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三、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 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等,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 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感情。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 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 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 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运用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 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 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 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斩楼兰”是用作杀敌建功的典故,出自于《汉书·傅介子传》,又见于 《汉书·西域传》。 西汉时期,楼兰和车师两个小国,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汉武帝派 兵征服了这两个小国,楼兰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指使, 背叛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的使臣。汉朝准备派人征服楼兰。这 时朝廷有个骏马监的小官傅介子,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大宛。大将军霍 光见他如此有胆识,便让他率人马前往大宛。傅介子马到成功,不但使 楼兰王谢罪,而且趁着夜幕,率领士兵杀死了匈奴使者,平安到达了大 宛。 汉昭帝以后,楼兰国仍反复无常。大将军霍光又派傅介子带 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的勇士,前往西域,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属国。楼 兰王十分贪财,一点防范也没有。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再请楼兰王 赴宴。最后杀死了楼兰王,平定了楼兰,建立了战功。 唐代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运用了这个典故:'自然来月 窟,何用刺楼兰。" 而诗仙李白的名篇《塞下曲》也有:"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的诗句,同样也运用了这个典故。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小结:
以景结情: • 1、特征:结尾处 画面感 画中情 • 2、效果:如撞钟 • 3、思路:明手法 析手法 析效果
• 景与情的关系:
•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 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 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 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 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 景、乐景?
•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 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 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 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 之情更加浓厚。
答案:
1: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 感伤与惋叹,对意中人思念之情以及无人陪伴的 孤寂之情。 2:“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 2分),通过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只见长空惨淡 晦暗,芳草连接长空,营造了一幅惨淡凄美的意 境,(1分)表达了因意中人长久不归,主人公翘 首以待后的失望之情和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1 分)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悠长。(2分)。
课本内容回顾:
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 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 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 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 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2、借古讽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 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写了六朝 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 伤今的无限感慨。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 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注:严蕊:南宋中叶女词人。
问:简要回答末句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由此可知这首宋 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人在武陵微醉”是用典抒情。用了“武陵人”的典故,
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
词抒写的是桃花。
4. 以景结情
诗歌的结尾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 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 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本词下片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事景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Nhomakorabea借景抒情
1、借景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 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 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抒情方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抒情方式
【例题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满川风月替人愁”一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诗采用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使那本来很美的“满川风月”也是一派愁容。这一江风月的悲愁,正是诗人愁情的外射。
3
下面将间接抒情的常见方式加以说明。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水乡魂牵梦绕般的深情。《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恋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这首诗借咏梅花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品格。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
(4)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为深刻的体察,而他们大多数又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时。生活在那个时期,心中积郁不满,但又不可明说,特别是揭露时弊、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曲。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踏雪寻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古诗词鉴赏:8种抒情手法(附例句+练习)

古诗词鉴赏:8种抒情手法(附例句+练习)

几种常见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指的是抒发情感的方法,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感。

#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①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

③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借景抒情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

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具体可分为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等。

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借碧蓝的天空和茫茫的江水,抒发了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情谊。

寓情于景常常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人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即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

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诗中枝上的橘,欲抽芽的笋,都隐含一种新兴的萌发的希望,虽暂时受到压抑仍保持昂扬的胸襟。

这正是欧阳修这种政治家的远见,他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城早春的景物中,使景物着上温暖鲜明的色彩,读之使人精神振奋。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1、借景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 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 • • •
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
2.寓情于景 3 .触景生情 4.情景交融 5.以景结情
• 正-- 1.借景抒情
• 反-- 6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1、借景抒情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法)
四、借古抒情
借古讽(喻、鉴、伤)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古人、古迹、古事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 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 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 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 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 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 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 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诗歌抒情手法 常见提问方式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 联 (句 )。 (2)本诗某句抒情方式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 现的? (4)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 情感。 (5)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 描写之中。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抒情的手法大全

抒情的手法大全

抒情的手法大全
(一)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抒情手法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种。

(二)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即抄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如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唐代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作者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如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唐代吴融的《华清宫》,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道陵松柏满残阳。

5、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唐代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 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 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 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
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 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 王维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 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 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 有意味,颇显豪气。
五、用典抒情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借以表达某 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 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言简 义丰的效果。 包括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 文句两种,一般侧重指前者。用典可以拓展意境, 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 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 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反问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双关
2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对比、反衬、 象征、想象、化用典故、比兴、烘托、渲染、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描写角度 观景顺序:远近、高低、上下、点面

描写
绘景感官:视、听、味、嗅
达 3 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 正面:白描、渲染、细节、动静 侧面:烘托、衬托、虚实
化作啼鹃带血归。
9用典抒情 触景生情
1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 用典抒情
11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1借景抒情(乐景写乐情)
12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3残灯无焰影幢幢,12此借夕景闻抒君情谪(九江乐。景垂写死哀病情中)惊坐起,
3、触景生情
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 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与借的区 别在于,触往往是无意的,而借是有意的。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做家书意万重。
4、情景交融: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
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
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
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
的阻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
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
俱在其中”
王昌龄《送十五舅》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6、以景衬情
(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乐景
哀景
乐情
哀情
练习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
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诗歌抒情手法 规范答题: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种抒情手法在塑造 形象和表达情感中作用。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 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 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 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兼有借事抒情、衬托的手
法)
四、借古抒情
借古讽(喻、鉴、伤)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古人、古迹、古事来讽喻当朝。
台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 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 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 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 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 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 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 嘉树欲相依。
暗风吹雨入寒窗。
13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
14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14托物言志
1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滿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 15乐景哀景写哀情 1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16 直接抒情
17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 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 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李白的 〈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 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 远。
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
4 结构技巧
中间部分:承上启下(过渡) 前后照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尾部分: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照应
2018年诗歌情感复习
诗歌抒情手法
“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1、情与景

正-----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

(寓)情入景 、情景交融 反---以景衬情


2、情与物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3、情与事
技 巧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借景抒情 正-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 (寓)情入景 、情景交融反-以景衬情
2、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 3、借事抒情
4、借古抒情 借古讽(喻、鉴、伤)今
5、借典抒情
整体安排: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层层深入
开头部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总领全诗
引出下文(铺垫下文、埋下伏笔)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在作 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 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 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 ,借景抒发 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乐景写乐情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 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借古讽(喻、鉴、伤)今 、用 典抒情 、 叙事抒情
诗歌鉴赏
之 “景”与“情”
诗歌抒情手法 常见提问方式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 联(句)。 (2)本诗某句抒情方式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 现的? (4)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 情感。 (5)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 描写之中。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诗句三、四两句写诗人听到折柳曲的 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5、以景结情
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
止,转为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的一种方法。 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 的意境,从而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如:
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9托物言志
20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20 借史抒情
2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
人哉?《诗经》
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触景生情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 4直接抒情 5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借事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 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 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
• 正-- 1.借景抒情

2.寓情于景

3 .触景生情

4.情景交融

5.以景结情
• 反-- 6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1、借景抒情
乐景
哀景
乐情
哀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 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 定的含义。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 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 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 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 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 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 迹来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