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返回
8、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 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 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 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 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 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因此蜡烛 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形 象(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而含蓄(运用眼 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念奴娇·赤壁怀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 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 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 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 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 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 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返回
9、联想和想象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 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 艺术表现力。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 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 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返回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 情寓于写景之中。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 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 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如白朴《天净沙.春》 春风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拢,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明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 喜悦的、愉快的。 而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 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小结:
以景结情: • 1、特征:结尾处 画面感 画中情 • 2、效果:如撞钟 • 3、思路:明手法 析手法 析效果
• 景与情的关系:
•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 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 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 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 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 景、乐景?
•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 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 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 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 之情更加浓厚。
答案:
1: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 感伤与惋叹,对意中人思念之情以及无人陪伴的 孤寂之情。 2:“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 2分),通过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只见长空惨淡 晦暗,芳草连接长空,营造了一幅惨淡凄美的意 境,(1分)表达了因意中人长久不归,主人公翘 首以待后的失望之情和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1 分)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悠长。(2分)。
课本内容回顾:
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 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 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 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 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点精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也就是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六种。

①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所描写的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又如唐朝李华的《春归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例1:[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解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思乡情。

不过这种思乡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通过首句“西风信来家万里”一想便知,是为了寄托自己浓浓的思乡情!这就是借景抒情的美妙之处。

②托物言志。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一般是咏物诗。

③托物寓理。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一般是哲理诗。

④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 臆。“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 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 民歌· 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 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 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李白 《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 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 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 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 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 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 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直接议论和抒情,表达了积 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 国建功的思想,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抒情,即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008山东卷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 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 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 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 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 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 (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 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

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踏雪寻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

(二)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 借古喻今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 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借景抒情
“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 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 离别情意。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抒托 情物 的言 区志 别与 借 景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 答问题。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 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 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 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运用 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 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 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 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 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分为抒情方式(7)、表现手法(10)、修辞(9)和结构(4)四大类,具体内容如下。

一、抒情方式(7种)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这首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 诗人出行之早,表现了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 寞之情(步骤三)。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第一课
总论 与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 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 及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提问与答题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 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补充: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 “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鉴抒

情 方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 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 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 修辞方法。
答案:直抒胸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举
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借
代。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二、间接抒情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 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怀古喻今或借古讽今、即事感 怀。
作用: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 含蓄,耐人寻味。
描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赏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涉及四大方面:
⑵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对比、设问、 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互文等
⑶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化用、 赋、比、兴、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抑扬变化等。
⑷行文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 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 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起承转合等。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
点、作用等发表意见。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乐(哀)景哀(乐)情
谢亭送别 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 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 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事物 的一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志向、抱负和 操守等。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 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 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 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托物言志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 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 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 人评价极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 诗的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 分) 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六,极尽明丽欢愉,与气 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 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 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 思乡之情却表现的淋漓尽致。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行文结构 描写手法 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赏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涉及四大方面:
⑴表达方式(五种): 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诗词中主
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抒情、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 1.寓情于景(或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 固定性,如:
“故乡明月”
“乡思情”
“松风山月”
“隐逸情”
“寒林残月”
“诗人的忧愁”
“中秋圆月”
“相思情苦”
“长亭折柳”
“惜别情”
“空城落花”
“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 “闺怨情”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诗人的羁旅之苦”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 “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诗歌鉴赏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 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 情——哀景、乐景、愁景。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 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 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 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