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咏春拳的基本知识

咏春拳的基本知识

咏春拳的基本知识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

其起源有 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永春县严三娘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

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

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

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

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

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

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

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

亦传此拳由五枚师太所创,后传授与弟子严咏春,故名“咏春拳”。

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

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

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二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

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

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

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

现分布于世界各地。

拳法特点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

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

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

练好咏春拳基本功的9要点

练好咏春拳基本功的9要点

练好咏春拳基本功的9要点推荐文章•通俗唱法的基本功_通俗唱法技巧热度:•武术基本功之腿功热度:•二字钳羊马招式的步骤介绍热度:•叶问咏春拳的简介热度:•小学教师基本功培训计划范文热度:练好咏春拳基本功的9要点说到咏春,大家想到了可能就是功夫巨星甄子丹,最近2年,随着电影叶问的上映,我国传统武术咏春拳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想要练好咏春拳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要点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练好咏春拳基本功的9要点,希望你们喜欢。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一: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二: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三: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四: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五:连环拳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六: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七: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八:手感练习1、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

换手练习。

2、双圈手: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3、单蛇形手: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4、双蛇形手: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

5、单粘手练习。

6、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

7、双粘手练习。

以上手部感觉练到一定时间后就会产生感觉了,可闭上眼睛对练。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九:打蜡烛测功力用掌和拳分别测功力咏春拳马步马步,是练功夫最重要的基础,各种拳术对马步的动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学习咏春拳的入门指南(学习咏春拳的基础指南)

学习咏春拳的入门指南(学习咏春拳的基础指南)

学习咏春拳的入门指南咏春拳,是一种源于中国广东的传统功夫,以其实用性和高效性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种内外兼修、攻守兼备的武术,咏春拳不仅具有强大的自卫能力,还能提升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力和加强自律能力。

如果你对咏春拳感兴趣,并希望开始学习这门博大精深的武术,那么本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个基础指南,帮助你迈出学习咏春拳的第一步。

1.确定学习目标在开始学习咏春拳之前,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自卫能力?还是为了锻炼身体素质?或者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根据不同的目标,你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方向。

2.寻找一位合适的教练选择一位经验丰富且资质良好的咏春拳教练是你学习的重要一步。

他们能够指导你正确的动作和姿势,并且能够帮助你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向朋友、亲戚或者在当地武术俱乐部寻找到适合的教练。

3.学习基本功学习咏春拳的第一步是掌握基本功。

咏春拳的基本功包括桩功、跳步和波动等。

桩功可以帮助你提高稳定性和身体力量;跳步可以提高你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而波动则是咏春拳的核心技巧,它能够使你的力量更加聚集和有效。

4.训练核心招式咏春拳的核心招式是拳形、半步、肘肩、腿法等。

在学习咏春拳的过程中,你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招式。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对细节的反复修正,你将能够逐渐掌握咏春拳的精髓。

5.提高灵敏度和反应速度咏春拳强调快速反应和灵活性。

为了提高自己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你可以进行一些专门的训练,比如击打沙袋、对练和反应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实战环境,并提高你的自卫能力。

6.加强身体锻炼与其他武术相比,咏春拳更加注重内外兼修。

除了学习招式和技巧,你还需要加强身体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咏春拳的要求,并提高身体素质。

7.保持良好的态度和积极性学习咏春拳需要毅力和耐心。

尽管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你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坚持下去。

与其他学习一样,掌握咏春拳需要时间和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你才能够取得进步。

你所不知道的咏春拳

你所不知道的咏春拳

你所不知道的咏春拳咏春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武术的重要拳术之一,是传统武术的一个代表性品牌,己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电影《叶问》《咏又一次掀起功夫迷们对咏春拳的春》《一代宗师》等热播后,热潮,以此缔造出的咏春拳再一次被世人瞩目、倍受青睐。

本篇主要根据网络上的资料整理了一些关于咏春拳的知识,以使读者有初步的了解。

来源传说现代人们对于咏春拳的来源大多以故事、传说的形式传播,没有一个经过科学验证的确定的说法,一般来说,关于咏春拳的起源主要有六种说法:1. 福建严咏春见蛇鹤相争而创2. 五枚师太见蛇鹤相争并结合白鹤拳技法以及女性特点而创3. 创于五枚师太,得名于梁咏春4. 湖南衡山的老僧一尘庵主所创5. 咏春拳实为永春拳,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

6. 源于福建方七娘创的咏春白鹤拳拳法内容优势特点1. 实战性强,攻守兼备,刚柔并济2. 沿敌我之间最短的距离进行攻击,拳速快3. 发力基于身体的中心线,发力大4. 强调正面朝敌,易看清敌人进攻来向价值教育价值咏春拳同其他武术一样历来重视武德,咏春人谦虚忍让,咏春人救死扶伤,咏春人以武立人,这也是咏春拳具有教育价值的所在。

梁赞大师行医习武救过无数伤病人员,叶问在上个世纪战乱的年代用自己的所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并广收弟子,在弘扬中国武术的同时,也进一步传承了“忠贞爱国、不惧强敌”的爱国主义情怀。

咏春人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咏春拳的教育价值值得深究。

健身价值咏春拳的健身价值体现在科学地练习咏春拳不但能使人体在速度、力量、柔韧性、灵活性等身体素质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能改善人体技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训练咏春拳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血液循环,缓解中年人的工作压力,使老年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审美价值不论是在演练还是在技击时咏春拳都能给人以美的彰显,使人们观赏咏春拳时能从神形兼备、以形传神的演练中感受到咏春拳的神韵美。

咏春拳简介介绍

咏春拳简介介绍
咏春拳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咏春拳起源与发展 • 咏春拳基本技术与特点 • 咏春拳实战应用与技巧 • 咏春拳文化内涵与传承 • 咏春拳练习方法与注意事项
01
咏春拳起源与发展
咏春拳起源背景
咏春拳起源于中国南方,特别是广武术 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创立了咏春拳。
调的情况。
注重呼吸配合
呼吸是咏春拳的重要元 素之一,要注意呼吸与 动作的配合,做到气沉
丹田。
循序渐进
在练习过程中,要循序 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持之以恒
练习咏春拳需要持之以 恒,只有长期坚持才能
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何正确认识和选择咏春拳教练
了解教练的背景和经验
01
在选择咏春拳教练时,要了解教练的背景和经验,选择有丰富
咏春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由一位名叫严咏春的少林俗家弟子所 创。
咏春拳发展历程
咏春拳在清朝末年至 民国时期得到了广泛 的传播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咏 春拳传入香港,逐渐 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 的武术流派。
叶问、梁赞等人也都 非常具有代表性。
咏春拳传播与影响
咏春拳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理念,逐渐受到世界各 地武术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
摊手是咏春拳中的一种防守技术,它通过 向外推挡对方的手臂或攻击,使对方失去 平衡或改变其攻击方向。
膀手
耕手
膀手是咏春拳中的一种攻击技术,它通过 迅速改变手臂的方向和力量,攻击对方的 身体或手臂。
耕手是咏春拳中的一种防守和攻击技术, 它通过向下或向侧推挡对方的手臂或攻击 ,使对方失去平衡或改变其攻击方向。
手法技巧
咏春拳的手法灵活多变, 包括粘、黏、推、托、� 、捺、点等,可以针对不 同的对手进行应对。

咏春入门十二式

咏春入门十二式

咏春入门十二式一、什么是咏春拳基本功?提起广州咏春拳,广大武术爱好者都为它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但是,人们在练习广州咏春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留连于咏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视对咏春拳基本功法的修炼。

而广州咏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武术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广州咏春拳有一套严谨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法。

武术界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谓吃工夫熬工夫,高层次修炼必须在条件具备、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去“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长的时间内上一个层次。

任何功夫都一样,离开基本功去寻求所谓捷径,都仅是“三脚猫”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

那么什么是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法呢?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由佛山张保所创,定型于广州咏春宗师岑能,这就是习广州咏春拳者要熟习的广州咏春入门十二式。

只有将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

那么,广州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现按前辈编排逐一介绍如下。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编排: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内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阴里帘掌、阳里帘掌、纳内帘手、纳外帘手、扑翼掌、白鹤寻狐,共十二式。

广州咏春前辈统称为“三拳两掌三内外”。

当然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其编为一鹤二掌三内外四大捶,不过这样却变成“十三式”了,因为“子午捶”是编排在“十二式”之外的。

十二式也罢,十三式也罢,不过是有助于记忆而已。

二、广州咏春拳十二式练好广州咏春拳十二式,你就获得了咏春拳的入门路径。

以前曾经使你心旷神怡的功技法,如寸劲(零距离发劲)、整劲(咏春门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劲、铁臂劲、站桩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练至大成。

饮誉武坛的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主要内容均源于咏春拳十二式。

所谓“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见奇功”,“十二式”是广州咏春拳的大平台。

难怪目前一位仍活跃在北方拳坛的意拳朋友,在看了我们演练的咏春拳十二式后惊呼:咏春拳十二式已涵盖了形意拳的所有内容!我们根据习武教武的实践得出经验:咏春拳十二式是练好咏春拳的一道门。

咏春拳的介绍

咏春拳的介绍

“咏春拳学”是以近战的辩证理论“无招胜有招”为核心,其基本格头号体系如下:(一)小念头咏春拳是由人体内在的意念支配着有形的肢体作为一个整体,并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术,进行快速协调的近体攻防格斗,以取得最大的实效。

“小念头”是锻炼在攻防格斗中主要是用手打人的基本动作,它正如英文的廿产个基本字母一样。

(二)寻桥“寻桥”是以敌我之间双方的对抗与互联当作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去寻求己方肢体在互动的攻防格斗中快速打入取胜之路线。

“小念头”是朝形打定靶,而“寻桥”是追形打活靶。

如从两点之间划条直线,则“寻桥”就是要找这条最短路线。

“寻桥”主要是锻炼简单直接实效的打人技术,好比英文基本字母组成可以使用的字句文章一样,而其结构、章法、层次欲个人而殊。

(三)黐手“黐手”是锻炼攻防格斗中双手的触觉反应和随机应变,因而是“咏春拳学”以近战的辩证理论“无招胜有招”为核心的快速打人取胜之入门锁匙。

(四)木人桩法“木人桩法”主要锻炼平时较少用或较难用其它方法锻炼的打人技术。

(1)锻炼另一种反应,熟练补救自己在步法或手法上已产生的错误(错手),快速改变迂为直地打人取胜。

(2)锻炼脚法,主要有八种实用脚法应用于不同方向,例如中线正身脚,侧身踢腿,踩腿等。

(3)锻炼败形(失形)身法补救,例如被拖失稳劣势下运用。

(4)咏春少用擒拿手(包括错骨),对练难用真力。

(5)攻击要害,例如头部,使动作有拍子节奏感。

还可锻炼消打同时的时间性,角度方向以及其它等等。

(五)标指“标指”是禅理的“标月指”,要穿越手指看月亮,即被人打时要眼光放远。

它是打与被打的辩证法思想。

(1)利用格底手去抗衡桥上手,例如借地下反力从下而上的标指手。

(2)被多人围攻时,不用寻桥追形,而是追手(捉手),牵一人之手去阻挡众人之手。

(3)不用寻桥平时肘底力不打尽的收肘(好比日本剑道斩杀时底力要停顿于某一位置而不使尽),标指要打尽。

(4)在不同角度下不能打直拳时,要打弧线的拳,以迂为直。

咏春

咏春

11. 左横掌
依循上式,将胸前左护手横推向右与肩齐,再收回胸前
12. 左正掌
依循上式,左掌依中线向前推出,
13. 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复 9─13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
咏春拳拳谱:
大闪侧,小俯仰,小闪侧,大俯仰,审势牢记(审势指眼法来讲,它是克敌制胜的前提。审势有两个含义,对自己来说是蓄势,对对方来说是乘势。)二桥上势,里帘必争。明动静,知有无,知进退。一拳一掌,一马一步,步要稳;(打击有三停,一停于肩窝,二停于肘拐,三停于掌根指尖,必须常练“小念头”并要持之以恒,便可水到渠成,气随意发。)腰胯动,桥不动,桥动腰胯不动。
依循上式,左掌向前方直撑出,高及喉部,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前。
29. 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高及喉部,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复 26─29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
30. 左摊手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掌心向地,放松手腕,贴着胸侧,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前伸出,伸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将左掌向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
1. 预备式
双脚靠合立正,两手垂于两腿侧,眼向前望,舌顶上颚。
2. 立正抱拳
依循上式,两手从双腿侧提起至胸侧,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双臂稍微用力向后拉。
3. 正身二字拑羊马
依循上式,两膝微曲,双脚掌向左右分开(以45度先分开两脚尖,后分开两脚跟,脚掌贴着地面,不可离地),挺胸收腹,收起臀部,臀部不可向后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春拳的基本知识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

其起源有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永春县严三娘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

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

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

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

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

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

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

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

亦传此拳由五枚师太所创,后传授与弟子严咏春,故名“咏春拳”。

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

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

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二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

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

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

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

现分布于世界各地。

拳法特点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

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

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

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踭、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一)理论和心法:(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

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

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

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

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

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

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

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

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

其好处如下: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

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

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

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肩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踭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踭紧贴着中线平面的。

好处如下: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踭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 收踭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踭屈曲是为收踭。

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

“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

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

“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炼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其他辅助心法:①不消“过笼”(过头):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

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

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

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

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

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

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

若对方用桥手消我们之攻击,我们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

③不“冲身”: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

尽量减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至“失形”。

“失形”,即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也。

④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炼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为原则。

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不从心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二)“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

“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炼。

(三)黏手练习:其目的是:(1)锻炼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

(2)锻炼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

(3)锻炼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

(4)锻炼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

(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

(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

感觉者乃是当双方桥手相接后,对方有没有破绽和空隙,对方力度之方向和转变如何,以及对方之攻击和防守中有没有破绽等所有“资料”的体会。

咏春拳特别注重感觉和反应。

我们认为用眼吸收后而发出之反应是较桥手相接后感觉之反应慢。

因为从眼看到要经神经线传上大脑,然后大脑才下命令去作适当反应。

然而桥手相接之感觉反应乃是走捷径的经由脊骨神经而发出的,所以反应较快。

经过适当锻炼后桥手相接之感觉和反应当会达到。

咏春之马步马步,是练功夫最重要的基础,各种拳术对马步的动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短打拳术的马步有:外钳阳马、内钳阳马、二趾钳阳,三角(藏三脚)钳阳马、吊提马、单蝶马、双蝶马等。

外钳阳马:左脚在前,右脚在从,站成不丁不八;左膝关节向外互相扭旋,使髋关节骨头向后移靠,右膝关节向外扭旋,使髋骨向前移靠,两膝关节的力相互拉开,两髋关节成相夹,右脚占三分力,左脚占七分力(三七马);身形偏向后龟背,田鸡肚(即含胸拔背、收腹)。

外钳阳马能使两脚的力由则旋向外则,使外则肌肉膨胀有力。

内钳阳马:两脚站好不丁不八后关节向内扭钳,髋关节向外旋开右膝关节向内钳靠,形成两膝相夹相合的力,髋关节的力相反成相互拉开,左脚占七分力,右脚占三分力。

身体前扑,吞腰松胯。

二趾钳阳马:两脚左右分开,距离比两肩略宽,两脚第二趾筋用力向内向后拉,髋关节内则也同时互相对拉,力向骨内收敛。

三角钳阳马:两脚站在身体中线两边,然后从脚趾开始收缩关节继而收叠跟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节节锁紧。

外钳阳马主练外则肌肉和筋膜,内钳阳马主练内则肌肉,二趾钳阳马主练筋,三角钳阳马主练骨。

各马互为转变即为“步”,步是筋、骨、肌肉易变所产生出来的动态。

钳阳:“动则生阳”,“阳”指人体的阳经、气,肾阳、心阳、肝阳;督脉,阳跷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所有凡带钳阳的都要用些力,含蓄阳经脉紧些,使阴经畅通,练以达阴阳平衡,故名钳阳马。

持之以恒,细心体会。

马步运动自如时,三盘也就形成,初级套路多用以上马步。

以上浅见供爱好者查考,并作抛砖引玉之用。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散打技术咏春拳为南拳中实用性、技击性较强的拳法之一,在我国香港、广东、福建等地流传广泛。

为使初习者明了筑基功夫,现将咏春拳中基本手脚致用法简示如下,以供习者参考。

手法咏春拳中用“有手无脚”来形容手法之快。

1.拍手直冲:甲以右箭马与乙相对,乙进步直线拳攻甲头部,甲向左侧圈步进马,同时左手拍手、右手日字拳直击其肋部,前膝拐打乙膝窝处要点:圈步拍手与直冲要做到同时到位。

2.枕手直冲:乙进步直线拳攻甲面部,甲摊手摊其来拳,同时进马,左手摊手变枕手、右手护手日字拳直击其头部。

要点:枕手进马、日字拳同时到位,不能脱节。

3.膀手抱拍掌:乙上步直攻甲面部,甲右膀膀其来拳,同时前脚左圈,右手膀手与左手成抱拍掌,拍击对方。

要点:膀手成抱拍时,要充分借助圈步进马的力量。

4.日字拳砍颈掌:甲进步右拳直击乙头部,乙摇头闪躲,同时前拳欲攻甲中线,甲右拳不回收成掌,直砍其颈部。

四门原理运用咏春拳给人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招法快如闪电”及“手法之防护风雨而不透”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手法的密集而有效地防护呢?这就需要来研究咏春拳“挡四门”原理了,在这里且简称为“四门”原理。

所谓的“四门”,也就是在身体的正面划出一个四方形的面积,然后再在此四方形面积内划分为4块面积均等的方形区域作为对方攻来时各种格挡法的依据(如右图所示/本图为李小龙早年所绘)。

此“四门”之标准是高不过眉、宽不过两肩、低不过腿。

具体施用标准如下:一、前手上半侧为“高外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攻向已方头部右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包括拳或掌)向此处攻来时,我方都可用前手迅速将之挡至外侧。

二、后手的上半侧为“高内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敌方攻向已方头部左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向此处攻来,我方都可用后手迅速将之挡至外,或挡向右侧。

记住,此时须一手防御另一手迅即攻击,亦即做到“攻守合一”,在手部格挡的同时,身体尽量不要有左右的摆动动作,以免影响自己的重心平衡。

三、前手的下半侧为“低外侧门”:主要用前手之外腕部来做短促快速的格挡动作,也就是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右肋、右腰等右侧要害处的打击动作,例如可用来防御对方的低位拳法或快速踢击动作。

四、后手的下半侧为“低内侧门”:主要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身体左侧要害处的攻击,例如用来格挡其低位拳法或是中位踢法等,挡触的部位仍然是外腕部(亦即腕骨之下锋处),在实战中运用本动作时应做“双手同步动作”,也就是左手挡出的同时,右手亦果断出击并准确击中了对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