《昌国志》赋得《补陀洛迦山图》元·吴莱甬东东际控东荒,蓬莱北界跨石梁。
天风吹来黑水国,海雨洒过青龙洋。
宝陀山高此孤绝,善财洞近争峴裂。
黄金沙土结香云,白玉树花飘瘴雪。
(1)两首诗都写“雨”,为何《鸳鸯湖棹歌》用“湿”,《偶阅《吕国志〉赋得(补陀洛迦山图》》用“酒”?(2) “长虹”是运河上一座形似长虹的石拱桥,“石梁”是诗人想象中的海上之桥。
两位诗人都借“桥”表达情思,但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湿”意为沾了水或含水分多,写出了嘉兴群天多雨,江南烟雨蒙蒙的特点,有柔美之感。
“洒”意为把水泼散开来,形象表现了舟山海雨大而密,有壮美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可以结合“词本义+诗中义+作用”这一思路进行作答。
“湿”字典里的意思是沾了水或含水分多,再结合诗句“满湖烟雨湿莺声”,写整个湖面都是烟雨蒙蒙的,似乎莺的叫声也是湿润润的。
“洒”本意是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
再结合诗句“海雨洒过青龙洋”,便知“洒”字体现舟山雨非常大并且很密,有很壮观。
(2) (2分)前者写了雨后天晴,长虹桥与彩虹交相辉映的奇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长虾桥的赞美,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后者借想象中的“桥”连通蓬莱北界,表达了渴望畅游舟山美景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鸳鸯湖棹歌》前两句描写雨景,后两句写出了雨后天晴,长虹桥与彩虹交相辉映的奇美景象,进而表达诗人的赞美之情,再结合注释“张燕昌:清代嘉兴学者”,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后者偶阅《昌国志》赋得《补陀洛迦山图》中,、“蓬莱北界跨石梁”,蓬莱,是舟山群岛的北部岛屿之诸称,北界村,则属嵊泗列岛。
千岛海山,散落于茫茫沧溟之间,交通不便,难以一一登临,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他多么希望有一座座“石梁”串起珍珠般的群岛,这样他就可以轻松自在地畅游海山之间。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举头望明月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暗示了边关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
2. 解释一下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的景象,同时“烟雨中”增添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四、赏析题1. 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分析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原野上草的枯荣更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抒发。
2. 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寄托。
“千里共婵娟”意味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五、写作题1. 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以“秋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秋日登高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我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层林尽染,金黄一片。
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

春草[宋]刘敞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6.“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中考题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分)答:2009中考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中考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河南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2分)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 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 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011· 黄冈市)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 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 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 相近即可)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2011· 滨州市) (一)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 现的画面。(2分) 春潮涨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多么壮阔,好风相送,正宜扬帆前 行,多么心旷神怡。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8.思念故乡 评分:共1分。
(2011· 连云港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 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 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 处。 8.(3分)“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 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 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2011· 河北省)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门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 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 分) 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 效果。(2分) 答: 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2011· 南充市) 7、诗词鉴赏(3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1)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1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 亡国哀思得全分)。(2分)
(2011· 娄底市) (二)古诗文阅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 15.离别愁苦(1分)相聚的欢乐(1分)(答“离别”、“相聚”、 或“愁苦”、“欢乐”亦可)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2分)
(2011· 南宁市) 8.下列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中的“乱”字,描绘了早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B.张养浩的《山波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 里潼关路”中,“聚”是群峰汇聚之意,“怒”形容波涛汹涌, 全句表现潼关地势的雄伟与险峻。 C.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说的是因 战乱不断,诗人被困整整三个月,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只好写 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 D.温庭筠的《望江南》描述一个独处深闺的女子,痴情地等待心 上人的归来,细腻地写出她从希望到失望,再到“肠断”的情感 历程。 8.C
(2011· 眉山市) 12.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1 分) (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 “为报倾城”体 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2分) (2)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是 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 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 样体现豪放的?(1分) (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 “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 “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 放之气势)。
(2011· 南昌市) (二)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4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 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9.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 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分) 10.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1分) 10.“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 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1分) 11.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2分) 11.前一首:愉悦、欢快、热爱生活(1分);后一首:悲伤、愁 苦、孤单寂寞(1分)。
(2011· 内江市)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 ”是 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 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 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2011· 乐山市)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 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 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 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 情。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诗人 “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 怀。(1分)
(三)阅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 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 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 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 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 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 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 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 气概。 18.C(2分)
(2011· 大连市) (2011· 广安市) 10.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 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 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 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 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