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学生版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中招考试议论文常考考题提醒及分值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3.文章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4分)5.补充论据或者辨析材料应该放置在哪一段落?(3分)6.简要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2--3分)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一、议论文概念议论文是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体。
它的主要目的是以理服人。
二、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2)中心论点指文章的主要见解。
(3)分论点是指各部分中用以补充和论证中心论点的分支论点。
(4)论点应该是一句表示判断的陈述性质的完整的话。
2.论据(1)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2)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它们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3.论证(1)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三、论据类型1.事实论据a.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一般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历史事实以及统计数字。
b.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论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道理论据a.含义:包括名人名言、农谚俗语和科学原理、定理、公式。
b.作用: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四、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含义: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比喻论证含义:指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形象。
3.对比论证含义: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正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道理论证含义:运用讲道理的办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以及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作用: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生动性、鲜明性六、议论文结构1.思路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招考试议论文答题模式汇总1. 找中心论点:位置:(1)看文章题目;(2)看文章开头;(3)看文章中间段落,(4)文章结尾段落。
【初中语文】初中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初中语文】初中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不乏讨论。
讲道理、表达意见就是讨论。
以议论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章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种:事实材料(事实论点),即确凿的例子;历史事实;理论材料(推理论证)是名人的名言;格言格言;科学原理;自然法则;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是:发表评论,解释事实。
从“物质”到讨论。
我们必须理清和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点,才能进行逻辑上的讨论。
这是“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
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议论文文体知识汇总

议论文文体知识∙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
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事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议论文的特征:一、议论文的分类:议论文包括一般性议论文,评论,杂文、跋等。
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驳论文: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二、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
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头③文章中间④结尾∙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①必须具有典型性。
古今中外的都可以。
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理论论据要注意: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但是不能选取小说中的比如:保尔之类的。
②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
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议论文是一种常用文体,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还会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来补充和证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包括审清题目、找中心句和提炼归纳。
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
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答题时,要用典型事例论证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1)道理论证:使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著警句以及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这种方法可以使观点更加鲜明,说服力更强。
2)对比论证:将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以证明论点。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比突出强调某一论点,使说理更加鲜明。
它可以让正确和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
这种方法可以形象生动地阐述某一论点,使说理更加通俗易懂。
议论文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另一种是逐层深入的“纵式”结构和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
其中,总—分—总式较为常见,它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总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形成结论。
在写议论文时,语言要简练明了,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议论文文体知识

议论文文体知识议论文文体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点是议论文灵魂。
2.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的提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2文章中提出中心论点,如《谈骨气》;3文章结尾出现中心论点,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3.论点的提出方式:①开门见山,直接提出。
《谈骨气》②名言直接做论点。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③名言俗语引出论点《说勤》④先否定别人的错误观点,再提出论点。
《想和做》⑤由故事引出论点《学与问》(山里老头吃菱角的故事……)4.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1)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2)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非常密切。
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5.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2)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以事实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它要求所举事例简明,概括,真实可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回答“事实论据或者例证法的作用”这样的问题,套路如下:〈引证、喻证、对比论证在文中作用皆可套用如下模式〉①举了…………的例子,证明了…………的论点/分论点/文中某一观点;②作用:使得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确,增强文章说服力。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1.议论文三要素
2.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九年级上册122页第四单元“议论文的阅读(之二)”】
论证
【7年2考】。
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
的懒人简直就是社会上的蛀
米虫,简直就是‘掠夺别人勤劳
结果’的盗贼。
”生动有力地证
明了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
人人都要辛勤劳作。
(喻体)来展开论证,使论点更
加鲜明生动、通俗易懂
道理论证【17湘潭】
有“某某说”等提
示语,内容多为含
哲理的古诗、名言
警句、古语、俗语、
谚语等。
《敬业与乐业》中多次列举孔
子的名言来证明论点。
如“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就论证了要从自己的
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
价值,即“乐业”。
引用×××的话来论证××
×的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
入,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列举正反两方面
的事实或道理进
行鲜明的对比。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
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
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
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
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
非常重要”,正反对比。
举出×××和×××的例子
加以比较,构成正反对比论
证,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3.议论文的结构。
初中语文议论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议论文文体知识点整理议论文是一种常用的文体,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旨在以理服人。
在写议论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三者缺一不可。
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看文章的标题,适用于论点型议论文;二是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适用于论题型的记叙文。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开头部分或结尾,有些则在文中。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
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会有说明力。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必须真实、确凿、并且有代表性。
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论证是对论点和论据进行推理、分析、比较、对比等方式的论述,旨在使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
论证的方式有多种,如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法等。
在写议论文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文体规范,如语言简练、表达准确、语气得体等;二是要注意逻辑严密,避免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矛盾和不一致;三是要注意论证的充分性和说服力,使读者信服作者的观点。
___ through the n een the thesis and the ___ is the process and method of using ___ based on the n of the central thesis: A。
___: the ___。
___。
This is the most common ___: posing the problem。
analyzing the problem。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梳理 论证方式 立论 从正面论述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 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从而确立正确的观点。(如: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议论文 三要素 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1)论点的分类:议论文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但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具备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 的道理论据。 (2)论点的位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如:《敬畏自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也有的在文章开头、文末或在论述过程中提出论点,还有的表述不集中需要汇集概括。
议论文 三要素 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1)论据的分类: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
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代表性的事例,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 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2)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
议论文 语言 准确严谨 体现作者严谨、周密、科学的态度。 通俗易懂 (口语词) 俏皮有趣、深入浅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科学知识。
生动形象 (比喻、拟人)
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
具有趣味性。(如:吴晗《谈骨气》)
议论文 结构 基本结构形式
引论—本论—结论。在思路上体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 论述结构,叫“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论证结构类型 (1)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如:《谈读书》) (2)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的两种意思)加以对照,或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以见其是非美丑,这样构成的层次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层进式:就是“层层深入”式,它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从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如:《敬业与乐业》) (4)总分式:总—分、分— 总、总—分—总。(如:吴晗《谈骨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储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 )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2⑴论据的类型:①___________(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___________(引用名言要分析)。
3① --事实论据记叙 ② --道理论据 议论③ (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4、⑴一般形式:①引论( )―――②本论( )―――③结论( )。
⑵类型: ①② ③ ④5⑴ (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 (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注: 。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格式:使用了……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论证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论证了……的观点。
格式:使用了……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论证……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和;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和;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和。
【中考前瞻】我的笔记向字典鞠躬薛景文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
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
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
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
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
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
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羽扇纶巾”的“纶”(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
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
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
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
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
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
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
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
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
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
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
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
《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
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
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
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
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
你说是吗?1.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2.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3.第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第⑤段主要论述了。
(8分)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3分)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
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
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B.③④之间C.④⑤之间D.⑤⑥之间5.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4分)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反映:动词(1)反照。
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
(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动词公布(事情的结果)。
【习题精练】创新思维的魔力陆明①创新思维是潜伏在你头脑中的金矿,它绝不是什么天才之类的独特力量和神秘天赋。
创新思维运用于你的头脑,可以顺利解决大到宏伟的计划,小到日常纠纷中的难题。
②凡事切忌一根肠子通到底,可以试着转个方向,换个角度,你会有好的发现、大的收获。
兰德为了满足他女儿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他的理想,他向有摄影经验的人请教,询问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在拍完照之后立刻看断地研究、试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种相机的作用完全依照女儿的希望,因而,兰德企业就此诞生了。
如果兰德认同他人的想法,绝不会发明出这种同时显影的照相机。
正因为他打破了他人的常规思维,开辟出了自己的新路子,终于走上了创新的成功之路。
任何一个有创造成就的人,都是战取得创新成果。
③要善于思考、敢于否定前人,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应勇于质疑。
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
创造的机制是: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些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开始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
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动力,因此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④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投石问路者,或难或易、或明或暗、或悲或喜,仿佛不停地挣扎在一个个“陷阱”之中。
因此,有效的创新会点击出人生的火花,成为突出生存的梦想和手段。
谁有创新思维,谁要拒绝创新,谁就会平庸!这就是说,一个有着思考创新习惯的人,绝对拥有闪亮的人生!(节选自《只需改变一点点》)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文中写兰德发明同时显影的照相机这个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3.作者认为一个人要拥有创新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分)请珍视我们的汉字①一则文化报道写道:您还能熟练默写出“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这些成语吗?如今,编辑手机短信、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复杂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竞不知从何下笔……②据调查,近43%的人基本全用电脑写字。
人们眼中的“文字工作者”正在疏远手写文字,网络写手和80后作家自不用说,在高校,几乎所有老师都是利用电脑撰写论文。
上班族的日常工作就是,打开电脑,登录MSN、收发邮件,办公中的多数事情都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解决,需要手写的时候已越来越少。
现在,对中小学生来说,字帖学习书写汉字早已让位于奥数、英语的补习课程。
大洋网的调查表明,高达80%的受访者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更有近50%的人承认“有些字怎么也想不起来”。
民意中国网和北京益派机构的调查表明83%的人曾经“提笔忘字”。
③很多不同阶层的人,正在面临着提笔忘字或者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
但是,不少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
“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口呆的份。
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
这种用法在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汉语、汉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一次全国性的“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座谈会上,有关语言文字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重点指出了目前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国网络语言“雷”泛滥、汉字书写为吸引眼球求奇求怪的种种现象……④今天,我们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乃至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汉文字的使用,是否说明我们的语言发展已经进入了技术的时代?对此,甚至有人忧虑中国汉字有可能遭到信息化技术的全方位“屏蔽”的危险。
技术时代,人类的语言文学使用能力呈几乎是一种趋势。
当代社会中文混乱的一种现象,就是当代人语言和词汇日益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