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1)
4诗歌鉴赏:表达手法之1——抒情手法

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了相思之苦。
直接抒情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请简析这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题规范:本诗歌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手法, 诗中的“独怆然而涕下”直接表现了诗人想着 天地之浩大,人之渺小,而感时伤事的情怀。
13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
19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
19托物言志
20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20 借史抒情
2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以苍凉的秋景写对 国运艰难的关注和沦落他乡的凄苦。 22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古代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表现技巧 表达技巧 表达特色 艺术特色
1 抒情手法
表 现 手 法
2 修辞手法
3 描写手法 4 结构章法
表现手法类诗歌答题规范
• 【答题步骤】 • (1)概括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 手法。 • (2)分析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 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点明作用:此手法有什么样的 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区别
• 绝句二首 杜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诗歌中的一、二两句的作用。 答:一二两句采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 法。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反衬出全诗 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 •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 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 也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 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品格。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小结:
以景结情: • 1、特征:结尾处 画面感 画中情 • 2、效果:如撞钟 • 3、思路:明手法 析手法 析效果
• 景与情的关系:
•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 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 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 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 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 景、乐景?
•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 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 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 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 之情更加浓厚。
答案:
1: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 感伤与惋叹,对意中人思念之情以及无人陪伴的 孤寂之情。 2:“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 2分),通过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只见长空惨淡 晦暗,芳草连接长空,营造了一幅惨淡凄美的意 境,(1分)表达了因意中人长久不归,主人公翘 首以待后的失望之情和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1 分)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悠长。(2分)。
课本内容回顾:
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 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 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 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 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19届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1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 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 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 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 ,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 名,在今浙江桐乡。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对点演练
当堂训练:12分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考点突破
31.(P8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进行简要分析。
考点突破 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
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
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
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考点突破
这首诗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诗人大发感慨, 书生从来无用,应该拿起武器去收取关山,表达了作者投笔 从戎的愿望和建功卫国的理想。
解析 此诗清新俊爽,明快自然,在李贺诗中是风格独 特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宪宗削藩事业的拥护和投笔 从戎的愿望,也含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对唐 王朝重武轻文的国策不无微词。
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
、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解析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
幽深的有韵之画。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 上有黄莺在树荫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 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 怀。后两句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踏雪寻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抒情手法

(二)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 借古喻今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 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借景抒情
“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 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 离别情意。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抒托 情物 的言 区志 别与 借 景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 答问题。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 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 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 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运用 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 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 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 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 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3、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 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 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小见大
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 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 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抑扬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 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 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 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杨”、“欲 扬先抑” 想褒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处落笔。 多用叙事来写人。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 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2.借景抒情: 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 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 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18、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
技巧型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何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何因)
(3)此手法有何作用,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情。
(何果)
课外练习1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 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从作者抒发感情的角度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用典抒情。2、“欲何依”化用曹操的《短
化作啼鹃带血归。
7、用典抒情 触景生情
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用典抒情
9、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9、借景抒情(乐景写乐情)
10、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
年?
10、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
11、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歌行》中“何枝可依”,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采 薇”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现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 追怀古代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 15、托物言志
16、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6、借史抒情
1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以苍凉的秋景写对国 运艰难的关注和沦落他乡的凄苦。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抒情方式[1]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抒情方式[1]](https://img.taocdn.com/s3/m/98c8207e7fd5360cba1adb7c.png)
牛刀小试
• 辨别下列诗 句所用的抒 情手法?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 人哉?《诗经》 1直接抒情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 3触景生情
4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借事抒情
1、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 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 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 景抒情。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的抒情手法是借 景抒情。诗人借助对……景物的描写, 营造出……的氛围,表达了……的情 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 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抒情手法上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 (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 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1分) 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 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分)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 原,赵宋王朝仓皇南逃,苟且偷生。李 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 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 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 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苟 且偷生的行为;简洁而有 意味,颇显豪气。
二、间接抒情
• 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 的抒情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 种手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 想感情,言在此意在彼。一般 来说这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 接表明情感的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 借物抒情
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 情。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 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 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 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前两句 描写画眉鸟什么特 点?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 表现作者的思想?
描绘了画眉自由 自在的美好形象: 鸟声婉转,鸟儿 在山花绚丽,树 林浓密中自由快 乐地飞翔
运用对比手法, 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 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 的歌颂和追求。
7用典抒情
触景生情
8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8托物言志 9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9乐景写哀情 满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 10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10 直接抒 1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情 不问苍生问鬼神。
11
借史抒情
高考链接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 “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鹧鸪天(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 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 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 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 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14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14托物言志 1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滿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 15乐景哀景写哀情 1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16 直接抒情 17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7 借史抒情 18借景抒情(乐景写 征人离乡之哀 //以哀景写哀) 1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借事(典,史)抒情(回顾旧知)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通过写景来抒情 ——通过用典来抒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直接抒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间接 抒情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以景结情 2、借物,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借物抒情 3、借事(典、史) ,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借事抒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寓情于景 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 7托物言志 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 8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 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8直接抒情 9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9用典抒情 触景生情
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 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的黯淡。 看到远飞的燕子,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 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 无依。
• •
(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 用典抒情 11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1借景抒情(乐景写乐情) 12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12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 暗风吹雨入寒窗。
小试身手 1直接抒情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 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 哉?《诗经》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借事抒情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寓情于景 6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 6托物言志 7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答案要点】①友人乘船远去,两岸绿草茵 茵,绵延远方,只余淮河水色茫茫,诗人空 自伫立凝望。②惜别之意和孤寂之感自然寓 于景中。(4分 景象描述2分,感情概括2分)
鉴赏诗歌的景和情
答题要点: 1、从“景”的角度: ①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A.2013广东卷(1)作者在词的上片 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B2011江苏卷 “渭北春天树,江东 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这两个问题是从诗歌鉴赏表达技 巧的哪个方面考察的?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之
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手法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鉴赏常用抒情手法。 2、规范答题思路,提高运用能力。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通过什么手法抒情的?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 光融洽。如此美景, 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 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
淮上有怀 姚鼐 吴钩结客佩秋霜①,临别燕②郊各尽觞。 草色独随孤棹远, 淮阴春尽水茫茫。
注:①秋霜,这里用来形容吴钩的锋利雪亮。②燕,通 “宴” 后两句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①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②结合具体诗句说明怎样运用这种表达技巧。 ③渲染了什么气氛或者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业:课下完成滚动练习4”诗歌鉴赏“部 分。
谢谢大家!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 人哉?《诗经》 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触景生情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 4直接抒情 5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借事抒情
•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 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 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的表现手法。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
13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