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
仪器分析_原子吸收习题和参考答案

原子吸收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 . .在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在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在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则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这种谱线称为这种谱线称为 . . .二者均称为二者均称为二者均称为 。
各种元素都有其特有的有的 . . .称为称为称为 。
2、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处在于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处在于 . . .前者是前者是前者是 . . .后者后者是 。
3、空心阴极灯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空心阴极灯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 。
其主要部分是。
其主要部分是。
其主要部分是 . . .它是由它是由它是由 或或 制成。
灯内充以制成。
灯内充以制成。
灯内充以 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 。
4、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区别在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电子能级跃迁时迁时 和和 对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对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对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而原子吸收光谱法师测量电子能级 跃迁时跃迁时 的强度对元素进行的强度对元素进行的强度对元素进行 分析的方法。
分析的方法。
5、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火焰原子化器是由、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火焰原子化器是由 、、 及及 三部分组成。
三部分组成。
6、分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相同点是:都是、分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相同点是:都是 . . .都有核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都有核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都有核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 .波长范围波长范围波长范围 。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的吸光物质是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的吸光物质是 . . .后者是后者是后者是 。
7、在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在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0.5mm/nm 0.5mm/nm 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铁时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铁时..要求通带宽度为0.1nm.0.1nm.狭缝宽度要调到狭缝宽度要调到狭缝宽度要调到 。
原子吸收题库

原子吸收光谱题库一、填空题1.原子吸收光谱工作原理:根据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共振辐射的吸收程度,来确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
3.基态原子吸收一定能量之后跃迁到较高的能量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激发态。
4.原子吸收常用定量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5.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五个组成部分: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数据处理输出系统。
我们现有原子吸收光谱仪有火焰和石墨炉两种原子化器。
6.目前主要使用的锐线光源为空心阴极灯(HCL)和无极放电灯(EDL)。
7.用火焰原子化法进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时,为了防止“回火”,火焰的点燃和熄灭时开启有关气体的顺序:点燃时先开助燃气,后开燃气,熄灭时先关燃气,后关助燃气。
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特征灵敏度是指得到1%吸收时水溶液中元素的浓度.9.原子吸收分析中主要的干扰类型有: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光谱干扰、电离干扰。
10.原子吸收分析常用的火焰原子化器是由雾化器、雾化室和燃烧头组成的。
燃烧头是由耐腐蚀性的钛元素制成。
11.空气-乙炔火焰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约为2300℃,氮氧化物-乙炔火焰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2900℃。
12.与火焰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优点: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用样量少,试样直接注入原子化器,从而减少溶液一些物理性质差异带来的干扰。
13.使用石墨炉法的升温程序有干燥、灰化、原子化和除残四个步骤。
14.在原子吸收分析中,能发射锐线光谱的光源有空心阴极灯、蒸气放电灯和无极放电灯等。
15.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火焰原子化器的构成部件是雾化器和燃烧器,而最常用的燃气和助燃气分别为乙炔和空气。
16.原子化系统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变成原子蒸气;而使试样原子化的方法有无火焰原子化法和火焰原子化。
17.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对光源最主要选择的参数是灯电流。
18.空心阴极灯的阳极是钨棒,而阴极材料是金属或合金,管内充有低压惰性气体(Ar或Ne),它的操作参数是灯电流_。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及解答)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此资源来源于:※最后更新日期:2003-12-21 1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在分析上较有实际应用的有哪几种类型?2.无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何谓配位场跃迁?请举例加以说明。
3.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4.何谓朗伯-比耳定律(光吸收定律)?数学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何?引起吸收定律偏离的原因是什么?5.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各主要部件作用的异同点。
6.试比较常规的分光光度法与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及导数分光光度法在原理及特点是有什么差别。
7. 分子能发生n-σ*跃迁,为227nm(ε为900)。
试问:若在酸中测量时,该吸收峰会怎样变化?为什么?答案: <javascript:expand1()> n-σ*跃迁产生的吸收峰消失。
8.某化合物的为305nm,而为307nm。
试问:引起该吸收的是n-π*还是π-π*跃迁?答案: <javascript:expand2()> 为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
9.试比较下列各化合物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大小并说明理由。
(a) (b)(c) (d)答案: d > c > a > b。
10.若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比色测定,试问:各应选用何种颜色的滤光片?(1) 蓝色的Cu(Ⅱ)-NH3配离子;(2) 红色的Fe(Ⅲ)-CNS-配离子;(3) Ti(Ⅴ)溶液中加入H2O2形成黄色的配离子。
答案: <javascript:expand4()> (1)黄色;(2)蓝绿色;(3)蓝色。
11.排列下列化合物的及的顺序:乙烯、1,3,5-己三烯、1,3-丁二烯。
答案: 1,3,5-己三烯 > 1,3-丁二烯 > 乙烯。
12. 基化氧(4-甲基戊烯酮,也称异丙又丙酮)有两种异构体,其结构为:(A)CH2=C(CH3)-CH2-CO(CH3),(B)CH3-C(CH3)=CH-CO(CH3)。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B

期末 试 题
课程名称 班级
(2008-2009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开课学院
考试日期
共2页 第1 页
B卷
题号 得分 阅卷教师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核查人签名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择其中正确的答案填在 各题前的括号中。每题 1 分,共计 10 分)
四.计算题(共计 30 分)
1.用内标法测定环氧丙烷中的水分含量,称取 0.0115g 甲醇。加到 2.267g 试样中,测得水分和甲 醇的色谱峰高分别为 148.8 和 172.3mm。水和甲醇(内标物)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分别为 0.55
和 0.58,试计算水的质量分数。(10 分)
2. 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 Fe(II),称取试样 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 50.0cm3。 用 1.0cm 吸收池,在 510nm 波长下测得洗光度 A=0.430。计算试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当溶液稀释 1 倍
后,其百分透射比是多少? ε510 = 1.1×104 (10 分)
3.请联系本课程所学的知识,综合叙述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至少写出三种。(10 分)
B 卷答案:
二、简答题:
1. 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异同点。(5 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度法)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基于
C. 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
D. 灰化-干燥-原子化-净化
( )5.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
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卫生化学》第六版课本习题参考答案1

《卫生化学》思考题与习题的部分参考答案第二章1、样品采集的原则是什么?答: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2、气体样品的采集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采集方法可以分为直接采样法和浓缩采样法两大类。
直接采样法适合于气体样品中被测组分含量较高或分析方法较灵敏的情况;浓缩采样法适合于气体样品中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或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较低时的情况。
3、样品处理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答:样品处理的目的是使被测组分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来,制成便于测定的溶液;除去对分析测定有干扰的基体物质;当被测组分的浓度较低时,进行浓缩富集;通过化学反应使被测组分转化成易于测定的形式。
样品处理的总原则是防止被测组分损失和被污染。
进行样品处理时要求:分解法处理样品时,分解必须完全,不能造成被测组分的损失,待测组分的回收率应足够高;样品不能被污染,不能引入待测组分和被测定的物质;试剂消耗应尽可能小,方法简单易行,速度快,对环境和人员污染小。
4、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和分解法两种。
溶解法是采用适当的溶剂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全部溶解,适用于被测组分为游离态的样品。
分解法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被测物转变为相应的测定形式,适用于被测组分呈结合态的样品。
5、试比较高温灰化法、低温灰化法和湿消化法的优缺点。
答:高温灰化法利用高温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之分解呈气体逸出。
此法的优点是可用于多个样品的同时处理,空白值低,操作简便、省力。
缺点是对易挥发元素,如As ,Se 等,灰化时容易损失,较费时;低温灰化法是利用高频等离子体技术,以纯氧为氧化剂,在灰化过程中不断产生氧化性强的等离子体(由激发态氧分子、氧离子、氧原子、电子等混合组成),产生的氧等离子体在低温下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
该方法所需灰化温度低,可大大降低待测组分的挥发损失;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样品处理效率高;由于不需外加试剂,因而空白值低。
但低温灰化法需要专门的等离子体低温炉,仪器价格较高;湿消化法是在加热条件下,利用氧化性的强酸或氧化剂来分解样品。
019师大化学本科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化学本科函授生作业《仪器分析及实验》作业题一、简答题1、画出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方框图,说明荧光分光光度法比紫外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的原因。
2、画出双波长光度计的原理结构框图;简述双波长光度分析方法的特点;3、画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示意图,说明使用锐线光源的原因。
4、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为什么必须使用锐线光源?5、图示等吸收双波长法的原理并给出计算公式6、请画出pH玻璃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的名称。
7、请画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的名称。
8、画出ICP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的名称。
9、画出用死停终点法指示终点,以电生I2库仑滴定法测定As(III) 的简易库仑装置图,写出计算As2O3含量的公式。
10、画出空心阴极灯的原理结构图,说明产生锐线光谱的原因。
11、试从原理和仪器上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异同点。
12、解释空心阴极灯产生锐线光的原因。
13、试从原理和仪器上比较,说明分子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高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的原因。
14、谱线的自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5、从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说明激光诱导荧光分析法灵敏度高的原因。
16、简述原子吸收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一般高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的原因。
17、试从化学传感的角度说明pH电极依然存在化学干扰的原因?18、简述溶出伏安分析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科学思想?19、简述色谱基础理论中速率理论的基本观点?20、写出Van Deemteer方程式,并说明各项含义。
21、写出气相色谱的速率方程式,并说明各项含义。
22、请写出范迪姆特速率理论方程式并简述方程式中各物理参数的意义。
23、画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器的流程简图,并对主要部件作简要说明。
24、在极谱分析中,除了扩散电流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引起的非扩散电流,这些电流与被测离子浓度无关或不成比例,它们的存在会干扰测定,试说明这些干扰因素有哪些?如何消除它们?25、残余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极谱分析有何影响?26、库仑分析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先决条件是什么?如何保证电流效率为100%?27、电解分析与库仑分析在原理、装置上有何异同之处?28、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不同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原子吸收分子吸收(2) 线性光源连续光源(3) 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4) 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池不同)无(5) 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6)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7) 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f=kc(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线直角(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原子线(少)离子线(谱线多)(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单元素、多元素(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有原子化装置(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但有滤光装置)(11)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12)灵敏度高中高(13)精密度稍差适中适中按照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而产生的。
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X- 射线以及X- 射线荧光光谱。
前三种涉及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后两种涉及内层电子的跃迁。
目前一般认为原子光谱仅包括前三种。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基于光谱的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
原子吸收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差别

原子吸收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差别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对原子吸收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简要介绍,并概括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
例如:原子吸收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技术。
原子吸收是一种基于原子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实现分析和检测的方法,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是通过测定溶液或气体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其组成、浓度和化学性质的方法。
原子吸收法的核心原理是分析物质中特定元素原子的吸收特性。
该方法经常用于分析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当特定波长的光束通过样品中的金属原子时,这些原子会吸收光的特定波长,形成一个独特的光谱图谱。
通过测定这种吸收现象的强度,可以推断样品中目标元素的浓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是通过测量溶液或气体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强度来实现分析和检测的。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根据溶液的吸收特性,可以推断溶液中存在的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原子吸收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其应用对象和原理。
原子吸收法更适用于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分析和检测,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离子的分析和检测。
从原理上来说,原子吸收法基于元素原子的吸收特性,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基于溶液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
此外,原子吸收法通常需要专用的仪器设备和样品预处理步骤,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相对简单,并且在实验室中较常见。
通过深入了解原子吸收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们来满足不同的分析和检测需求,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践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它对于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至关重要。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原子吸收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
不同点:
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不同点:
子能级变化而产生的。
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X- 射线以及X- 射线荧光光谱。
前三种涉及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后两种涉及内层电子的跃迁。
目前一般认为原子光谱仅包括前三种。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基于光谱的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