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③加成、加倍——税率的特殊形式。加成, 就是在原征税额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 成数(1/10为一成)再加征。加倍,就是 在原征税额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倍数 再加征。加成、加倍往往是一种限制或 惩罚性措施。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三、 税收术语
1、税收要素类 (1)征税对象。征税对象亦称“课税对象”或“课 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或 行为。 征税对象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 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 种税的主要标志,甚至还是税种名称的由来。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税法上规定的 应当征税的具体项目或品目。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2)纳税人。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即税法 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亦称 纳税主体。它是税收的基本要素之一。 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可能是单位— —法人,也可以是个人——自然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纳税人是指 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承担 税收负担的人,或者说是税负承担者。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上述税率的各种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及 其作用,大体说来: 固定税率:计算简便。固定税率的缺点, 是在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上不如累进税 率。 变动税率中累进税率:有较强的调节收 人水平的作用。但是,其计算较为复杂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4)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或 征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予征税的一种鼓 励和照顾的优惠措施。 减税免税具体包 括: 减税:即对应纳税额按一定比例予以减 征。 免税:即对应纳税额全数免予征收。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6)组成计税价格。组成计税价格简称组成价格, 就是在没有现成计税价格时,按照计税价格包 括的因素组成的价格。
第08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A × B=C
计税依据 税率 税额
6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征税对象
税目
税目是在征税对象范围内规定的具体征税类别,是对征税
对象的具体化。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稿酬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经营所得
偶然所得
7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节省 政府在征税时花费的人力和经 费最少,征税费用不能过高。
31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便利 确实
最少征收费用 平等
3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平等 一国国民应当根据自己的收入 能力,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 享得收入的比例来承担政府的 经费开支。
3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又称为课税技术原则。
确实
便利
节省
4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公平 原则
税收负担的分配应当 公平,应使每个人支 付合理的份额。
4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效率 原则
要求对征税方式进行选择, 尽量不影响市场主体的经 济决策,将税收的额外负 担降低到最低程度。
税收不可驱使财富外流。
政府征税不应该导致财富逃出国 外,因此对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财 富征税应慎重考虑。
38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是指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在于组 织财政收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又称为财政 收入原则。
财政学老师--第八章税收原理

➢ 2. 买方税与卖方税。卖方税是指纳税人在交易过程中处于出 售方地位的税收。买方税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纳税人处于购买 者地位上的税收。
三、 课税对象 (征税对象、税收客体)
课税对象是指课税的标的物,它表明政府向什么征税。 课税对象可以分为三类:所得、商品和财产。
部
务
公
门
负有纳税的义务
众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西方经济学-- 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 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 Exchange-Theory)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当代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政
社
府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一) 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是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根 据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不同,可以将所得税区分为综合所 得税和分类所得税两种。
1.综合所得税(general income tax)以各类所得的总和为计税 依据。
2.分类所得税(classified income tax)是按照各种不同性质的 所得分别计征的所得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八章税收原理
1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 二、税收的“三性”
第八章税收原理
2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税收的概念
• 税收是指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 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 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 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等。
税收努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税制的 完善程度;二是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第八章税收原理
17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应达到 的一定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 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按照征税对 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 税的数额。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仅就超过免 征额的部分征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6
4、征税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
竞争性
• 私人产品
•
排斥性
•
非竞争性
• 公共物品
•
非排斥性
是指由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
同享用的产品或劳务。是在
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
非排斥性的产品。
“免费搭车”
第八章税收原理
在消费过程中,对某一 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 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
消费
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 的收益,不为某个人或某 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 排在消费过程之外是不可 能的,7 或者成本很高。
单一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 (2)定额税率——对每一单位的征税对象的实物 量直接规定某一个固定的税额。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公需说
“公共福利说”或“公共负担说”,17世纪资本 主义初期,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学者K·克洛 克,“租税倘非出于公共福利需要者,即不得征 收,如果征收,即不能认为是正当租税。所以, 征收租税必须以公共福利需要为理由”,“无代 表不纳税” 。
征的进 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与地 房产税、
口环节 方按60%与40%的比例分享;④个人所得 城市房地
增值税 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 产税、车
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⑤ 船税、契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 税、屠宰
其余部分归地方;⑥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 税、筵席
从经济学的角度
公共产品的成本支付
从法律学的角度
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经济调节说
亦称“市场失灵论”或社会政策说,产生于 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社会政策学派 的财政学者瓦格纳和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 格曼。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现代
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
税收原则的发展
威廉·配弟——公平负担税收
三条标准:
公平、简便、节省
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攸士第——征税不能 妨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
六大原则:促进主动纳税;不侵犯臣民的合 理的自由和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平等课税; 具有明确法律依据;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 品货物征税;纳税手段简便,税款分期缴纳, 时间安排得当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 用税)
所得税(企业、个人)
财产税和行为税(房地产税、 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特定目的税(筵席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 占用税、车辆购置税)
财政与税收_第八章税收原理.pptx

税收除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筹措经费外,还发挥经济调节功能 :弥补市场失灵、调节宏观经济。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马克思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课税基础也不同于税源,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 在的,但税基却可能是支出。
税基是税收课征基础的简称。有两层含义:就税收征 收的广度而言,是指课税对象的范围,如商品、财产 、行为、所得等。就某一税收计算而言,税基指计税 依据。
(狭义)税基也称作课税标准,计税依据,系指以金额 或数量的形式将税收客体数量化,而为直接适用税率 算出税额的基础。我国称为计税依据,即计算应纳税 额的依据或标准,也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 的税额。一般有两种:一是从价计征,是以计税金额 为计税依据,计税金额是指课税对象的数量乘以计税 价格的数额。二是从量计征,是以课税对象的重量、 体积、数量为计税依据。
纳税人
纳税人 负税人
直接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
解决某税种对“谁”课 税问题--纳税主体
法人和自然人 最终负担税款的人
与纳税人同为一体--直接税 与纳税人相分离--间接税
扣缴义务人
代为扣缴税款的人
既非纳税人 也非负税人
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
某税种对“什么” 课税问题
税源
税收收入的最终 来源
区别税种和税类的主 要标志
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
税收的权威性导源于国家政权的权威性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税收要素)
第八章 税收原理5186744134

第八章税收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术语、税收分类、税负转嫁等税收原理性知识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税收的特征、税收分类、税负转嫁的方式。
一、税收的概念二、税收的基本特征三、税收术语四、税收的分类五、税收的原则六、税负的转嫁和归宿七、税收效应八、国际税收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据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国民收入中剩余产品分配的一种规范形式。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the nature of taxation)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指征税以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和课征额度,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三、税收术语The terminology of taxation1. 征税主体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
我国的征税主体包括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
2.纳税人与负税人纳税人(纳税主体)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扣缴人3.课税对象又指征税客体,指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对什么征税。
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
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在现代社会,国家的征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财产三大类。
4.税目课税品目,是征税客体的具体化,代表着征税界限或征税范围的广度。
资源税税目税额明细表5.税源税收收入的源泉。
是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形成的纳税人的各种收入。
课税对象是课税的直接依据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最终来源6.税基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包括实物量与价值量两类。
狭义上税基指计税依据7.税率税率指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
(1)定额税率, 按照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
财政学老师--第八章税收原理

(二) 商品流转税
商品流转税(commodity tax)是以流通过程 中的商品与劳务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1.商品流转税可根据计税依据分为周转税和增值税。 1)周转税(circulation tax)是以商品的交易额为计税 依据的税收。2)增值税(value added tax,VAT)是以 商品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
PBULIC FINANCE
本章提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二、税收的“三性”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强制性
1.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 2.征纳过程具有强制性。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的无偿性
1.针对具体纳税人而言, 具有无偿性。
2.就财政活动总体或全 部纳税人而言,这种无 偿性又是相对性。
PBULIC FINANCE
八、 课税环节
课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 环节,它规定了征纳行为在什么阶段(时候) 发生。根据课税环节的分布数量,税收又可划 分为单一环节的税收和多环节的税收。
1.单一环节的税收是指在商品和收入的循环中,只在 某一个课税环节上进行课征的税收
2.多环节的税收是指在商品流转或收入形成和分配过 程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进行课征的税收。
第三节 税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