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成矿规律及预测研究

合集下载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电子、机械、建筑等行业都需要铜作为 原材料。
铜矿资源的分布不均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某些地区铜矿资源丰富,经济 发展较快,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因为缺乏铜矿资源而发展缓慢。
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如某些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可能会成为铜 矿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需要进口铜矿以满足国内需求。
湖北铜矿资源丰富,主 要分布在大冶、黄石、 十堰等地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地 壳运动、板块 碰撞等形成的 地质构造对铜 矿的形成和分 布有重要影响
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可以形 成铜矿床,岩 浆的性质和活 动方式对铜矿 的分布有影响
地下水:地下 水可以溶解和 搬运铜元素, 形成铜矿床
气候条件:气 候条件可以影 响铜矿的氧化 和侵蚀,从而 影响铜矿的分 布
加强铜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开 采和盗采
推广绿色采矿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铜矿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加强铜矿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 浪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铜矿资源可持续 发展的挑战
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铜矿资源的重要性:铜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铜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铜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铜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铜矿资源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铜矿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铜矿资源的类型:硫化物 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 等
氧化物型铜矿的特点:品 位低、难选、储量小

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探究

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探究

大科技2015年4月2.3预测组网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形成地震预测组网技术,也是实现地震预测的可行方式之一。

如我国台湾的公司建立了基于通信网络技术的地理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信网络及系统中心,能够对接收到的监控资料加以整合判断;无线感测的模组,能够对地震预测需要的资料加以搜集,并通过无线通信部件,将相应的搜集资料传输到系统中心,由系统中心加以分析判断;当系统中心对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后,得出监控区域可能会有地震发生时,警报发布站就能够经由通信网络向外界发布警报;相应的地震救援组织及单位,通过通信网络获取系统中心发布的警报后,就可以及时做好地震预防及后续救援工作。

美国地震研究领域内,形成了一种参量FK 技术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对观测到的地形、重力、地下水等数据加以分析,通过参数计算,可以得出震源的相关参数,然后借助计算机处理技术,形成关于地震活动的图像[3]。

日本相关的专利文献中,记录了一种地震灾害预测的组网系统,这一系统的原理是,通过设置相应的便于携带的通信装置,对地震灾害来临前的各类异常信号加以探测,通过定位系统,对各个通信装置进行位置实时管理,根据通信装置的位置分布划分灾害整体预测区域,之后根据各个通信装置所收集的信号,对相应的装置所在区位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提高了地震预测的精确度。

3地震预防的措施方法3.1加强建筑抗震等级,建立应急预案作为国家及有关部门来讲,要重视地震预防的重要性,国家可以出台一定的抗震法规,对一些重点项目实施抗震等级设定;建筑及规划部门,要在城乡规划上,制定符合抗震标准的建筑规范,督促相应的建筑施工部门执行;相关的地震预测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预测装置设备,做好地震预测预警工作;社会社区组织加强地震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地震预防水平。

各个部位做好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

3.2借助多种途径,做好震前预防地震发生总是伴随有前兆反应,此时要多加留意,如天气出现各种骤变等异常反应,动物出现骚动等异常行为,另外,震区由于地下板块挤压运动,会造成地下水出现各种变化,如冒泡、色变、混沌、升降等,这些都是地震的前兆反应[4]。

四川木里县菜园子-央岛地区铜金矿成矿规律及预测研究

四川木里县菜园子-央岛地区铜金矿成矿规律及预测研究

作者简介院 尹川 (198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固体矿产勘查工作。
窑18窑
四川木里县菜园子-央岛地区铜金矿成矿规律及预测研究
第1期
图1 区域构造简图 Fig.1 A shematic diagram of regional structure
2 研究区地质
2.1 地层
研究区内出露地层比较单一,为中泥盆统苍纳 组(D2c)、上二叠统冈达概组下段(P2g1)及第四系(Q) 见图2,上二叠统冈达概组与中泥盆统苍纳组地层为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各地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2.1.1 中泥盆统苍纳组(D2c)
1 区域构造背景
研究区位于“三江”成矿带的金沙江东侧印支耀 燕山期多金属成矿带之上,构造单元属耳泽断隆地 区。该构造单元为一典型构造穹隆,区内无明显岩浆 侵入活动,岩性表现为岩层经多次滑脱-推覆改造的 低绿片岩相变质岩咱1暂。构造总体特征为一系列复向斜
及北西、北东向两组断裂组成的棋盘式构造格局咱2暂。伴 随耳泽断隆的隆起给中上地壳以及基性玄武岩中 Au、Cu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条件咱3暂。目前发现有金、 铜、铁、银等矿(床)点近20个,其中北西向耳泽-菜园 子复式背斜边缘、核部又控制了构造单元内多数矿 床的分布见图1。从区域背景来看研究区具良好的成 矿潜力。
区内中泥盆统苍纳组出露面积广、厚度大,变质 程度为低级绿片岩相,岩性较为单一。该组根据不同 岩性及岩性组合特点分为三段,自下而上为一段(D2c1) 岩性为炭质绢云石英千枚岩、二段(D2c2)岩性为炭质 千枚岩、三段(D2c3)岩性为绢云石英千枚岩,二段和
图2 矿区地质简图 Fig.2 Geological diagram of mining area
渊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所袁 四川成都 610036曰 2.四川省地质矿产公司袁 四川成都 610036冤

四川省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

四川省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
勘 查 具 有 重要 意义 。
关 键 词 :铜 矿 ;类 型 ;成矿 规 律 ;成矿 远 景
1 铜矿资源概况
四川省铜 矿 经地勘 单位 几 十年工作 ,发现矿 床 点约 9 I 2处 ( 不含 共伴 生 ) 明资源储 量 278 吨 ,查 1.5万
( 1。 表 )
根据铜矿床点赋矿地层 、 岩浆岩及分布区域 , 以已知著名矿床进行命名 , I 四川省铜矿床类型可分为 8 个 预测类 型 ( 矿床 式 ) 拉拉 式 、李 伍式 、淌 塘式 、彭 州式 、大铜 厂式 、西范 坪式 、昌达沟 式 、乌 坡式 。 一 拉拉式含矿地层为早元古代河 口群落凼组 ,淌塘式含矿地层 中元古代会理群落雪 、 淌塘组 ,分布于会理 、 会 东 ,探 获 1 大型矿 床 ( 个 拉拉 铜矿 ) 。李伍 式 含矿 地层 中元古 代李 伍 岩群 ,分布 于江 浪 、踏卡 等穹 窿 。 彭 州式 含矿 地层 为 中元 古代 黄水 河群 、通 木 梁群 ,分 布于 龙 门 山基 底 逆推 带 。大铜 厂式 含 矿地 层 为 白垩 纪 小坝组 、飞 天 山组 ,分布 于江 舟 、米 市盆 地 。西 范坪 式产 于喜 山期石 英 二长斑 岩 ,位 于盐 源一 江逆 冲 丽 带。昌达沟式产于印支一 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位于义敦岛弧雀儿山岛弧带。乌坡式产于华力西期峨眉 山
摘 要 :本文在分析 四川省 已知 独立铜矿 床地质特征基础上 ,针对省 内已知主要铜矿床 的类型 ( 拉拉 式、 李伍 式、彭 州式 、淌塘 式、大铜厂式 、西范坪式、昌达 沟式、鸟坡式 ) ,总结 了各个矿床式的成 因,简要分析 了 成矿控制条件 ,从 分布 的时间、空间、岩浆岩与铜 矿的关 系等进行 了成矿规律 的总结 。根据成矿条件 、地 质背 景等 ,以典型矿床 为代表计 算含 矿 系数 ,采用地质体积法对各个矿床式的 资源远景进行 定量预测 ,对 省 内铜矿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

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

精装!彩图!内容简介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

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指出了找矿方向。

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等。

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

中国铜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铜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铜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铜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有以下特征:(一)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中国铜矿成矿时代虽然从太古宙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其次是中新元古代和新生代。

从探明的大中型矿床的储量在时代占有情况来看,据王之田(1988)统计的各时代铜矿储量比例:太古宙0.6%,古元古代7.8%,中-新元古代16.5%,早古生代3.5%,晚古生代6.2%,中生代49.8%,新生代15.3%。

从各期的地壳运动来看,自寒武纪以来,历经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的地壳运动,每期虽然都有相应的铜矿成矿作用,并形成矿床,但以燕山期生成的矿床最多。

据郭文魁主编的1∶400万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了115个铜矿的床(点)在各成矿期的比例,其中燕山期占46%。

可见铜矿床的形成在整个地史成矿期中,燕山期成矿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成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从成矿环境来看,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

地层发育较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也较强烈。

这种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形成了多种铜矿类型,主要分布在赣东北、长江中下游、祁连山及邻区、中条山、西昌-滇中、三江地区以及黑龙江嫩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等。

在这些成矿区带已探明的铜储量占全国铜总储量的80%以上。

(三)主要铜矿类型的成矿环境从板块构造成矿环境来看,据王之田等人研究认为,斑岩型铜矿产于会聚板块边界,包括大陆边缘(含活动陆内古板边)和岛弧环境挤压弧系里,都与发生大幅度相对运动正负构造单元之间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夕卡岩型铜矿与斑岩型铜矿成矿环境基本类似,但成矿围岩有所不同;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在离散板块边缘和会聚板块边缘以及岛弧环境等均有产出,主要为大陆边缘斜坡已跨上洋壳部位的优地槽,或经洋壳俯冲送到海沟地带的原来生成在洋中脊的蛇绿岩套环境;海相沉积岩块状硫化物型铜矿,产于大陆壳海西-印支期海相断裂拗陷带环境,并受中生代岩浆岩的活化改造富集;海相沉积(变质)岩型铜矿,产于稳定大陆边缘裂谷或类似张裂构造的早期阶段,属冒地槽环境;镁铁-超镁铁质岩型铜镍矿,产于大陆边缘和增生褶皱带边缘深大断裂环境。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江西东乡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江西东乡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型等关键 问题 . 本 文在 前 人 工 作基 础 上 分 析 区域 成 矿 地质条 件 和矿 区地 质 特 征 , 通过 进 一 步 的研 究 矿
1 9 6 0年赣东北地质大队发现铜矿以来 , 省 内外有关 地 质单 位均 对东 乡 铜 矿进 行 了一 系列 的研 究 , 在 成
矿 理论 研究 上取 得 了 不少 成 果 . 如 裴 荣 富提 出 了东
关键词 : 矿 区地质特征 ; 成矿规律 ; 找矿预测 ; 东 乡铜矿 中图分 类号 : P 6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9 1 0 2 ( 2 0 1 3 ) O 1一 o o 6 3一 o 7
东乡铜 多金 属矿 位于 江西 省 的中北部距 东 乡县
工 作.
城北东约 7 k m处 , 是在上世纪 5 0~ 6 0年代发现并
建 矿投 产 的 中型矿 山企业 , 伴 随采掘生 产 的进行 , 目 前 已开采殆 尽 , 进 入 了 资 源 危 机 状 态 .自 1 9 5 9—
通过全面分析前人 已有研究资料 , 作者认为仍 需进一步研究该矿床富铜矿体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模
续开展 了有关 富铜矿 体 的预 测 和外 围找矿 专 项
收稿 日期 : 2 0 1 2—0 6— 2 7
基金项 目: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 司资助项 目( 2 ( 1 0 8 0 2 5 ) ;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 基金资助项 目( S 1 1 0 1 0 9 ) ; 国家“ 高等学 校特色专业建 设点” 资助项 目( T S 1 1 0 2 7 ) ; 湖南省科技厅计划项 目( 2 0 1 2 S K 3 1 1 1 ) ; 湖南省 国土资源厅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 目( 2 0 1 1 — 0 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大断裂无论其长度﹑宽度还是深度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其形 成过程中还派生范围广阔的次级断裂构造域或伴生其他地质构造。 最大的特点是易于发现。 以大断裂为主线,横向扩展研究,结合地层 及成矿环境等地质条件,成功找矿,这是断裂控矿的地质意义。
成矿的控制因素多而复杂,绝大多数是多种控矿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断裂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断裂构造 与内生矿床﹑变质矿床﹑沉积矿床以及油气田都密切相关,决定着它
3 成矿预测与找矿方向 3.1 区域成矿预测方法 在成矿预测方法中,针对我国区域地质特征,综合运用地﹑物﹑ 化﹑遥等信息,分析成矿规律,开展成矿预测的区域成矿预测方法有 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我们知道矿化信息作为指示矿化存在的标志, 其中含有多种指示矿化存在的信息。 在区域成矿预测中,需要我们 深入分析﹑评估种类繁多的矿化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其提炼成果有 助于我们划分成矿规律图。 3.2 地理信息系统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其在地质﹑环境以及测绘领域得到 了广范的应用。 其具有强大的制度功能,克服了传统工艺的复杂性, 对地质图形进行电子化﹑数字化处理,同时,利用图层概念进行管 理,能够灵活进行分层组合,满足人们的需要。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 的核心功能为空间分析,其能够对空间矢量数据以及栅格数据进行 处理,通过空间查询寻能够快捷的查找地﹑物﹑化﹑遥异常的分布情 况,经过叠加分析后找到相应地区,同时,利用缓冲区分析能够总结 区域成矿规律。 另外,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其数据库能够 将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有效统一,便于对地物进行描述,从而能够 进行两种数据的双向查询检索。 3.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分析模型 该信息模型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空间数据库,收集区域地质﹑ 遥感﹑物化探等图像以及属性数据作为资料库。 (2)基于地理信息系 统 的空间分析:能够进行叠加分析﹑Buffer 分析﹑统计分析。(3)经过 统计分析,编制区域综合信息图,分析区域成矿规律规律同时进行 区域成矿预测。
(上接第 264 页)
石矿物有比较稳定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这些物质具有稳定的光 谱吸收特征,而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矿物质有不同的辐射能力,所 以运用波普仪对采样进行光谱曲线测量后,把得到结果与资源库的 光谱进行对比,就基本可以判定采样是由那些矿物质组合而成的。
0 引言 铜矿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当前社会对于铜资 源的需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增长,社会建设的各领域对铜的 消耗量巨大。 有关分析表明,到 2020 年,我国对于铜的消费将超过 700 万吨,但是目前国内比较容易勘查的地表矿藏明显不足,对于 难识别矿的勘探开发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我们加大对铜矿成 矿规律及其成矿预测的研究力度,提高我国铜资源的保障度,推动 地质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保证。 1 铜矿矿床类型特征与规律 1.1 类型 铜矿的的成矿时期较多,如下图所示:
(2) 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通过分析矿床类型,特征以及成矿规律,就可以把先经过原生
沉积﹑再经过地下热卤水淋滤再造的铜矿床作为矿床的成因,原生
沉积的层状矿体特征在矿床的上部保留着,而因淋滤再造作用而形
成的不规则柱状﹑透镜状和脉状矿体则出现在了下部。
铜矿的成矿类型包括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和沉积变质 型,岩浆型﹑热液型﹑砂岩型等类型。 其中前四种为其主要类型。
较少见。
1 0 8 □地球
(下转第 388 页)
| 地球 | 技术与应用 |
在国内外一些矿山开始研究和试用。 例如速凝剂用来缩短凝固时 间,缓凝剂用来延长凝固时间,减水剂用来改善易性和提高强度,减 阻剂用来降低高浓度物料的管道输送阻力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充 填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强度﹑稳定性﹑可输送性﹑可泵性﹑和易性以及 浇注性等,这些特性满足于充填与采矿工程需要。 特别是减水技术 和水化过程控制技术已在国外矿山生产中应用。 许多化学添加剂如 絮凝剂﹑减水剂﹑诚阻剂﹑泥浆杂物快速固化剂等也在矿山得到了不 断应用,依赖水泥单一品种的局面将会得到改变。
1.2 主要成矿类型的特征与规律 (1)斑岩型。 该矿床是由于洋壳局部被特提斯演化阶段俯冲的 熔融作用, 还包括山带因为碰撞造成的加厚地壳的局部熔融而形 成。在板块汇聚边缘的岛弧环境最易形成该矿床。目前,该类型在国 内铜矿资源中处于第一,占据国内铜储量约二分之一。 (2)矽卡岩型。在岩层和岩浆的热液接触作用下,岩石中的铜矿 等矿床与岩体的矽卡岩产生该矿床。 作为我国工业的重要类型,其 储量占据全国铜储量的十分之三,分布范围非常广阔,是我们目前 主要开采利用的铜矿类型。 (3)沉积变质岩.该矿床经由矿层形成﹑富集成矿﹑分化剥离再 造的过程,正常沉积而成。 (4)火山岩型。该类型呈现块状﹑浸染状﹑层纹状等结构,其矿床 中除了含有铜意外,还含有黄铁矿资源。 总的来讲,从矿床的成矿时期来看,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铜矿 成矿作用形成矿床, 但可以看到其集中表现在侏罗- 白垩纪成矿 期,其生成的矿床率最高。我国的地层发育较为完整,地质结构较为 复杂,而其岩浆活动较为突出,其沉积类型比较丰富,这种多变的地 质环境容易形成丰富的铜矿资源。在东北的嫩江﹑内蒙东部﹑长江中 下游﹑赣东北﹑以及三江地区集中分布,其已勘察的铜资源占全国铜 储量的五分之四。 同时,成矿规律与地壳性质和大地构造有着紧密 联系 。 我们看到我国铜矿资源大多分布在地台边缘﹑增生褶皱带边 缘,其地壳运动剧烈,岩浆活跃,沉积形成的矿床受到变质作用的影 响,不断继承﹑叠加,造成了共生矿床出现,成分复杂,单一铜矿床比
为其提供有效依据。 对铜矿成矿规律与预测的研究作为一项重要﹑ 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科学有效的 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地﹑物﹑化﹑遥等多源信息,进行区 域成矿规律研究及开展成矿预测对于开展铜矿勘查与开采有着重 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世称, 等. 1999. 综合信息成矿系列预测专家系统. 吉林: 长春出版社. [2] 翟裕生, 彭润民, 等. 2001. 区域成矿学与找矿新思路. 现代地质, 15 (2) : 151~156. [3] 邓湘伟, 戴雪灵, 黄满湘.柏坊铜矿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探讨 [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8. [4] 刘增铁, 丁俊, 秦建华, 范文玉.中国西南地区铜矿资源现状及对地质勘查工作的 几点建议 [J] .地质通报, 2010.
最为突出的是壶天群地层中形成的隐伏岩溶和白垩系底部的岩溶。 矿体分布情况与沿岩溶边缘带或岩溶构造带吻合,位于白垩系红层 下部的古基底构造隆起部位的淋滤再造型矿体。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 作为白垩系底部的主要充填物,通过地下会和构造的作用后,其中 的原生沉积层状矿床的部分成矿物质就会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聚集 在岩溶中或边缘上。 而壶天群地层洞中的充填物主要为葡萄状细脉 状辉铜矿﹑粗粒方解石和黄铁矿,可以判断其隐伏岩溶在白垩系混 积时未与地表沟通。
(上接第 114 页)
断裂对外生矿床的控制作用,表现为控制着沉积矿床的形成和 演化。 包括直接控矿和间接控矿。 直接控矿主要表现为断裂地带常 形成相对低凹地势,是水流汇聚中心,沉积物堆积场所,形成沉积矿 床。 间接控矿作用表现为含油气﹑含煤盆地常沿一定方向呈线性展 布,反映隐伏深断裂对盆地形成和发育的控制作用。 由于深部地壳 和上地幔物质常沿断裂上涌,在不同断裂的交叉部位最易形成古潜 山;古潜山带的走向严格受区域大断裂控制;古潜山的雁行状排列 是基底中雁行状剪切断裂的反映;同生断裂的持续活动过程,既是 古潜山成长过程,也是古潜山油气运移聚集成藏或使之遭到破坏的 重要过程。 此外,成矿后断裂对外生矿产都有破坏作用,也影响矿产 的赋存和分布[9]。
们的空间分布。 这里只从宏观上分析了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 用,但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即使同类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也不近 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 但往往都有断裂构造的参与,从广泛意义上 讲这也是断裂控矿。
以上观点是我个人对断裂控矿的认知,难免有不足之处。 以后 与地学工作着共同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冯景兰.关于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初步探讨 [C]。 矿床学论文 集, 科学出版社, 1963 年. [2] 谢文伟,黄体兰等. 《普通地质学》 [M] 地质出版社 2007 年. [3] 云金表,庞庆山等. 《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6 月. [4] 袁见齐、 朱上庆等. 《矿床学》 [M] 地质出版社 1985. [5] 牛向龙,李江海等. 《海底硫化物黑烟夕典型结构构造及其成因意义》 [N] .高校地 质学报 2004 年 04 期. [6] 王功恪,曾亚参等. 《全球巨型构造体系与成矿域的划分》 [J] .地球科学第四期 1984 年 11-24. [7] 卢作祥,范永香,刘辅臣.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学 [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9 年. [8] 卢作祥,范永香.关于成矿预测研究的几个问题 [J] .地球科学第 3 期, 1982 年. [9] 地球科学大辞典 17 断块构造说 [M] . 地质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6 结束语 近些年来,由于高效率的装采设备应用于充填采矿法的回采工
作当中,充填工作实现了管路化﹑自动化,并广泛使用选厂尾砂作为 充填料,矿石损失贫化小,作业安全。 特别是对于围岩和地表需要保 护,地压大,有自然火灾危险,矿体形态复杂的高品味或贵重金属矿 床,充填采矿法的优越性更为突出,因此充填采矿法的应用范围将 会不断扩大。
| 地球 | 地质与矿产 |
铜矿成矿规律及预测研究
叶林是矿产资源消费大国,其中铜的消耗量仅次于铝、铁。 随着我国经
2 成矿规律分析
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社会建设的建筑、制
(1)岩溶侵入作用。 我们了解到,地质运动期间,每个阶段都会
(上接第 108 页)
3.4 找矿方向 根据对我国铜矿类型及储量的勘探,其中火山岩型﹑矽卡岩型﹑ 斑岩型和沉积变质型的储量较大,能够满足国内建设对铜矿资源的 需求。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例如沉积﹑变质﹑岩浆活动的影响,铜矿类 型比较多样化, 我们需要勘查其不同成矿区地带的主要铜矿类型, 然后进一步分析明确其所属类型,针对我国不同该区域﹑不同地址 条件进行因地制宜,把地质分析摆在首位进行勘查。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铜矿资源的特征以及成矿规律﹑成矿预 测方法,针对我国目前铜矿资源需求量剧增的现状,需要我们加强 对铜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而对铜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能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