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的识别和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通过对关键过程实施重点控制,保证关键过程确实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2范围适用于公司关键过程的控制。

3职责3.1 管理者代表全面负责关重件、关键过程的控制工作。

3.2 是关重件、关键过程的主管部门。

负责根据编制关重件明细表,关键过程明细表,编制关重件、关键过程工艺规程并组织实施。

3.3 负责关重件、关键过程的质量检验及质量管理。

3.4 负责关重件、关键过程的人力资源的管理。

4工作程序4.1 关重件、关键过程识别及确定4.1.1关重件、关键过程由在设计过程进行识别及确定,编制《关重件明细表》。

4.1.3关重件识别准则为:具有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的产品,当特性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发生故障时,可能导致以下一种结果时,可识别为关重件:a)产品功能失效;b)型号主要系统失效;c)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d)产品不能完成预定的功能,但不会引起型号主要系统失效。

4.1.4关键过程的识别:a)形成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工序。

b)工艺难度大,质量较易波动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4.1.5关重件由设计人员确定,形成产品的《特性分析报告》、《关重件明细表》。

关重件的确认程序和方法如下:a)产品特性分析产品特性分析过程分为:技术要求分析、设计分析、选定检测单元和划定特性类别。

技术要求分析主要包括:产品功能分析、功能要求的性能持续时间、环境条件、可维修性、失效影响分析等。

设计分析应考虑:材料性能及选用、工艺过程分析、配合与互换性、设计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等。

根据技术要求分析和设计分析选定保证特性可检验(检测)的检测单元项目,形成《特性分析报告》。

b)形成清单(明细表),制定过程控制措施。

设计人员经过产品特性分析确定关重件,形成清单并制定过程控制措施(必要时征求外包承制方意见)。

c)审批关重件的产品特性分析报告需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经批准后的《特性分析报告》应随设计文件、图样同时下发,作为确定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

关键过程的识别控制

关键过程的识别控制

关键过程的识别控制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浅谈对关键过程识别、控制和审核要点(赛宝认证中心赵惠芹)发布日期:[2012-10-29]【打印此页】【关闭】摘要:质量形成于过程,识别产品形成的各个过程,尤其是关键过程,并对这些过程加以控制更为重要,“关键过程”,规定了产品在实现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控制要求,因此在研制生产过程应关注对关键过程识别、控制,审核。

关键词: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关键过程引言众所周知、“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帕雷托原理明显地体现在产品功能特性上,既产品的关键的少数特性对产品的适用性有重大影响,标要求对“关键过程”控制的目的之所在。

一、基本概念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机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重要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重要件:不含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

关键产品:是指该产品一旦故障会严重影响安全性、可用性、任务成功及寿命周期费用的产品。

对寿命周期周期费用来说,价格昂贵的产品都属于可靠性关键产品。

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如物理的、功能的、时间的特性。

单元件:在特性分类的基础上,对军工产品实施质量控制的基本单元。

二、产品研制生产过程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及关键过程(工序)识别目的及准则:1、目的:加强对产品的特性分类及关键过程控制,能够帮助设计部门提高设计质量,同时便于生产部门了解设计意图,有利于在实施质量控制中分清主次、控制重点,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2、识别准则:在产品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起直接影响的是产品的形成过程。

而关键过程是产品实现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识别其过程是控制关键过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因此应首先了解并正确理解关键过程及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和识别关键过程。

HSF关键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HSF关键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HSF 关键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1.0目的
明确HSF 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控制办法,证实这些工序实现所策划的能力,确保生产和过程的有效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大范围内HSF 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控制。

3.0职责
3.1技术部、品质部、采购部、制箔部、制液部、物管组负责HSF 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认;
3.2技术部负责HSF 关键过程的控制方法与准则;
3.3制箔部、制液部、品质部负责HSF 关键工序设备和对应人员资格的鉴定;
3.4行政部负责组织对HSF 关键过程人员的培训及资格鉴定;
3.5技术部、品质部、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HSF 关联工作的督导与跟踪;
3.6市场部负责与客户间沟通HSF 要求相关工作;
3.7相关部门人员负责填写记录并保存。

4.0定义
HSF 关键过程:指影响实现产品HSF 质量特性值和质量要求的过程和阶段。

5.0 HSF 关键过程的识别与范围。

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控制

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控制

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控制
一、关键工序控制管理
关键工序控制管理旨在保证达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高效率和安全。

关键工序控制的实施可以帮助管理者和生产经理更好地控制、量化和追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保质量和产量。

1、定义关键工序
首先,需要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工程。

从一般来讲,关键工序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是控制生产程序的关键步骤。

关键工程指的是这些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控制点,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部位。

2、建立控制台
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工程后,可以建立相应的关键工序控制台,在这个控制台上,可以记录每一道关键工序以及关键工程的执行过程,以便于控制质量和产量。

3、制定工序控制计划
控制台建立后,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和质量要求,制定关键工序控制计划,明确关键工序的每一环节检查设定值,以及关键工程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和检查要求等。

4、实施控制环节
在关键工序控制计划制定后,应该实施控制,对关键工序和关键工程的检查要求,应该有效执行,对与质量相关的各个参数和技术要求,应该进行严格的测量检测。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有效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所有改装车产品。

3 职责3.1 工艺部门负责关键工序的确定及其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3.2 质量部门负责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检验。

3.3 工艺部门负责关键工序工艺纪律检查。

4 程序4.1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4.1.1 工艺部门根据设计文件【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表】编制【产品质量控制图】,【产品质量控制图】上应标明关键过程和控制内容指标。

4.1.2 【产品质量控制图】编制应考虑到产品适用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以及本公司的工艺条件和顾客对以往产品的质量反馈。

4.1.3 【产品质量控制图】审批前,工艺部门应会同设计部门和质量部门进行会议评审。

4.1.4 质量部门根据【产品质量控制图】指定的关键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确定其检查项目、指标、偏差和检验频次。

4.2 工艺文件4.2.1 工艺部门应编制关键过程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应内容完整并能指导作业人员进行正确操作。

4.2.2 作业指导书发布前应进行审批,必要时经组织专家审查。

4.3 过程控制4.3.1 材料关键工序所用原辅材料、配件和半成品应经质量部门检验接收,流入本工序加工前操作人员应予复验,确保其适用性。

复验发现不适用及时标识并通知检验人员。

4.3.2 设备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工艺要求,配置适宜的设备,确保其精度和加工能力;制造工程部根据工艺要求制造工艺工装。

设备管理部门应编制设备工装安全操作规程、检修计划和维护保养细则。

操作人员按【设备维护保养细则】的要求,对设备工装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设备维修人员应【设备年度检修计划】的要求,对设备工装的功能、精度和安全防护进行周期检修。

4.3.3 人员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法律法规对岗位有要求的按其要求执行。

操作人员应能看懂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应能正确操作设备工装,应知晓质量控制点验收标准。

关键工序管理办法

关键工序管理办法

关键工序管理办法关键工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

合理有效地管理关键工序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关键工序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键工序的定义与重要性关键工序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工序,对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关键工序中,任何不良现象或错误的操作都可能导致整体生产过程的失败,甚至对产品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关键工序的重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产品质量:关键工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只有将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好,才能确保产品具备稳定的性能和卓越的品质,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2. 影响生产效率:关键工序的良好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通过对关键工序的合理优化,可以尽可能减少工艺中的瓶颈,提高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和流畅性,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3. 影响成本控制:关键工序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

良好的关键工序管理可以减少工艺和操作中的不必要环节,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关键工序管理的具体办法1. 识别关键工序:首先,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哪些工序对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统计和实际检验等方式,找出那些不能容忍任何错误和差错的关键工序。

2. 优化工艺流程:对于已确定的关键工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艺流程的优化。

通过合理调整工序的顺序、设备的排布、操作的规范化等方式,提高工艺流程的效率和稳定性。

3.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为了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制定详细的标准操作程序。

SOP应包括工序指导书、操作规程、关键参数的控制要求等内容,确保每个操作人员在进行关键工序时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

4. 进行人员培训:关键工序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依靠操作人员的严格执行。

因此,对参与关键工序操作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至关重要。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4.1.2技术部根据确认的关键控制点编制相应的检验规程、操作规程或工艺卡,在文件中要确定应进行控制的工艺参数、设备工装和检验仪器的质技要求.
4.2工序监控
4.2.1设备参数的认定
4.2.1.1生产过程所用生产设备,以参数作控制的,如:由生产部以《工艺流程图》规定该设备在生产产品时的参数设定,经生产部主管批准后,由生产组长规定监控工作,并须将参数记载于《关键点控制记录》中。
定期对使用中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持其运行能力,且保存设备维修以及保养记录,具体操作按《设备管理规定》执行。
核准
审核
制表人
核准
审核
制表人
范宗爱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DC-07
版本
A-0
页码
2 / 3
核准
审核
制表人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DC-7
版本
A-0
页码
3 / 3
熔融加热℃.
焊接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经验调整法建议采用软规范(即加热时
间升高,加热温度降低),具体调整方法是将加热时间确定,将加热温度自低温向高温调整,每焊一次将刚焊后的窗角掰开,观察焊接渣口情况,当渣口刚刚泛黄时,将温度下调5℃即可;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DC-06
版本
A/0
页码
1 / 1
1.0目的
为保证关键工序受监控,包括生产参数的设定、机器设备确认及保养维修、工艺标准/工作指示的设立等,均在受控情况下进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2.0适用范围
此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内关键生产工序。
3.0职责
3.1技术部负责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及其工艺文件的制定,关键控制点质量巡查或试验。

关键特殊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关键特殊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关键、特殊过程确认控制程序1目的为确认铁路产品的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和“八防”项点,确保生产和服务过程能持续稳定地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机车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和“八防” 项点的确认控制。

3关键、特殊过程(包括八防)的识别3.1 “八防”:是指八类直接影响到铁路行车安全的项点,即防裂(裂损)、防脱(脱落)、防燃(燃轴)、防断(断裂)、防爆(爆炸)、防火(火灾)、防3.2关键件:是指涉及“八防”的产品,即产品安全有直接影响的机车产品的零部件。

3.3关键工序:制造过程中影响成品质量、性能、寿命、可靠性的工序。

3.4特殊过程是指不能检测或测量加以验证及由操作者技能水平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

嘉业公司包括:焊接、喷漆、胶接、表面化学处理、淬火、施胶。

4相关/支持性文件a)程序文件汇编;b)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c)培训管理程序;d)设备管理控制程序;e)工装模具管理控制程序;f)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g)首件检验控制程序。

5职责5.1技术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特殊过程进行识别,组织编制关键、特殊过程的工艺文件,并组织对关键、特殊过程进行确认;5.2质量保证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的监督检查,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监视和测量,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工作;5.3设备管理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的设备管理;5.4人力资源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5.5生产部负责本单位关键、特殊过程申报并实施控制,并对工艺参数进行记录;5.6质量保证部、技术部、生产部负责对关键、特殊过程外包厂家的资质鉴定,按《外协管理办法》及《生产过程控制程序》进行实施。

6关键过程的控制6.1关键过程的确定原则6.1.1对产品的功能、性能、安全和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生产工序(包括“八防”项点);6.1.2制造过程中精度高、难度大、工艺复杂的工序;6.1.3技术部确定关键过程,组织编制《关键、特殊(八防)过程明细表》,确定“八防”控制项点,明确控制要求,并以技术文件形式下发执行;6.1.4 质量保证部在特殊过程的工艺纪律检查时,组织技术部证部、生产单位,检查特殊过程使用的设备工装是否满足特殊过程要求,并填写《关键、特殊(八防)过程能力确认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工序的识别和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关键过程进行识别,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特制订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配料、混料工序、挤出工序和注塑工序。

3职责
生产部负责对混料工序、挤出工序和注塑工序的管理。

质检部负责对混料工序、挤出工序和注塑工序的监督控制。

4 关键工作程序的识别
4.1关键工作程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
作用的过程。

包括形成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过程。

4.2 质检部负责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特性实验并进行记录。

5 关键工作程序的控制
5.1配料工序应严格按照产品配方进行对原料的配比,并真实的填
写混料《倒料日报表》,混料时,应根据所生产的产品对原料按规定的时间、温度进行混料。

5.2 挤出工序应严格按照《挤出生产工艺卡》的内容进行生产过程
调节,并如实填写《管材车间生产过程自检表》。

5.3 注塑工序应严格按照《管件生产工艺卡》的内容进行生产过程
调节,并如实填写《管件车间生产过程自检表》。

5.4 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做实测记录。

当测量装置能给
出具体测量值时,应记录实测的数据。

5.5按照有关可追溯性的要求,做好记录,并予以保存,确保其可
追溯性。

6 关键工作程序的管理
6.1 不定期的检查关键工序的工艺条件、过程记录和质量检验记
录的登记情况。

7 记录
《管材车间生产过程自检表》
《管件车间生产过程自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